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胚抗原增高的巨大尾肠囊肿恶变1例

2023-06-15成向廷魏宁宋晓慧肖海洋巩发才巩玮金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尾骨癌胚抗原窦道

成向廷,魏宁,宋晓慧,肖海洋,巩发才,巩玮,金鹏

1.桓台县人民医院 齐鲁医院桓台分院 肛肠外科,山东 淄博 256400;2.淄博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二科,山东 淄博 255020

尾肠囊肿,又称为直肠后发育期囊肿或直肠后囊性错构瘤,巨大尾肠囊肿则极为罕见。目前报道尾肠囊肿的恶变率为30%~43%[1],而伴有癌胚抗原增高则更进一步证实了其原始后肠来源的说法。桓台县人民医院接诊1例巨大尾肠囊肿(20 cm× 17 cm×22 cm)恶变且伴有癌胚抗原明显增高病例,经骶尾部囊肿完整切除,随访至今6个月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以期为以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3岁,因“骶尾部肿物反复流液53年,增大4个月”来诊。患者诉自53年前骶部肿物行引流手术后,遗留骶部肿物反复流液,无疼痛,无发热,未进一步治疗;4个月前肿物生长速度加快,并有会阴部疼痛症状,既往患者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余年,肝硬化并脾大行脾动脉栓塞治疗3年。查体:骶尾部见一肿物,大小约20 cm×17 cm× 22 cm(见图1),肿物表面皮肤可见瘢痕,并见窦道及较多清亮胶冻样分泌物。骶尾部CT提示:骶尾部囊实性占位,畸胎瘤可能,神经来源不排除。尾部皮下脓肿并窦道形成(见图2A)。MRI示:骶尾部皮下可见团块状长T2、短T1及高T2-FS信号,边界较清,其内可见少许结节影(见图2B)。于2021-12-16行“经会阴骶尾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楚,会阴部及臀部皮下组织及肌肉菲薄,骶骨下端及尾骨向后方推移变形,骶骨及尾骨前弯呈向后方弯曲状态,肿物表面被覆肌层及大量增粗滋养血管,囊壁较厚,因肿物占据整个盆腔出口,与周围组织呈挤压状态,难以充分暴露,故给予切开肿物减压,肿物切开后共引流出约4 000 mL暗红色血性液体,分离至尾骨上方及骶前时,见肿物呈双囊性,小囊肿形成一窦道,穿过骶骨尾骨间隙与皮肤相通,故给予切除窦道口周围皮肤,术中出血量约2 000 mL,主要为囊壁滋养血管出血及囊肿减压后囊肿内出血,囊肿滋养血管粗大呈树枝状被覆囊肿表面,考虑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术中需要注意保护骶前静脉丛,预防致命性出血,必要时需要切除尾骨及部分骶骨以防止术后复发。术后1月时随访,患者刀口已彻底愈合(见图3),术后患者按时随访,未见囊肿复发,因患者个人原因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前癌胚抗原水平:30.56 ng/mL,术后12 d癌胚抗原水平:6.10 ng/mL。术后肿物见图4。术后病理示:“骶尾部”符合尾肠囊肿伴腺上皮乳头状增生及重度异型增生,局灶癌变,边切缘及深切缘阴性(见图5)。免疫组化结果示:CK7(部分+)、CK20(部分+)、CEA(+)、CDX-2(-)、Villin(+)、HER-2(+)、P53(-)、Ki-67(热点区+,约60%)。

图1 患者术前查体图片

图2 术前影像检查所见

图3 术后刀口愈合情况

图4 术后囊肿大体标本

图5 术后病理(HE染色,×200)

2 讨论

尾肠囊肿又称直肠后错构瘤,起源于胚胎时期后肠的残迹,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多囊性病变,发病率约1/40 000[2],超过50年的巨大尾肠囊肿更为罕见,本病例中患者有四大特点:病史长达50年以上;肿物体积巨大;术后病理证实肿物已恶变;癌胚抗原术前增高。在国内外相关报道病例中鲜见有相似病例,且患者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等基础疾病,门脉高压导致囊肿滋养血管明显增粗,脾大导致血小板降低,术中出血风险高,进一步增加手术难度。

尾肠囊肿病因尚不清楚,从胚胎发育学研究,尾肠于妊娠35 d时达最大直径,而在妊娠56 d肛门开始发育时完全退化,尾肠退化不全可形成尾肠囊肿[3]。以“Tailgut cysts”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关于尾肠囊肿文献报道有211篇,其中综述文献33篇,病例报道178篇,分析文献结果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3,其中约50%的患者无明显症状[4-6],有症状的患者一般多表现为会阴部肿块、会阴部疼痛、便秘、直肠出血、里急后重、排尿不畅等,本病例患者只有会阴部肿块及疼痛,无明显便秘、直肠出血、里急后重及排尿不畅症状。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尾肠囊肿内衬立方上皮、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移行上皮或鳞状上皮,囊壁纤维化,并含有排列紊乱的平滑肌束[3,7],尾肠囊肿的恶变少见,目前报道尾肠囊肿的恶变率为30%~43%[1],一般多见的组织学类型为腺癌,也有少部分类癌[8-9]、移行细胞癌[10]、神经内分泌肿瘤[11]、鳞状细胞癌[12],尾肠囊肿常为多囊性或多房性,孙桂东[13]认为如果出现多囊,可能更倾向于诊断尾肠囊肿,本病例病史、症状、大体标本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所见与PubMed报道文献及国内文章观点一致。

尾肠囊肿应及时行手术切除,以防止其恶 变[14],手术入路多选择经会阴部及骶尾部后方入路,切口可选择纵切口或横切口,如果肿物巨大已进入盆腔,也可选择经腹会阴联合入路,术中应完整切除囊壁,避免残留导致术后复发,如果肿物上缘达骶3水平上方,应注意保护骶前静脉丛,预防术中大出血,如囊肿与骶尾骨关系密切,可行部分骶尾骨切除,以达到彻底根治效果。本病例术中大体病理观察,肿物呈囊性,囊壁厚达1 cm,囊壁外层为平滑肌层,表面为粗大滋养血管,囊内大量暗红色血性液体,部分囊壁不光滑,可见菜花样凸起,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囊肿已恶变。

本例患者出生时即发现骶尾部肿物,并且误诊为单纯性脓肿行切开引流术,术后形成慢性窦道迁延不愈,故术前明确肿物性质可指导治疗,一般需要行盆部CT或MRI检查[15],相对于盆腔CT检查,MRI检查软组织对比度分辨率较高,可以更清晰显示肿瘤范围、边界及组织特征,有利于术前判断肿物与骶尾骨的关系,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因本患者囊肿巨大,骶尾骨已变形,故术前行盆腔CT检查并三维成像、MRI等检查。必要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16],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物可以判断肿物的性质并指导治疗方案,但是,对于能够切除的肿物,穿刺不是必需的,本病例囊肿由一个巨大囊肿和一个小囊肿构成,大囊肿内容物为暗红色血性液体,结合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析,考虑为囊肿恶变并出血导致,小囊肿于出生后行切开引流,术后囊肿与皮肤形成窦道,窦道持续溢液,溢液性质为稀薄透明胶冻样,提示在此类病例中,单纯切开引流的手术方式容易导致切口不愈合形成窦道,只有完整切除囊壁及窦道才能达到根治效果,完整切除肿物后仍有约5%的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约24个月[17],故应定期进行随访复查,目前暂无相关后续治疗方案。

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腺癌最敏感,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复查癌胚抗原,术前癌胚抗原明显增高,囊肿完整切除后12 d癌胚抗原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结合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考虑患者癌胚抗原增高为囊肿恶变导致,而癌胚抗原增高在尾肠囊肿少见[18]。患者术后癌胚抗原迅速降至正常,提示囊肿切除彻底,无肿瘤残留,且术后随访复查6个月未见癌胚抗原增高,结合CT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患者囊肿已治愈。在后续随访中,可同时行盆腔CT及癌胚抗原检查,如癌胚抗原持续增高,则应怀疑囊肿复发或转移。

猜你喜欢

尾骨癌胚抗原窦道
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预测术后复发与转移
血清癌胚抗原轻度升高对老年患者肿瘤发生的预测价值
常搓尾骨防治老年人便秘
常搓尾骨防治老年人便秘
薛定谔的 猫与肿瘤标志物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尾骨区疼痛是怎么回事?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癌胚抗原变化趋势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