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的研究

2023-06-15赵西芝

今传媒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青少年

赵西芝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节日复兴运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及数据分析法,分析了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在传承中遇到的瓶颈,并指出了产生这些瓶颈的主要原因,旨在为中华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6-0005-03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研究”(2021BSH008)。

一、引 言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不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也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感情维系中发挥着纽带作用。

表1是對我国2021年《传统节俗文化调查问卷》进行的数据整理,从几个方面呈现了青少年对于一些传统节日不能坚持下去的原因。笔者认为,只有克服以下问题,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二、传承中遇到的瓶颈

(一)全球化冲击下洋节的传入

公历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情人节,在这一天,情侣之间送的礼物主要是鲜花和巧克力,这种节日仪式比较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心理需求。此外,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也在各大商家的推崇下日益受到了一些年轻人的介入。

调查发现,我国的春节、中秋节以及元宵节依然是大部分国人喜爱的传统节日,但是,部分传统节日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如寒食节、中元节以及丰收节等传统节日。

(二)经济商业化

商业化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也改变了中华传统节日原有的习俗以及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需求。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更多的是文化欣赏和精神留恋,享受传统节日是对日常生活的丰富而不是必须品[1]。由于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大多和农耕文明有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化模式下的市场规律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节日生活。例如,在春节、中秋节或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很多商家会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各种营销,人们也忙于购物和狂欢。

节日的过度化消费与资本的介入有一定的关系。在资本的操作下,商业气息掩盖了传统节日民俗原有的内涵,一些传统节日被改成“XXX购物节”,“买买买”成为了传统节日的主题,如七夕节送玫瑰、珠宝等被绑定为新节俗,而关系到节日精神文化内涵的节俗却无人关注。这种经济话语侵蚀下的节日异化现象不仅会导致现代人忽视传统节日情感内涵的现象,也在潜移默化中偏离了传统节日的本质文化结构[2]。节日文化本来就是以文化为根基的,如果把过节过成了以营利为目的,那就失去了节日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三)科技的发展

张勃认为传统节日“非常性”被淡化乃至消失的因素有:“科学主义盛行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节日时间的神圣性、具有信仰色彩的节俗活动被质疑;传统节日被作为与现代性对立的落后文化,节俗活动普遍受到冷遇;科学技术、交通设施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包括城市化在内的迅速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处境和生活心态,许多人已经丧失了与自然、与祖先、与自我心灵进行对话的内在需求。”[3]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视频通话能够减小人们因为距离产生的空间隔阂,人们“回家过年,回家团圆”的心情没有以前迫切。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华传统节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手机拜年、手机抢红包等方式的出现导致一些青少年更喜欢高科技影响下的新的节日形式,从而认为传统节日没有新意,但是,这种高科技影响下的节日形式改变了传统节日原本的内涵。笔者认为,节日形式的变化应该在尊重、传承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传统节日习俗进行创新。

(四)“网生代”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不足

网络技术的发达,改变了很多年轻人获取知识的方法,古代人的学习时间主要是白天,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网生代”,网络游戏、购物、看视频或看网络小说成为了青少年的主要娱乐方式,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造成了他们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不足。

此外,家庭和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教育的主力军,但是,目前家庭和学校对于中华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视不够。从青少年的反馈来看(表3),学校和家庭对于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视不够。青少年目前处于知识积累和储备阶段,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接触网络,积累有用的知识,重视中华传统节日习俗的宣传教育工作,给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表3可以看出,不了解寒食节的人数达66人,不了解“龙抬头”的有35人,不了解丰收节的有34人,不了解中元节的有24人。由此可见,青少年对我国的部分传统节日的了解不够,应加强中国传统节日在青少年生活中的传播力度。

(五)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

在古代,由于经济、科技等不够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比较单一,因此,古人更加重视节日习俗。和古人相比,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生活也多种多样,导致传统节日的氛围感逐渐降低,庆祝中华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降低了。

此外,通过调查得知,青少年不够了解传统节日的原因之一,是周围没有有趣的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活动。一些地区虽然也有中华传统节日活动,但活动创意不足,无法跟上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无法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每到传统节假日时,各大商家会举办一些商业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大多数人在节假日的时候忙于购物、聚餐,真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人不多,从而导致中华传统节日习俗被渐渐遗忘。

(六)对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挖掘和宣传不够

调查显示,青少年对中华传统节日内涵的了解不多,大部分人只知道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的名称,而对于这些节日的来历和内涵了解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的内涵宣传不到位,家庭和学校对中华传统节日内涵的教育也不够重视。彭哲认为:“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随之改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节日的‘老味道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节日作为民族文化象征的作用正在慢慢减退。人们现在过节更加注重的是其外在形式以及除节日本身价值以外的物质性快乐,而节日所内涵的文化意义以及符号价值,已不是过节的主要目的。”[4]因此,笔者认为,除了学校和家庭担负着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任务外,国家和社会也应该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宣传。

三、结 语

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在传承中遇到这些瓶颈的原因有很多,如历法的改变,传统节日的时间越来越短;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文化日益多元化;科技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对此,为了让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以及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得以广泛传播,我们需要针对它存在的问题,寻找更加科学的应对办法。

参考文献:

[1] 萧放.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研究笔谈[J].河南社会科学,2019(3):44-46.

[2] 张娜,季中扬.结构性传承:传统节日变迁的内在理路及其更新方式[J].中国农史,2020(5):34-42.

[3] 张勃.当前语境下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1(3):49-53.

[4] 彭哲.当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困境及复兴重建之路[J].黑龙江学院学报,2020(10):147-151.

[责任编辑:李慕荷]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