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式干部”的典型表现及其治理策略
2023-06-19纪声琼
纪声琼
〔摘要〕 受社会上“躺平主义”的影响,在一些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出现了“躺平式干部”。“躺平式干部”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工作消极、作风拖沓等方面。“躺平式干部”不仅损害干部队伍形象、破坏干群关系、阻碍政令实施、浪费行政资源、恶化营商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有关部门要通过强化宗旨意识、开展诫勉谈话、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等有效策略治理“躺平式干部”,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进而推动形成务实高效的干事创业氛围。
〔关键词〕 “躺平式干部”;“躺平主义”;追责问责;干群关系;典型表现;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3)03-0108-05
“躺平”一词是当前网络的流行词汇,与此相伴的是“躺平主义”的悄然盛行。有学者认为,“躺平”主要用来形容个体或者群体在生活压力过大又难以反抗时产生的一种减少努力、不再奋斗、随遇而安的低欲望状态或者行为选择〔1〕。如今,“躺平主义”逐渐泛化到社会生活的诸多行业和群体中,不再局限于为生活辛苦打拼的弱势群体等,还包括那些在体制内工作的群体,如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2021年第21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了《看看这些不推不干的“躺平式干部”》,对部分不担当作为的“躺平式干部”进行了批评〔2〕。近年来,全国多地开展了“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活动,如河南省南阳市于2022年5月出台《在全市“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22年7月,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开展了一场寻找身边的“躺平者”活动,有七名干部被选出,新闻播出后第一时间就登上了百度热搜榜,并冲入热搜榜第四名,“躺平式干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也充分说明,“躺平式干部”在有些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存在,是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顽症之一。为此,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躺平式干部”的典型表现形式、严重危害、深层原因,并探寻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进而推动形成务实高效的干事创业氛围。
一、“躺平式干部”的典型表现形式
关于“躺平式干部”,截至目前還没有权威部门给出确切的定义。河南省南阳市出台的《在全市“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总结了“躺平式干部”的十种表现形式;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设置了七条“躺平者”评审标准〔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躺平奖”认定办法也列出了七种情形〔4〕;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列出了“躺平式干部”的十种行为〔5〕。在综合不同版本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躺平式干部”的六种典型表现形式。
(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混日子是“躺平式干部”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有些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日常工作中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平时不言不语,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一问三不知”。这种类型的干部上班时经常迟到早退,找各种理由请假,甚至旷工,领导安排的工作全凭心情去执行。混日子的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动力,对身边的人和事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对群众遇到的问题不闻不问,群众上门求助时也无动于衷。还有一种混日子的“躺平式干部”,曾在体制外打拼,实现个人“财务自由”后,通过招考进入体制内成为公职人员,但在工作中却抱着混日子的心态,不追求上进,缺乏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追求形式,轻视落实
有些领导干部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开会,把开会当作落实工作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认为开会即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但实际上会后无所作为,工作部署得不到真正落实。有些基层干部按部就班完成上级规定的动作,如贯彻上级要求时习惯于当二传手,会议要求如何贯彻、文件精神如何落实,自己则不动脑筋思考、依葫芦画瓢,没有把抓落实摆在突出位置〔6〕。
(三)表态积极,实干消极
通常情况下,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目标或者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专项推进会或者誓师大会,要求责任部门负责人或其他干部作表态发言,向大家表明决心。表态结束后,大多数干部能够根据部署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但也有一些干部,表态的时候热情高涨、激情四射,而真正到了落实具体工作、服务群众时则变得十分消极。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有一个桥段,京州市光明区信访部门设置的低矮窗口,李达康书记要求区长孙连城尽快整改,孙连城表面答应,事后却一直不整改。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也曝光过不少类似事件,如X省某景区窗口〔7〕,Y市某职能局窗口〔8〕,Z市某医院窗口〔9〕。另外,一些干部对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不积极解决,轻视群众合理诉求。
(四)作风拖沓,工作敷衍
作为党的干部,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作风拖沓则可能影响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有序推进,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导致群众对政府工作不满意。官本位意识浓厚,漠视群众利益,不能与人民群众平等相待。如群众来办事,不予清晰指引,不告知确切的工作流程,不明确应当准备的材料,让群众来回折腾、苦不堪言。
(五)循规蹈矩,不敢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进行问责,狠抓作风建设,而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少数党员干部觉得当官没劲了,失去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他们认为,既然当官存在风险,“躺平”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只要不贪不占,不违反党纪国法,不干事就不会出错,不出错就不会被问责。也有一部分干部家境殷实,之所以成为公职人员是因为进入体制内有身份、有地位、有面子,其个人并无太多追求,工作中马马虎虎,只求过得去即可。这些“躺平式干部”大都循规蹈矩,缺乏闯劲、担当精神,工作靠请示,不推不动,以“安全平稳”为第一要务。
(六)缺乏追求,得过且过
新修订的《公务员法》于2019年6月1日起实施,最新的变化是职务与职级并行,解决了大多数公务员晋升难的问题。但是在个别基层部门,受级别和编制、职数等因素限制,晋升仍十分困难。有些地方在执行职务与职级并行的过程中制定个性化的条件,如乡科级单位的二级主任科员要求在副科级领导岗位任满规定年限,年龄偏大又没有担任过副科级实职的干部,几乎没有机会晋升。有些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往往设置年龄、学历、资历等条件,有时候甚至一刀切,导致个别干部因某一条件不符合要求而失去了晋升的机会。2022年5月《半月谈》发表一篇名为《年纪轻轻就熬日子、盼退休?基层年轻干部须防心态老化》的文章引起社会热议,一度冲上微博热搜〔10〕。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部分干部对晋升不抱希望,心态老化,对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加之个人获得晋升的机会非常渺茫,于是选择了“躺平”。
二、“躺平式干部”的严重危害
(一)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干部形象
首先,“躺平式干部”作风拖沓、虚字当头、空字挂帅,能不干就不干、能推则推,而这些不作为的风气不仅损害了政府信誉,也破坏了干事创业的良好風气,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其次,“躺平式干部”容易将小问题拖成大隐患,不仅会给本部门、本单位带来不良影响,而且极易使其他岗位同志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据相关媒体报道,某市中小企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某消极懈怠,导致3 5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被收回。任某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不力,建设项目一拖再拖,建设期满该项目被评为差,导致划拨经费全额收回,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11〕。在该项目申报过程中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但是由于个别干部的不担当和不作为,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完成,从而不仅影响工作的落实,而且严重损害干部的形象。
(二)破坏干群关系,损害群众利益
首先,“躺平式干部”在工作中消极应付,不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不关心群众的疾苦,不以群众所盼为努力方向,更不用说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些干部即使按照上级要求下基层进行调研,但往往也是走马观花、做做样子,不深入群众,不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走过场、搞声势的做法,令群众深恶痛绝。其次,“躺平式干部”导致干群关系疏远。基层一线是面向群众最直接的“窗口”,群众办理个人事务接触最多的就是在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也是所在辖区的基层干部。但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懈怠,对办事群众爱理不理,群众上门求助时也无动于衷,不仅导致干群关系疏远,也严重影响群众对他们的信任度。
(三)阻碍政令实施,影响政策效果
党中央大政方针的最终落实要靠基层干部去推动、去执行。一项改革如果被基层干部放在一边根本不去落实,或者一拖再拖,落实进度缓慢,将严重影响政策的有效实施。如涉及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要得到贯彻落实,基层农村、民政、经贸等部门就应当积极应对,工作人员则要高效落实,以确保国家政策惠及各行各业和特定群体。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如果消极懈怠、不作为,势必会阻碍政策的有效实施,造成“最后一公里”无法畅通。
(四)浪费行政资源,恶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各地都在逐步推动机构改革,很多地方基于基层工作特殊性考虑,着力推动行政资源下沉,为基层扩权赋能,而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基层。如果基层干部沾染了“躺平”的风气,不仅达不到改革预期的目标,还严重浪费行政资源、国家财政。有些干部不作为,对工作推动不力,严重恶化营商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据辽宁省纪委网站报道,某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在某风力发电项目已经取得用地批复,并通过环评验收,必须经人民政府规委会通过期间,两次无明确依据的理由拒绝签字,并缺席第三次会议,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审批进度和政府工作效率。此外,该局长对其他企业提出的环保审批事项不予受理,消极对待,对当地营商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2018年8月20日,该局长被移送司法机关〔12〕。
(五)侵蚀公权力运行,滋生“软性腐败”
首先,“躺平式干部”消极怠工,不请不干,严重侵蚀公权力的运行,不利于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妨碍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其次,“躺平式干部”看似不贪不占,危害性不大,但实际上是党的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毒瘤”。再次,“躺平式干部”不作为,还可能引发行贿受贿不良之风,有些单位和个人为了推进工作和办理个人事务,不得不拉关系、走后门,从而增加了运行成本,滋生了“软性腐败”。
三、出现“躺平式干部”的深层原因
(一)存在本领恐慌
首先,思想自我封闭,视野不够开阔。有些干部长期坐在办公室,很少深入基层、接触群众,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有些干部自我封闭、与社会脱节,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其次,沟通能力、交际能力欠缺。有些干部在工作中不愿意主动与上级或者兄弟单位交流沟通,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开展工作时自我设限、困难重重。再次,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的能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升七种能力,包括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的能力〔13〕。而“躺平式干部”通常政治能力不足,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调查研究能力不足,不能真正了解实情;改革攻坚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推进改革创新;应急处突能力不足,不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二)缺乏宗旨意识
各级干部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躺平式干部”不仅缺乏担当奉献精神,更缺乏宗旨意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新月异,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而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宗旨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其次,“躺平式干部”缺乏公仆意识。广大干部心中要有人民、做事为人民、时刻想人民、思想贴近人民,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己任。然而,“躺平式干部”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和作风,失去了作为公仆的应有作为。
(三)担心追责问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通过严格执法执纪,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力推动了党风政风全面好转。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有些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在执法执纪时尺度不一,不考虑具体情况,只讲“硬度”、不讲“温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有些干部担心追责、问责,认同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观念。
(四)人生别无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是精神生活有时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有些干部为了寻求精神、肉体的放松和解脱,逐渐变得“佛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不断推向深入,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强度也随之不断加大。部分干部对于这种高强度和高压力的状态难以适应,从而选择了“躺平”。另一方面,有些年轻干部成长环境优越,对物质回报和个人竞争并没有太大的热情,持一种“平淡是福”、别无所求的人生态度。
四、治理“躺平式干部”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宗旨意识,践行职责使命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强化宗旨意识,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责任部门不仅要及时排查和掌握干部思想动态,根据具体情况找到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扶工作,而且要把调查研究、查摆问题和学习教育联系起来,努力在强化干部宗旨意识方面取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有关部门要教育“躺平式干部”和有“躺平”苗头的干部提升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践行初心和使命,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立。自重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注重自己的身份和形象,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认识到做好本职工作是应尽的义务,是公权力运行的必然要求。自省就是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寻找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并努力弥补。自立就是要有精神追求,不断勉励自己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开展诫勉谈话,做好监督执纪
《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规定了七种应当进行诫勉谈话的情形。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应防微杜渐,对有“躺平”苗头的干部及时采用诫勉谈话、函询等方式咬耳扯袖,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于不珍惜岗位、不愿作为的干部,决不能听之任之,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问责、该处分的处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被认为是第四权力,具有舆论监督的功能,不仅要在保障公民知情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要有效监督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与行为。在公民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环境下,各级干部不良的工作作风被群众曝光后,更容易引起纪检监察部门的注意,从而起到督促和治理的作用。
(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畅通晋升机制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畅通晋升机制是治理“躺平式干部”问题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要坚持政治素质优先、业务素质过硬、勇于担当的标准,敢于打破陈规陋习,摒弃传统思维定势,在不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前提下,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论亲疏,重点考察工作扎实、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的干部。针对基层一线干部的特点,街道、乡镇一级的领导岗位尽可能多考察和提拔一线干部,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要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干部,用全面、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对于那些曾经受过处分的干部要辩证地看待,改过自新者,并符合选用条件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即要以德服人、以才量人、以事择人。
(四)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提高物质保障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有些干部选择了“躺平”,原因之一就在于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执法执纪弹性空间较小。因此,要想营造想干事、敢干事的良好氛围,就必须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有关部门在党员干部出错之后,要从工作的出发点、干事的方式方法、出错的原因、导致的后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执法执纪要有弹性和温度,应当从保护干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以惩罚为目的。纪检监察部门在调查干部的过程中,要独立自主,不受社会舆论左右,更不能因受到舆论压力而不分是非一律进行处分,要赋予他们一定的“试错权”,以激励干部敢想、敢为、敢干。另外,有关部门要探索和完善薪酬合理增长机制,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制度约束
当前,有些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不完善,未能真正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考核作为干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面临许多难点问题,如“躺平式干部”大多无为、不为、消极被动,这种干部虽然很难获得优秀等级的考核结果,但往往可以获得合格等级。为此,相关部门在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时,应当纠正过分注重“看得见”的业绩的评价权重,将“躺平”等隐性因素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将消极的隐性因素转变为可量化、可评价、可操作的指标,做到奖惩分明,以强化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陈友华,曹云鹤.“躺平”:兴起、形成机制与社会后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9):181-192.
〔2〕杨心怡,郭妙兰.看看这些不推不干的“躺平式干部”〔J〕.中国纪检监察,2021(21):38-41.
〔3〕江苏滨海:7个标准寻找“躺平者”,进行集中诫勉〔EB/OL〕.(2022-07-28).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044281310/12ca99fde01901v6r4.
〔4〕姜堰大伦有个“躺平奖”,让“躺平者”躺不平〔N〕.新华日报,2022-05-23(08).
〔5〕关于公开征集“躺平式干部”问题线索的通告〔EB/OL〕.(2022-06-01).http://wlzbq.gov.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6&id=1712.
〔6〕黄明涛.基层领导干部陷入“会海”的逻辑与治理〔J〕.领导科学,2021(09):19-21.
〔7〕徐 刚.景区现“丁义珍式”购票窗口需反思〔N〕.中国旅游报,2021-11-25(03).
〔8〕孔令晗.郑州现《人民的名义》现实版矮窗口?〔EB/OL〕.(2017-04-15).http://mt.sohu.com/20170415/n488537975.shtml.
〔9〕何方迪,牛建平,杨 雪.《人民的名义》现实版“矮窗口”现身成都〔EB/OL〕.(2018-01-19).https://www.thecover.cn/video/568155.
〔10〕劉 超.年纪轻轻就熬日子、盼退休?基层年轻干部须防心态老化〔EB/OL〕.(2022-05-16).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2/05-16/9755446.shtml.
〔11〕落实“天津八条”不力 巡视整改边改边犯 天津对8名市管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问责〔EB/OL〕.(2018-07-16).https://www.ccdi.gov.cn/yaowen/201807/t201807
16_175665.html.
〔12〕铁岭市纪委监委通报5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问题〔EB/OL〕.(2019-02-15).http://www.lnsjjjc.gov.cn/gktb/system/2019/02/15/010032668.shtml.
〔13〕邓志慧,彭心韫.2020中青班“开学第一课” 习近平为何强调这七种能力?〔EB/OL〕.(2020-10-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20/1011/c1001-31887471.html.
责任编辑 芳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