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实施策略

2023-06-14张朝辉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常赛教会投篮

张朝辉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是基础和根本,勤练是促进和手段,常赛是目标和动力,三者相互联系、共同促进。教会、勤练、常赛有助于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掌握运动技能,享受运动快乐,提升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一、通过教会引导学生学会

教师只有教会了技术动作,学生掌握了动作要领,才能更好地练习。那么,什么是教会?又如何体现学会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会是学习状态的显现,学生的学会应该是以技术动作为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显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如,学生的学情、运动基础、生活经验都不一样,此外,体育学习还受当天的身体状态、心理情绪、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对学习结果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也会受影响,显现的学会程度也会受影响。因此,学会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一种动态的学习状态的体现,并为接下来的勤练做好分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技术动作时,应结合学生达到的某一程度进行分组,分组不同,相应的学习内容也有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会奠定基础,实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如,在水平三“双手胸前投篮”教学中,如果将学生学会的标准设为站在罚球线上投篮,运用双手投篮姿势完成投篮动作并进球。对于水平三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能完成此动作的学生人数不多。教师将此标准作为学会的标准,教学则有可能进入僵局。教师可以投篮距离为切入口进行分析:篮球罚球线到篮筐中心的距离是4.225m,即便学生能使用标准动作投篮,也难以将球投进。在此情况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学生能投进球为标准,确定每名学生的投篮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学生学会的标准。当教师能确定这个学会的标准时,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几个距离层次的分组。这时的学会就是以技术动作为标准,为接下来的勤练做好铺垫和打好基础。

二、优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勤练

勤练是教会及掌握技术动作的练习手段,是常赛及对技术动作巩固与提高的提升路径。勤练是在教会的基础上以合理的练习方法与手段为实施途径,促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

1.合作互助的勤练

勤练可以学会为基础进行分层分组,也可将学生分为练习小团队,以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术动作。合作互助是提升勤练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合作小组的同伴互助,小组同伴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帮助每名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及改正不足的方法,提高练习效果。如,水平三“双手胸前投篮”教学中,在其他组员进行投篮练习时,已经掌握技术动作的组员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观察其他组员的练习,帮助其找出未能掌握技术动作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一起请教教师,共同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2.问题引导的勤练

依据每组学生的差异性,设置每组的勤练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每个小团队进行探讨。如,在水平三“双手胸前投篮”教学中,通过以投篮距离为分组标准组建的学习小团队,教师根据每组的实际情况,设置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为什么同学们的投篮距离有差异,是蹬地用力不够还是出手没有充分蹬伸,是上下肢力量衔接出现了问题,还是自己本身手臂力量不足?”通过问题指出影响投篮质量的因素,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团队内思考、探讨,得出自己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练习。

3.探究式学习的勤练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和积极性。针对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可将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共同解决阻碍掌握技术动作的问题。如,在水平三“双手胸前投篮”教学中,有组员出现上下肢用力不协调的问题,组内学生一同从蹬地是否协调、衔接是否顺畅、出手是否过早等方面探究问题所在,找到问题后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及时评价的勤练

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如何,勤练的目的是否达成等,都与教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鼓励分不开。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激发学生的学练和探究,更有助于学生勤练。如,在水平三“双手胸前投篮”教学中,部分学生力量不足,会把持球位置下移至腹部,虽然技术动作不标准,但命中率却比较高。对这样的投篮动作,教师要及时做出合适的正面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运动兴趣和自信,有效提升学生勤练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更好的练习效果。

三、丰富比赛形式促使学生常赛

常赛是教会、勤练的基础,是对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的检验和评价。比赛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激励手段和促进动力,学生在比赛中对胜利的渴望,会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会和勤练。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经常性地组织教学比赛,当学生在比赛中将所学练的技术动作展示出来,发挥自身的水平获得成就感,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学练。常赛可分为双人比赛、小组比赛、全班比赛等,通过不同类型的比赛,将比賽常态化贯穿于整个课堂中。

如,2名学生之间的比赛可以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相互观摩、对比、指导,通过合作学习和友好竞争,促使学生相互学习、提高,达到高效掌握动作技术的目的。2名学生之间的对抗赛中,通过比一比谁的动作学得更快、掌握得更好、运用得更佳,以此促进同伴间的相互督促,提升学练效果。通过多名学生1组的微型比赛,适合在勤练的阶段在小组内进行组内比赛,可以通过成员间的比拼,学习组员优点的同时,找到并积极改进自身的不足。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提升完成质量。以检验学练效果的形式组织全班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的同时,可以有效检验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比赛一般用于体育课的后期阶段。

在水平三“双手胸前投篮”教学中,可组织2名学生进行投篮比赛,以此促使学生掌握投篮技术;组织小组比赛,让学生在组内相互竞争,相互辅导,进一步促进投篮技术的掌握;组织全班的集体比赛,展示和检验每名学生的练习成果,提升投篮水平。通过以上3种形式的比赛,在体育课中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评,发挥常赛在体育课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常赛教会投篮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比投篮
今天你投篮了吗
投篮王和盖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