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州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中加强“花儿”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3-06-25赵永山杨彩芬

群文天地 2023年2期
关键词:临夏州特长花儿

赵永山?杨彩芬

“花儿”因曲令丰富,歌词优美,唱法独特,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群众喜爱,其传播范围广,涉及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花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力很大,被誉为“大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活着的《诗经》”,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临夏作为“花儿”的故乡,在“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临夏州的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加强“花儿”教学,是学校坚守文化阵地,坚持正确文化立场的主要表现,也是学校把“花儿”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进高中校园,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有益探索。其作用不仅是让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了解“花儿”文化,掌握“花儿”基本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花儿”的过程中,培养对“花儿”的良好感情,增强文化自信,拓展文化视野,提升人文品格。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基本原则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制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积淀丰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世代珍惜和传承。学生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和艺术实践,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以上课程标准的原则和基本理念,是临夏州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融入“花儿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我们把“花儿”带进高中校园提供了“法理”基础。

“花儿”在临夏州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现状如何,是文章所要讨论的重点。为此,本文从“花儿”在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进而延伸到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比较客观的文化视角和态度,对临夏州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的“花儿”教学,展开一些必要的分析与讨论。其目的是通过“花儿”教学活动的研究,积极挖掘“花儿”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为全州高中学校在特色化办学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花儿”在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的重要性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临夏州各类高中的音乐特长学生对“花儿”有一种独特的情结,作为学校、音乐教师、学生,如何认识“花儿”在高中音乐特长教学的重要作用,是一项牵扯到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花儿”在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与肯定。

(一)“花儿”在音乐类专业考试中的地位

从近几年甘肃省教育厅招生办公布的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音乐学类专业统考声乐考试规定曲目看,被称为“花儿曲令之王”的“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已经纳入到声乐类考试的中国歌曲部分,成为甘肃省音乐统考声乐类考试的规定曲目。

从这个现象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花儿”已经超越了它的原生性特征——民间歌谣,上升到音乐类高考统考曲目的范畴。由此说明,“花儿”在甘肃省音乐类专业考试中的地位已经凸显出来了。现阶段“花儿”已不再是过去所说的普通老百姓的“话儿”,而是一种政府或者是文化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倡和承认的“阳春白雪”,因此说,它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二)“花儿”在声乐科目考试中的优势

原生态唱法是区别于学院派唱法的一种演唱方法,学院派唱法大多会吸收一些西洋唱法,而原生态唱法就是一种天然、原始、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唱法。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歌唱形式,已成为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儿”独特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赢得了甘肃省历年艺术类高考声乐科目考试评委的青睐,无论是“花儿”的原生态演唱方法还是优美的曲令风格,总能给评委老师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在甘肃省近几年的声乐考试中,来自兰州、临夏、甘南、定西等地的部分考生因选择报考原生态组或民族组,以演唱“花儿”拿到了声乐科目的高分。由此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随着学唱“花儿”的音乐高考生的增多,专门教唱“花儿”的专业老师,近几年也成了甘肃省许多校外艺术类培训机构的“抢手人员”。这充分说明,“花儿”在甘肃省高考(艺术类)声乐科目考试中占有很大的优势。

(三)“花儿”在国家级艺术大赛中的影响

中国音乐金钟奖创办于2001年,是中国音乐界权威性的国家级专业大奖,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为国家级艺术大赛。

在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组的比赛中,中国音乐学院的马小明凭借《上去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鴿子》等曲目的高超演绎,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组的比赛中,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的张明旭以一曲《新编下四川》获得了大赛第一名,成为大赛最大的亮点。从以上两位优秀歌手的表现看,“花儿”的艺术表现力在他们的演绎中越来越强,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和一致的认可。“花儿”的影响力也因为他们的成功和出名而越来越大,已成为金钟奖最近几年比赛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些励志故事,对临夏州的高中音乐学子有很大的影响。其一是影响他们对“花儿”产生浓厚的的兴趣,其二是激励他们对“花儿”的未来充满信心,其三是帮助他们对“花儿”产生持久的情感。

二、“花儿”在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花儿”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民间歌唱艺术,有其独特的文化审美和文化内涵,它是西北各族群众的“护心油”,也是他们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心灵纽带。“花儿”在西北民间,影响力极大,几乎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但从临夏州高中音乐特长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花儿”教学是各类高中学校音乐特长教学中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校的办学观念落后,对“花儿”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以及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在中小学全面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临夏州各类高中音乐教学的实际看,没有一所学校从真正意义上把“花儿”纳入到音乐特长生的教学中。除临夏回民中学从2017年开始,以申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为契机,大胆作了一些这方面的有益探索以外,其他各县市的高中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是空白的。

分析其原因发现,临夏州的大部分高中学校,办学观念相对落后,没有及时了解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精神,唯分数论、唯成績论的思想根深蒂固,学校在创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工作中,思想僵化,自我封闭,致使各学校在开设的音乐特长教学中,没有把“花儿”当作文化资源来进行开发利用,忽视了“花儿”的文化价值,浪费了“花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的诸多机会。由此可以看出,临夏州高中学校的顶层设计,对“花儿”在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层面对“花儿”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对“花儿”进校园保持一种观望甚至是反对态度,那么其他层面也无法对这一重要的资源,进行有益的开发与挖掘。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偏低,对“花儿”的教学研究做得不够

临夏州有18所高级中学,除临夏中学、临夏回民中学有5至10名音乐教师以外,其他各县的每所高中一般有3至5名音乐教师。每个县平均按5名教师计算,全州有90多名高中音乐教师。这些教师基本上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有5名多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

从教师的学科背景看,大部分教师都经受过正规的专业学习,具备高中音乐特长教学的能力,并且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从“花儿”在高中音乐特长教学的视角看,在全州的高中音乐教师里,具备较强的“花儿”演唱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并不多,最多也就有两三个。

从实际教学的效果看,全州各类高中学校的音乐特长教学中,专门针对部分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花儿”教学的学校寥寥无几。经过访谈、交流、调查等方式发现,以上现象存在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在“花儿”方面的专业水平偏低,不能胜任“花儿”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不会演唱“花儿”、教师不会教唱“花儿”、教师不会研究“花儿”等几个方面。

临夏州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为什么高中音乐教师在“花儿”方面的能力不足呢?综合分析研判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对“花儿”作为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不足;其次,是教师对“花儿”传承发展的使命感不强,没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花儿”带入课堂教学,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三、在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中加强“花儿”教学的策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5〕71号)中明确提出的“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的精神要求,在临夏州各类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另辟蹊径,加强“花儿”的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不但能拓宽“花儿”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途径,而且还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校培养优秀的“花儿”歌手或为高校输送优秀的“花儿”艺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可参考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课程定位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结构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3类课程组成。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创编、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6个模块为必修(选学)课程,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6个模块为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学校安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为选修课程。”①“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确定开齐,学生可自主选择修习。”②由此可以看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设置国家是有严格规定的。

虽然临夏州的各类高中学校根据高考的需要,都开设了不同规模的音乐特长班,部分怀揣梦想的音乐学子在高中阶段就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达到利用音乐特长考上大学的目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教学属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教材不是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过的国家统编教材,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从其他渠道购买的普通音乐工具书。另外,相关部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

按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对照发现,临夏州各类高中的音乐特长教学只能算作是学校的选择性必修或者是选修课程的结合。因此,学校把“花儿”纳入音乐特长教学时,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该科目的课程定位,不能让它占据必修课程的地位。就算是把它当作一门“课程”,也只能是以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结合的形式,让它进入学校的教学阵地才比较合适。

(二)引进优质资源,拓宽办学思路

2020年10月教育部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52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该答复就“关于推进‘非遗进校园”问题时,明确指出“支持鼓励各地各校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畅通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美育兼职教师通道”的意见。

根据这个指导意见,学校选择引进一些校外的优质资源,拓宽学校的办学思路,积极创建校内与校外的联动机制,达到社会和学校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从两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一是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教师的自身优势,在音乐特长教学中加强“花儿”的综合教学;二是没条件的学校,如有教师对“花儿”不熟悉,不会教唱“花儿”,对“花儿”的相关理论根本不懂等情况的,可通过阶段性聘请或者是长期聘请的办法,让一些优秀的省州级“花儿”传承人和专家、学者,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学校给任课教师和学生教唱“花儿”,讲授“花儿”的相关理论知识,推动学校的“非遗进校园”工作。

(三)重视艺术实践,提升专业素养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培养学习者的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影响人正常发展的诸多能力。坚持能力为重是《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的一个重要思想,为学校教育确立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在临夏州的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要想重视学生在“花儿”方面的能力培养,就要从艺术实践做起,以持之以恒的教学实践,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花儿”方面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需从“花儿”的基本知识、“花儿”的常见曲令、“花儿”的演唱方法、“花儿”的演唱风格、“花儿”的艺术表现、“花儿”的理论研究等方面展开工作,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花儿”的演唱方法和艺术表现。毕竟“花儿”是一种歌唱艺术,是人民群众用歌声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需要用艺术实践来呈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花儿”的演唱训练,把“花儿”演唱作为重点内容去突破。

“花儿”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学习过程要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在具体实践中,任课教师可先从“花儿”的基本知识入手,培養学生对“花儿”的兴趣。然后,给学生教唱一些常见的如“河州三令”“白牡丹令”“二梅花令”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曲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唱“花儿”的兴趣,提高学生初、中级水平的演唱能力。最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学校艺术节、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在舞台上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花儿”演唱水平,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四)挖掘“花儿”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花儿”专家王沛认为:“花儿是‘活着的《诗经》‘西北的百科全书,对研究民间诗学、音乐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具有珍贵的价值。‘花儿是大西北文化艺术的奇葩,被人们赞誉为‘大西北之魂‘中国古老文化的活化石。要认知西北,首先要了解积淀丰厚、风情万种的‘花儿。”

“花儿”历史久远,源远流长,是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南北朝时,“花儿”就出现在文人的诗文中。近年来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及媒体的高度重视,已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花儿”学,它是中国民间文化领域深受瞩目的一门显学。从“花儿”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演唱习俗、研究成果、濒危状况来看,“花儿”属于珍贵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的语言短小精悍、朴实无华,结构较固定工整,讲究押韵顺口,想象丰富,寓意深刻,修辞手法独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太子山/高了者/雪压了,

灵芝草/担不住/架了;

尕妹妹/活的者/人大了,

阿哥啦/搭不上/话了。

这是一首流传在临夏县太子山附近的河州型“花儿”,其语言朴实,乡土气息浓烈,反映了一个农村青年爱情不如意时的惆怅心理和对甜美爱情的强烈向往。因歌词里用了比兴的手法,所以达到了“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之目的。

该“花儿”词一、三句为单字句,二、四句为双字句,具有河州话的语言基础。另外,一、三句和二、四句的字数分别都一致,一、二句和三、四句出现了字数不一的长短句的现象;歌词运用了比、兴等表现手法,语言结构规整有序,末尾字讲究“ao”的通韵。这些语言特点都集中体现出河州“花儿”所具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唐诗、宋词的元素。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花儿”的唱词结构和表现手法等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保证了它的原生性和传统性。它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再现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华文化的流失与断代,延续了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发展。

赋、比、兴是我国传统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最早见于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大量的“花儿”里,我们会见到很多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歌词,这为我们研究“花儿”与《诗经》、“花儿”与文学等诸多方面留下了许多空间。

关于“花儿”的表现手法,学者郭正清的观点是:“‘花儿的表现手法,以赋、比、兴为其特点,与2000多年前的《诗经》的表现手法惊人的相似。”由此可见,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加强“花儿”教学,不但在深层次地挖掘“花儿”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方面产生一定的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方面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临夏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战略的全面落实,“花儿”在临夏州文旅产业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已成为临夏州沟通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在临夏州各类高中音乐特长生教学中,把“花儿”作为校本课程(即选修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实践,不仅能带动“花儿”在校园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而且还能带动全社会营造“中国花儿之乡”的良好氛围,为临夏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助力。我们相信,在各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在各高中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花儿”在临夏州高中音乐特长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花儿”的重要性也会得到更多方面的关切,“花儿”的文化价值也会得到更多的挖掘。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第8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第10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1.

[2] 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3.8.

[3]刘忠,许芸.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析及实施策略:音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8.8.

[4]王沛.中国花儿曲令全集[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7.

[5]管建华,杨立梅.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委托)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22】GHBZ204。课题名称:甘肃优秀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赵永山,男,临夏回民中学教师。菲律宾女子大学民族音乐学在读博士,系临夏州教育局音乐教研员,临夏州高中音乐学科带头人,临夏州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临夏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项目传承人。职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教学、西北“花儿”研究。杨彩芬,女,供职于兰州二中。博士生在读。职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音乐教育和美育教育研究。)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临夏州特长花儿
非遗传承视角下临夏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老板的特长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临夏州走访纪实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