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应对探析

2023-06-20李曼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思维模式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密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逐渐显露。本文从问候语文化、修辞文化以及语言结构文化三方面综合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化存在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即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习惯。对此,本文提出树立英汉文化差異意识、培养文化认同以及英语文化思维等措施,以期能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思维模式

作者简介:李曼(1976.06-),女,广西北海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而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而语言作为沟通的媒介,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容易使人们的交流产生误解。而跨文化交际既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合,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还能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际中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对此,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探究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能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障碍,实现英汉语言互通自由,是当前学术界须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展开交际的行为。其交际内容包括本族语言和外来语言两部分内容,并通过交际行为达到交流目的。这种交流的主体双方可以是任何两个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差异的人群。基于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多需要运用到语言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更需要重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禁忌。

二、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

基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历史发展等,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一些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问候语文化差异

问候语形式方面。不同文化交际中有不同的语言习惯。例如在英语中,通常将“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ello”等问候语用于各类场合,但汉语问候语中,在非正式场合,更倾向于使用“早”“吃过了吗”“回来了”等问候语。此外,为了表示礼貌,虽然英语和汉语都会使用到称谓词,但汉语更强调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例如“张阿姨好”“李奶奶,最近身体不错”等。但英语文化中更重视人与人之间身份的平等,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之中,可能会直呼对方姓名,以表示亲近。

问候语内容方面。随着文化的交流碰撞,虽然英汉在问候语形式方面的差异逐渐减少,但在问候语内容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语的问候交际中,对具体事实内容涉及较少,而汉语中则更倾向于讨论具体的命题内容。汉语交际中,吃饭是一个经常性讨论的话题。但在英语文化中,以“饭”为主题的相关交流较少,若使用与吃饭相关的话语进行问候,则会使人误以为对方在向自己发出吃饭邀请,从而引起误会。再如,英语文化中,双方的问候话语中极少涉及“工作”“学习”“家庭”等隐私信息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话题讨论在英语文化中被认为是极其没有礼貌的。而在汉语文化中,则将询问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对人关心的行为,甚至这些问候语会延伸为交际中的主要讨论话题。

(二)修辞文化差异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但由于英汉文化的不同,导致修辞文化中的表达也各有不同。例如,在英语文化之中,“猪”常常被用作贬义,但在汉语文化中,虽然猪也在某些语境中被赋予贬义意象,但也存在“猪元宝”一类的含褒义的内容。再如,“龙”这一形象,在汉语文化中多象征着权势、高贵,在汉语文化中,古代皇帝常自称为真龙天子,中国人也习惯于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但在英语文化中,龙是邪恶的象征,因此也出现了“dragon warrior”的传说。此外,在修辞方面,与英语文化相比,汉语文化中包含众多隐喻,为跨文化语言交际带来了障碍。

(三)语言结构差异

不同地区的语法结构不同,导致当地的语言习惯也不同。英语语言中习惯主语优先,即在语言表述中必须先有确定的主语,遵循“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形式,便于听众更好地理解说者的意思,从而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汉语语言表达多属于话题优先原则,在情景对话中常常省略主语。

三、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造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具体从历史文化、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英汉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在发展中追求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强调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然环境,更强调人的独立性。总之,英语文化更侧重于关注具体问题和细节,而汉语文化更重视事物的整体结构。

(二)思维模式差异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内部本质及发展规律性的反映。而语言思维是人类将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三要素串联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

(三)综合性思维与分解性思维

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多是以集体为单位进行发展,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背景下,中国人逐步形成了综合性思维,由此汉语重视语言的意合性。而西方长期以来多重视个体主义的发展,个人文化氛围较浓厚,由此而形成了分解性思维方式。在英语语言习惯中,对句子的形式结构要求较严格,一个句子可以分成多个结构。且受个体文化的影响,英语表达更倾向于一种由内向外的扩展式表达,从局部到整体。

(四)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

汉语文化中,特别是汉字与诗歌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直觉性思维。汉字是表意文字代表,“象形文字”是物体含义的直观体现,而汉字造字法中的“会意”和“形声”均从属于“合体造字法”,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组成,通过字形与字义形成新的字,表达新的含义,但其含义较为直观。如“鸣”字由“口”和“鸟”组成,直观地表示鸟的叫声,学习者在学习中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直观性思维。再如中国的诗歌文化中,忽视语法的整齐合一,更讲究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与汉语的直觉思维相比,西方的语言文化更讲求理性思维,英语作为表音文字的代表,在组织语言时须依据严密的语法关系进行形态变化。例如时态的变化、单双数的变化等,都需要遵循语法规则加以调整,极其重视语言的准确性,由此可见,英语文化中重视理性思维,强调语言形式的严谨性。

(五)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具象思维即形象思维,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作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从而使思维方式更加生动直观。汉语语言文化中的认知模式中具有鲜明的具象思维,例如汉语语言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多用生动形象的事物作為喻体,从而将抽象难懂的道理变得形象易懂。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重视概念、推理等。英语文化中,无论是在句法方面还是词汇方面,多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形成有机的语言整体,与逻辑思维具有相通之处。

(六)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

在交流过程中,中西方思维差异也较大。中国是东方礼仪大国,语言较为内敛含蓄、委婉,特别是在表示拒绝时,会全面考虑到双方的关系,多采用比较含蓄的言辞来表示。与此同时,英语交际文化中,西方人更侧重直接表达诉求的直线思维,言语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对此,在双方的交际过程中,也极易因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出现误会。

(七)价值取向差异

价值取向指主体在面对各种矛盾冲突时,基于个人价值观所做出的立场选择。任何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都将或多或少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由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也形成了不同的处世态度、语言表达习惯等。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仁”“义”“礼”“让”等,倡导谦让,强调集体利益。而西方国家多强调个人利益,彰显个性,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日常交际中一般不会谈论到个人隐私。

(八)行为习惯差异

行为习惯指受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等影响而形成的做事习惯与方式。当与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行为习惯的人进行交际时,人们多习惯于以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差异准则来评价对方,由此而产生歧义。

四、处理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策

(一)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跨文化交际中,固定化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为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首先应树立多样性的文化思想,承认和接纳不同的文化,倡导文化平等,对待不同文化能够做到宽容与尊重。其次,深刻认识到本国文化对本国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自信,由此避免在进行文化交际时出现外来文化的单向输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最后,面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在沟通交际中,应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尊重不同文化下的思维差异,求同存异,尽量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障碍。

(二)培养文化认同

首先,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功能,利用网络、媒体等技术,加大对英汉文化的宣传,引导人们了解并尊重英汉文化差异,防止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会。其次,加强教育引导。一方面,在编写教材时应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重视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差别,强调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英语学习,尽量使用标准化的英语。例如,对于卫生间的说法,“WC”是英式英语中抽水马桶的缩写,但对于美国人而言,卫生间则用“Toilet”来表示,若在与美国人的交际中使用“WC”,对方则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对英语文化、历史发展演变等背景知识的讲解,通过对比英汉话语功能、表达方式、文化内涵、思维方式等,引导学生全方位理解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三)培养英语文化思维

受母语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存在母语思维惯性,即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首先用汉语思维进行思考,再将自己的思考翻译成英语,由此而出现中式英语,与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差异较大。对此,应加强对学生英语文化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用英文思维去思考问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英语类书籍、观看英语电影等,在语境之中培养英语文化思维。

五、结语

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基于此,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出现语言交流障碍,产生沟通误会。只有正确认识不同文化,尊重理解不同文化,并重视英语文化思维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化解英汉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

参考文献:

[1]高彬.英汉交替传译笔记中的语言选择发展规律:基于口译学习者的横向研究[J].中国翻译,2019(1):83-90.

[2]党永军.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J].英语广场,2022(27):39-42.

[3]孙倩.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招呼语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21(8):121-122,124.

[4]李小英.英语翻译中地域文化差异因素及影响[J].海外英语,2021(20):50-51.

[5]黄轩.跨文化视角下英汉语言差异探析[J].英语广场,2021(22):67-70.

[6]王婷婷.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汉翻译归化与异化策略选择[J].鄂州大学学报,2022(2):33-35.

[7]叶诗雨.从汉语与英语的语言特性角度管窥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思维差异[J].文教资料,2018(5):29-30,35.

[8]艾觅.中西思维差异视野下的公示语翻译[J].作家天地,2021(36):134-135.

[9]马晋红.英汉思维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4):85-86,99.

[10]卢军颖.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1):76-78.

[11]李坤.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43-44.

[12]肖小燕.从英汉语言差异看中介语偏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语言与文化论坛,2020(3):139-148.

猜你喜欢

思维模式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