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刻文化特点谈高校素描教学改造

2023-06-21李果

河北画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石刻素描传统

李果

(北京砾刻艺术创意有限公司)

以和谐为基础,弘扬本地民族艺术,促进特色文化的发展,是高校艺术教学的职责所在。然而,目前部分院校的美术教学观念落后,其教学模式依然比较传统,而且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依然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高校艺术类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情况依然难尽如人意。石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将其融入到高校素描教学之中,能够有效建构一个既能展现当地视觉艺术特点,又能继承先进文化的素描体系,以此来解决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探索怎样在美术基础课程中融入石刻文化中的装饰元素,并采用艺术基础课程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建立一个符合高校特色的素描教育体系,以满足区域资源的需求。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基础技能,还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让石刻文化得以传承。

一、石刻艺术的主要内涵

石刻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够吸引不同人群的目光,并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石刻艺术作品需要与新思想和文化相结合,才能保持其独特的魅力。石刻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意,它以高超的雕刻技艺和自然美丽的石材材质闻名,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为这些作品能够帮助人们表达和感受艺术的内涵。通过石刻艺术,人们可以追求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为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注入了独特的个性,石刻艺术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启示。它以其独特的内涵,在各个的区域中都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石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背景,而这些文化背景也深深地影响了石刻艺术的发展。我国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下,石刻艺术的创作题材和素材大都以粮食作物和农居为主,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美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而石刻作品以弓箭、马匹和畜生为主题,则是展现出北方游牧文化和东北涉猎文化的独特性,不同地区的石刻艺术都会根据地区特色进行展示,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地域性的特点,而且也将各个地区的特色继承留下来,并将其发扬光大。

我国是多元文化国家,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这些美术形式为我国石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例如,蒙古族的石刻艺术作品具有浓郁的蒙古特色,在他们的民族图腾文化传统中,也体现出他们对狼的崇拜。因此,在蒙古族的石刻创作中,狼文化被广泛采用,以突出蒙古族独特的风格。狼文化不仅体现了蒙古族人对自由、勇敢的追求,而且在新时代背景下,它更加凸显出人类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当然,在其他民族的石刻作品之中,也会有类似的作品展现形式,这说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石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石刻文化融入到高校素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当下,我国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在教育上,各高校想要有更好发展,就必须要走区域创新的道路,如此才能逼近一线高校。而这并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多数高校而言,需要耗费时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地方性的高校中,美术基础教学的过程,可以融入本土民间美术元素,也可以结合民俗文化艺术进行基础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民族自尊心。石刻文化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例如重庆大足石刻,就是我国其中一个重要文化名片,其知名度已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石刻文化作为我国其中一种传统文化,作为高校美术教师,更应该对其进行研究,并将其用于美术教学之中,以此促进石刻文化的发展。而在素描教学中应用石刻文化,就是为了填补基础教学中地域性民间艺术的缺失,以此带领学生去欣赏石刻艺术,并逐渐将其融入到素描教学之中,提升教学的效果。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素描教学的改造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是“理性训练”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差异,“理性训练”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方法,而“应用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其次是“两张皮”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课程的高端知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传统的理性训练模式忽略了实际应用,这使得学生在“应用”课程中很难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也使得基础知识和高端知识之间的融合变得更加困难。最后,从课程教学结果来看,形式主义和没有底蕴的现状存在。目前,美术基础教育仍然沿用西方人的教育模式,其中就包括了素描教学,这个模式把西方文化和思维简单地表达出来,但由于学习者对西方文化没有深刻的理解,导致教学成果没有文化精神内涵,只是表现形式上的表现。

三、石刻文化用于高校素描教学改造的主要策略

(一)“互换式”的参与,为素描石膏教学提供支持

“互换式”是一种新的写生模式,它将传统的中国文化石刻作为参考原型,以此来进行造型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转换参考品的方式,将石刻造型样式融入到素描写生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例如,在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景观设计专业中,素描造型课程应该重点关注空间结构和光影质感,特别是在石刻造像的场景空间关系控制方面,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线条构成和空间比例的构成。而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相关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地区的专业特点,采用有所不同的素描教学标准,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开展素描教学,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对图像练习的需求,而不是“圈点带面”这一传统的造型技法。

“互换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参与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素描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自主研究传统中国文化精髓。例如,在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能够利用针对性的田野调研,让学员结合中国传统东方意境,开展写生练习。此外,还能够利用线面形象的形式,汲取中国传统闪点透视的空间结构布局,包括不同时代石刻雕塑概貌的形态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合到学习中。经过深入探究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从而提升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最后,也可以让学生对传统石刻造型元素的写生收集和搭配,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发散性思维创新,既保留了古典美感,又具有实用性,使造型形式更加生动传神。

李果石刻作品《湘西老人》

(二)设计合理的素描结构,组织素描实践活动

在建筑设计类素描学科中,把握从具象到抽象的结构基本原理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高校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要探究这一教学内容的实质效果以及方式是否有效,也要体会它的节奏和步骤,以便更好地理解设计专业的本质,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储备。而在素描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入传统石刻艺术图示,这不仅活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而且还大力推动了特色教学的蓬勃发展。

第一阶段是研究写生练习活动,以地方石刻艺术现实为依据,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和提炼,加强对地方石刻要素的视觉文化表现,并开展平面绘画形态的线面综合分析探索活动。首先,采用线面造型艺术的办法开展研究,严密按照透视法则完成构造和起形,从而判断和比较石刻雕塑的现存空间结构。其次,在形体刻画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探究石刻雕塑的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更好地理解石刻雕塑的内涵,需要重点关注写生中的面积、光线和线条的组成,强调对比和概括,并处理虚实关系。最后则是要通过观察画面形式和场景,意识到造型艺术的可能性,感受现实与传统在个人领域中的交替,判断客观与主观的形态重叠。

第二阶段是解构素描训练,以打散、解构和重构为基本内容,将石刻造型艺术的常规视觉符号要素进行拆解,通过形象局部整体分析和造型元素综合分析,以达到素描实践的目的。首先,要从有关图片中甄选出有用的石刻造像,并将其拆卸。其次,依据题材实行绘画重构,可选用扩大、叠加、悬置、变化等办法,以此强化绘画形式美感和创造力的发展。最后,需要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和比较,深入挖掘石刻形象的内涵,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如何深入思考平面构成的原发性。

在第三阶段则是需要进行变构素描训练,进行主观选择来改变石刻造型的传统结构。其中,置换空间结构是一个重要部分,利用构建不同区域的方式来改变原始的石刻造像形态,并用超现实的素描表达出来,各种类型的主题转换为实际应用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横向思维和主体创造力。

(三)超写实素描中石刻元素的运用

教师需要对各地的石刻开展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情况并确定所需的图片。在这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前期设计改造的方式,为超写实素描临本的视觉图像创作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作品形式感和传统图案的深度解读,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石刻造像的有关文史课程讲座的方式,为学生对石刻造像有初步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对地方石刻造像的各种历史风貌有所了解。首先,要制作超写实素描就需要按照一定的学习步骤进行推演,从细节拓展到局部成像。教师可以先通过投影、复印和九宫格等方式,完整地勾勒出所需造型的外形特征,其中一些特殊的技巧不需要进一步分解。其次,根据参考图像或实物,学生能够实现精确的局部刻画,这只能采用小孔图像的方法来实现。在这个阶段,通常从最显眼的局部整体造型开始,无论是光线、颜色还是黑白,都要一次性完成,这就是局部整体打造的过程。最后,需要对画面加以整体处理和强化,并根据个人感知意愿对细节加以后期制作,以完成作品。而在做好局部整体刻画后,通过整体视觉研究来确定主体处理后的基础思想,并依据图像的客观特征和个人评判的主体性,做出最终的弱化或强化处置,以便回归超写实素描制造前的创造原则,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石刻雕塑的形状特点。教师应将川渝石刻形象的经典形象融入超写实素描学理,引领学员深入分析、理解石刻局部整体的造型特征,并结合设计专业的特点,主动探究素描学理组合文字在绘画中的形成因素,让学生体会到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现代”以及“东方+西方”的学理交错与多元并蓄的特点。

总而言之,高校艺术教育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关注当地文化为根基,研究如何将现代设计观念融于原有文化美学之中。相对应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石刻的视觉语言转变为与设计学科密切相关的素描教学模式。这是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活动,更是一次中国文化精神的自身创新。石刻作品造型艺术的引入,为设计类素描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它既体现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又保留了美术学科的特质,高校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建设机遇,把握区域特色的闪光点,推进具备传承与创新能力的设计类基本课程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并实现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融合当地艺术设计理念与高附加值产品,也可以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猜你喜欢

石刻素描传统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初夏素描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武汉素描
素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