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教师反思能力提升的区域微课教学策略

2023-06-14李刚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例研修微课

李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备受师生青睐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微课以其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研制微课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对自身的行为、决策进行思考、实践、再思考,这个过程也利于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基于此,笔者结合北京市西城区基层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区和学校及教研组三级联动的协作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每名学员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方法都能从比赛中找到依据,搜索相关教学内容的比赛视频并下载进行切分剪辑合成微课,然后依据微课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同时以微课为载体,深入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旨在提升区域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一、提前策划,设计先行

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教材重构课程内容,西城区教师课例研修共同体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履行教研员职责,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完成研究教材,架构课程;明确分工,细化职责;赋能技术,培训先行等环节后,要求教师从得与失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以期構建的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需求,保证课例研修任务高质量完成。

1.研究教材,架构课程

为了提高西城区中学体育教师的足球教学能力,笔者在西城研修网申报了《指向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研究——基于足球、篮球项目》研修课程,以中学阶段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涉及的足球、篮球技战术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微课教学的形式,带领教师在研修活动时间进行课例研修。

2.明确分工,细化职责

研修活动开始前一周,教研员导出报名课程的教师名单,了解报名教师的基本情况,备好第一次课并拟定研修活动通知发至各校。研修活动先通过互动游戏进行抽签分组,完成组队后各组推选1名组长;接下来笔者公布提前准备好的足球、篮球课例内容,供各小组选择;各组选择好课例主题后,由组员根据自身专长主动认领,余下无人认领的部分由组长进行分派,如,微课制作、课例检验、教学文案撰写、摄影摄像、动作示范录制等小组。

3.赋能技术,培训先行

在进行课例研修前,笔者邀请了信息技术专家对教师进行了如何制作微课的相关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Camtasia软件的使用方法、常用下载视频软件的介绍和运用PPT制作动画的方法。教师们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实操,围绕微课脚本设计微课PPT模板,把撰写好的文字和编辑好的图片及视频添加到模板中,通过Camtasia软件生成微课,在提高了部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提升了微课的制作质量。

二、稳中求进,实践落地

课例研修采取“三课检验三反思”的形式推进。每一次课例检验后参与教师都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改变教学行为,进一步优化微课和教学文件,通过3次不同形式的课例检验帮助教师反思微课辅助教学课中的优长与短板,通过不断优化微课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1.有效评价,说课检验

第1次检验采用说课形式,按照观看微课、现场说课、审阅教学文案(含教学计划、微课教案和脚本)和课后反思(含评价与总结)的流程,旨在检验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可行性。参与的教师从教与学两方面对微课、说课、教学文案分别进行评价(通过手机登录问卷软件填写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微课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微课辅助教学的效果如何”等方面),完成评价后教师们对本次课例的研修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形成第1轮修改建议,并制订出下一步研究计划。

如,“抢防守篮板球”课例的第1次检验,检验过程按照观看微课—进行说课—审阅教学文件—评价反思进行。评价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评价内容涉及微课和说课两方面。教师们从带着什么想法参加检验、检验过程中的个人收获和检验后的思考3个方面进行了反思。许多教师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小组合作形式的课例研修活动,小组合作形式既有个人分工又有集体合作,活动形式新颖,微课内容聚焦,微课制作过程展示充分,每一个小组都成了课例研修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通过研制微课脚本、搜索微课素材、拍摄示范动作等任务,教师同伴间既互相影响又相互促进,既调动了教师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又激发了教师群体合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普遍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角色扮演,模拟检验

第2次检验是在第1次检验的基础上,采用模拟现场教学的形式,按照观看微课、模拟授课、审阅教学文案和课后反思的流程,旨在通过教师扮演“学生”学习检验微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全体教师从教与学两方面对第1次修改后的微课、模拟授课效果、第1次修改后的教学文案依旧使用线上问卷分别进行评价。完成评价后教师对第2次课例研修目标、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教师通过第1次与第2次之间的变化,形成本次修改建议并制订出下一步研究计划。

如,“篮球:原地持球交叉步运球突破”和“篮球:快攻战术”2个课例的第2次检验,采取实践课的形式由2个篮球课例小组联合进行,检验过程按照观看微课、审阅教学文件、实践检验和评价反思4个步骤进行。评价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评价内容涉及微课和实践课两方面。检验前检验教师要向教师扮演的“学生”和观察者说明较第1次微课和教学文件,第2次又做了哪些优化和修改,修改的依据和调整的原因有哪些。实际上,就是要明确检验教师在第1次检验后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待大家明晰后,通过实践课对优化修改后的微课和教学文件进行再次检验。在评价反思阶段,参与评价的教师也发生了改变,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发现微课和课例中的变化,聚焦教学实际问题。如,有的教师谈道:“个人突破技术教材上有哪些?应该教什么?需要做哪些教材化处理?”马上就有教师回应:“教材中运球摆脱防守的方式主要有3种:体前变向、同侧步持球突破和交叉步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中枢脚的确定、走步问题。微课视频中可以直观明了地讲清中枢脚问题,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

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从学生视角出发,审视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给自己的同伴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同伴吸纳与否成为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授课教师通过“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包括微课和教学文案),对于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的吐纳及其依据成为授课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扮演“学生”的教师,由于“最近发展区”的无限接近,使二者通过镜像反映实现同步提高。其余观察者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中得到启发,形成观察者效应,再给予教师和“学生”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全体教师虽然在课例研修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是每一名教师都参与其中,不仅提高了互动效果,而且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不仅提高了本次的微课质量,而且笔者作为教研员在指导中也与教师同步反思发展,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真实情境,现场检验

第3次检验采用现场实操(常态课)形式,按照学生观看(含在家中、课前、课上导入及新授课中的插播)微课、教师现场授课和师生课后反思的流程,旨在通过真实情境检验经过两轮优化后的微课及其效果。课后学生从学习的角度通过现场填写纸质问卷对微课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不同阶段对微课介入后能否激发学习兴趣”“从微课预习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否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能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课后练习是否有帮助”等方面),教师们通过现场填写纸质问卷对本次课例研修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内容包括“微课能否让课堂教学发生变化”“在教的方面减少集中讲解次数和示范次数”“在学的方面增加练习次数”“有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练”“对微课预习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

如,“足球整体进攻:边路进攻”课例第3次采取常态课的形式进行检验,因为疫情原因各校都有防疫要求,现场外校人数有要求,所以采用线下观看+线上直播的方式向区内外广大教师进行直播。按照课前观看微课、常态课展示和学生填写问卷流程进行检验。评价包括教师观后反思和学生问卷评价2个方面,内容涉及微课与课堂教学间的关联,主要观察能否通过微课介入以达到对课堂提质增效,具体分析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情况。教师在观摩学习后,结合自身从收获、不足和改进策略3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在收获方面谈到微课与实践课结合紧密,课前利用微课作为铺垫,课上针对学练实践发现问题,结合教师的重点讲解和难点提示,加速了学生从平面认知到立体运用的效率,有效减少了教师集中讲解和示范战术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在不足和改进策略方面大家也能够准确捕捉问题并能给予有效解决方法,有教师谈道:“课堂组织调动时间略长的问题可以通过微课明确练习的组织形式,通过标志点明。”还有教师发现:“学生在进行2VS1练习时,因为第一脚传球质量不高,没有传出地滚球,而是半高球或者球始终蹦蹦跶跶,影响同伴第二脚传球的质量,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及时提醒学生传球的方式和质量;同时,提醒学生在行进间傳接球时要活用语言或手势进行有效沟通。”

授课教师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学生反映反思教学的得与失,非授课教师通过观摩授课从学生的镜像反映中进行迁移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这种观察者效应对于观摩者的反思更有冲击力,教师反思能力的生长点多基于此。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基于微课教学提升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课例研究”(批准号:CDCA202012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例研修微课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