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论书诗研究
2023-06-22赵琳王荣
赵琳 王荣
摘要:文章研究中唐诗僧皎然的论书诗,通过其四首论书诗来探讨其论书诗的描写内容、描写方法与情感表达,综合分析其论书诗所表达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关键词:唐代;论书诗;皎然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3
1 皎然其人
皎然(公元720年—公元793),唐代诗人(见图1),出家为僧,俗姓为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久居妙喜寺。为谢灵运十世孙,“我祖文章有盛名”[1],从中可知其家学深厚。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众多领域有较高造诣,被称为诗僧,与颜真卿、陆羽等人交游,他的诗歌与文章俊丽,多为唱和、赠答、游山赏水、品茶类。著有《诗品》五卷[2]。本文只论述其几首论书诗,其他不做赘述。
2 皎然论书诗
皎然诗歌存世400余首,其中论书诗两首,存于《全唐诗》中,从中或许可以察觉其对草书的态
度[3]8940-8941。《全唐诗》中还有两首皎然所写与书法或书法家相关的诗歌,而后再进行分析。先来看其论书诗,一为《张伯英草书歌》[3]8940-8941;二为《陈氏童子草书歌》[3]9353-9355。
首先分析《张伯英草书歌》。前四句引出张伯英草书之名,前辈书家的草书是符合规律的,但伯英的草书是癫狂的。以前辈所书开篇,令人向往。“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3]8940-8941前半句似是皎然作为僧人的心态,后半句则是把伯高张扬的草书及其创作表现比作万事万物“无不可”的状态,前后两句相对比,以自我的心态追求草书张扬的状态。
“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更睹邓林花落朝,狂风乱搅何飘飘。”[3]8940-8941这四句以自然物象来表现张旭草书的创作过程,列出风、云、惊龙、落花等形象,用风吹云动的风云变化、龙蛇飞舞与花飞花落的动态来描述,形象且唯美,似风吹落叶,湖面微波。动态的内容会使人的感知更加清晰,就好像此人此刻就在身边书写草书,似惊龙又似落花,将大动作的惊龙与小动作的落花进行对比。
“有时凝然笔空握,情在寥天独飞鹤。有时取势气更高,忆得春江千里涛。”[3]8940-8941这四句描写创作时的静态,与前文相比有静有动。写草书时确有急笔或缓笔,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似是惊龙状突然转变为空握笔,由动转静自然而悠闲,似是晴空中振翅高飞的一只只鹤,又好像那春天江面上不太汹涌的波浪,相较于狂风、惊龙更加轻缓与温柔。前后对比更能凸显草书书写过程的动静结合,更能展示草书书写美。王小令草书,古今称草绝,而伯英草书之绝古今难遇,以夸张的口吻描绘张旭草书,甚至比王献之的草书还要惊艳动人,虽是夸张但是又有对比。
“阴惨阳舒如有道,鬼状魑容若可惧。”[3]8940-8941
以阴阳变化来讲其草书,笔画中包含的气势令人望之生畏。皎然引用阮籍、嵇康在黄公酒垆畅饮的典故,将张旭的书法境界与其饮酒联系起来,称他就像在长安一个酒肆喝醉酒之后开始乘兴书写,看到他写的那些字就好像是一天飞奔了数千里,让人沉醉。书写草书正是要兴致高昂,随意而就,此诗描述张旭酒后兴致极高,书写草书一蹴而就,酒醉兴酣,书写草书,岂不快哉。
总结这首论书诗可知:第一,皎然举出人物钟繇、张旭、王羲之来类比说明草书盛况;第二,皎然运用自然物象来比喻草书书写中的变化,以动作与静态实物进行对比,如风、云、龙、花落、飞鹤、波涛、阴阳变化、云卷云舒等,虽然书写是一件抽象的事情,但运用生活中具象的事物所发生的变化来描述就会十分生动,令人容易理解与接受;第三,皎然讲张旭喝醉后乘兴而书,让人兴奋。
其次分析《陈氏童子草书歌》。该诗赞扬并鼓励陈家某一个擅长写草书的孩子。开篇前四句以“有奇名”“令人惊”[3]9353-9355进行描述,说明陈氏童子草书之功力,而后又讲他年纪小但写字的笔法却是有依据、可追溯的,从他这里或能看到王僧虔晚年的笔法。
接下来的六句以自然景物来描述陈氏童子书写中用笔用墨的精妙之处,风驰电掣指的是其书写草书时运笔的速度很快;而点画就像是太行山上的石头即将坠落时的样子,用以描写他草书书写点画功力的苍劲利落;又讲其写字时墨色浓淡,浓墨变干,但是笔内的劲不散,就像少室山上屹立不倒的干枯松树。皎然运用动态与静态的事物来描绘陈氏童子的草书,令其草書作品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虽然未进行动静对比,但通过此处描写已经可以看到一幅笔力精湛内功深厚的山水画卷。
后半部分则进行对比,先以四句描述夏季天气炎热,屋子里闷热不堪,即便在日落之后天气也并不凉爽。这个季节桐花飞落、杜鹃思啼,主人家为了让大家提起兴致而放声高歌,但效果不佳。天气愈发燥热,人们的心情躁动不堪,哪怕杯中斟满美酒也解不了现时的忧愁,于是陈氏童子开始写草书了,他在洁白的纸上落笔,笔画像龙爪又像鼠须,桌面上的纸越白显得他的草书越雄伟。似龙爪又像鼠须是表现其草书的形象,龙爪粗且大,鼠须细且小,以大小粗细进行对比,体现其书写草书时的严谨,与当时燥热的天气与人们躁动不堪的内心形成对比,暗指陈氏童子拥有与年纪不符的成熟与稳重。这几句诗前半部分渲染气氛,将闷热无趣的氛围渲染到极致,而后描述陈氏童子书写草书“开我襟”[3]9353-9355,对比描写极其微妙。最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说明陈氏童子的草书写得好,陈氏童子的草书写出了惊鸟腾龙之势。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生动地表现出书写草书时的陈氏童子形象,以自然的描写手法表现狂逸的草书,其中更有对日常生活中物象的描写,以此类事物来表现其草书的精妙。
《全唐诗》中还有两首皎然所写与书法或书法家相关的诗歌,第一首为《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征赴京》[4]9343-9345,第二首为《送顾处士歌》[3]9340-9342。
首先分析《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征赴京》。本诗开篇就讲李阳冰是经世之才,以“妙”“太史才”[4]9343-9345等词予以表现。诗歌后半部分描写云、鹤、草、花等物象,表达对他西上赴京献书送别的情境。此诗虽然未详细描述李阳冰书法如何,但从题目可以看出皎然与颜真卿关系密切。纵观诗歌最后两句,“几迟回”[4]9343-9345便能使人联想到此处为送别场景,以诗来表达送别感情,舍不得离别,盼君及时归,不要被路上风景迷眼而迟归。
其次分析《送顾处士歌》。诗题中顾处士是皎然的朋友顾况。诗歌前六句描写顾处士此人,形容他风貌之古、性格高逸,且其人好古。其這样描写顾氏的书法:“醉书在箧称绝伦,神画开厨怕飞出。”[3]9340-9342
以其好古引出其书绝伦、其画真切到要飞出的样貌。全诗后八句体现依依惜别之情,在人潮汹涌中与君诀别。
上述四首诗可以分成两类:《张伯英草书歌》和
《陈氏童子草书歌》为一类;《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征赴京》和《送顾处士歌》为一类,前者具体描述草书、赞扬书者,后者只是借诗之名送别,或多或少会涉及关于书法的内容。诗歌的描述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描写草书的,其对象是张旭与陈氏童子,有送别诗,送别对象分别是李阳冰与顾况。与此同时,《张伯英草书歌》较《陈氏童子草书歌》更加狂逸,语言也更加奔放,似是因为所描写人物的不同而有变化,也有可能是皎然的性情所致。
有不同就会有其相同,此处具体以《张伯英草书歌》和《陈氏童子草书歌》进行论述。
其一,皆以前代、前期的书法人物开篇,引人入胜。
其二,以自然景物的变幻来描写草书的笔画或者书写草书的动作,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使读者仿佛亲临草书书写现场。
其三,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其四,在篇末处常运用夸张的手法。
结合以上论书诗总结其诗内观点。
其一,分类。四首论书诗可以按照描写内容分成两大类:《张伯英草书歌》和《陈氏童子草书歌》;《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征赴京》和《送顾处士歌》。
其二,其论书诗描述对象是前代著名抑或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如张旭、陈氏童子、李阳冰等。
其三,描述书体书家。其论书诗的描述书体是草书,不乏歌颂草书的内容。所赞颂的书家也是以草书闻名于世的人物如张旭又或者陈氏小童。为什么会这样呢?需要结合皎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首先,唐代佛教与书法的联系十分密切。皎然作为当时的高僧,其诗歌作品中所描述的书法内容是符合时代发展面貌的。其次,与同时代推崇草书有很大的关系,皎然虽未曾留下作品,但从他的论书诗中可以看出他对草书的喜爱与推崇,在有关草书的论书诗中,他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草书“狂逸”的喜欢,如“先贤草律我草狂”[3]8940-8941。
其四,其论书诗内容随性而发,表现了僧人洒脱不羁的性格。
其五,其论书诗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其中不乏典故与名人例子,如“风云阵发愁钟王”“黄公酒垆兴偏入,阮籍不嗔嵇亦顾”“僧虔老时把笔法”“王家小令草最狂”[3]8940-8941等。
其六,其论书诗中许多观点与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5]2369-2370观点相似。皎然作为僧人,风骨自在、遗世洒脱,从他的诗歌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的淋漓之感,给人清爽、干净、利落的感受。其诗歌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所谓指向性就是指诗歌有一个中心人物,整首诗歌都围绕此人立意、书写,如《陈氏童子草书歌》,皎然就描写了一个年纪小但草书写得很好的小孩子。这就为诗歌注入了浓烈的情感,通过书写某一个人物,展现草书,以更好地抒情达意。
颜真卿认为书写文章应该“古之为文者,所以导达心志,发挥性灵,本乎咏歌,终乎雅颂”[5]2369-2370。其中“导达心志,发挥性灵”,就是要求作文时须忠于内心的情感,以艺术化的方式、手法表达真情实感。皎然在几首论书诗中,淋漓尽致地运用了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本乎咏歌,终乎雅颂”[5]2369-2370是在强调著文的本质内容要以歌咏之。“导达心志、发挥性灵、文质兼备”[5]2369-2370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皎然的诗歌中都有所表现,具体内容详见以上诗歌的具体描述。
3 结语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曾说道:“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本文通过研究唐代皎然及其论书诗,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试图从论书诗的内容来看皎然对于书法的见解与追求。对四首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独特的内容表达与共有的书法偏好。皎然的诗歌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对仗工整、运用惟妙惟肖的景色描写,生动地表达草书书写的内容,并且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他对草书的喜爱。作为中唐的诗僧,皎然以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其对于当时书法的看法,诗歌语句优美飘逸,可以从其诗歌中看到当时诗歌的繁荣与草书的盛况。
参考文献:
[1] 彭定求.全唐诗:卷八百一十六[M].上海:中华书局,1960:8680-8681.
[2]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15-219.
[3] 彭定求.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一[M].上海:中华书局,1960:8940-8941,9353-9355,9340-9342.
[4] 彭定求.全唐诗:卷八百一十八[M].上海:中华书局,1960:9343-9345.
[5] 董诰,阮元,徐松,等.全唐文(第4部):卷三百八[M].上海:中华书局,1983:2369-2370.
作者简介:赵琳(1979—),男,山东泰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书法史论。
王荣(1996—),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书法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