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班主任应对测绘专业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2023-06-25杨娟刘苗高永涛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

杨娟 刘苗 高永涛

摘要:文章在高职院校现有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相结合的基础上,面对测绘专业学生因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就业压力等因素诱发的心理问题,从测绘专业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就业指导、校园活动、奖助学金评审等方面,提出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心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测绘类专业;心理问题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在学生步入高校后,持续性、系统性的育人工作就已经启动。面对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群体,心理育人工作贯穿育人工作的全过程。

面对不同生源、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班级综合测评、贫困奖学金评选、班干部选拔等工作中,班主任要时刻注重心理育人工作从物质到精神的深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现阶段高职测绘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测绘专业学生因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良、环境焦虑等诱发因素,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发现,主要诱发因素有五个。

(一)家庭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情况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如單亲家庭、贫困家庭、再婚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可能导致学生从小自卑、胆怯和害怕,直观表现为性格上比较偏执或内敛,态度上不友好,为人处世不乐观。有研究者分析指出,结构缺陷家庭往往沟通交流不畅通,父母倾向用财务作为爱的替代,导致学生极易将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当作一种心理补偿。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

与高中校园的人际交往相比,大学校园更具社会性、独立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交友方式发生明显改变,虚拟的网上沟通成为他们聊天、谈心的主要方式。一方面,虚拟沟通方式弱化了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互联网短平快、碎片化信息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信息焦虑”,特别是在面对飞速传播的负面新闻和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时,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容易陷入信息网,产生焦虑情绪,承受能力弱的学生甚至直接选择消极态度逃避现实压力。

(三)学习自律问题的影响

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主要是单招考试,报考分数低,学生入校后,英语、语文、数学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测绘专业的课程需要较强的运算能力和三维空间思维,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教师按照授课计划,没有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如三角函数、求导、线性代数、矩阵理论等,学生难以听懂课堂内容,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心理,迟到、旷课、挂科的现象较普遍。晚自习等时间,学生本应认真复习课堂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但多数学生不够自律,不愿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演变成“破罐子破摔”的状态。

(四)恋爱观的影响

从调查显示来看,部分学生的恋爱观呈现消极状态,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恋爱关系不稳定,矛盾冲突多。第二,恋爱和学业难以兼顾。原本较自律的学生,在恋爱期间,双方学习成绩都下滑。第三,情感投入不真实。部分学生恋爱是为了打发无聊的空闲时间,并非出于对爱情的追求,恋爱动机不纯。第四,恋爱受挫承受能力差。对自控能力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来说,一旦受到感情的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自愈能力差的学生更易逃课、挂科,甚至不能顺利毕业,影响前程。

(五)工作压力的影响

2015级至2019级测绘专业的就业情况统计表明:随着测绘企事业单位招聘高职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学生在应聘方面的压力并不大。然而,转型升级后的就业岗位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企业对员工的常规主流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仪器操作的熟练度、外业数据采集处理能力等要求较高。由于企业考虑项目生产成本,所以留给员工强化培训的周期较短。在初次了解独立完成某个生产环节的过渡时期,很多学生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被安排在相对简单,重复工作量较大的岗位上,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自卑心理。若项目培训的负责人在言语上过于严厉,学生会因此敏感,可能选择辞职,以此逃避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教育策略

测绘专业学生的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更紧密,能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可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心理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策略如下。

(一)处理心理问题的服务方法

首先,班主任应及时了解事情发生原委,明确问题产生原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耐心疏导,然后通过学生的室友了解学生近况。若情况严重者(如患有抑郁症),班主任须告知学生家长,确认学生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心理问题。经过以上综合分析,初步判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明确事发诱因。

其次,找到解决办法。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时,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经历,讲述遇到类似困惑的解决方法,平复学生的情绪。若对学生的帮助作用不显著,班主任应及时向二级学院反馈,辅导员、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介入后,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疏导学生。

再次,持续跟踪,观察学生身心状况。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之后,班主任仍需实时跟进,在晚自习、宿舍关注学生动态,也可以提醒周边细心的学生多留心观察,排查其是否还存在心理问题,直至其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最后,总结问题解决效果。班主任应建立班级学生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集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召开相关主题班会,避免此类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同时,班主任应审视自我心理问题处理的方法和预防措施,如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疏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与家长的沟通,是否缓解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应对心理问题的防控策略

从“全过程育人”的角度来看,辅导员、班主任、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都承担着育人职责,都应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若出现心理问题,大多数学生碍于面子,一般不会向辅导员或心理辅导教师求助,而班主任作为服务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平时与学生非常熟悉。遇到问题时,基于对班主任的信任,学生愿意与班主任倾诉自身的心理问题。当测绘专职教师兼任班主任时,由于对学生的动向掌握得更清楚,可以根据学生性格、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人际交往能力等,围绕班主任具体工作制订一套适用于测绘专业学生心理问题预防的实施方案。

1.班干部的日常管理

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他们易出现的心理问题:①班干部自卑、不自信,不敢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②班干部因自身身份骄傲自满,言语傲慢无礼,可能与其他学生争吵,严重者会伤及学生自尊;③班干部未做好本职工作,受到批评教育时,情绪受到影响,易出现低落的状态。

对此,班主任应做出如下心理预防管理方法。①安排心理委员及时转发学校特色心理活动的通知,督导每位学生关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②安排心理委员参加心理培训任务,提高心理委员朋辈互助能力,强化其发现心理问题的敏感度。若心理委员无法按时参加,则其他班干部要及時参加。③在班级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宣传。④汇总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资料。

2. 班级事务管理

第一,校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①生活习惯、人际关系、情感状态等差异,学生间容易发生争吵事件,甚至出现打架斗殴,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缺乏耐心、极度敏感、冲动;②学习进度跟不上,逃课、旷课,对综合测评漠不关心,自暴自弃;③资助评选,申报后未被选中,心中失落,认为学校制度不公平;④对校内一切活动视而不见,沉迷于游戏,或受感情挫败的影响,荒废学业,消极低沉,精神状态长期处于内耗状态。

对此,班主任应做出如下心理预防管理方法:①多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②关注学生在宿舍的人际关系,注意人际交往中的摩擦、冲突和挫折;③每个宿舍选拔1名舍长,主要负责调解宿舍中发生的矛盾冲突;④资助评选,精准识别贫困学生的心理、学业、成长和就业需求;⑤召开贫困生座谈会,提前了解其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奋斗成才的人生观;⑥告知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部门、地点、预约电话和心理教师的情况,让学生随时进行心理咨询预约、测评等操作;⑦告知学生“阳光护航”心理健康教育等主要活动及525心理日等信息;⑧统计和更新家长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关系等基本信息,与家长建立联系,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强化家校育人合力,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第二,校外易出现的心理问题:①说话态度不友善;②好高骛远,适应能力差,经不起打击,抗压能力差;③顶岗实习过程中,遇事自我处理能力不足,易造成自卑、不自信或盲目自大的心理问题;④实习内容重复单调,易出现浮躁、抗拒行为。

对此,班主任应做出如下心理预防管理方法。①集中实习。班主任跟随班级去实习基地,随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动态,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谈话,寻找原因,耐心疏导;②顶岗实习。班主任统计学生实习单位、单位负责人姓名和电话、具体项目所在地等信息,定期走访。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多方帮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3.班主任自我提升

对不同事情、不同学生,班主任的谈话地点、说话方式、谈话语气需注意,减轻学生的抵触情绪,以达到疏导的效果。班主任还要多与其他授课教师交流,借鉴他们心理辅导的有效建议。

同时,班主任应从自身的职业认知、压力应对及专业成长等方面做好自我关怀,维护自身身心健康,及时化解自身情绪困扰,帮助学生应对情绪问题,提高教学效能。

综上所述,高职班主任的工作量较多,且内容十分繁杂,需时常留意学生的心理动态。而测绘教师担任班主任时,能从生活、校内学习、校外实习、就业环境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关怀和正确引导。基于现有的工作案例与启示,班主任仍需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强化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实现心理素质培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贺子京,丁晶,梁芷君,等.家庭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12).

[2]江荷.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建构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0).

[3]郭利.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9).

[4]樊小波.高职班主任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服务方法研究[J].山西青年,2022(5).

基金项目:“2021年度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SZXYB29。

(作者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
让爱燃起希望
新媒体时代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与思想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产房助产专业实习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