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族哈节的文化映射形象建构

2023-06-21覃肖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仪式

【摘 要】哈节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京族最大的节日。本文通过论述哈节的节日仪式活动,透视中越京族的文化演变与文化映射状况,基于族群认同,提出了哈节文化映射形象三种建构方式:一是借鉴现代先进文化,创新哈节表现形式;二是肯定同源文化,丰富哈节文化内涵;三是接纳爱国意识,强化哈节文化底蕴,为中越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提供新的道路。

【关键词】京族哈节;仪式;文化映射;形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2

京族又称为越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在越南,京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据史料记载,我国京族始于明代正德年间,由临近广西南部的越南人口迁移而来,以越南涂山、花丰、万柱等地区为主人口迁移,直至19世纪末结束,长期人口迁移的越南京族在我国境内形成了独具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族群。目前广西境内的京族人口集中居住于东兴三岛上。1958年以前国内京族统称为越族,后更名为京族,意为心向北京。两国京族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字与文化同源的特殊关系使得两国民族在发展中传承与共享着相同的文化纽带。

一、京族哈节的仪式活动

数百年来京族哈节与民族文化发展历史、文化习俗、饮食服饰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京族人民依托海洋资源满足生存发展的物质需求,族群所从事的海洋生产活动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因此人们常常向神灵祈求庇护,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祭祀活动。遵从历史文化传承习俗下,哈节期间人们会到海边供奉神灵,举行祭拜仪式。哈节源于越南京族节日,在越南哈节被称为“唱哈节”“亭节”等。所谓的“哈”,就是唱,歌唱。京族人会根据丰收情况举办形式内容不同的哈节活动,举办日期也各不相同。如:尾村定在农历六月初九至十五,巫头地区一般定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初七,山心地区则是在农历八月十日至十五举办。尽管不同地区哈节的举办时间不同,但哈节期间京族人民都会穿着盛装到哈亭举行祭祀、乡饮与送神的仪式活动,举行各种仪式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都具有鲜明的农事特征和祭祀文化。

迎神是京族哈节前一天迎接“镇海大王”、“陈朝兴道王”、“点雀大王”、“高山大王”和“广泽大王”等神灵进入哈亭。需要身着民族服装的八名京族男子抬着龙驾迎接神灵。京族人民举办的迎神仪式十分隆重,迎神仪式由仪式人员、举旗擎伞方队、抬香案台人员、抬龙驾人员、鼓钹人员和文艺表演人员构成。仪式从哈亭出发,一路敲锣打鼓,热闹地去海边迎接“镇海大王”等神灵,按照京族哈节传统的迎神祭拜习俗,队伍到达海边后会由主祭人庄严的宣读祭文,并向神灵敬奉五谷。

祭祀是京族哈节中的一项重要仪式环节。广西境内不同地区京族在神灵供奉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如巫头等地供奉“镇海大王”、“高山大王”、“点雀大王”等,而山心地区供奉“兴道大王”和境内地主,红坎村则供奉百神。京族哈节通常还会供奉当地的京族先祖。祭祀仪式在迎神仪式后开始,节日当天下午三点左右京族人民会开展祭神活动,并宰杀家畜进行祭祖。祭祀活动会分为小祭与主祭,京族哈节的第二天为主祭,主祭结束后的几天为小祭,传统哈节祭祀仪式通常于上午开始并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参加祭祀的成员有香公、通唱、万拜、官员、打手、哈妹。香公就是负责哈亭卫生打扫和上香工作的京族人。万拜是指穿着红色民族服饰,进行祭拜,此人需要在任何时候完成祭拜。官员是指参与哈节祭祀活动中的官员,跟政府部门邀请过来的官员性质不一样,政府部门邀请的官员只能观看祭祀活动及哈妹唱歌;祭祀活动中的官员身穿深蓝色服装,主要的职责就是敬酒。哈节祭祀活动中也会伴有民族舞蹈表演与唱哈表演。传统的京族唱哈表演人员由一男两女组成,称为“哈哥”和“哈妹”,唱哈表演中哈哥进行伴奏表演,哈妹进行歌唱表演。唱哈表演长期以来以越南京族表演人员为主,广西境内京族的唱哈表演人员不足,自广西京族三岛京族哈节恢复后,唱哈表演只有女性哈妹,且均为本地京族培養。京族唱哈表演有用“喃字”携程的歌本。

乡饮是哈节中的饮食环节。京族哈节日常祭祀结束后当地京族男子会按照年龄要求入席吃饭,京族哈节乡饮环节京族男子就座于哈亭东西两侧的台阶上向。乡饮环节的坐席划分中最前面的座位是官员,面向祭祀神灵最右边的座位为一号主座,左手边则为二号主座。后续仍然按照左右顺序进行以此划分。哈节乡饮一般中午十二点开始直到当天下午三四点左右结束。乡饮期间京族人民同坐同饮,听歌看舞。乡饮期间京族女性不能入席。

此外,京族哈节期间当地少数民族人民还会组织进行独具文化特色的民间游戏。境内的京族哈节在现代化发展中也展现出了与越南传统京族亭节的巨大差别,在传承京族哈节传统文化与仪式流程基础上,广西境内的京族哈节活动更具中国特色,哈节中融入了大量的现代文化活动。

二、文化映射下构建京族哈节新面貌

(一)以现代文化创新哈节表现形式

借鉴现代文化,创新节日的表现形式,是京族哈节文化映射形象构建的方式之一。京族哈节历经数百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民间习俗文化,以哈节为代表的民间文化活动形式展现了京族文化的魅力与特色。现代京族发展不仅需要传承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内容与节日仪式,还需要积极借鉴其他优秀现代文化促进哈节文化的创新发展。近年来京族以外部文化丰富哈节内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趋势,在现代先进文化支持下在哈节中增添了许多创新内容,随着京族哈节每年参加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参加主体的日趋多元化,表明了京族哈节接纳吸收外部先进文化的积极态度,而在接纳新文化的同时京族人民也严格遵循了京族哈节祭祀的严格流程规范,确保了京族文化的主体地位。随着京族哈节举办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影响力的逐渐提升,逐渐大量媒体游客来到广西京族聚居地,这也为京族文化发展以及京族哈节吸收外部文化提供了新的方式。哈节的传统祭祀仪式流程如唱哈、迎神仪式等得到继承与保护的同时,也被逐渐融入一些现代文化因素。唱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京族传统唱哈中的哈歌以民族历史文化、历史古典故事等作为主要内容,彰显了京族百年的传承发展下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先进文化影响下京族传统唱哈环节实现了现代社会的融合,增添了更加贴近现代生活与社会的歌曲,如京族唱哈中加入了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积极向上的美好生活内容。京族三岛近几十年来从解决温饱到小康生活便是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唱哈中根据现代社会真实情景与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符合京族文化发展创新的需求。在外部文化影响下京族哈节期间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迎神仪式,加入了具有观赏性的表演方阵队伍。此外,哈节期间还出现了一些现代先进文化与京族文化融合的活动,京歌表演会、喃字书法展、京族文化历史研讨会等。哈节期间为更加突出京族文化的特色还在各类活动开展期间融入了京族独有的海洋文化,以适应新文化发展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

新时期,京族文化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京族哈节在政府帮助下得以重新举办,且京族哈节也于2006年成功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族哈节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借鉴外部优秀文化与先进文化,在文化融合下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为哈节增加新的内容,同时为中越同族人民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平台。

(二)以同源文化丰富哈节文化内涵

以同源文化丰富哈节文化内涵,是京族哈节文化映射形象构建方式之一。京族传统哈节期间,当地京族人民会停止劳作,生活工作在外地的京族人也会回到京族三岛共同参与祭祀仪式。越南京族哈节的祭祀仪式相比于我国境内的京族哈节意识更加传统,仍然保留着最为传统的祭祀流程。两地京族哈节期间会相互邀请往来,哈节也成为两地少数民族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桥梁,双方也会就各自的文化发展情况与节日仪式进行交流沟通,以此增进中越京族对同源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双方的民族友谊。

同源文化正是维系中越两国京族友好往来的关键纽带,中越双方京族人民需要在同源文化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传统哈节期间增进往来关系,通过民族文艺活动、节日仪式交流互动共同加深对各自文化的了解,以对方文化作为丰富哈节文化内涵的重要渠道。90年代后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对宽松的文化交往政策,处于中越边境地区的京族人民重新拥有了了解境外同源文化的渠道方式。同源文化交流期间,越南京族向我国京族文化重建提供了必要帮助,京族三岛的哈节仪式逐渐得以完善,我国京族因文化交流限制而缺失的字喃、经书与唱哈等在越南京族帮助下都得到了顺利恢复。同源文化支持下,中越双方京族文化专家顺利交流,对于京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哈节仪式的丰富均能够提出新的建设发展方向。

(三)以爱国意识强化哈节文化底蕴

以爱国意识强化哈节文化底蕴,是京族哈节文化映射形象构建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时期,我国在进行民族识别划分期间,明确了京族的族群地位,肯定了京族哈节仪式活动的正当地位,世代生活在京族三岛上的京族人民获得了自我身份与民族文化认同。在京族文化传承与调试发展中,京族人民自觉、自发的将国家权力符号融入到了民族文化中,国家符号在京族哈节中显现出了更加丰富的社会功能,在民族自我意识作用下,京族人民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京族最早于20世纪末将五星红旗作为哈节中的重要队伍仪式,这也表达了广西京族三岛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用国旗引领哈节迎神队伍展现了更能体现京族人民的爱国情感。近年来,广西省十分注重少数民族爱国情怀思想建设工作,政府部门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建设需求在少数民族居住的边境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国旗杆。爱国意识是京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强化京族哈节的文化底蕴不仅需要京族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现代先进文化贡献力量,同样需要爱国意识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将爱国意识融入与哈节文化中是历史发展下哈节人民的自觉行为,这也表明了京族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团结意识。

地方政府对哈节仪式的引导以及运用国家资源对京族哈节的支持,改变了数百年京族凭借自然资源生产生活的传统文化展示方式,表明了京族人民地位的提升,展示了京族人民的族群身份。爱国意识的融入对京族哈节文化底蕴的影响是深远的,京族的民族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策为京族人民社会地位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工作方面也为京族等少数民族提供了优惠政策。京族哈节文化形象的构建应始终认同爱国意识的重要作用,将爱国情怀融入与民族文化中,在爱国意识引领下引导哈节仪式的创新发展,将爱国精神与哈节意识内容相融合,丰富哈节仪式活动的文化底蕴。可以将反映特殊时期爱国精神的红色歌曲融入到唱哈环节中,在京族传统文化、民族传说故事基础上丰富唱哈歌曲的内容,将经典红色赋予哈节仪式新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吕俊彪.京族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黄子二.符号学语境下京族哈节传播路径创新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1(1).

[3]郭仙芝.京族哈节中的性别分工与性别关系——基于山心村哈节的参与式观察[J].广西民族研究,2019(6).

[4]吕俊彪.从“与民同庆”到“还俗于民”——以京族哈节为例[J].民族艺术,2013(6).

[5]何政荣.时空·仪式·音声——中国京族“哈节”仪式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之一[J].中国音乐,2011(3).

[6]吕俊彪.民间仪式与国家权力的征用——以海村哈节仪式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7]黄安辉.中国京族哈节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8]斐国玲.中越京族传统节日哈节交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9]钟珂.越南万柱“哈节”的举行仪式及名称之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11(1).

[10]毛巧晖.文化交流与民族特性的凝铸:基于京族口头叙事的考察[J].社会科学家,2017(2).

[11]佟义东,谢舜.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变迁的动力机制——基于广西防城港市京族聚居地434份问卷调查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8(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与越南跨境民族节日习俗研究》(项目编号:14XMZ109)。

作者简介:覃肖华,女,壮族,广西都安人,硕士,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中越跨境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仪式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观看升国旗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流绚夏日
仪式感
生活要有仪式感
婚姻中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