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

2023-06-24黄莹

关键词:好老师陶行知教育思想四有

黄莹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和理念在当今教育领域依旧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应当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充分发挥陶行知思想对教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以及仁爱之心建设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教师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四有”好老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陶行知先生的个人品格和思想精神,对于今天的教师而言仍然是宝贵的精神食粮,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结合“四有”好老师标准,深入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技能、完善的组织架构,且富有生机的优秀教师队伍。

一、 理想信念铸师魂

陶行知先生深知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方向,因此他矢志不忘学成归国途中立下的“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并为之努力践行。他拒绝了高薪职位,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等,以自身的行动拯救民族、报效祖国,从事他为之付诸一生的教育事业。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使得他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

当下的教育者最该学习的,就是陶行知先生那勇毅前行的气概和一生践行信念的执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给出了“坚持为黨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方向。作为教育从业者,应当与党和国家的发展保持密切联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坚定理想、勤奋工作、无私奉献,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努力。这是新时代广大教师应该树立的理想,并不断为之奋斗。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为了促进中国梦的发展,我们需要构筑一个持久的、有益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不断地汲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我们要引导教师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主动了解校内外名师、典型育人案例以及社会公益事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身不忘初心,持续发展。为了更有效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用好校园文化资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润物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 道德情操树师德

陶行知先生将其一生献给了中国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一生的写照。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自我反省,坚持“每天四问”,其中一点就是“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他将个人的品质和德行看作无价之宝,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作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的职责就是掌握孩子们的未来,这也是民族和人类的未来。因此,教师应当以自己的行为来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的师德理念极其丰富且深刻,它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历久弥新的视角,对今天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加强道德建设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至关重要,也是决定教师队伍发展成败的关键。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总是相互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他又说: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中,首先要引导教师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以及所思所想,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依赖。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教师分享,将关于生活和知识的思考与教师探讨,形成师生互动、共同生活学习的良好氛围。

要注重发挥师德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典型案例,厚载师德,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可通过各级的推荐和评选,发现一批师德标兵,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表彰,让崇高的师德像灯塔一般照亮四方,给人以启发和引导。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之间的合作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同事,既应当将对方作为竞争者,更要将对方视作亲密战友。在面对晋升、荣誉等机会时,需要良性竞争,也需要有成全他人的精神品质。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经验相对较少,更加需要主动向优秀教师和身边的榜样学习,就教育政策解读、教学方法应用以及教育管理经验等重要课题展开研讨。教师应当积极交流与共享,以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水平为共同愿景,避免为争一时长短而置集体利益于不顾。在日常工作之余,教师之间应当加强交流,商讨教育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分享和推广教育经验,从而实现共同成长和共赢。

三、 扎实学识赋师能

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师肩负着传递知识的重任,所以必须要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扎实的学术基础以及深厚的教育理论。唯有具备扎实的学识,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塑造个性、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新精神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在当今时代,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有着过硬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够真正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成绩”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成绩绝不简单地等于考试分数,也不局限于学生的课上表现。一所优秀的学校需要在育人目标和计划方面树立起自己的人才培养标准,并向着这个标准不断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与教师队伍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既要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从师德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进行把关;也要做好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二次发展。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成长渠道,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加强学习,积极参与校本培训。从校本培训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学校应做好协调统筹,全方位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与环境,促进教师的全面成长。从校本培训的方式来看,可以通过编写校本课程、组织新老教师互动、聘请教育专家等方式,实现对教师的培训引导,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四、 仁爱之心悟师爱

陶行知先生说:为师者,要爱满天下。教育的起点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学生,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真正爱学生,呵护学生。而“仁爱”绝非空洞的口号,教师应该以人文关怀、精神支持为基础,致力于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指导者和榜样。

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热爱学生的精神品质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引导教师尊重学生,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坚持人格平等的原则。学生是有着独立人格和情感体验的人。教育学生不能只想着简单粗暴地通过各种规范、制度将学生框住,而是应该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便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应以仁爱之心浸润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其次,应当进一步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培训工作中去,将其列为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通过持续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培训,深厚文化修养,涵养职业道德,提升素质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再次,要增强教师关爱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定期对教师的思想理念进行更新;另一方面,不定期开展师生集体活动,让教师在与学生的亲密接触中增进对学生的感情与热爱。

最后,应当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教师准入制度,对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褒扬,对于违反职业规范的教师要给予警醒和惩戒,对于新入职教师要进行严格的师德考察。

陶行知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更具有传承性。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应当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充分发挥陶行知思想对教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以及仁爱之心建设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助力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好老师陶行知教育思想四有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新时期高校 “四有”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
陶行知思想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