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从文的学习到人的思维发展

2023-06-15薛辉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课标思维能力

薛辉

思维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着他能有多大的发展。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因为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有关。2022年版课标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定为发展型任务群,其承载的独特任务,就是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在幼儿园时,他们好像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都很好奇,经常会提出各种问题。可是到了高年级,我们会看到孩子们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会问。在课堂上,我们常常问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可学生除了“题目是什么意思?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诸如此类的浅层次问题外,似乎提不出能引发深思的问题。面对多彩的世界、面对丰富的文本,为什么学生见识多了,反而提不出问题了呢?究其原因,是不是我们过分地强调了知识本位,过多地强化了知识与技能训练,而弱化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呢?

德国诗人布莱希特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孩子在观察中发现神奇,在神奇中觉察惊喜,就会引发思考,而思考又会带来乐趣。正是这种好奇心,又会驱使他们去探索这些东西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这一过程就是他们的探索之路、思维之旅。一般来说,求知欲强烈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爱提问题。正是这种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促进了思维水平的提升。

语文学科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进行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历次的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要求。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维。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2001年课标实验稿和2011年课标修订版中都在总目标第4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2022年版课标更加强调了思维发展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总目标中提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的要求,还特别设计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何为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含哪些要素?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怎么划分?在以往的大纲与课标中都没有明确阐述,表达上都比较含糊。2022年版课标明确了思维能力的内涵,其创新性的做法在于,它不仅有明确清晰的目标要求,而且有具体的实施路径;不仅揭示了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和表现类型,还指明了思维发展的层级水平。

二、遵循思维发展规律设计学习任务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一般都是从直觉思维向形象思维再向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2022年版课标依据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三大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二是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三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第一学段重在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在学习内容中要求“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出一两个理由”。两条学习内容中关键词“发现、思考、提出、分享”,正是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如我们根据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内容,提炼了单元任务主题“发现奇妙的变化”(见案例1),设计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梳理,能了解这些变化,知晓变化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链接自然与生活,能够发现这些变化的奇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较为清晰地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案例1

第二学段的重点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具体问题展开思考,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学段,“质疑与提问”仍是思辨性阅读的重要内容,“记录、整理与交流”是思辨性阅读的发展提升。如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内容为基础,我们设计了任务主题 “‘问出奇妙的世界”(见案例2)。通过阅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来源,探索问题的价值,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观察,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思考。

第三学段的重点是能综合运用文字、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提取和整理文本关键信息,理解文本中的观点和思维方法;把阅读思辨性文本与探究自己的发现的真实问题联系起来,能有理有据地表达。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是“热爱土地,珍爱家园”,教材安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聚焦于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本單元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永恒的主题。我们设计了单元大任务主题“做守护地球家园的代言人”(见案例3),通过阅读,欣赏地球可爱的模样,倾听它的担忧和烦恼;通过品悟,感受作者笔下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致敬地球的守护者;通过习作,撰写守护地球倡议书,身体力行,守护地球家园。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制订要依据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学生的思维从直觉思维到形象思维,从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再发展批判思维、创造思维,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展开,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这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现实需求。没有多彩的现实生活,没有奇趣的大千世界,就不会有惊喜与好奇,也不会有思考与探索。

同样,思维能力的提升又必须在语文实践中得以发展,语文实践活动是思维发展的路径与载体。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了古今中外的儿童生活,丰富而又充满智慧。学习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可以用形式多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基于单元内容的这些特点,我们把“比较”作为核心目标,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比一比,就能发现不一样”。

本任务单元共安排四大活动内容。活动一“谁的办法好”,先以“我们一起比一比”作为热身活动,内容有同音字比较填空、词句积累、掌握的才艺与游戏等,再以《曹冲称象》为重点内容,比较称象方法的优劣。活动二“你更喜欢哪封信?”以露西的“两封信”的比较,体会不同的表达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活动三“坏事也能变好事?”,重点从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角度出发,思考其中的道理,让学生体会只要想办法就能解决问题。活动四“谁是我的最爱?”,综合课文《妈妈睡了》、口语交际“做手工”、写话“喜欢的玩具”三个内容,以“我爱我妈妈”“我最爱的玩具”“我爱做手工”为话题进行分享交流,并在分享后与同伴比较。学习任务群要紧扣“比一比”来开展活动,尽可能在大的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每一个学习任务指向的都是语文实践活动。

在高年段,我们以社会热点问题为材料设计了“‘公德辩论台”主题任务,通过阅读有关社会公德的短论与简评,梳理此类思辨性文本的表达结构和特点,并能把文本阅读与探究自己发现的真实问题联系起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任务群在主题引领下对任务进行了结构化设计,合理安排多个语文实践活动。以下是“‘公德辩论台”任务框架与内容设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核是思维发展,思维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无论是主题、情境、任务、活动,还是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價,都要体现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发展水平,要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思考,养成思辨的习惯,促进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思辨性课标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培养思维能力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