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是一种态度”

2023-06-21丁雪娇

河北画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态度设计师人类

丁雪娇

(河北大学)

一、设计为人

设计一词,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人们认为人类的生老病死以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均受到超乎现实世界的神灵世界支配,因此希腊人在自己的城邦范畴内建起属于神灵与人类交谈场所即神庙,在神庙中建造神灵的雕塑,祀奉各位神灵以试图与神对话。在古希腊如此崇尚神灵信仰的背景下,出现了设计师的祖先——赫菲斯托斯,他是唯一一位出生带有缺陷的神,赫菲斯托斯是一位跛足者,因先天身体所带来的不便使他在生活中必须要创造一些工具帮助自己。赫菲斯托斯凭借着自身的心智聪慧和高超的技艺,制造了许多工具以及武器,宙斯的长矛、爱神丘比特的弓箭以及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等都是出自他手,这些创造不仅使个人生活变美好,也使神话变得高深莫测。

在中国同样也可以找到依靠设计得来的辅助以实现更多目的的例子,比如掌握一定人类社会权利且战斗力很高的李靖,我们会承认神是无比自由且具有战斗力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到李靖没有如来赐他的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就无法收服那找他报剔骨之仇的哪吒,更不用说保护好陈塘关的百姓们。所以无论多么强大的人,加持工具的辅佐,效果可以远远超过预想,而工具的发明就是为了辅导人们做不能的事情,或是加速事情的完成。设计是根据人的需求而出现的一项行为活动,本身起源于人类对更好生活的向往,“设计为人”才是设计的初衷和本源。

二、设计是一种态度

“设计为人”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坚定设计态度,所以“设计是一种态度”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它出自艺术家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 Nagy,1895-1946),他于“工业设计作为新职业”的主题会议中提出这样的论断:

“设计不是一项职业,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即设计策划者的态度,无论这种态度是一种家庭关系还是一种劳工关系,是一种具有实用主义特征的物品生产还是自由的艺术创作,或者任何可能的事物,这就是计划、组织和设计的艺术。”

莫霍利·纳吉关于“设计是一种态度”的定义旨在打破专业设计师对设计技能的垄断,目的是将设计与文化相结合,将其还原为生活甚至艺术的普通行为。纳吉对于设计的定义与雷蒙德·罗维、亨利·德雷夫斯以及其他在当时美国商业文化背景下发言的人的观点是对立的,也间接地说明了欧洲设计师和美国设计师的设计意识在当时就已经走向了两个不同的角度,欧洲的设计师主要是建筑师出身,并且受过高等的专业教育,经验十足,所以在做设计时注重强调社会效应,如我们所熟知的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包豪斯学院的校长——格罗佩斯,他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设计中艺术和技术相统一的原则”,这样的观念的提出被许多艺术学校所效仿。在美国显然有了不同的想法,美国的设计师教育背景参差不齐,一般从事展示设计与市场销售,他们着重强调市场效益、实际效用,缺少社会意识形态,这一点与美国特有的商业主义性质有关系。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设计师——雷蒙德·罗维曾说:“对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就是销售上升的曲线。”也是有这样理念的支撑,罗维将流线型设计从交通工具的应用延伸到家用电器和普遍的生活用品中,这样的后果即是促成了样式主义的形成——消费者为追求样式而购买,在这样的背景下,莫霍利·纳吉作为德国重理性、重功能的设计师,敏锐地意识到了“设计”的本质,在当时与产品的真正价值脱节。所以提出了他对设计的总体看法——“设计是一种态度”,此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受欢迎,并正在成为艺术和设计专业人士追求理想的杰作。

三、设计师的职业态度

态度,作为一个名词,我们无权解释它到底有怎样的含义,但可以确定的是,世事都存在多样性,正反两面是最为突出的。而在设计的大环境中,设计师的态度更是将这一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的设计师强调“为人服务”的设计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持不同观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汽车公司的总裁厄尔提出“有计划废止制度”,“有计划废止制度”是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用于满足符合商品经济规律的商业需求。这一规律在汽车行业设计中最为明显,它是通过不断地更新汽车的外观设计,形成了一个“有计划废止”。其中“有计划废止制度”又包括功能上的淘汰、风格上的淘汰和质量上的淘汰,是一种人为的刺激市场的方法,通过不断改变设计的外观式样使消费者心理老化,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样式潮流而拒绝旧的风格,用新的风格代替,以追随新的时尚趋势。这种制度加速了资本市场的崛起,这种情况给资本界攒聚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导致了本应公共使用的资源私有化,全球生态环境也在急剧变差。改变了人们的道德、伦理和人生观,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可能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有计划废止制度”长期发展所形成的诸多弊端,已经违背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虽然这种设计理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技术和生产的创新,但从设计伦理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理念的道德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的消费主义对环境和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设计师忽略了产品的安全性,设计师们选择了无原则地追求高利润,取悦大公司和大财团,消耗能源,严重缺乏社会意识。

针对这种局面,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出版了《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书中也激烈地阐述了对于设计的态度,并对当前的设计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设计应该为人服务,特别是为第三世界的人设计;设计应该包括对残疾人的服务;设计应该考虑使用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为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环境服务。帕帕奈克在书中倡导设计师应该专注于那些实际存在的、与人有关的问题。反映了现代设计的根本宗旨和本质特征:设计更主要在于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书中的诸多观点具有反思的设计伦理思想得到大家的认可,流传至今,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被学习,并且被认为是现代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的风行准则。

图1 帕帕奈克三角理论之设计问题

人们开始逐渐向美的形式靠拢,设计师在进行美的设计的同时,应该关注怎么使设计与自然相结合,怎么使设计能够真正有利于大众,并且这样的想法怎么能进一步实现?维克多·帕帕奈克为我们指明了道路——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捷径。”是的,从远古至今,是人类不断地适应环境,与规律相融合,创造出了大量的生活财富,人的生存条件与环境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降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此刻,一个令全球担忧的问题诞生:人类还可以在地球上存活多久?作为设计师我们可以做到的即是怎样使设计的产品可以真正地有益于人类,不止于眼前的利益。那就是摆正设计的态度,走一条适用于全球的设计方案:绿色设计、为人类利益的设计、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四、设计态度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一种基于人与环境之间的道德方法,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基本理念是“3R”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对环境减少污染、对能源减少消耗、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产品和零部件——(Reduce,Reuse,Recycle)。其理念提出的理想是想要得到最大化地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和排放,并且确保产品和部件易于选择、回收和再利用。作为现代设计师,我们应从设计的本质出发,遵循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原则,力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生活体验,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伴随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引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暴雨及风暴潮增加,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城市排水,需要采取重大措施来改善排水系统应对上述情况,但这个情况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往往受到空间、环境和成本的限制。国内香港重新思考雨水管理的模式,使绿色设计走入生活——提高城市的防洪涝能力,至此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渐成为佳选。

海绵城市走的路线是现代雨水管理模式:“顺应自然,弹性适应”。其原理是模拟大自然水循环的形式,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使降水后的城市在海绵原理的作用下渗水、吸水、蓄水、净水,非刚需的水则会被蓄存,在之后使用时再将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应用,在设计中代表了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相结合的落地,它可以收集和排放洪水,可以有效地节省水泵耗电,此设计的发明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成本,使防洪与环保功能兼备。另外,海绵城市的设计规划为河道注入生命力,使河道成为社区的绿色地标,推广亲水文化,并且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质,使人们对设计有更深的了解,加速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

(二)为人类的利益设计

“为人类的利益设计”听起来似乎十分抽象,甚至是企图走向理想世界的乌托邦幻想而已,但是在这一想法提出之前,同类概念“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等设计原则就已经被理论界所提出,目的是想要为设计界重新定义设计的作用:设计不应该是使社会物质化,而是要注重过程走一条健康的设计之路。但无论是什么原则,都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准则,符合社会正确价值观规定下的设计职业道德,要求设计师要在做设计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即是指设计师具有设计的权利,但同时要履行该职责下的社会基础责任:为人,为社会。

“为人类的利益设计”这里提出人类,是要求作为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人类”这个词是一个广度词,泛指一个大范围,所以“人类”指的是全体人。设计应该满足全体人的利益需求,为现在社会中的每个地区付出自己的努力,为世界上没有拥有设计师设计的床、设计师设计过的房子等条件的人们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自己的职业所散发的光芒普及世界的每个角度,让贫穷的地区也感觉到设计所带来的温暖,所以这里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上层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的消费,而应该做到真正落实到——设计为人,设计师端正态度,为全体人民,端正为大众设计的社会意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设计不能有益于今天而有害于将来,拒绝单方面方便今天的生活,比如在抑制塑料、一次性消费品方面要着重注意。所以“为人类的利益设计”,这里的“利益”指的是全面的、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片面的、暂时的。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应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战略,由于资源有限度,而且消耗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再生速度,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了现在乃至将来设计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具体的操作是思考如何让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同时要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

可持续设计最根本的理念是源头方面: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要适度生产。而结尾处:消费者在消费时,要适度消费,两者循环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适度生产是为了节约资源,避免造成所需之外的浪费。适度消费即是指刚需,展开说就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合理消费,购买拒绝走“占有”“拥有”路线,可持续设计的基础要求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发展的初衷为以地球资源作保障,应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兼顾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所需的产品、服务。如持久的消费方式、建立可持续社区、开发持久性能源等。可持续发展真正在现实生活中落实,要求人们意识到,必须从源头上进行干预,即在产品设计的全生命周期都贯彻执行可持续设计理念。

五、结语

关于设计的属性我们不再赘述,早在自“工业设计作为新职业”的主题会议中艺术家拉兹洛·莫霍利·纳吉为设计证明:“设计是一种态度”,在1960年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出版的《为真实世界的设计》已经抛出了“设计为人”的概念,至今多年过去,面临市场追求形式与潮流的结果像是被前人预料,而作为设计师应该接下已有的橄榄枝,思考如何承担起设计为人的重任,客观且真实解决社会的需求,这就体现了设计的态度。

猜你喜欢

态度设计师人类
小小设计师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推荐一个设计师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