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水墨画》(三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06-15蒋建波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水墨画溪水组诗

蒋建波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碎”等5个生字,学写“墨、染”等11个生字。

2.运用“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水墨画”

1.回顾,走进童年生活。

(师畅谈自己儿子的童年趣事,学生交流自己的童年快乐。)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干些什么呀?

(生答)

师:哦,在家里看书,在操场上踢球,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出示单元导语)有人说,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同学们都拥有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老师希望大家能一直这样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准备好上课了吗?

(设计意图:用“童年趣事”拨动学生的童年,引导学生畅谈童年快乐,进而揭示本单元语文要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童真、童趣、童乐,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2.揭题,了解“水墨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墨”是个生字,上半部分是黑,下半部分是土,是一种用于写字绘画的颜料,跟老师读“mò”。

谁来读读课题?

讀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水墨画是什么?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展示水墨画,学生欣赏。)这些就是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深远,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形式。

(设计意图:教者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课题,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水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墨画特点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读题,引导学生质疑。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童年的水墨画中都有哪些图画?)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学始于疑。教者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感知体验,初识“组诗”

1.初读组诗,读准读通诗句。

出示学习活动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主学习)

检查自学情况,相机纠音,理解词语,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其自学能力。用学习活动单引领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对诗歌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检查自学情况时,教者针对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进行适切的点拨,进一步指导朗读,做到主体与主导有机统一。)

2.再读诗题,概括诗歌画面。

师:课文由三首小诗组成,诗题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

请你读读这三首诗的题目,有什么发现?

生:写的都是地方。

师:小朋友们在这些地方做什么?快速从文中找一找。

(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设计意图: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首诗歌的内容,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3.交流发现,小结组诗特点。

师:三首诗都描绘了童年生活的欢乐场景,像这样由同一主题内容互相联系的几首诗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组诗”。

师:童年的水墨画是需要慢慢欣赏的,下面让我们走进组诗中的第一首——《溪边》。

三、对话探究,品味“垂钓”之乐

1.自由朗读,想象画面。

出示学习活动二: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组内相互说一说,读了第________句,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 ________。

(生自主学习)

2.畅谈画面,质疑问难。

(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汇报,师相机点拨,并引导质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美丽画面。)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溪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我读了第      句,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

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同时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大胆释疑,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3.理解诗句,融情诵读。

(1)第一、二行:想象画面理解。

生:读了第一、二行诗,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柳树姑娘甩着长长的辫子在溪边照镜子。

师出示第一、二行: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师:这里赋予了垂柳以人的特征,让我们读起来觉得更加可爱。垂柳在溪边照镜子。能让柳树姑娘梳妆打扮的溪水一定——很清很静。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

师:溪水这样清,这样绿,这样静,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请你来读一读。

师:像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板书),就能读出诗的画面。

(2)第三、四行: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你还从哪句诗里读出怎样的画面?

生:读了第三、四行,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人影倒映在碧绿的溪水中,也被溪水染绿了。

师出示第三、四行: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播放视频)看,把东西放在颜料里着色,这就是染。

生质疑:我们可以把布染成各种颜色,把白发染成黑发,那人影怎么给溪水染绿了呢?

生互助:碧绿的垂柳倒映在小溪里,溪水更绿了;青山倒映在小溪里,溪水更绿了……

师:你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意思的。(板书:联系上下文)

师: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觉溪边非常安静。谁能读出这份安静?读得轻一点,把速度稍微放慢。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静谧和美好。(生齐读)

(3)第五、六行:联系生活理解。

师:你有过钓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钓鱼的?钓了一条大鱼你开心吗?

师:真快乐呀,读出来。

生:读了第五、六行,我眼中的画面是人影碎了。

师:我们通常说杯子碎了,花

瓶碎了,人影怎么會碎了?

师:联系生活,(板书:联系生活)也能让我们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男女生合作读;配乐诵读。)

师:读着读着,美好的画面都印入到了我们的脑海中,现在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填空背)

师:看着图画也能背一背吗?

(看图背)

师:今天我们一起读了童年的水墨画,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了难懂诗句的意思,欣赏了溪边的美景,感受到钓鱼的乐趣,大家学得积极主动,一起来夸夸自己。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中,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感悟美丽画面。教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质疑问难的同时,紧扣单元的训练重点,教给学生理解弄懂句子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学生在理解疑难的同时,获得语感,领会诗歌内涵,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朗读再现文本。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填空背诵、看图背诵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积累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四、拓展延伸,抒发“童年”之趣

1.出示“童年生活”场景图,激发童年乐趣。

2.选择最感兴趣的生活场景,

仿写童年小诗。

出示学习活动三: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场景,仿照《溪边》,写一写你童年的快乐生活。

师:《溪边》这首小诗景色优美,充满童趣,你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一写你的快乐生活呢?

出示场景图,分组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画面写一写。

(展评)

师:你们也会用诗描绘快乐的童年生活了,真了不起。课后把自己写的小诗拍到班级群里晒一晒,我们一起编一本属于我们的诗集——《童年的水彩画》。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诗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情感和独特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童年快乐”。这里“写诗”,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是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快乐,尝试诗歌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编写属于自己班级的诗集——《童年的水彩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县向阳路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水墨画溪水组诗
可见光(组诗)
苍凉组诗
八一作品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溪水侗乡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十八条清清的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