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野下古筝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研究

2023-06-21任希颖张若溪

艺术评鉴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

任希颖 张若溪

摘要:古筝属于弹拨类乐器,在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古筝作品的商品属性,分别是:基础教学类、娱乐传播类、专业演奏专业教学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媒体为古筝艺术作品的展示提供平台,也为作品的创作者、演奏者、教学者带来一定的收益,为古筝艺术市场的运作模式增添活力。

关键词:新媒体  古筝艺术作品  商品属性  艺术市场

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173-04

作为传播音乐作品的新方式,新媒体正在快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得以传统器乐为主的古筝艺术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古筝艺术作品属于艺术作品的范畴,因此古筝艺术作品拥有艺术作品的商业属性,它可以帮助艺术家获得从事再创作的经济支持,但是它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它是精神生产的特殊商品。

随着经济发展,古筝艺术作品商品化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将新媒体视野下的古筝艺术作品分为三类:一是基層教学类;二是娱乐传播类;三是专业教学及专业演奏类,这三类基本是市场上常见的古筝艺术作品类型,基于这三类,本文对新媒体视野下的古筝艺术作品商品属性进行讨论。

一、基层教学类

近年来,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普及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通过不同的方式面向大众进行传播。其中互联网平台是当下受众覆盖面最大、受地域限制最少、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和学习古筝艺术相关知识的一种便捷方式,因此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发展成为古筝艺术传播和普及的新渠道。

自古以来,艺术发展会有明确的受众群体,比如:大众艺术主要面向普通大众。为提高大众对乐器的兴趣,其传播具有基础性质,基层类教学主要承担了这个任务,古筝人、中国古筝网、中筝等是关注度较高的古筝网站或相关公众号,里面的推文主要涉及纠正指法、养成练琴好习惯等,通俗易懂。如“古筝人”公众号在2022年3月26日发表了一篇名为《弹古筝只要音符弹对了,哪个手指弹都没关系吗?》关于纠正指法的文章,文章先否认了只要弹对音,哪个手指弹都没关系的观点。然后说明原因,不正确的指法必然是弹奏中的“隐患”,如果不消除“隐患”,会直接影响技术的提高和音乐的表达,并表明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会用不正确的指法弹对音符,但这一做法并不提倡。最后告诉初学者原位、移位、超八度以外的远距离音符连接时,如何用正确的手指、正确的指法,弹对音符。文章内容言简意赅,直接指向了现当代学生古筝学习最普遍的问题,强调了指法正确的重要性,直击问题根源,为大众展示了初学盲区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运用正确指法进行演奏的方式方法。

再如“中国古筝网”在2022年8月23日发表了一篇内容为《学渣的练琴生活VS学霸的练琴步骤》的文章,通过对比学渣和学霸的练琴过程,为大众提供可参考的正确练琴步骤:看谱—了解作品背景—确定指法—确定分句—确定基本的动作走向—确定困难片段的弹奏方法—分部练习&合手练习—最后完成。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演奏者首先应确保了解古筝曲目的文化内涵,保证演奏曲目的基本规范性,而分句和动作走向的设计是视听演奏流畅的基础,当学习者确定好曲目困难片段的演奏方式时,可通过针对性练习对曲目进行技术及情感诠释。大众可以按照这个步骤学习曲目。这类文章易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非刻板说教,通过对比的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所了解,反观自身,进而掌握练琴的正确方法。

在爱奇艺、腾讯等视频媒体及人人讲等教学软件中,教师通过录制关于古筝不同内容的入门性讲解,包括古筝的演变历史、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指法、基础性演奏及流行歌曲的教学视频等,为更多热爱古筝的人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及学习方法。虽然面向群体有一定的差异性,但网络平台的授课内容丰富,可满足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受众群体,并且在大量课程讲解中有不少精品课程内容,没有因受众群体层次的影响而导致内容粗糙。

例如:在“爱奇艺”平台搜索“新爱琴乐器从零开始学古筝”,课程共有246集,所选曲目涵盖了各考级机构以及古筝学习常用的近七十首古筝作品,全程由黄宝琪老师主讲和演示。在课程设置上,第一集用10分钟的时间简单讲述了古筝的历史、构造和保养。第二集是讲解如何佩戴指甲,弹琴手型和认识琴弦,第三、四、五、九、二十、二十九、三十三、一百二十四、二百零一集是讲基本技法,前十二集还配合讲解了如《彩云追月》《送别》等通俗易懂的曲目,用以巩固指法。第十三集到第二十二集讲解的是一到三级考级曲目,如《小鸟朝凤》《上楼》《三十三板》等,第二十三集到第七十一集是四到六级的考级曲目,如《浏阳河》《洞庭新歌》《丰收锣鼓》等,从第七十二集开始,进入高级曲目的讲解,一首曲目会分成三到四集讲解,个别曲目如《幻想曲》分成了七集讲解(227集—233集),这是一首非固定调定弦的古筝作品,前四集详细讲解了引子、慢板、快板、概念上的转调、拍弦等技术技巧,第五集开始讲解音乐情感的处理。每首曲目讲解完会有单独的一集曲目演示。此课程历经十五个月,二百多个小时的录制,通过“练习曲+乐曲”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对古筝演奏技巧和重难点片段进行拆分讲解,并对乐曲的音乐表达进行演奏提示,全方位对曲目做阐释。

二、娱乐传播类

大众在欣赏古筝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精神上会有一种愉悦感。大众艺术是被绝大多数的人所接受、欣赏、消费的艺术,优秀的大众艺术可以尽力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文化需求,提供有趣味的文化艺术产品,也可以对大众的审美趣味有所引导,控制和批判低俗内容。

因此,即使是面向大众,也会有级别之间的差异。作为娱乐性质的古筝艺术作品,在创作和改编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等级,有的创作或改编制作精良,如中央音乐学院胡许愿(央央)创作的国风古筝纯音乐《盎然》新专辑,在其宣传海报中,央央一身“仙气”的现代造型,坐在绿树下,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影子映在身后的白墙上,给人以恬静清新的感觉,在新专辑还未上市前其已获得非常大的关注度,在提前释放的预告信号中,就已经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些观众对这部新专辑充满期待。在专辑发布后,其舒适的现代背景与传统的古筝相结合,主人公古装与现代不断交织,使人跨越时空感受盎然的绿意。融合传统文化素材,大气积极的曲风,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的风貌,深受青少年喜爱。

如果创作者的综合素质较高,并且在环境良好、资金充足、设备齐全的情况下制作的作品可以称为格调高的古筝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有格调之分,格调是展现审美价值的因素之一,而作品的格调与艺术家个人素质密切相关。格调是一个受艺术家影响的因变量,其高低伴随着艺术家的素质变化而变化。格调越高,作品的审美价值越高。

“抖音”平台中名为“贾浩杰与汤若若”的账号,其粉丝数量为2268人,获赞数量为8530。改编的中西方音乐作品有40余首,中国风作品《霍元甲》、动漫《千与千寻》主题曲、西方音乐作品《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些夏天》等大多是古筝与吉他的结合曲,有时还会加上电子音乐伴奏,其中《艺伎》获赞量最高,为2486,这是古筝作品改编的一种新模式,涉及多类曲目,制作精良,环境简洁大方,装扮也符合曲目设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可见,在基层音乐群体中也存在着制作精良的新媒体古筝艺术作品。

有的推广内容制作设备简陋,但是内容质量可圈可点。设备是一个硬性条件,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便携式移动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记录日常生活点滴的方式。所以有的时候环境条件不能满足投入设备,但是内容非常具有代表性意义。如抖音账号为“古筝刘老师”的古筝演奏者,其一千多个视频中大部分视频只录制了手部位置,环境布置并不复杂。其演奏视频中有点赞数3.2万的《刀剑如梦》、1.6万的《青城山下白素贞》以及使用饭盒、筷子和皮筋制作的简易练琴神器弹奏的《女儿情》,获得了高达41.3万的点赞量。虽然设备有些简陋,但是并不影响她弹奏好听的流行作品,而出其不意的创作演奏方法,为大众提供了万物皆可用来当器乐的可能,增加了视频的趣味性。

有一部分艺术作品是以自娱为主要目的,它可能仅仅是一些古筝爱好者的个人学习展示,只是为了展示自己在古筝方面的进步,或者展示自己生活丰富多彩,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展示,当不了解古筝的观众看到视频后有可能会被误导。例如夸张的动作、错误的演奏技法、不标准的手型等,往往会给对古筝了解较为浅显的受众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值得欣慰的是,目前艺术市场的极大包容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视频对观众的影响,优秀古筝艺术作品的市场占有率是远远高于这一类别的。

以流行音乐演奏为主的满足大众口味的古筝艺术作品视频也可以体现创作者、改编者的初衷。时下流行的新媒体软件,如小红书、抖音等社交软件,腾讯等视频软件都可以搜索到各种类型的古筝艺术作品。比如: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一经发布,各大平台都在上传古筝版的演奏视频,名为“墨韵随步摇”的抖音账号就上传了她的演奏视频,视频中的演奏者一身黑衣,同时弹奏三架古筝,不停变换手型,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获得了3.7万的点赞量。她起初是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火起来的,名为“墨韵”,其粉丝量高达224.4万人,总获赞量为985.8万次,在B站上传的《最伟大的作品》播放量达到了17.1万次,深受古筝爱好者的喜爱。在抖音“初一古筝自习室”的演奏视频中,一人一筝,并附上了弹奏曲谱,获赞量1.7万。与“墨韵随步摇”的风格有较大差异,“初一古筝自习室”的演奏视频中涉及乐器数量减少,曲目编配以一台筝为主,更容易使古筝爱好者进行实践、演奏和学习。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首曲目,改编者不同,其演奏风格不同,所呈現出来的意境也就不同。

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将世界各国人民连在了一起,网络平台有一位在法国留学的古筝演奏者彭静旋,抖音、快手账号为“碰碰彭碰彭”,因在法国街头演奏古筝,推广中国传统民乐而走红网络。其抖音账号粉丝981万人,1.3亿点赞,快手账号粉丝有139.8万人,1247万点赞。她改编了近百首人们熟悉的中西方音乐,如中国风的流行音乐《红颜如霜》《红尘客栈》《半壶纱》;中国传统曲目《赛马》《渔舟唱晚》;外国音乐《坠入深渊》《与你重逢之时》;游戏音乐《欢乐斗地主》等,通过网络,使世界不同地域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民乐,欣赏更多流行版的古筝艺术作品,进而愉悦大众。

三、专业教学及专业演奏类

网上有很多专业教学类的教学视频,各大高校的讲师如袁莎、白洋等古筝专业知名教师,会通过新媒体面向部分有专业需求的学员展开线上教学。在“人人讲”“中国古筝网”等软件或网站进行搜索,如学习专业古筝曲《林泉》,可以搜索到白洋老师精讲的授课视频,白洋老师从定弦方式开始讲起,逐音逐句,包括发音力度、情感处理等内容均有涉及,学生可能只需要花费极少的课程费用就可以跟着名师的视频线上学习到全部内容。

尤其在2020到2022年间,由于疫情原因,教师无法正常进行线下授课,学员与教师沟通受到阻碍,因此微信视频通话、腾讯会议、钉钉等不同方式的线上直播授课被广泛应用。疫情导致中筝、敦煌、新爱琴等古筝专业抖音账号开启了直播带货,如中筝学院不同老师都有自己的主题课程,像“李晶老师带你练双手”“袁雪梅老师教你系统规范学古筝”“刘雪老师手把手陪你零基础学习古筝”等,老师们用自己的抖音账号给大众直播教学,同时也在宣传和售卖中筝学院的课程、古筝、教材、配件等,并开设抖音橱窗,方便大众随时购买。在某次直播中,李晶老师的抖音账号“筝如意”点赞量在2.1万,袁雪梅古筝橱窗的成交量较高,带货口碑有4.94的高分。线上授课的方式提高了课程成交量,也改变了以往的上课付费模式和授课模式,使现在的艺术类课程具备更强大的商品属性,使艺术商品和普通商品意识形态越来越相似,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逐步完善了艺术市场的模式机制,使艺术以更为亲民的方式进入消费者群体当中。

在前文提到大众艺术,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高雅艺术。高雅艺术是经过长期训练和知识积累的人群才能理解的艺术,即格调较高的艺术。古筝艺术作品具有审美价值,在古筝艺术上,格调较高的作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体现演奏者扎实的传统功力,如别具风格的秦筝新作《行者》,有筝与钢琴、筝与交响乐两个版本。常见的是筝与钢琴,常用于各大比赛演出当中,筝与交响乐的气势更为震撼,由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演奏。扎实的基本功在此曲中充分显现出来,无论是青年演奏家程皓如,或是在读的胡许愿,或是高中生汪韵乐等,力度的控制、快速的指法无不体现着演奏者多年习筝积累的扎实功力。

胡许愿在自己的抖音账号“筝的央央”里发表关于《行者》片段的评论“需要超强技术与音乐张力才能撑(练)住(死)的(人)一首筝曲。”语言幽默,同时也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曲目的理解所呈现出来的表现力,曲目是无法演绎出来的。青年演奏者为古筝学习爱好者树立起一个标杆,专业的演奏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技术技巧素质、广博的文化修养,发挥自己的审美创造力,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

第二,具有深厚思想的作品。传统流派艺术家创作的古筝艺术作品,如客家筝曲《出水莲》、潮州筝曲《寒鸦戏水》、河南筝曲《高山流水》、山东筝曲《汉宫秋月》、陕西筝曲《秦桑曲》等都蕴含着浓郁的地方韵味和文化底蕴,但是由于上一代艺术家自身缺乏新媒体推广意识,他们不善于使用新媒体设备进行传播,导致老一辈艺术家演奏的作品在新媒体网络平台比较少见,没有占据主流位置。目前在新媒体可以搜索到最多的是1975年在百花争艳中王昌元先生创作的古筝曲《战台风》,一代古筝宗师韩庭贵先生创作的《骏马奋蹄》,这些影像制品经过时间的流逝分辨率较低,观众视觉体验感较差。为了普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媒体主流关注到这一部分内容,并进行推广,使这些优秀的古筝艺术作品保留下来。在传播的过程当中,需要将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原汁原味地传播,将地方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同步推广,在创新的同时有所继承,只有不忘根、不忘本,才能将传统作品更好传承下去。

再以何占豪创作的大型古筝协奏曲《东渡》为例,其音乐气势恢宏,结合了扬州《拔根芦柴花》、佛教音乐等元素,作品体现了鉴真胸怀世界的精神,整曲再现了鉴真克服困难,东渡传播文明的不朽传奇。这一作品经过多次二度创作,仍吸引了大量关注者,上传至互联网移动终端推广后,很多观众获得了良好的体验。

因此,无论是一度创作还是二度创作,对古筝艺术作品格调的追求都渗透在自身艺术创作过程中。无论是新媒体中的视频媒体、社交媒体,还是自媒体等,都可以让作品的艺术价值更高。依托网络媒介发展起来的小红书、抖音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迅速崛起,一方面新媒体对古筝艺术作品的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使更多的观众从不同的作品认识、了解古筝,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为古筝创作者、演奏者创造了更多展示传播的机会和渠道,使得新媒體与艺术传播联系更加紧密。线上平台产生的浏览量、关注度、交易量也为他们带来了收益。同时,国际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通过古筝艺术作品的产生和输出得到一定的体现,反映了本土文化创新能力,不仅输出作品,还输出价值观和文化魅力,并能带动第三产业等多方面提升。

由此可见,古筝艺术作品的商品化不仅产生了新的古筝市场运作模式,对古筝艺术的自身发展也产生了影响,而且还可以带动部分市场经济,推动其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依依.“国粹”遇“国潮”: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民乐文化[J].人民音乐,2022(07):40-42.

[2]王玉.交互式光感电子古筝设计模式的探索与比较[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3):271-278.

[3]周鸿德.新媒体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10):54-55.

[4]朱丹.古筝艺术普及与传承创新[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0(05):126-128.

[5]王曲.解读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诠释[J].传媒论坛,2020(15):20-22.

[6]闫路瑶,秦枫.困境与突围:新媒介环境下民乐创新传播[J].四川戏剧,2020(02):115-119.

[7]潘寒.浅析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J].北极光,2019(12):54-55.

[8]孙尔年.试谈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古典乐器的普及——以古筝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22):242+253.

[9]杨丽霞.基于新媒体的民族音乐传播策略[J].北方音乐,2019(19):244-245.

[10]王迎.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民乐发展与传播初探[J].中国报业,2016(12):83-84.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