浅谈对声乐发声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2023-06-25陈霞
陈霞
随着歌唱艺术的大众化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唱歌。情到深处一展歌喉,抒发情感,使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歌唱的魅力。但也有人害怕开口唱歌,认为只有歌唱家才能唱好。其实,人会说话就能唱歌,只是唱得好与不好的问题。只要具备一定的天赋条件,经过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的学习训练,也能够自如地通过自己的声音诠释对一首歌曲的理解。
要深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十分不易,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要喜欢声乐;二是要克服学习声乐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心理,潜心学习;三是声乐学习不像其他门类学科,它很抽象,摸不到、看不见,要努力把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那么,如何轻松地掌握声乐技巧来唱歌呢?
一、掌握歌唱的气息运用
声乐发声方法讲究气息,这一点对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缺乏好的气息,就如同人没有腿一样无法行走。气息的训练需吸气和呼气同时进行,吸气时用鼻腔呼吸,而不是用口腔呼吸。很多初学者认为歌唱时的呼吸是张大嘴巴呼吸,实则不然,用口腔呼吸反而没有吸到气或只能吸到少许,甚至导致憋气。正确的吸气是用鼻腔呼吸,口腔自然放松微闭,很快地吸入,自然地呼出,与我们平时说话时吸气、换气一样,只不过说话时,气吸得较浅,而歌唱要比说话气吸得更深,气息要下沉到小腹。
气息运用要保持流动感,就像山涧流动的溪水一样,时而跳跃,时而平缓,不断向前。气息好比声音的血液,气息的流动形成声音的活力,它随着音乐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在演唱过程中,气息的流动可以带动吐字、咬字,字如珍珠,串起它们的就是流动的气息。练习时保持立姿,两肩自然下垂,小腹微收,从容地如闻花香般吸气,用鼻腔把气吸进去,然后再慢慢将气均匀地吐出来,嘴里发出“丝”的声音。另外,用鼻腔吸气时双手扶在腋窝下的两侧,可以感觉到吸气时身体的横膈膜向外扩张,呼气时横膈膜随即收回,直到把所有的气吐完,再进行深呼吸。歌唱时,声音与气息要作反方向运动,音越高时气息要越低,歌唱时气息感觉下沉到脚跟上,将身体“通道”全部打开,保持气息通畅,同时,笑肌要上提(这样气息的位置不容易偏低)。经过反复训练,就会逐渐掌握气息的运用。
二、真假声的结合应用
对于声乐表演而言,演唱技巧是歌唱者用好的声音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歌唱是听觉的艺术,如果没有声音,歌唱就无从谈起。“声”指的是声音,“声”分为“真声”与“泛音”(指的是假声)。“真”“假”声的完美结合,是音色甜美、圆润、干净的基础。混声结合的发声练习,发出的声音可以达到具有金属般质感和透亮的音色,从而丰富声音,扩展音域,增强歌者的表现力。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使演唱更加自如,可以做到能唱真声、假声、混声,也能唱真混、假混和各一半的混声,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所以,从技巧方面讲,声音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声音训练讲究位置,处于高位的声音通过口腔、鼻咽腔进入到头腔“眉心”,使气息的振动产生头腔共鸣发出,声音会产生“近者听不噪,远者听有穿透力”的效果。初学者常存在一个误区,歌唱时声音是“空”的,声音非常小、弱,显得很“虚”,或者“真声”使用太多,声音显得很“白”,仿佛喊出来的,这主要是由于中低声区“真”声和“假”声没有有效结合,或使用“假”声太多,因此在中低声区练习时一定要像说话一样“说”出来,而不是“唱”,这样发出的声音就不是“空”而“白”的声音。在发声练习中,中低声区的练习尤为重要,它如同盖楼修建的地基一样,根基扎稳扎牢后才能自如的演唱高音。
声音讲究“点”,如练声时声音开得太大,也指“撑”声音,那么就会“破”音,所以声音的“点”不能开大,如金字塔一样,越往高音走,声音的“点”相应越小,这样到高音时就会轻松自如。
初学者在练声时会出现声音不通、鼻音重、显得“挤”、缺乏穿透力等情况,那是因为声音只停留在鼻腔而没有到达头腔。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声音进入到头腔呢?以笔者的经验,可以用手捏住鼻子练习唱“MU”,唱时如果发不出“MU”的声音或发出的声音很挤,鼻音重,感觉声音聚集在鼻尖这一部分,那说明声音只停留在鼻腔而没到达头腔;如果捏住鼻子发“MU”时,感觉声音在口腔上顎的小咽舌附近的位置,眉心感觉像突出来一样,声音如同火车驶入山洞一般很空,这样出来的声音直冲眉心,声音才是“通”的。这样练习的前提是“气”和“声”两者一体,同时进行,而且必须在“气”的支撑下才有“声”,两者缺一不可,只是区别在于“气”往下沉,“声”往上走,气息沉到腹腔,声音往头腔走,还有胸腔,三点连成一线,声音才会产生共鸣。
三、歌唱中如何咬字
咬字在歌唱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歌唱讲究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在歌唱时每一句歌词都要清楚地交代给听众聆听,所以吐字咬字尤为重要。“字”分开口音、闭口音、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字头字尾一定要归韵,有的字发音不能咬得太死、太重,比如“的”“你”“亲”等都是闭口音,如果字咬得太重,唱出来显得太笨不轻盈,所以“共鸣点”要开小把字念出来就行,这样唱出来既不费力,也更容易将音挂在高位置上。
歌唱中是否具有高位置的声音,关系到音域的扩展,音高的准确,音量的发挥,尤其是音色的美感(即泛音层次是否丰富),以及声音强弱变化的控制能力。总之,歌唱中是否具有高位置的声音,是检验声乐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练习时咬字要保持每个字都要挂在高位置(即小咽舌)发声,声音位置才不会滑下来或音不准,咬字跟气口也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在人们通常的概念中,咬字就是唱,这是错误的理解,字应该“念”出来,才能达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效果。
唱歌咬字讲究字头、字腹、字尾,尤其是有了字头就有了四声,就有了韵律、韵味,唱歌不咬字头,永远解决不了咬字问题。例如大舌头说话不咬字头,所以就会出现听不清,不生动,没感情等情况。如果我们把字头的发音叫作“咬字”,那么韵母或是字腹、字尾部分就应该称为“吐字”。字主要是指字头的声母构成发音部位形成一定的阻碍并除阻之后,迅速向韵母过度的过程。歌者练习咬字,一定要咬住字头,咬真、咬准,按照声调的四声变化吐字发音,这样才能达到字正腔圆。
四、歌唱情感的发挥
“情”是指对一首歌曲的情感处理。有的人虽然有优越的嗓音条件和天赋,但唱出来的歌曲生硬,无法打动听众的心灵 ,而有的人唱出来就非常动听,音色优美圆润,这是由每个人的音乐素养所决定的。一个人能否演唱好歌曲,不仅取决于歌唱者是否有好嗓子,更取决于歌唱者在演唱中对“情”的发挥。
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表现情感的媒介。唱歌一定要用情,歌曲的情感处理来源于歌者对歌曲的理解,即掌握歌曲的词和意,以及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来表现的定位等。作为歌唱者,内心一定要有歌曲的画面感,才能去声情并茂地演绎一首声乐作品。
综上,只要较好掌握歌唱的气息运用、真假声结合、歌唱的咬字功力和情感发挥等技术窍门,就能根据歌曲的创作要求,结合自身理解,而不完全受个人嗓音条件限制的进行声情并茂、自如流畅的演唱了。
发声技巧的练习固然重要,但也仅仅是唱好歌的基础,要想唱好每一首歌,唱出歌曲的不同风韵特色,还需要歌者汲取更多的艺术知识,全面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了解地域风情,知晓创作意图,才能根据歌曲的创作思想,以自身掌握的发声方法进行二度创作,演唱出歌曲的创作意境来。
歌唱的前提条件必须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及应用,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基础扎实,方法得当,技巧灵活,才是歌唱的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12月.
[2]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3]雷礼.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12月.
(作者单位:青海省文化馆文化活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