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与创新
2023-06-21崔丽华
崔丽华
【摘要】“双新”背景下的数学作业创新设计是指基于新课程与新课标教育理念,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实现作业的多元化、趣味化和实效化,让作业变得有趣、丰富,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聚焦趣味型作业、阶梯型作业及实践型作业这几个方向进行创新与改进,扎实推进“双新”理念与“双减”政策的落地。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新”;作业设计;“双减”;核心素养
作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高质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有益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基于“双新”及“双减”背景的数学作业设计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回到学生生活逻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等差异,在常规作业基础上设计综合游戏类、阶梯类及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乐学、善思、活用”中学得真实、学得有趣、学得快乐,真正实现作业提质增效的改革目标。
一、基于认知心理,设计趣味型作业
1.交流类,活跃认知思维
如何让枯燥、抽象的数学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活动,这是教师进行作业创新设计的基本方向之一。具体来讲,教师可从交流类、竞赛类及游戏类等几个活动方向出发,尽可能让学生从枯燥的传统作业中解放出来,达到巩固课堂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预期目标,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
例如,以“负数”这一单元的数学作业设计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与认识负数这一数学概念,感受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在作业形式上做创新,将负数与天气温度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做“小小气象播报员”,要求学生以一天、一周、一月的天气资料等为基础,选择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进行介绍,明确最低、最高温度,计算温差等相关数据,以播报员的身份来介绍天气。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与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播报时分享与拓展某地区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会带来的危害、保护环境的做法等内容,以此来让学生通过对温度的学习更清晰地了解“正负数”,同时还能不断增强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感知力,了解天气知识,起到作业的深层次目标。
教师要善于设计与利用交流类的作业类型,丰富作业形式与内容,让学生的数学作业不只停留在写的阶段,还要去“说”,去表达,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提升。
2.竞赛类,调动学习热情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愿意主动投入到作业任务的探究中去,教师可基于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为学生设计竞赛类的数学作业,突出竞赛作业的激励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竞争意识,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例如,以“简便运算”为主题的数学竞赛活动设计为例,教师可准备一些练习题目,包括“凑整”先算类的24+44+56;53+36+47;96+15;63+18+19等,以及改变运算顺序类的练习题如45-18+19;45+18-19等,此外还可以加入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1+2+3+4+5+6+7+8+9等。这些题目如果按常规方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虽然可以得出答案,但会耗时较长。如果学生能掌握其所对应的简便算法便可大大节省解题时间,得出答案。
竞赛类作业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作业探究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竞赛启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将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变成一种愉快的体验,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
3.游戏类,寻求最优解
游戏教学是小学阶段學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贯彻“双新”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将游戏的教学策略与数学作业设计有机融合起来,借助多元化、趣味化的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以趣味、轻松的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还是以运算类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24点这一棋牌类益智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强化运算。这一游戏的玩法是将一副扑克牌抽去大小王,J、Q、K代表数字11、12、13,学生需任意抽取4张牌,用加、减、乘、除(可使用括号)等运算法则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且只能用一次,该游戏可在同桌间、小组内以及学生在家里与父母之间进行,看看哪位学生能够先算出24并说出计算思路,以此来让学生感受数学运算的趣味性,提升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在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数学游戏”为载体,将游戏引入到作业设计中,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与思考,让学生换种方式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换种方式学习数学,以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素养。
二、聚焦认知能力,设计阶梯型作业
1.基础类,引导活学活用
基于“双新”教育理念与背景的思考,教师要认识并承认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如何从实际学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这是教师在创新作业设计时要着重思考的课题。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按照基础类、探究类、拓展类的逻辑优化数学作业结构设计,使其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作业设计实效性。
例如,就“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相关的数学作业设计来讲,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掌握课堂基本概念、公式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讲,教师可设计基础类作业,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等。如填空题:长方形有( )条边,( )相等。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8厘米,宽比长少11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等。判断题要从学生易混淆的概念出发,设计判断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等说法是否正确。计算题则可以给出图示的长方形、正方形图形,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并将总题数控制在15道左右,以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的作用。
通过基础类作业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内容。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围绕课堂重难点知识内容来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夯实学生数学基础,为学生的更优发展奠定基础。
2.探究类,达到融会贯通
教师要注意一点,“双新”与“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我们所要设计与实施的阶梯型作业更应该注重的是“精”而不是盲目的“少”,作业设计不仅要实现“减负增效”,还要能准确反馈学生当天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基础型作业之上教师还要进一步补充探究类作业,有效锻炼学生综合应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例如,除了让学生完成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相关的基础类题目训练外,教师还可设计趣味性强的探究类作业。如让学生用剪一剪的方式“玩”数学,给学生准备若干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用安全剪刀从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长方形,思考怎样剪可以使剩下的部分周长不变?怎么剪剩下的部分周长会变小?怎样剪周长会变大?等等。学生要立足于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动手操作与思考探究,在“剪一剪”的过程中感受周长的变化,在面的变化中运用边的平移引起的周长变化,进而融会贯通地掌握与应用知识。
探究类的作业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通过自身对问题进行探索或者是和同学进行交流来更好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智力。
3.拓展类,开阔学科视野
阶梯型作业的第三层次便是拓展类作业,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机械练习类作业逐渐转变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素质类作业,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形式不单是“书+笔”,还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解决问题,以此来循序渐进地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学科视野,达到“量”减“质”升的作业创新目的。
例如,教师在设计“正方形的面积”的作业时,可以在基础题、探究题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综合型的拓展类题目,将这一块知识点与其他知识板块联系起来,多方面考察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具体来讲,作业任务可以是让学生画出自己卧室的平面图,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测量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作业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假如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满地面,需要多少块?如果这种砖块7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假如用边长7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地面,需要多少块?如果这种地砖每块10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选用哪种地砖铺设会更省钱?这样一个综合型的题目层层深入,涉及测量、面积计算、选择最优方案等多个知识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学科视野的拓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作业内容与形式设计上创新,也要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一定的弹性。如基础型作业一般为必选题,拓展型作业与探究型作业可以设计为自选题,这样就可以从数量、质量、形式上形成了一个平衡的状态,缓解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創造性和自信心,进一步发挥出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
三、指向核心素养,设计实践型作业
1.调查类,强化数感量感
作业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有着一定的育人功能,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进行实践类作业设计时,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价值导向,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亲身体验去获取和理解知识,形成技能,进而帮助学生摆脱抄写记背的作业形式,有效发展学科素养。
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与布置实践型的作业,如以“节约用电”为主题的电费调查活动,学生先统计家里一周的电费开支情况,将其用统计图呈现出来。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节约用电的可行措施,如选用节能灯、随手关灯、家用电器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开关等,接着再次统计实行节约用电措施后家庭的电费开支并形成统计图,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做出判断、分析并提出节约用电的合理建议,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树立与强化数据统计意识,还能从认识与行动上落实节约用电的环保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实验类,发展空间观念
“双新”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与创新要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实践的作业结构,发挥出实验类作业的积极作用,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组织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与操作实验等方式来进行作业改进与优化,让学生少做题、多动手、多实践、多运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得提升。
例如,圆柱与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两个立体图形,教师可设计“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模型”的实验型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彩色卡纸、直尺、剪刀、圆规等材料,完成该模型的制作。学生在制作圆锥时,首先将正方形纸片上下左右对折,在小正方形上用圆规画出一个扇形,沿线用剪刀剪开,再用剪刀剪下圆的四分之一,在左面区域内抹上胶水粘牢便可获得一个圆锥模型。那么在制作与该圆锥模型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型时,需先对照剪下与圆锥底面大小相同的圆,使圆柱圆锥同底。接着再量出圆锥的高,裁剪一个长为圆周长,宽为圆锥的高的长方形作为圆柱的侧面积,将其与两个圆形粘起来便可得到圆柱体模型,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深化对圆柱、圆锥的理解与认识,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能力。
3.应用类,解决具体问题
在日常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就要注意多多设计具有“生活味”的应用类实践作业,将数学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习学以致用、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百分数”这一节数学知识内容可以与实际生活中的折扣类、促销类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教师在进行作业创新设计时就要在习题训练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百分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现实生活。如题目是:春节期间,各商场都在进行优惠促销活动,如果你想买一双原价200元的鞋子,如果在A商店购买,它的促销活动方案是所有商品一律九折,B商店采取的方法是满100元减20元,满200元减40元……那么应该到哪家商店购买会更加划算呢?这样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有助于实现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落实“双新”理念与“双减”政策,提高数学教学与作业设计质量,教师要树立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和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根据数学学科特点设计与优化作业设计,不断创新思路,让数学作业不再是枯燥无味地解题,而是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数学游戏,真正在作业内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让“双减”工作走“新”更走“心”,让“双新”理念落“实”落“细”。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分析与培养[J].教学与管理,2021(14).
[2]葛敏辉.基于“减负增效”的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J].小学教学参考,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