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靠谱儿

2023-06-20卞士生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治家家谱寻根

卞士生

千古以来,人世间有一道哲学难题:“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其实,打开这个谜锁的钥匙就是家谱。

我与家谱结缘于三年前。当时,母亲离世五年多,春节回老家上坟时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家谱修编设想》的文章,以示怀念。

2020年1月,家父又驾鹤西去,悲痛之情,至今难抑。之后,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关注家谱问题,并逐渐产生了兴趣。

家谱专家有妙论:“我从哪里来,家谱有记载;我到哪里去,家谱有延续。”

此二十字精言高度概括了家谱基本功能的核心内涵和深远意义,一下子把我带进谱牒文化的精神家园。

可以说,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去脉,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谱书。

家谱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我祖茔碑上就刻有联语:“敬先祖百世常存,孝父母永保平安”“慎终不忘祖尚德,追远常存一片心”。

近年来,我闲暇之余阅读了家乡县志及不少姓氏文化、寻根问祖的书,于是,我就毛遂自荐,自告奋勇,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再续修家谱的重任。这是离开老家整整四十年后,我对家族列祖列宗的一种敬仰之情、追思之情,更是对家乡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的一份浓浓的离别乡愁,感恩馈赠!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家族文化情有独钟,愈加热爱。近几年来,我在网页或微信公众号上浏览了有关卞明建国、卞随让王、卞和献玉和卞庄刺虎等上古时期的英贤故事,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及视野,受益匪浅。

《原阳县志》上,有一首叫《老卞》的民歌:“咱老卞,真好汉,领着八路来抗战……”这“老卞”,便是原阳县革命事业的创始人、第一任县长、第二任县委书记—卞诚。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原阳大地上,他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后来还成为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人物之一。

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堂号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内涵,是表明姓氏的地域分布、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区分同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识别亲疏的主要依据,也是寻根问祖、追溯源流的基本线索。

堂号的名称大部分来自本姓氏的发祥地或祖上的封号等,对后世的教书育人,弘扬道德,催人向上,维护家庭、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例如,孟姓的“三迁堂”,杨姓的“四知堂”,周姓的“爱莲堂”,谢姓的“东山堂”,等等。

前幾年,我在豫北某村扶贫时,发现村里有一处沧桑老宅,门额上的“庭植三槐”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但不知何意。

后来,我专门咨询了村里的退休老干部,才知道它与王姓的“三槐堂”有关。“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出自宋代苏轼的《三槐堂铭》。

在家谱中,有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家训家规,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以及“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朱子家训》里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岳母刺字、欧母画荻、孟母三迁、陶母退鱼等贤母故事等等,至今脍炙人口。名臣曾国藩写下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家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有谱的家庭,做人靠谱儿、做事靠谱儿、说话靠谱儿、工作靠谱儿、学习靠谱儿、生活靠谱儿、婚姻靠谱儿、事业靠谱儿……

猜你喜欢

治家家谱寻根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从周易中学习治家智慧
探春治家新论
“布衣宰相”之父 范仲淹节俭治家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寻根船
“勤俭持家·廉洁治家”家庭格言选登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