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代铜镜中龙纹样式初探

2016-12-14芦博文刘威方建军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辽代唐代

芦博文 刘威 方建军

摘 要:中国古代青铜镜纹饰发展中龙纹样式一直作为铜镜纹饰从未绝迹。辽代铜镜虽发掘数量不多,但纹饰种类丰富,尤其是其中的龙纹样式,以其秉承唐代器物富丽精美的同时融入契丹族草原游牧文化的特点,以及契丹人对于宗教文化信仰的影响,从而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带有民族气息的辽代艺术品。辽代铜镜龙纹样式不单单是中国古代铜镜纹饰中的一部分,更代表着一次多朝代、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融合,反映着辽代的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为后续金元明清铜镜龙纹样式奠定了继续发展的基础,提供借鉴。

关键词:辽代;铜镜纹饰;龙纹样式;唐代

自古以来,古代铜镜因其有“正衣冠,妆而容”的特点成为了天下爱美之人喜爱的生活用品,甚至是必需品。在古代铜镜2500多年的历史椎中,铜镜的形制、纹饰图案也是种类繁多。辽代铜镜作为中国古代铜镜历史发展的一个相对较为特殊且颇具魅力的时期,其纹饰图案不仅有八卦纹、荷花纹、连钱纹等,龙纹样式更是因所处历史环境、地域文化、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存在,出现了一些充满辽代契丹本民族特点的纹饰图案,形成了中国铜镜史中独树一帜的纹饰风格。它既秉承汉唐铜镜的风格,又接两宋之余韵,充满草原文化的豪迈、自由,不拘一格的风范,和后续王朝共同形成了中国铜镜发展史上最后一个繁盛的阶段,可以说为古老、辉煌、多远一体的中华灿烂文化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1 辽代龙纹历史背景

辽代是我国古代以契丹族为主的多民族王朝。在这个多民族的时期,契丹族的游牧文化逐渐吸收当时汉文化,但并没有失去自己本民族的质朴与豪放。对于辽代龙纹来讲,由于连年对唐用兵,俘虏大批汉人中不乏含有能工巧匠,他们把中原文化带进契丹族文化当中,同时将所掌握的工艺也运用到辽朝器物上。因此,辽代龙纹样式形象可以说来源于唐代龙纹,并在继承中有所发展。

铜镜作为古代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青铜器具,同时也是体现辽代龙纹样式发展变化最突出的辽朝器物。辽代铜镜自古掘数量虽然不多,其纹饰图案却丰富多彩。不过辽代铜镜上的龙纹样式正随着当时佛教的兴盛以及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已悄然发生了改变。除了秉承唐风以外融合本民族游牧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艺术风格以初现端倪,对于“龙纹”观念产生一些新特点的辽代铜镜已经与唐代铜镜颇有不同。

2 辽代铜镜龙纹样式探析

2.1 龙纹类别

辽代由于多年战争频繁,尽管造成铜器短缺,产出的铜镜质量皆不如过去,不过辽代在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中,铜镜的发展却具有了民族的特色。目前,从辽代铜镜当中龙纹样式看,主要可分有:双龙纹、盘龙纹、云龙纹等。

双龙纹是辽代铜镜龙纹样式具有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它多被发现在宋代和辽金墓葬之中,其工艺运用高浮雕的手法进行表现。辽代双龙纹铜镜中宋代的双龙纹特点显著,铜镜整体布局与唐代布局格式相似,双龙姿态和布局基本保持一致,对称排列,龙头向下,龙身动势蜿蜒向上,龙口一张一合。形制上多菱花形、亚芳型等。到辽金时期铜镜双龙纹头尾环绕呈追逐状,龙嘴大张亦有“二龙戏珠”的样式,镜上龙鳞刻画鲜明,纹饰清晰,主要形制有圆形、菱花形、八角形等。

盘龙纹和云龙纹也是辽代铜镜龙纹当中的主要纹饰,与双龙纹不同,盘龙纹多发现于辽金墓葬当中,初期还保留着唐代盘龙纹恢宏气势的特点,到中后期,龙纹发生了变化,龙身蜿蜒狭长,刻画细腻,但有形而无神,缺少了曾经的生气与力量感。另一纹饰云龙纹则是双龙纹演变而生,多是在双龙纹纹饰基础上增添许朵如意祥云,或寓意吉祥的图案而组合成的。

辽代铜镜龙纹样式的发现,从龙纹形象来看变化多样,工艺手法多有浮雕、雕刻等技法,以双龙纹和盘龙纹居多,对唐代龙纹风格继承的同时,显示了契丹这个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吸收汉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后文化的高度融合。

2.2 龙纹特点

第一,整体造型继承唐风。辽代铜镜龙纹与唐代的龙纹基本相同,但作为单独纹饰几乎很少。而除装饰图案外,从龙本身的形态来看,辽代铜镜上的龙纹样式继承唐代的特点更加明显。辽代六出菱花形双龙镜纹饰中,两条龙首尾相接,与西安东郊郭家滩出土一面唐代“千秋”龙纹镜中龙纹相似之处甚多,形态上两面铜镜当中的龙纹皆围绕钮盘成奔跑状,动感十足。不过细节上看,辽代六出菱花形双龙镜上铜的两条龙前肢两侧附有似翼状长须,绕钮而缠,使双龙的形象生动、灵活,呈追逐状与其形成的逆向旋转遥相呼应,仿佛草原上相互追逐的骏马。这是唐代铜镜所没有的,可以看出尽管辽代铜镜尽管对龙纹改变不多,但此时辽代契丹民族已经将自己游牧文化中的自由、豪放和其民族精神与信仰开始注入龙纹样式当中。

第二,双龙纹饰习见精美。辽代铜镜虽含铜量不高,质地一般,表面缺少光泽,不过纹饰上精美的雕刻可以和唐代媲美,为研究龙纹样式发展提供借鉴。辽代铜镜纹饰发展中龙纹样式多以双龙纹存在居多,较唐相比,此时背部除部分龙纹样式相符外,或脊齿纹形态较为突出,龙纹背鳍明显;四肢矫健、较长且关节处出现龙髯,动势鲜活生动;其中最为显著的区别当属龙体上有明显鱼鳞状纹饰作为龙鳞,较唐的斜格纹演变成清晰的鳞状,图案清晰,雕刻精美,更为自然,与唐代铜镜龙鳞概括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辽代铜镜中龙嘴大张,嘴角往往超过眉梢;上龙唇或向外翻,亦或唇尖内卷,龙舌吐出,其形态与上唇相似,龙牙细密呈梳板状,颚下有髯居多;龙耳多呈树叶状;龙角分叉角。这些精致的龙纹样式形成了辽代铜镜双龙纹生动传神,层次分明,富丽堂皇,具有官造镜的独特风格。

第三,火焰珠纹信仰情怀。辽代铜镜龙纹样式的形式组合多样,多双龙追逐充满生气,加上契丹对于多种宗教的信仰为辽代铜镜龙纹样式增添了许多纹饰图案,其特点远比唐代龙纹样式复杂许多。较为突出的当属辽代双龙纹铜镜中铜镜外部区域的12朵如意云纹和内部对称的6朵如意云纹将龙纹样式衬托得丰富饱满,与镜中之龙纹遥相呼应,这是唐代铜镜所不及的。内区双龙戏双珠纹饰中的珠纹更是辽代铜镜纹饰中常与龙纹样式相配的火焰珠,“龙戏火焰珠纹”的双龙纹也因此得名。辽代铜镜中龙戏火焰珠纹的存在证明了当时契丹民族受佛教文化的影响,龙纹与火焰珠纹的结合是契丹人在铜镜纹饰上的一次新的尝试与突破,丰富了铜镜纹饰的发展,也体现着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宗教信仰融合的结果。

3 结语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铜镜作为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载体,也是对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辽代铜镜龙纹样式所继承的意义在于它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并推动了古代铜镜历史的发展。民族特色加上契丹族对于龙的崇拜,使辽代龙纹样式形态更加自由,细部纹理更加明显,龙的整体感觉粗狂、豪迈,虽减弱了唐及之前朝代龙纹的霸气,但辽代铜镜龙纹样式与随后王朝的龙纹样式都具有相似之处,为考究后续朝代龙纹的演变奠定基础,既丰富装饰图案样式的结构、形态、样式,也为此后龙纹装饰图案的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淑娟.辽代铜镜研究[M].沈阳出版社,1997.

[2] 宋德金,史金波.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3] 沈从文.唐宋铜镜[M].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

猜你喜欢

辽代唐代
论唐代诗词中“湘妃”意象的悲剧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辽代中京道城市群发展特点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