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强国”的“德善”品格校本课程建构的探索

2023-06-21陆秋

教育界·A 2023年14期
关键词:德善学习强国校本课程

【摘要】“德善”品格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既是新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的行动指南,也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立足“德善”品格课程,从依托“学习强国”、聚焦顶层设计、打造德育阵地、创新活动载体等方面构建了“学习强国+德善品格”校本课程,开展了相关教学研究与实践,旨在让学生接受丰富、立体、完善的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学生的报国之志,从而让学生形成“强国必定有我”的信念。

【关键词】“德善”品格;校本课程;“学习强国”

作者简介:陆秋(1986—),男,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了“德善”品格课程,以此创新德育教育实践的方式,让德育教育内化于心[1]。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也以“德善”品格课程为契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品格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借助丰富、优质且立体化的爱国教育资源,打造具有新时代特点、校本特色的“德善”品格课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底气、有勇气、有志气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实施“德善”品格课程的现实困境

“德善”品格课程是一门互动性的实践体验课程,需要在良好的品格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然而,当前有不少“德善”品格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缺少互动,存在着封闭和单向的缺点。部分教师往往只是重复地传递和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和品格的培育,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也有一些教师在“德善”品格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固定的教学模式,过于追求教学结果的可预见性。他们只注重“怎样教”,而没有从学生习得品格的角度设计实践体验活动,以致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地参与其中,课堂学习氛围不够积极、轻松,课堂中师生的关系不是民主、平等的,师生的角色逐渐模糊,课程实施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与此同时,不少“德善”品格课程的内容没有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没有为学生提供习得品格的不同路径,无法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实践体验效果,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实践体验需求。如果课程实施中缺少生活体验、互动参与和反馈的环节,那么这样的课程教学没有生机和活力,学生代入感不强,只能进行低阶的思维活动,无法真正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德善”品格课程的建构策略

(一)依托“学习强国”,赋予品格课程时代活力

广大青少年为了实现健康成长,需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从而汲取养分,树立正确思想。这也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融入新的内容。为此,创新德育教育内容,改进德育教育方式,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成了当前德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平台。这个平台注重传播优质教育内容,向青少年群体积极传播主流价值观。利用这个平台推出的德育、思政、时事、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丰富课堂资源。如我校德育处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格培养规律来提升品格课程的时代性、吸引力和教学的实效性,着力打造“学习强国+德善品格”校本课程,将爱国情怀培养与个人成长、时代进步紧密结合,赋予品格课程新时代的活力,从小处着眼培育爱国之情,从时事入手砥砺强国之志,从活动出发实现“报国行”的育人目标。

(二)聚焦顶层设计,着力丰富课程资源供给

例如,我校围绕吴江区中小学“德善”品格课程的顶层设计及总体框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建构和开发“学习强国+德善品格”校本课程,梳理出6岁至12岁学生应具备的六种初级品格,即明礼、质疑、专注、节俭、友善、勤劳。我校利用“学习强国”这个学习平台,将平台推出的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性分类并融入校本课程中。如:将文明礼仪大讲堂系列专题资料、小学生文明礼仪漫画读本、红色经典故事音频等资源融入“明礼”品格教学中;将晏子家风之节俭的内容、舌尖节俭新风尚快板、廉洁文化云课堂等资源融入“节俭”品格教学中;将劳动教育系列专题资料,与勤劳致富、自主脱贫有关的人物故事或新闻报道融入“勤劳”品格教学中。利用这些立体化的富有时代感、生动性的教育资源有效开展上述六种品格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深度的情感体验。

(三)打造德育阵地,推动线下线上平台学习

如我校随着“德善”品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研究中坚持“学校是实施新时代德育的主阵地”的理念,在育人实践中坚持将传统德育与新时代德育相结合,推动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的开展,赋予“德善”品格教育新的内容。

1.打造线下育人环境,让品格教育内化于心

我校把“德善”品格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构建育人大课堂,序列化、规范化地开展品格教育和每学段、每学期、每月、每周的德育教育,围绕明礼、质疑、专注、节俭、友善、勤劳这六种品格实施主题教育活动,如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

我校每个年级的“德善”品格课程备课组整理出“学习强国”平台上相关的资源和素材并与相应品格的主题教育相关联,同时结合这些资源和素材确定教学内容和框架,设计主题班会等活动,打造“德善”品格教育常态化的育人环境。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班队课上开展“德善之星”自荐互评活动,将被评为“德善之星”的学生事迹在班级的宣传栏上进行展示,让具备优秀品格的学生成为班级内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起到正面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学习强国”平臺上介绍的一些榜样人物、重大事件等制作成简报并在班级教室里进行展示;设置“品格积分兑换点”,供学生来兑换奖品,让他们逐渐形成六种品格。

2.借助线上学习平台,让品格教育始终“在线”

我校德育处聚焦当前背景下的德育样态,积极探索“德善”品格教育活动新路径,增强家庭品格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向家长推送“学习强国”平台上的相关主题教育资源,在现有的“德善”品格课程上“做加法”,增强家校育人合力,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学习强国”平台提供了安全、丰富的网络环境和资源,这有利于让学生随时随地聆听红色故事,学习英雄人物品质,关注国家大事,在课后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品格教育,为学生赋能。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使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互动类的品格教育小游戏、小竞赛、小问答等。我校也设置了线上“德善”品格互动专栏。

此外,我校还会举办“年少有为,强国有我”演讲比赛、“强国有我,尽显初心”合影活动、“强国有我,以行践言”短视频拍摄活动等,让线上学习、线下学习更好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具备优秀的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实现报国之志。

(四)创新活动载体,注重在生活中进行实践

要想真正落实品格教育,需要探索具体的活动路径和载体,寓品格教育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真正体验生活,学会解决问题,从而达成品格教育的目的。

1.任务驱动式

在品格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生活中的某一项具体任务为驱动,在开展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品格与能力。以“健康家·味道”活动为例,教师征集学生和家长共同烹饪的健康美食,以此让学生树立“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理念,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动手劳动,从我做起”的习惯。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组和任务分工,给予学生指导。如有的小组按照以下步骤开展任务:(1)在网上查找烹饪的资料,翻阅烹饪的书籍;(2)计算烹饪所需的各种食材的用量;(3)和家长去超市购买食材;(4)在家与家长合作烹饪一道菜,并拍摄烹饪过程;(5)向教师和同学介绍菜肴,撰写报告。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经历了前期准备、任务开展、经验分享的过程,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节俭的意義,进而可以提升和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2.活动体验式

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体现出他们良好的品格,丰富社会阅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体验式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与角色扮演来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以“明礼”品格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为例,教师创设了一个“游黎里古镇”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扮演导游或游客,要求“导游”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游客”文明参观,要求“游客”在模拟排队乘坐公交车、问路的情景时讲文明、懂礼貌,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明礼”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合作交往式

质疑和专注这两种品格习得的情况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特征和学生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的强弱。形成质疑和专注的品格,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周围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例如,在“寻访家乡的古迹”活动中,学生选择家乡的古桥、弄堂、古宅等古迹,组建寻访小组,讨论并制订寻访计划,围绕主题设计寻访表格,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古迹,并与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交流寻访之后的发现和收获,提出保护方案。学生在合作交往中能够促进质疑和专注品格的提升,培养创造思维和批判精神。

(五)开展多维评价,实现品格教育价值提升

评价在品格教育中是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贯穿于品格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建构“德善”品格校本课程需要建立一个多维的评价体系,来关注学生在品格教育中的变化和进步[2]。如我校依据吴江区中小学“德善”品格课程的培养目标,以指向核心素养的“行为习惯养成记录卡”为重要的评价载体,充分发挥多维评价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1.自我评价

我校结合品格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行为习惯养成记录卡”的内容,并以“雏鹰争章”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让品格教育更具趣味性。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学生通过收集“劳动能手”“光盘达人”“明礼之星”“思辨达人”等奖章,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学会自我比较、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

2.教师评价

“行为习惯养成记录卡”中不仅有我校德育处统一设计的内容,还有教师围绕“德善”品格课程自己设计的内容,以此更好地推动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如:我校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强国”平台上的乡村振兴微电影后,鼓励学生拍摄相关的短视频,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送;组织学生学习少年读中国系列专题内容,让学生体会忠于职守、勇克难关的精神和品质,并开展演讲活动,为表现出色的学生颁发“强国有我”小勋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探寻更加新颖、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评价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品格。

3.家长评价

品格的形成和提升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协同合作。我校德育处推出了家庭版的“行为习惯养成记录卡”,以记录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劳动、阅读、环保等方方面面的表现和习惯,由家长进行评价并打分。采用这种评价形式,可以让教师多角度深入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在学校里开展品格教育活动;也可以让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配合学校开展品格教育;还可以让品格教育真正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延伸至家庭。这样能够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提升品格,从而让家校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结语

品格教育就像在田野里播撒种子,只有经过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才能结出果实。因此,基于“学习强国”的“德善”品格校本课程从设计、开发到实施需要长期的规划,以保证品格教育真正发挥实效。我校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改进,构建了科学的校本课程,达成了品格教育的目标。

“德善”品格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德育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将“学习强国”的资源与“德善”品格校本课程的内容有机融合,让优质的品格课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让学生在 “德善”品格校本课程的学习中更有底气、更有勇气、更有志气。

【参考文献】

[1]姚伟斌.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建构的探索:以吴江区“德善”品格课程建设为例[J].教育视界,2022(13):25-28.

[2]丁锦宏.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德善学习强国校本课程
西安的“德善厨房”
西安的“德善厨房”
海安市高新区侨联积极推进侨眷侨属安装使用“学习强国”APP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党支部掀起“学习强国”平台学习高潮
江苏阜宁:“学习强国”成为党员干警提升综合能力“推进器”
基层武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武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88,请回答
我不是故作坚强,而是只能硬撑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