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遗风罐罐茶

2023-06-15王蓬

新西部 2023年1期
关键词:略阳火塘奶奶

王蓬

略阳罐罐茶是氐羌人在游牧农耕生活中,创造的一种适应其生存状态的饮食,具有健胃、舒活神经、提神、增热的保健作用。对于从略阳走出的男女老少来说,忘不了的乡愁就是罐罐茶。“略阳罐罐茶传统手工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慧芳深知,好食材是罐罐茶的基础,好手艺是罐罐茶的关键。她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造就了略阳城一张响亮的风味小吃名片。

罐罐茶是陕南,尤其汉中略阳、宁强流传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这一带历史上是羌民族生活地域,自然在饮食上也保留着羌族遗风。罐罐茶是其中一种,利用当地原料,讲究一定做法、形成独特风味,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种类,后者最具特色。采用小陶罐盛水,放入茶叶,置火塘熬煮,边煮边放入面糊,再加上清油,调以茴香、藿香、生姜、食盐、核桃、肉丁、鸡蛋花等调味品及佐料,清早煮茶当早点食用,提神暖胃,爽口宜人,也常用作款待亲友。

非遗传承人

2013年,略阳罐罐茶传统手工技艺入选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略阳县城经营罐罐茶的张慧芳凭籍多种无可取代的优势,成为此项技艺的传承人。

看到羌英罐罐茶店,便觉眼熟。回忆曾经光顾,且印象深刻。是2014年受汉中市政府委托,牵头写纪录片《汉水汉中》脚本时来略阳采访,负责接待的略阳水利局同志便带我们来此店吃早餐。其时已入冬,早上晨雾弥漫,有些寒凉。来到频临菜市场一条小巷,仅一间门脸的罐罐茶小店,几张小桌,其貌不扬,但顾客盈门,有围桌用餐者,有站立等候者,有在店外排队者,更有吃完带几份走者,一派生意兴隆气象。我们耐心等候,方获得围坐小桌机会。少许,便有服务员端上热气腾腾的罐罐茶,黑黄色土碗,上飘一层葱花、一抹生姜,未曾入口,香已扑鼻,喝一口,顿有醍醐灌顶之感,肠胃具热,舒适无比。再仔细品味,还有核桃、肉丁、豆腐、鸡蛋、麻花等,酥脆软硬皆有,咸甜五味雜陈,爽口宜人,提神畅气,加以在火塘边烤得焦黄的核桃馍馍,酥脆诱人,真是绝配。那天早上,我们几个喝了一碗还不过瘾,又喝了一碗才解馋,也对略阳这间门脸不起眼的罐罐茶店留下深刻印象。

略阳水利局同志介绍当地还流传着民谣:“乡土风味罐罐茶,略阳城乡不离它;清早起来挂顶锅,柴棒树根火架大;水倒半罐放茶叶,面拌调合清油下;茴香、藿香、生姜加,边煮边调油盐茶;一人一碗放调料,腊肉、核桃、鸡蛋花;火烤干馍香又脆,肚饱心暖精神佳。”罐罐茶确实有健胃、舒活神经、提神、增热的保健作用。冬天,喝了罐罐茶一天都感觉浑身暖和。所以从略阳走出的不论男女老少,忘不了的乡愁就是罐罐茶,无论天南海北的游子回到略阳,下了火车第一件事就是去西街喝久违的罐罐茶。

这次专程采访罐罐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张慧芳,正好解开罐罐茶的味道之谜。采访就在张慧芳的小店中进行。上午由汉中出发,上了从湖北十堰到甘肃天水的“十天高速”,到略阳下高速,找到羌英罐罐茶店已在上午十时以后,因罐罐茶是传统早餐,正好是空档,我们就坐在餐桌边交谈起来。

我问她家乡距略阳县城多远,她准确地回答40公里。理由是她曾自驾车辆沿近年修通的乡村公路回老家为20公里;而乐素河车站距略阳县城是20公里,就知道从乐素河车站再进山沟的家乡是40公里了。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张慧芳是个头脑清楚,心中有数的女人。说话间眉宇含笑,性情爽朗,再看她身材适中,手脚麻利,虽雇有店员,但她仍不时为顾客双手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罐罐茶,同时顺手收走上一位顾客的空碗,一转身,顾客配茶喝的核桃馍烧饼她已用盘托出,再擦干净另一张桌上残留的汤水。让人由衷赞叹这是个聪慧勤快、性格爽朗的女性,无怪乎能成为罐罐茶手艺传承人。但张慧芳又是个有故事的女人,我几乎不相信她仅上过小学五级!

这与她生存的时代和环境紧密相关,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的困顿现在的年轻人已无法想象,一切还要票证。略阳地处大山深处,山区高寒,仅能种植苞谷、荞麦、洋芋、碗豆等粗粮,河谷才种植小麦。遇着天旱雨涝便要减产乃至绝收,基本上属靠天吃饭。父亲虽为乡村医生,但在张慧芳仅四岁时就去世。她前面还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兄弟姐妹七个子女,吃饭人多,干活人少,穷得盐都吃不起,还上什么学!姑娘也需自小放牛、割草、扯猪菜、采野果、爬坡上树,与小伙无异,可谓“嘴有一张,手有一双”,都能干泼辣。

张慧芳小学没毕业就去汉中药缮堂打过工,还卖过腊肉。17岁便自己创业,在略阳两河口镇开了一家蛋糕店。2000年时,山城略阳个体经营的小店已满城开花,热闹繁华。在众多的饮食店中,张慧芳发现了罐罐茶的招牌,心中顿时一亮,说起来张慧芳儿时最深刻的饮食记忆就是罐罐茶。

氐羌遗风

罐罐茶所以诞生于略阳绝非偶然,而是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略阳地处嘉陵河谷,系甘肃、四川、陕西交汇之处,历史上曾是氐羌民族繁衍生息之地。羌是甲骨文就有记载的民族,《诗经·商颂》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可见早在殷商时期,羌人已有自己的方国与首领,并与中原王朝有往来。略阳类似重庆,系由嘉陵江、八渡河交汇形成的山城。从先秦时代开始就为氐羌民族的领地,还曾在略阳建立过武兴国。略阳县城至今还耸立着氐羌民族特色鲜明的江神庙,规模宏阔,为全国仅见。

不难看出,略阳亘古为氐羌民族生息之地,而罐罐茶正是氐羌人在游牧农耕生活中,创造的一种适应其生存状态的饮食。由于“逐水草而居”经常迁徙,他们需要的是便于携带和贮藏的茶叶,这种需求刺激了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比如陕西泾阳就专为西部生产便于运输的砖茶。牧民需要煮茶时,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砖茶切成碎块,放于罐中来煮。草原上用干牛粪做燃料,火劲不大,但持续时间长。煮时再配以小米、牛奶、奶酪,加盐煮沸后,滤掉茶渣,待茶味、奶味、香味充分出来,盛于木碗中,可接待客人,也可做茶水解渴。若再配以羊肉、馕饼、奶豆腐,那就是美味佳肴了。

陇南、陕南一带氐羌族群众饮茶历史也十分悠久。他们在秦巴山地就地取材,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传统饮食罐罐茶。山地高寒,各种木材树根取之不尽,家家火塘也终年不息。清晨,女人们会早早起来,在火塘边用鼎罐煮茶。这种茶系把五谷杂粮炒熟磨细,用罐盛水,置火上煮熬,边煮边放入面糊,添进浸泡过滤后的茶叶水,再加上猪油,调以茴香、藿香、生姜、地胡椒、红葱皮、白葱根、花椒叶、鸡屎藤等熬成汤料,其中不乏中药材成份,比如鸡屎藤就有祛风除湿、消食化积、活血止痛的作用。再加上核桃、肉丁、洋芋丁、腊肉丁、鸡蛋花等佐料,提神暖胃,爽口宜人,喝一口更是有醍醐灌顶的痛快;配以在火塘边烤得焦黄的苞谷面馍馍,这种朴素又简单的饮食,最适合出坡干活的男人,放牧、垦荒、耕种、收获……全是力气活。男人们清晨在火塘边饱餐一顿罐罐茶加馍馍饼子,一整天都耐得住饥渴,出得上力气。罐罐茶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山区高寒,外出多易感冒,只需在罐罐茶中加入生姜,喝一大碗,出身热汗,睡上一觉,感冒会不治自愈。

明清之际,玉米、薯类由北美传入中国,这些适宜在高寒山区种植的庄稼,加速了秦巴山区的开发,伴着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大量因战乱失去土地的移民进入秦巴山区,汉中为移民输入之地。秦巴山地丰富的资源给新来的移民提供了用武之地。在秦巴山地移民开发史中常以最早的垦荒者命名,比如刘家沟、张家营、李家村等比比皆是。罐罐茶的传承人张慧芳的家乡亦不例外。据张慧芳说,她的家乡小湾村28户人家全部姓张,散居在河谷两岸的山腰或坡地里,无疑是明清移民在秦巴山地中产生的村落。不难想象,张家先祖在来到这片尚属处女地的小湾村时,先是窝棚岩洞,后有简易板房暂且栖身,四周丰富的资源,脚下肥沃的荒地给了他们生存的希望、发展的信心。之后,缕缕炊烟在板房盘绕不去,溪水边有张家女人淘米洗衣的身影,沉睡亿万斯年的冷清山谷也变得生机勃勃。她们会随乡入俗,在火塘边熬起罐罐茶,并加入新收获的物种,比如炒黄豆、红薯丁、洋芋丁、玉米粒等,给罐罐茶增添新的内容,也注入新的生命。

精工细料

张慧芳为什么能够成为罐罐茶的传承人?这和她的奶奶紧密相关。关键是奶奶的老家在郭镇。郭镇在略阳西北方向,已与陇南交界,山水相依,属羌族核心地区,较多保持着羌族传统生活习俗。羌人多居高峻山岭,凭高居险,修木楼、垒石屋,垦梯田,牧牛羊,熏腊肉,绣鞋袜;再是家家都有火塘,每日清晨仍会在火塘边煮罐罐茶,烤苞谷面馍,一家老少吃饱喝足才出坡干活。张慧芳的奶奶年轻时便是由郭镇出嫁到乐素河小湾村的,也把煮罐罐茶的好手艺带到张家。在张慧芳的记忆中,儿时不管日子多么苦涩难熬,奶奶都要想办法让全家人清晨起来,能在火塘边喝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罐罐茶。罐罐茶里必须要有茶,在日子最苦焦的時候,最便宜的茶也买不起,怎么办?奶奶会在春天漫坡生长的马桑树发芽时,采摘嫩叶,杀青、揉搓、晒干,再储藏起来,当茶叶使用;收获核桃时,皮薄、个大、饱满的要去卖钱,剩下的奶奶会挑出哪怕是丁点还能食用的,都会收拾好放在瓦罐里,煮罐罐茶时就派上用场;至于鸡屎藤平时出坡随手就能扯回晒干备用;自家地里产的苞谷、黄豆、土豆,房前屋后种植的大葱、蒜苗、韭菜……只要经过奶奶精心制做调配,都会做成一家人早上必备的早餐——罐罐茶。奶奶还讲究把罐罐茶做成“五层楼”“七层楼”,意思是各种配料苞谷粒、黄豆粒、土豆丁、豆腐丁,加之花椒、大葱、蒜苗、韭菜……各种调料由于轻重不同,在罐罐茶汤中飘浮的位置也不同,就像羌人先祖居高凭险、聚族而居的村寨往往要用石块修碉楼。碉楼修得越高表明村寨越有实力,碉楼往往有五层、七层、还有九层,川西北高原羌族所修碉楼至今保存完好有200余座,最高可达十几层。奶奶把罐罐茶汤中食品用几层楼表示,不仅形象,也是羌人才会有的碉楼乡愁记忆。若在逢年过节,奶奶还会把腊肉切成小丁,把油炸的酥肉切成小块,都放进罐罐茶汤中,硬是要熬出“九层楼”的罐罐茶。香气溢出火塘,飘到屋外,连住在前院姑姑家的孩子们都闻到香味跑来。奶奶看到孩子眼馋的目光,宁可自己不喝,也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喝上一碗喷香的罐罐茶。看着孩子们像小猪佬佬般抢着喝罐罐茶,奶奶的脸会笑得像山野里盛开的菊花。

尽管活了80岁的奶奶早已在2000年时过世,但奶奶煮的罐罐茶早已在张慧芳心中定格,成为她抹不掉的记忆。当她决心创业做罐罐茶时,奶奶煮罐罐茶的好手艺顿时在眼前浮现,她开过蛋糕店,懂得市场规律与顾客需求,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把略阳真正的传统罐罐茶做出来。

张慧芳清楚搞饮食业,选好食材是基础,罐罐茶既然是一种早茶,首先便要从茶叶选料抓起。汉中是陕西重要产茶区,仅是汉中仙毫便包含有多支名茶: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定军茗眉……但名茶动辙每斤千元,成本高,名茶叶嫩,不经煮,不能考虑;罐罐茶可以选用大宗绿茶,夏茶、秋茶、粗茶都可以,因茶叶是过滤掉的只用茶水,不在乎茶叶粗细。但必需是当年新茶,新茶味鲜有香气,能在罐罐茶中提香。陈茶便宜但绝不能图省钱,隔年陈茶涩苦,老顾客一口就能品出,人家嘴里不说是留面子,但再不会登门,也就把生意做垮了。再是霍香、花椒、生姜、大葱、核桃、板栗、黄豆……所有原料都必须去农村原产地采购,一是知道根底,二是原料新鲜,从食材抓起才能保证罐罐茶的传统味道。

有了好食材只能说有了做好罐罐茶的基础,练好手艺才是真正的关键。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学习和摸索。奶奶虽然去世,好在村里许多长辈都是做罐罐茶的高手,张慧芳便回到村里向长辈们请教。做罐罐茶仅是熬汤便有许多讲究,俗语“一物降一物”,必须掌握好调味的物品下锅的先后顺序,免得作用互相抵消,要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实世上要干好任何事就是两个字:用心。

每天,张慧芳都要为熬制第二天出售的罐罐茶准备调料,在火塘里搭上炒瓢,倒上油,炒鸡蛋、核桃仁、麻花,油炸黄豆、豆腐丁、洋芋丁、腊肉丁、锅巴、瘦肉丁等等,这些都是她从农家收购来的土特产,用时十分方便。每天凌晨,在整个略阳城尚未完全苏醒的时辰,张慧芳和她的员工们便已在小店开始忙碌,两口圆柱状的不锈钢制作的锅中,放进熬好茶叶、生姜、霍香、茴香、葱根、大蒜的茶水,先倒入糊状面汤,微熬20多分钟倒入碗中,看上去酽酽的、浓浓的,不糊不清,均匀成红褐色;再调上香脆的调料,透着浓浓的清香。肉丁沉在碗底是第一层,鸡蛋浮在第二层,豆腐、洋芋丁浮在第三层,第四层是核桃仁、锅巴,表面是麻花、黄豆等为第五层。但各种调料在烹制中考究火候,若一种炸得过干,会浮在表面,若是炸得不够火候,又沉在碗底,就喝不出“五层楼”的感觉。

每天清晨,店门开张,号称略阳五层楼罐罐茶便摆在赶早集的顾客面前。听着他们食用时发出的稀嘘声,喝了一层又一层后的赞美声,成了略阳城一张响亮的风味小吃名片。以至有了这样的俚语:“到略阳不喝羌英罐罐茶就等于没到略阳。”张慧芳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回报,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创业十年来,“羌英罐罐茶”先后接受央视全纪实旅行真人秀《世界多美丽》、陕西电视台真爱美食之旅、汉中电视台《云横秦岭,山入汉中》,中央电视台汉水汉中等众多媒体报道,通过电视、网络被全国美食爱好者所追寻。

作者简介

王 蓬 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

猜你喜欢

略阳火塘奶奶
给奶奶按摩
山西离石德岗遗址
奶奶喊你吃饭啦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樊林书画作品
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
奶奶驾到
火塘情思
火塘边的乡愁
略阳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