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期刊编委会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2023-06-15张和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普通外科医学期刊编委

张和

温州医科大学 图书馆(期刊社),浙江 温州 325035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1],而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对于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发展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切实履职、热心期刊工作的编委会队伍,可以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但国内科技期刊编委会对期刊的贡献差异较大,部分期刊编委会存在结构设置不合理和职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2-3],因此有学者对优化编委会进行了积极探索[4-5]。医学期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肝胆胰外科方面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例,分析医学期刊编委会结构设置现状,剖析内在特点,提出优化编委会结构和职能的策略。

1 医学期刊编委会结构现状

笔者以2022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的普通外科学、外科学综合类和消化病学3大类期刊为数据源,选取与肝胆胰外科内容相关性较大,而且综合评价排名比较靠前的非电子版医学期刊共11种,即《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肝胆外科杂志》 《腹部外科》《腹腔镜外科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登录各刊官网收集编委信息,由于《肝胆外科杂志》未开通官网,《腹腔镜外科杂志》官网中未显示编委会信息,因此予以剔除,最后纳入9种医学期刊进行统计,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分析结果如下。

1.1 编委会成员结构名称 9种医学期刊编委会成员结构大多包括顾问、主编/总编辑、副主编/副总编辑和编委,部分期刊还设有特色编委会成员,如终身顾问、特邀顾问、名誉主编/名誉总编辑、编委会主席、执行主编、共同主编、国际/外籍编委、特约/特邀编委、常务编委、资深编委和青年/通讯编委,见表1。

表1 9种医学期刊编委会结构设置(人)

1.2 编委会规模 每种医学期刊编委会人数115~679人,其中《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最多,共679人;《中华肝胆外科杂志》最少,仅115人。前者编委会规模庞大,其中编委143人,青年/通讯编委398人,仅青年/通讯编委人数就远超其他期刊编委会成员总人数;后者人数少,结构较精简,未设置青年/通讯编委。由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委总人数的离均差太大,统计总人数时将其剔除,8种期刊编委平均(225.0±60.4)人,见表1。

1.3 编委会成员在不同期刊的兼职情况 9种医学期刊总共2 479人次,剔除在不同期刊兼职而重复的编委后,共计1 759人,兼职率20.1%(354/1 759)。其中兼职2种期刊人数最多,共173人;其次是兼职3种期刊,共89人;兼职4种期刊为46人,兼职5种及以上期刊的编委会成员46人,且有7位专家在8种期刊兼职。

1.4 换届周期 由于各刊换届时间不一,且个刊换届时间也并不固定,因此本研究采用平均换届周期。计算公式:平均换届周期=(2023-创刊年份)÷ 编委届数。由表2可知,9种医学期刊平均换届周期2.4~7.6年,其中《临床肝胆病杂志》创刊时间较早,为1985年,但已有16届编委会,换届周期最短,平均时间仅2.4年,换届频率最高;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虽然创刊时间较早,为1985年,只有5届编委会,换届周期最长,为7.6年。见表2。

表2 9种医学期刊的编委会换届周期

1.5 国际化程度 9种医学期刊只有《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和《临床肝胆病杂志》2种有单独设置国际/外籍编委,前者在编委会成员人数占比4.3%(29/679),后者占比3.9%(10/259),其余期刊有些虽有国际/外籍和港澳台编委,但数量不多,均在10人以内。

1.6 其他 各个医学期刊官网中的编委展示方式,除《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同时附上编委的照片和工作单位,《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附有编委工作城市,其余期刊编委名单中只有姓名,或仅标注个别外籍和港澳台地区编委的工作国家和地区。一些期刊由于换届时间较久远,一些已经过世的专家依然在编委会名单中,且未做任何标记。

2 编委会结构设置分析

2.1 编委会结构的职位设置多样 医学期刊由于定位和专业特色不同,一般根据期刊自身发展需要设置职位,编委会普遍存在职位设置多而不一。多数期刊设有顾问、主编/总编辑、副主编/副总编辑和编委,本研究中9种期刊均设置了这4种职位。占莉娟等[6]认为青年/通讯编委具有生命力强、工作热情、乐于奉献的特点,是突破传统编委会困境的有效策略。因此很多科技期刊开始增设青年/通讯编委会,本组66.7%(6/9)的期刊设置了青年/通讯编委,人数上除《中国普通外科杂志》较庞大,为398人,其余均在100人以内。

2.2 编委会规模差异大 各个科技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人数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数量差异较大。对编委会规模研究的文献较少,其中朱大明[7]认为编委会人数规模的影响因素有职能作用、人员构成、办刊规模和编委会活动4个方面,建议编委会以中型(30~70人)或小型(<30人)为宜。闫群等[2]对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学术期刊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委会人数差异大,其中25~99人的期刊占84%,100人及以上的期刊占15%。由于医学是一个较大学科,所以中小型规模的编委会可能并不适合医学期刊,笔者在线查阅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编委会名单,发现绝大部分医学期刊的编委会规模超过200人。另外肝胆胰外科包括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十二指肠及腹膜后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疗科室,大部分是医院的主要科室,是重点建设学科,集教科研为一体,实力雄厚,因此本组医学期刊编委会规模较庞大,数量均在200人左右。

2.3 编委会成员在不同期刊兼职现象明显 9种医学期刊编委会成员在不同期刊兼职人数较多,兼职率为20.1%,兼职5种及以上期刊的编委会成员46人。在编委会兼职职位上,以结构的顶层设计如终身顾问、顾问和副主编为主,考虑与期刊借院士或专业领域大咖的威望提升期刊影响力有关,但学术资源有限,因此会出现较多兼职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期刊过多的兼职会分散编委的时间和精力,使其对单个期刊的贡献度大打折扣,存在挂名化、荣誉化之嫌。

2.4 编委会换届周期差异大 医学期刊编委会多采用聘用制,但没有固定任期,换届周期差异大,本研究中9种医学期刊平均换届周期2.4~7.6年。分析原因如下:①专业领域的差异。由于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发展迅速、更新快,因此换届周期相对要短。②出版策略不同。有些期刊希望保持连续性,因此延长换届周期;有些期刊为了保持活力,频繁更新编委会。③专家资源。有些领域较难找到合适的数量和质量专家担任编委,因此会延长换届周期。

2.5 编委会国际化程度不高 《中国普通外科杂 志》和《临床肝胆病杂志》2种期刊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国际视野,单独设置国际/外籍编委,招募全球不同地区的专家,但国际/外籍编委在编委会成员人数占比并不高,均低于5%。其余部分期刊虽有国际/外籍和港澳台地区编委,但仅有个位数,因此未单独列出。本组9种医学期刊总体上编委会成员的国际化程度不高,这可能与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影响力不高有关。

3 优化编委会结构设置,充分发挥编委职能

笔者通过对国内医学期刊编委会现状调查和分析,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先进办刊,提出优化编委会结构设置、明确职能分工、动态管理编委会以及编辑部与编委会成员保持密切联系等四大策略,供编辑同仁参考。

3.1 优化编委会结构设置 医学期刊编委会结构设置庞杂多样,国内学者对优化编委会结构进行了较多研究,如闫群等[4]构建了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组织优化指标体系和编委办刊贡献考核指标体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优化编委会的运行机制。杨美琴等[5]通过分析9种耳鼻咽喉科学期刊编委会结构设置特点,建议提高编委遴选标准,合理控制编委规模,弱化行政考评,定期更新编委会等优化策略。亢列梅等[8]认为,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结构规模应根据各刊的来稿量、发文量来确定,以专家型学者为主,把握3个平衡,如平衡期刊与编委层次,平衡校内与校外专家比例,平衡贡献与头衔的关系。蔡斐等[9]和张琪等[10]均阐述了建设青年编委队伍的重要性,认为青年编委能为期刊注入活力。

笔者建议,适当精简医学期刊编委会结构,以专业领域、期刊需求和专家贡献为导向,合理控制编委会规模,秉着求真务实精神,去除挂名化、荣誉化和行政化的职位设置,重视青年编委队伍建设,编委会规模控制在100~200人。至于编委会换届周期虽然没有严格规定和限制,但过于频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编委会稳定,阻碍成员发挥作用;周期过长容易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新生力量,不利于期刊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搜索医学期刊官网编委会信息,发现大多数期刊规定编委任期为2~5年,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委员会通则》[11]中规定任期4年,因此建议4~5年为一个换届周期。中文医学期刊需重视国际合作,搭建国际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为避免文字阅读障碍,可以先考虑招募分布在各国的中国学者和华裔科学家担任编委,再逐渐拓宽途径,吸引更多国际科学家加入。

3.2 明确职能分工 除了优化编委会结构设置外,还需明确编委会成员职能分工,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编委潜能,与编辑部合力办好期刊。

国内医学期刊的编委职责大同小异,主要职责是指导办刊,例如策划选题、组稿、约稿、审稿、定稿、撰稿工作,保证期刊学术质量;发现、推荐优秀人才;宣传期刊;协助开展学术会议;关心编辑部建设等等。但具体履职情况却不尽人意,闫群等[2]基于中国科学院主办科技学术期刊的问卷调查,发现半数以上期刊的编委履职比例低于50%。目前有较多学者对于提高编委会效能进行了积极探索。孙菊等[12]建议对科技期刊编委会职能进行分层设计,如顾问和正/副主编主要负责指导期刊的长远发展;编委中行政、学术职务多的编委负责组稿,学识渊博、业务精湛但没有过多职务的编委负责审稿,青年编委担任初审工作。李娜等[13]从《协和医学杂志》的实践中,提出“内外联动”的副主编选题负责制,编委参与建设“多矩阵模式”的新媒体发布平台等措施充分发挥编委潜能。科技期刊同时要重视青年编委队伍建设,占莉娟等[6]提出利用网络社群优势增强青年编委对期刊的向心力。石鹤等[14]和曹景颖[15]分别分享了该刊青年编委的管理经验,如学术资源分配,指导和培训青年编委,培养责任感,提高审稿水平和学术写作水平等。

笔者建议,可以学习各刊的优秀办刊经验,对各个层次的编委进行职能分工设计,明确职责,确保高效完成任务,如顾问和正/副主编主要负责指导期刊的发展策略;编委中担任行政职务、事务繁忙的编委负责选题策划、组稿、宣传期刊、召开学术会议;专业精湛、学术水平高、时间较充裕的编委负责撰稿、审稿、定稿,指导编辑部建设;青年编委主要负责初审、撰稿、审稿和宣传期刊,协助编辑部工作。

3.3 动态管理编委会 动态管理编委会是指建立科学合理的编委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竞争机制,在规定聘期内,及时、动态调整编委队伍,让编委会队伍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共同促进期刊发展。丁广治等[16]和马超一等[17]提出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促进编委会职能发挥。《中华烧伤杂志》设计了编委考核表,从审稿、撰稿、组稿、稿件获奖和基金资助、参与期刊主办的学术活动、宣传期刊等多个方面对编委进行客观评价打分[18]。

笔者觉得对编委的贡献进行量化打分比较客观,值得推广,不过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的同时应明确奖惩措施。对于积极参加期刊工作的编委会成员需要相应的激励措施,可予适当物质奖励,如发放审稿费以及约稿和组稿的稿酬,减免版面费;编委撰写和推荐的稿件,优先审稿,优先发表;通过期刊新媒体宣传编委或编委团队;颁发优秀证书。对于履职不力,或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以及与稿件存在利益冲突的成员,可适当监督、警示,微调出编委队伍;而青年编委作为期刊编委的储备力量,若考核优秀可优先考虑加入编委。

3.4 编辑部与编委会成员保持密切联系 编辑部与编委会成员要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与合作,具体方法如下:①定期召开编委会,共商期刊发展大计。②建立一个高效的沟通渠道,如编委微信群、钉钉群、邮箱等。③努力凝聚编委,配合编委完成履职,如配合正/副主编制定发展策略,积极向编委约稿、组稿,助力青年编委成长,通过培训和指导其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并利用期刊平台,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④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了解编委的学术动态。⑤精准送审,每位专家的审稿任务不要过重或过于集中。⑥适时提供人文关怀,对身体不适或事务繁忙的编委,进行关怀和慰问,减少期刊工作量。⑦在官网编委会信息展示时,建议学习《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附上编委的照片和工作单位,能更直观地展示编委风采。

4 小结

编委会是科技期刊的学术指导机构,期刊的发展离不开高效、履职尽责的编委会队伍。本研究通过分析医学期刊编委会现状,提出优化编委会结构设置、明确职能分工、动态管理编委会、与编委会成员保持密切联系等四大策略,加强编委会管理,充分发挥编委办刊的作用,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仅以9种肝胆胰外科方面期刊为例,也缺少编委会职能的具体履职情况的调查,这些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完善和补充。

猜你喜欢

普通外科医学期刊编委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编委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普通外科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