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聋生历史素养的实践探索
2023-06-17王标付秋香
王标 付秋香
【摘 要】 交互式电子白板因其操作简单、功能多样、互动性强等特点,在教育领域迅速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聋校历史教学的辅助工具,可用于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辅助聋生建构历史知识;优化史料呈现方式,培育聋生史料实证素养;动态展现历史变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促进聋生历史素养提升。
【关键词】 聋生;历史素养;交互式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 G762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颠覆了粉笔加黑板式的教学环境,促使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交互式电子白板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因其操作简单、功能多样、互动性强等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历史教育是聋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聋生的历史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聋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聋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聋校教育教学规律,尊重聋生和健听学生的差异,积极开展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以培养和提高聋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引导聋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1]。聋生由于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在历史学科学习中面临着学习兴趣低下、史料阅读困难、史实理解偏颇、语言表达不清等问题[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有效提高聋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进聋生对史料的阅读和理解,帮助聋生更快地形成历史辩证思维,全面培养聋生历史素养。
一、创设历史情境,辅助知识建构
课程标准要求,“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积极创设有利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聋生历史学习的需求”。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聋生在解析史料、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参照自身所处时代的特征来解释历史事件。历史课堂中频繁的时空变换,常常使聋生感到困惑和不解,增加了聋生学习历史的难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教师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現图片、视频、文字等素材,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让聋生穿越数十年甚至数千年分析与评价历史事件,建构历史知识。
例如,《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讲述古人类北京人生活的状况,由于课文中的“北京人”与当代北京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聋生很容易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为了方便聋生区分这两个概念,笔者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呈现“北京人”的活动空间及时间,并展示“北京人考古发掘现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等历史图片和历史场景复原图。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再现,聋生不仅很容易地“走”进了“北京人”的活动时空,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更为进一步探究“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聋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地位的特点,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载体,以具体、形象的图片史料为基本依据,再现历史情境。例如,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关于“官渡之战”的文字表述为:“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这段文字中的“称雄”“吞并”“官渡”“歼灭”“粮囤”等词语对于聋生而言晦涩难懂,聋生很难理解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因此,在讲授官渡之战时,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把这段文字转化成“战争示意图”,让聋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直观形象地理解记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历史情境,深化了聋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帮助聋生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为聋生辩证地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奠定基础。
二、优化史料呈现方式,培育史料实证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相对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聋生由于听力受损,致使口语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弱于健听学生。而手语作为聋生日常交流的语言,存在语序颠倒、成分不全、语音语调缺乏、一种手势具有多重含义等问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聋生对史料信息的阅读与理解。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减少聋生的史料阅读障碍,帮助聋生有效提取史料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促进聋生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首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可以把文字史料中的关键词、特殊概念等凸显出来,有助于聋生利用视觉优势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史料含义。例如,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讲述蔡伦改良造纸术,笔者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范晔《后汉书》中的一段文字史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在聋生阅读完该史料后,笔者结合相关问题将史料中的“蔡伦”“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蔡侯纸”等关键词逐一放大或加粗,方便聋生理解;将“元兴元年”这一特殊概念在白板上用红字标注,在解读文字时进行解释。
其次,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图片史料时,教师可以随时使用魔术笔功能进行讲解和批注,引起聋生的有意注意,突破图片史料指向模糊的问题,帮助聋生发现图片史料中隐含的历史信息。例如,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中,为了讲解竹简作为书写载体的不足之处,笔者特意用电子白板呈现《东方朔上书汉武帝》的历史插画,并及时用魔术笔圈出插画中抬竹简的两个人物,然后让聋生模仿或想象圈出的两个人物的姿态,并说明这样的姿态意味着什么。从历史插画人物“弯腰”的姿态,聋生很容易就总结出竹简笨重、不易携带的缺点。在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都江堰”工程的科学原理是本课教学难点。笔者在讲授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都江堰工程示意图”,并使用魔术笔功能辅助介绍,让聋生清晰地看到都江堰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最后,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同屏展示功能,帮助聋生在不同史料的比较中发展历史素养。比较法是指对历史上的事物或概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3],从而掌握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聋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聋校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同屏展示功能,展现同一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让聋生在对比中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例如,在讲解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时,笔者将《史记》与南朝《宋书》两本古籍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同时呈现出来,聋生通过对两则史料的分析、对比,强烈感受到江南地区由贫瘠到富庶的巨大变化,惊叹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三、动态展现历史变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课程标准指出:“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帮助聋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乡土历史是一个地区的发展史,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4]。聋生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聋校历史教师可将家乡历史遗址遗迹、名人故居等资源搬进历史课堂,动态展现历史变迁,让聋生在课堂中了解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切实提高聋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七年级下册《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课中介绍明清时期的商帮,笔者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实景拍摄的聊城山陕会馆微视频,展现清朝前期商业的繁荣。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敌后战场的抗战》时,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本校聋生游览莘县马本斋烈士陵园的照片,讲述马本斋的革命故事。聋生听后深受感动,激起了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历史课堂是培养聋生家国情怀的主阵地,历史教师应广泛搜集各种资源,在课堂上适时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动态展示给聋生,丰富聋生的历史情感,帮助聋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一课探讨中国造纸术的意义,笔者首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古法造纸的动漫视频,让聋生体会古人的智慧;其次在白板中展示中国造纸术向世界传播的具体路径,让聋生谈谈体会;最后以“造纸术的发明改变了世界”为话题总结概括,让聋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聋校历史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聋生的积极性,将搜集、整理乡土历史资源的任务交给聋生。例如,八年级下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授课结束后,笔者通过开展“我家的文物展活动”,让聋生利用周末时间搜寻身边能体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生活方式变化的“文物”,拍照留存并作简要说明。之后,笔者通过交互式電子白板分享聋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见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引导聋生正确认识历史、感知当下、憧憬未来。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时代的聋校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探索历史学科和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式,让历史学科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工具的辅助下更好地完成学科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1-65.
[2]张景华.史料教学与聋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特殊教育,2016(3):31-33.
[3]范达人.略论历史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56-63.
[4]吴满,庞丽娟.利用乡土史资源培育家国情怀[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4):42-44.
(作者单位:王标,山东省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252000;付秋香,山东省聊城第四中学,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