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电视制片管理创新路径刍议

2023-06-15方浩宇张志敏

新闻潮 2023年1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数字时代创新路径

方浩宇 张志敏

【摘 要】数字时代背景下,虚拟拍摄、虚拟制片成为电视行业的一股清流,催生电视制片管理翻开新篇章。如何准确把握行业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趋势,创新电视制片管理路径,制作更好更多的电视精品,是摆在业界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文章提出应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潮流;优化对策举措,合理配置要素;勇于技术突破,提升队伍素质;健全完善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有效提升电视作品质量和频道生存能力。

【关键词】数字时代;电视技术;制片管理;创新路径;艺术价值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8月31日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74.4%。其中,短视频、网络新闻和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分别达到9.62亿、7.88亿和7.16亿。网民规模持续扩大必引发蝴蝶效应,数字时代扑面而来:利用学习算法、仿真引擎打造的VR+AR+AI虚拟数字人,已广泛涉足主持、歌手、模特为元素的广电等诸领域,加速助力互联网下一个形态的形成。业界认为,元宇宙将是未来。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真实世界平行存在、联通融合,基于数字技术的虚拟世界。依托其全程实时可视化,应运而生的虚拟拍摄、虚拟制片,催生电视制片管理翻开新篇章。

随着数字技术的变革,新业态为电视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的电视行业进入快速变革阶段,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到电视制片领域。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电视制片管理的突破优势,切实加强电视制片管理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电视制片管理的概念界定及责任主体出发,分析数字时代电视制片管理的特征需求,剖析我国当前电视制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创新电视制片管理的路径思考,以期提升电视作品制作质量和电视频道生存能力,并弘扬新时代主旋律,牢牢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实现电视行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一、电视制片管理的概念界定及责任主体

电视制片管理是一门现代艺术管理学科,涉及电视艺术、电视技术、软件工程及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众多学科,是与电视节目、制作团队紧密关联一系列管理过程的总和。具体关系组织指导、节目策划、内容编排、控制实施等。究其本质就是项目管理,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非常繁杂。一般情况下,完成项目任务涉及对各种要素的支配和调度,诸如组织管理、成本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进度管理等。为确保电视作品质量,要求电视制片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投入创作激情并遵循创作的发展规律,制作出能够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高质量电视作品,亦即电视制片管理之要义。

电视节目的特点具有延续性和时段性,各制作单位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对从业人员必须有准入规则和资质认定,制片管理才能逐步走向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事实上,我国电视制片管理取决于制片人,制片人不仅是节目的指挥调度,也是节目的创作核心。由此可见,制片人是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处理跟节目有关的一切事务,包括预算合同、人员组成、统筹安排、建档管理、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事项。而且,还承担构思、编剧、拍摄、制作、后期、审片工序,事项都有专职的部门及专业人员协同与配合。而制片人主导下的制片团队,是制片管理的关键,制片团队素质与协作直接影响和决定电视节目制作品质。

二、数字时代电视制片管理的特征需求

數字时代由于技术发生本质上的变革,数字特效已成为电视制片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诸如演播人员不再面对绿幕或蓝幕、后期制作时间大大缩短、按序作业变为平行作业……与此同时,受众的审美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对听觉、视觉的感知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提升制作效率的基础上,还要便于制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同观众进行沟通,从而提升节目品质。只要把握发展机遇、适应时代特征需求,发挥技术突破优势,空间将更为广阔。

(一)信息传播对时效性要求更快

数字时代,受众获取信息更加快捷,传播推广碎片化,完全不受时空限制。面临新媒体的冲击,电视制片管理要把提升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作为行业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不仅要对新闻本身及时予以报道,在确保正确、真实、客观的前提下,还要结合大众思维对事件进行解读,传播信息的同时,及时对受众进行正向引导,不断扩大传播影响力。

(二)互动共鸣对逻辑性要求更严

技术的更新迭代使电视制片不再受困于单一的采编模式,受众在观看直播的同时,还能通过平台发表观点、看法。这就要求电视制片在不断挖掘新闻深度和情节内涵上下功夫,让受众得到获取优质电视作品的体验。因此,合理准确运用数字虚拟技术,能极大丰富节目形式与传播路径,也能弥补自身存在的互动性差等缺陷。

(三)转型升级对权威性要求更高

在新闻信息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下,要与时俱进,学会甄选价值信息,不但要符合时代特色,弘扬正能量,还要引发人的思考与警醒。具体而言,要注重把握细节,增强眼见为实的真实感,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确保画面真实可信,以生产定制化、推送精准化为基础,把电视的感染力发挥出来,体现其权威性。

(四)融合发展对技术性要求更强

媒介融合是一种新业态,新业态下数字特效技术可以大大强化受众的视觉、听觉和心理活动。将特效参与叙事,必事半功倍。交互性是数字时代的特性,从中可以了解受众的想法或愿望。可见,数字时代,新技术的赋能大大提高了电视制片管理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让电视媒体彰显强大的竞争力。

三、当前电视制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满足受众日益提升的影像视觉需求,电视作品呈现内容类型多样化、手段科技化态势,由于制作周期及成本缩减,带来的过分追求特效和收视而忽略剧本逻辑、人文情怀,必然导致电视作品同质模仿、质量下滑。再者,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的电视行业也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因此,全面准确地分析电视制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为行业增添活力。

(一)类型与质量:类型相对单一,质量整体不高

制作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容易忽视节目的体裁内容,影响品质的共性问题普遍存在。长此以往,就很难制作出更好更多的具有艺术性、观赏性的节目,这不仅会降低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甚至还会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尤其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电视较之更显缺乏表现力,内容与形式相对单调,如无新奇创意,自然而然会让市场份额越来越少。因此,媒体单位在制片管理过程中应在注重节目内容的同时,要开发多元化的节目类型,发挥传统阵地优势,创作出真正有内涵、符合市场需求的节目。

(二)人才与制作:人才队伍不足,虚拟表达欠缺

电视制片行业是极具挑战性的行业,前沿媒介技术对员工的知识技能提出新要求。具体而言,电视制片管理仍然缺乏优秀编剧、专业导演、合格制片人等各类专业人才。近年来,各单位虽然投入大量经费,引进不少专业人才,但与紧跟时代和掌握新技术发展的节奏和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数字时代“虚拟”已成为一个体系。数字电视制片综合运用先进的数字科技,在数字资产、动作捕捉、引擎技术、实时渲染等技术的共同加持下,迅速创作和审视高质量影像,但由于虚拟尚欠火候,突破成果后置成为瓶颈。

(三)创作与表现:本土创作乏力,抄袭现象泛滥

目前,不少媒体由于缺乏创意,一则因为投入成本高,怕冒投资风险;二则创作实力不够。因此,往往模仿甚至抄袭成功运作的作品或节目。如为了提高收视率,大量引进国外版权模式节目,有的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有的稍加改动、改头换面,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如前几年火起来的一些真人秀节目,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设计,但设计元素和编排风格仍然难以摆脱模仿的痕迹,大量同质化的作品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久而久之就会被市场淘汰。

(四)监管与服务:内部监管不畅,配套制度不全

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而电视制片管理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和人员众多。因此,制片管理的效果也与每一个制作的环节和过程息息相关。只有环环相扣、密切配合,才能为顺利推进制作提供有力保障。再者,电视行业是一个成熟产业,为了经济效益,各种社会资本蜂拥而至、竞相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拓展了我国电视行业发展规模,但同时难免也会导致盲目无序、泥沙俱下。而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效性好、针对性强的监管制度往往出台又相对滞后,容易发生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现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制片行业的发展。

四、创新电视制片管理的路径及思考

电视制片管理由于长期积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思维模式,数字时代出现新业态,让原有模式很难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潮流面前立足并处于不败,增强竞争力、提升收视率是关键。当务之急,业界要认清形势,探索思考,勇于创新,另辟新径,力争突围。

(一)打造“内容为王”新高地,丰富作品内涵,体裁形式日趋多元化

只有赋予电视丰富的内涵和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才能制作出经典、感人的电视作品。事实也证明,大多取得骄人业绩的电视作品关键在于“走心”接地气、有“张力”引共鸣等个性化特征。同时,电视行业要提高节目的品质,真正在受众中占有一席之地,技术创新与制片内容多元化是关键。因此,要想使节目获得大众的青睐和认可,就必须牢固树立大众化思维。电视制片通过后期艺术加工,使节目有质的飞跃,形成视觉冲击力,让受众获得新的观感和体验。2021年初,央视首播的《典籍里的中国》,通过穿越时空对话,营造“故事讲述场”,聚焦《尚书》《论语》《楚辞》《史记》等,“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来回切换,让观众耳目一新,意犹未尽。

(二)构建深度融合新格局,引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梯队化

电视制作若想具备再生新动能,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快建立互联网思维和融媒体观念,积极探索新旧媒体融合之策,变“任其生长”为“提档升级”,实现影像呈现全景化、营造沉浸式体验模式,让观众的想象变成现实。在《典籍里的中国》中运用数字技术营造出虚拟场景,主持人撒贝宁仿佛与“神仙”对话,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该项技术运用环幕投屏、AR等多项数字技术,因此,新旧媒体融合是当务之急。应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加大投入,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加大全员培训力度,有效打破传统运营模式的束缚,加快实施人才队伍培养,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梯次合理的人才隊伍,寻求“最大公约数”,让其在遵循市场准则和时代发展规律的氛围中实现价值、迸发活力。

(三)倡导受众至上新理念,大力扶持原创,情感设计日趋本土化

近年来,各大电视媒体单位深受业界影响,引入了很多海外资讯和节目,而忽视了本国本土的一些文化特色。同时,大量引进海外模式导致成本高涨。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定,并就联合开发等予以界定,旨在大力扶持原创。因此,要重视本土文化的推介运作。这就要求在学习借鉴海外模式,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加快形成特色精品,强化受众至上理念,与国际真正接轨并融入时代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国家宝藏》作为央视出品的原创类文博探索节目,让文物“活了起来”。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奇葩说》等原创节目,内容优质、手法创新,赢得受众普遍欢迎。

(四)加强科学管理新途径,完善制度体系,运营传播日趋规范化

电视制片管理是一项涉及人、财、物协调管理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新业态环境下,运营传播中会遇到一些新情况,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并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一方面,不同岗位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应建章立制,将分工具体化;对部门和人员的责、权、利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奖惩分明,最大限度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也要有监管限制条款,诸如扶持本土节目、规范广告经营、严格制审标准、调控播出比例等,严格依法依规予以规范化管理,不断净化电视制片管理的行业环境,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制片管理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若要有所作为,就应深入研究行业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趋势,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内容为王”、深度融合、科学管理;依托数字技术,制作出更好更多的电视精品;牢牢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加快提升文化传播软实力,助推我国电视行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潮

参考文献

[1]彭娜.浅析中国电视台制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7(2):291-293.

[2]许文君.大数据背景下影片管理优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1):234-236.

[3]王钰祺.南京大学中德数字营销实验室主任郑丽勇:探索前沿媒介技术,虚拟制片工作坊走入校园[J].国际品牌观察,2021(35):50-51.

[4]刘星.全媒重构格局视域下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探寻[J].新闻潮,2022(1):23-25,29.

[5]方浩宇.探析受众视角下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路径[J].新闻世界,2022(2):37-40

[6]陈奕.全流程实时可视化:电影数字虚拟制片的创新与突破[J].电影艺术,2022(3):116-124.

[7]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08-31].http://www.gov.cn/xinwen/2022-09/01/content_5707695.h.

[8]范雪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未来[J].中国传媒科技,2022(10):53-56.

[9]刘跃.元宇宙核心特征和技术应用前景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22(10):61-63.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数字时代创新路径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