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选》所录郭璞游仙诗的主题思想及选录标准

2023-06-21王怡力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郭璞游仙诗文选

【摘 要】《文选》收录的七首郭璞游仙诗,作为魏晋时期游仙诗的典范,承载着郭璞仙游山林所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抒发了在游仙背后的坎壈咏怀式的主观情致。“慕仙、咏仙、羡仙”“仙隐结合”成为其两大主题思想。而萧统基于对收录郭璞游仙诗主题思想的敏锐感知和独特把握,从自身和社会因素出发,将郭璞七首游仙诗收录《文选》,彰显了其游仙詩特别之价值。

【关键词】《文选》;郭璞;游仙诗;思想主题;选录标准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2

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发源于先秦时期,诗人往往托言于“游仙”,在身游山林之间的同时,主体的精神以超越功利、无目的、非思辨的态度与客体融汇,获得了自由超越的审美享受。萧统作为最早将游仙诗划分选录进《文选》,在《文选》游仙诗中收录了郭璞的七首游仙诗。作为游仙诗的集大成者,郭璞创作的游仙诗在魏晋时期游仙诗极具代表性。而《文选》从郭璞的游仙诗中,选录出七首是否有其独特韵味?以下将从收录的郭璞七首游仙诗的主题思想、收录其游仙诗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一、《文选》所录郭璞游仙诗的主题思想

(一)慕仙、咏仙、羡仙

《文选》收录的郭璞七首游仙诗其中或明或显都有对仙人仙境的描写,其中充溢着浓厚的慕仙、咏仙、羡仙的气息。《文选·游仙》第五首:“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①本诗首先抒发了四时更迭,人世运行有常自然规律的承认。用“时变感人思”进一步引起下文由自然界运行时序的规律变化而引发了长生的期想。季节轮回进入秋季,万物即将凋敝枯萎,但作者希望时间倒转,由秋回夏。希望自己能像神话中雀和雉上天入地抵达仙境,逍遥快活。最后诗歌回归现实,美好的幻想被冷峻的现实浇注冷却,发出了沉重的叹息。全诗从对真实世界万物有序的客观认识转而在美好的幻象仙境中遨游驰骋,以妄图生命能在形体变换中得以长生,最后目光回落到现实世界中,承认了生命终将随时间而消逝,对世事无常发出了深切的哀叹。《文选·游仙》第六首:“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②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诗人心存逸飞冲云霄,迅足远游的宏大理想,但尘世纷繁局促,有志之士无以容身,诗人自喻珪璋,明珠暗投,有才能之人却不被赏识。全诗均为游山、隐逸之说,几乎不见一字讨论游仙乐事,反而悲叹自己怀才不遇、知遇难求的悲惨命运,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理想难以实现的抑郁苦闷之情。无论穷达皆有困顿,不如隐遁的思想溢于言表。二诗通过冷峻的现实来反衬出对仙人生活的强烈向往和羡慕。将自己幻化成神话的形体遨游于仙界,通过“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的言外意旨表达出高蹈游仙的“慕仙、咏仙、羡仙”主题意旨。

(二)仙隐结合

《文选》中所选录郭璞游仙诗的另一主题为仙隐结合。《文选》收录郭璞的第一首就是这一类诗文中的典型诗作:“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③这首诗作在开篇即点明隐逸主旨。诗人厌倦了京华纷扰的烟云,觉得荣华富贵终究归于尘土,不如选择仙隐而去。表达了对临水扬波,山岗折花生活的向往。诗人借庄子、老莱子妻进一步证明了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楷模,蕴含着一股桀骜之气。但是紧跟着诗人以卦爻辞入诗表达了他心中隐含的恐惧:做官虽然可以荣身,但难免遭遇杀身之祸,可是避世隐居也难免落得个羚羊入网的结局。诗的结尾点明中心再一次表达了超脱凡尘,摆脱世俗羁拌的向往。诗人本有济世之心却选择亦仙亦隐,是一种对黑暗社会无声的反抗。这显示了仙隐主题的现实内容,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其主旨是一种现实世界苦闷难以排解的象征,是对仕途偃蹇、壮志难酬的精神寄托。郭璞在《文选·游仙》其三中写道:“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④借仙境自抒胸臆,寄情山水中表现出一种高蹈隐逸的思想的同时暗含忧生愤世之情。何焯曾品评郭璞的游仙诗道:“景纯游仙诗,当与屈子《远游》同旨。”⑤郭璞诗要和屈原一样幻想着远游,“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但恨无媒与之相通。逃离“京华”、漫游于“山林”,郭璞和屈原有同样的人生感受远大理想无法实现,寂寞苦闷无法排解。而由此寄情山水,游仙访道,以消极避世。以山林游玩之名表隐遁仙隐之心,表达了向往归隐的愿望。

二、探析《文选》收录郭璞游仙诗的因素

《文选》总共收录了八首游仙诗,其中收录郭璞的游仙诗就占了七首,占据了游仙诗体类的大部分。为什么萧统在游仙诗这一类目中会这样选录和编排,为什么历来游仙诗那么多,萧统为什么在仅有八首的游仙诗类目中收录了七首郭璞游仙诗?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文选》收录了郭璞的游仙诗?

(一)萧统自身因素的影响

1.萧统自身文学观念

萧统生活在犬马声色的南朝时期,此时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艳体诗风靡。但萧统却始终秉持清醒的认识,旗帜鲜明的反对浮夸艳丽的宫体诗。他从自身出发,反对声色。萧统认为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秉持着正确的思想观念。作者自身要心存远志,有宏大的理想抱负。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书。”⑥同时萧统在《文选》序中也曾提及所选录文学的标准,“综辑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⑦”可见《文选》不仅重视所选录作品的艺术内容,也注重作品的语言艺术。把语言和艺术综合衡量,作为选录标准。而《文选》选录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求作品的高雅纯正。

而《文选》所收录郭璞的游仙诗正印证了上述萧统的文学观念。首先,正如上文所论析萧统重视作者自身,要有宏大的政治理想抱负,心存远志。在《文选》收录的郭璞第二首、第五首游仙诗表现了郭璞心怀远大志向,但始终不得志。假借游山、隐逸之类的避世说法,幽暗的表达了才高位卑,现实之功业难成的悲愤和不满,并充满对现实世界的感叹。其次,根据《文选》序所提及的选录标准,收录的郭璞游仙诗正如《诗品》中所说:“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⑧”《文选》收录的郭璞的游仙诗以清丽俊逸的语言和坎壈咏怀的艺术内容结合,符合萧统“错比文化,事出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文学选录标准,选录郭璞的七首游仙诗情感或含蓄委婉或直抒胸臆,使得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生动鲜明,更具有文学表现的张力。

2.萧统自身的性情爱好

萧统在《文选》单独把游仙诗作为独立的诗体划分出来,不仅是因为萧统注意到了游仙诗的独特价值,而且也离不开萧统个人的偏好。萧统自身性好山水,喜欢与名人雅士畅情游于此间。对此有史料佐证,《梁书》本传载:昭明“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侯惭而止。⑨”《梁书·王筠传》载:昭明“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治、殷去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日:“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⑩”,由以上两则史料印证了萧统喜欢山水,也可看出萧统对于游仙诗的偏爱与谙熟。通过史料记载的两则事迹,我们可以看出萧统寄情山水,体悟玄道的生活态度。所以,《文选》收录郭璞游仙诗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萧统崇尚自然,留恋山水的主观性情偏好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魏晋玄学

玄风盛行,其思想中重视个性解放,重视感情生命,重视个体欲望的特点,吸引了一大批了魏晋时期雅士。不仅给游仙诗的创作解除了束缚,也引入了新的素材和表达形式。它提出了精神自由,个体超脱的精神内涵。所以我们能从正始年间往后的游仙诗中发现许多新变化,这正是玄学思潮影响的结果。玄学不在于对外在的探究,而在于“心适”,身处乱世却可以在内心中自辟一方宇宙。游仙诗中神奇瑰丽的境界就是内心渴盼的具象之一。诗人在仙境飘飘凌云的风姿作了最好的注脚。郭璞将仙境作为摆脱俗累的所在,并把玄学精神引入到诗歌创作中。也是在玄学的影响下,游仙诗带有了隐逸的倾向。郭璞所处的时代,玄风颇盛。就像郭璞其他的诗作所说“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从此类的诗作中我们看出郭璞受玄学的影响,将玄理揉入诗歌。

而魏晋玄学不仅影响了游仙诗的创作,同样也影响着同时期文学家、批评家的文学创作的思想观念。作为《文选》的编撰和选录者萧统也同样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从萧统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可以体会他对玄学的推崇和崇尚。《与何胤书》云:“耽精义,味玄理,息器尘,玩泉石,激扬硕学,诱接后进志与秋天竞高,理与春泉争溢,乐可言乎!乐可言乎!岂与口庆刍豢,耳聆丝竹之娱者同年而语哉!”?“味玄理”“玩泉石”,都体现出自身对于玄理蕴含意趣的探索与向往;又如《同大僧正講诗》诗云:“穷源绝有际,离照归无名。”?“精理既己详,玄言亦兼逞。”?“己知法味乐,复悦玄言清。”?这些诗作皆可看玄学对萧统思想上的影响。透露出了萧统心游玄远,率性自然的自由独立的生存状态的钦羡向往。萧统在其自身的文学创作中都受到了玄学的影响,由此推断,或许受到玄学影响的游仙诗也在一定程度上贴合了萧统选录的偏好。

2.道教思想的影响

郭璞也是当时游仙诗的代表人物,他深受前人神道思想影响。各种现存的典籍记载,郭璞崇尚神仙道教,根据《晋书·郭璞传》记载,郭璞好阴阳卜算术,另外,他还广泛涉猎神仙书籍,他注释的神仙志怪书籍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这些书籍都被信众奉为道教经典。他的作品中很多包含了对人世无常,时光易逝的感叹,以及对神仙长生不死的向往。比如其《游仙诗》中第一首“京华游侠窟”就强烈表现了郭璞渴慕山林之心。“山林”这个意象指代了诗人心中的仙境。另外《游仙诗》中多个诗句例如“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吁”,这些都集中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幻,年老体衰的现实感慨。

而萧氏家族自始起就有信奉道教的传统观念,在萧氏家族中不乏有名副其实的道教信徒,他们幼年就与道教产生了密切的接触,到了成年更为推崇道教,与道士交友,帮助其设立道观,创作了大批表达呈现愿望的游仙诗,甚至将道教运用到现实和政治中,使得道教成为辅助政治统治的工具。萧统也或多或少受到了道教思想的侵润。

四、结语

游仙诗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类型,它的文学魅力,表现在历代的文人都有着浓厚的阅读和创作兴趣,并尽力解读其创作的意旨。而《文选》收录的郭璞游仙诗的主题思想既有对清美幽雅的仙境的生动描摹,也有对清心寡欲、远离尘嚣的仙隐生活的向往。更主要的是,是它选录的游仙诗篇把身处困境的诗人纠结矛盾却又对人生充着无限期望的复杂心理呈现出来,展示出《文选》收录的郭璞游仙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熟境界,也反映了萧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具慧眼的审美眼光。

注释:

①②③④(南朝)萧统,编.昭明文选(卷二十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⑤(清)何焯.义门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

⑥⑦(南朝)萧统,著.昭明太子集校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⑧(南朝)钟嵘,著.诗品集注[M].曹旭,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⑨(唐)姚思廉,撰.梁书(卷八)[M].卢振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20.

⑩(唐)姚思廉,撰.梁书(卷三十三)[M].卢振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20.

?曹旭,陈路,李维立,选注.齐梁萧氏诗文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参考文献:

[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萧涤非,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3]周振甫,著.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

[4](清)刘熙载,著.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叶嘉莹,著.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连镇标,著.郭璞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7]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8]李养正,著.道教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9.

[9]任伟.魏晋南北朝文人游仙诗论略[D].兰州:兰州大学,2006.

[10]顾农.论郭璞游仙诗的自叙性[J].齐鲁学刊,2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虚拟教研室项目(项目编号:LSXNJYS202208)成果。

作者简介:王怡力(1996—),女,汉族,山东烟台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魏晋。

猜你喜欢

郭璞游仙诗文选
郭璞奏疏文的政治思想探究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郭璞《游仙诗》现存篇目考论
——兼与赵沛霖先生商榷
郭璞诗经学论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乐府游仙诗研究综述
论曹操游仙诗之成因及主题
郭璞《游仙诗》思想情感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