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的实践
2023-06-14曾红
【摘要】本文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论述大力开展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策略:以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为基础,开展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夯实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内涵;以学生诊改为引领,发挥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主体作用;融入中医五行特色,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中医五行 五育融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8-0044-04
广西中医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集中医、中药、中医特色护理、医药营销等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德育文化建设为支撑,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坚持中医药文化与技能并举培养中医药人才,将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入专业技能传授的每个环节,为培养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致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属性代表德、智、体、美、劳的五种符号,将传承中医药文化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开展以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的探索,并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医五行渗透到中医药职业教育全过程,用生动简明的形式体现中医药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传统价值观,以及阴阳平衡、救死扶伤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功能、育人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和宣传功能,使中医药文化教育始终为培养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从而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一、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释义
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既凝聚了丰富的养生防病知识与技能,又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五行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而来,构成宇宙万物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行”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我们可以联系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认识世界、探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在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中,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符号开展中医药特色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其中,“金”曰从革,即稳重收敛、坚韧不拔,寓意敬业爱岗,在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中与智育相对应,学校可以开展以金元素为主题的系列智育实践活动,如中医药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先进个人评优活动、校园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端庄正直、稳定坚毅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木”曰曲直,寓意生机勃勃,在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中与德育相对应,学校可以开展以木元素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如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国家宪法日等活动;“水”曰润下,即灵动创新、滋润万物,心怀仁爱之义,在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中与美育相对应,学校可以开展以水元素为主题的系列美育实践活动,如校园礼仪大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文明班级评选、文明宿舍评选等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美妙灵动、善良纯洁、关爱生命的品质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火”曰炎上,即温热明亮、热力四射,寓意阳光健康,在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中与体育相对应,学校可以开展以火元素为主题的系列体育活动,如军事化训练、传统保健运动会等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热情的品质,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土”曰稼穑,即包容承载、大医精诚,寓意孜孜不倦、有容乃大,在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中与劳育相对应,学校可以开展以土元素为主题的系列劳育实践活动,如社区义诊、校内外社会实践等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传承与创新精神,让学生的心灵如土壤般承载万物,用精湛的技藝服务社会。
中职学校进行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探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健康向上、阳光自信、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等优秀品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二、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的策略
(一)以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为基础,开展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
我校秉承诚信、严谨、敬业、博爱的校训精神,以建设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特色校园文化为契机,构建“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了有效克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只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忽视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弊端,解决中医药技能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缺失的问题,我校通过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始终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在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校大力营造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奠定基础。我校根据校园的功能分区,结合各种颜色的不同寓意营造相应的主题文化氛围。如运动区域以红色、蓝色等明亮的色调为主,辅以各种运动图案,特别是与中医传统文化相关的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图示,处处彰显中医传统文化特色,以展现青春活力的基调;食堂区域则以黄色、白色等为主色调,辅以中医食疗、四季养生的各种图案,展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医实训中心区域以白色为主色调,将中医经典著作、有代表性的壮医药著作、中医方剂歌诀等图案刻于墙上,并专门开辟中医文物器具展示区,陈列展示有代表性的中医药器具,以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模拟中药房以棕色、黑色等色调为主,突出稳重与仿古之义,形象再现古代药房的功能区分及工作场景。这样将校园进行功能划分和营造主题文化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实现环境育人,为有效开展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提供了文化的土壤。
(二)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夯实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内涵
中职学校中的专业社团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可以作为学校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能够完善专业知识教学,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教學中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练习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开展第二课堂平台建设,我校结合中医药专业打造特色学生社团,并将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夯实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社团由单纯的娱乐型社团转变为专业型社团。如我校成立了岐黄协会、红十字协会、天使协会、弘毅醒狮团等,这些社团各具特色,将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其中。依托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平台,学校将新生入学教育、传统保健运动会、社区义诊、校内外社会实践、中医药职业技能大赛、校园礼仪大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纳入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范畴。由此,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平台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阵地,引领学生学习中医药专业技能知识,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我校开设了与第二课堂相关的课程,鼓励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如开设文化艺术类课程,包括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绘画、书法、礼仪、吉他、声乐、文学、美学教育、新媒体宣传、摄影、插花艺术等课程;开设专业技能培训类课程,包括针灸、推拿、信息技术、英语、公关学等课程;开设体育健康类课程,包括街舞、民族舞、啦啦操、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瑜伽、健身、醒狮、舞龙等课程;还开设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全校师生踊跃加入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夯实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内涵,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由此,我校以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活动促进第二课堂平台建设,通过开展以五行为主题的系列育人实践活动,夯实德育建设内涵,彰显中医药技能人才培养的德育建设特色,有效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使中医药文化教育始终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功能、育人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和宣传功能。
(三)以学生诊改为引领,发挥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主体作用
学校在整体推进学生诊改工作过程中,基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需求,参照国家层面的学生发展标准及学校层面、学生管理的相关标准,创新构建了“金”智育、“木”德育、“水”美育、“火”体育、“土”劳育五个维度的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学生发展标准,以及课业成绩、技能水平、学习能力、文体特长等15个学生发展诊断要点,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诊改工作(如图1所示)。
我校根据事前目标确立、事中过程监督、事后自我诊断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诊改情况,推进学生持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每学期开学初填写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个人诊改表,促使每名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设立本学期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标准。由此,学生根据学期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标准,将任务分解到每个月并撰写月计划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本人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控与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学校学生会、纪检部、生活部等针对学生发展的15个诊断要点进行每日检查、每周总结;同时,结合15个诊断要点,对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测,对达到“预警值”的学生,及时告知班主任和学生个人,并要求学生改进。学生完成一个计划周期的工作后,当即进行诊断与改进并撰写诊改报告,如未完成计划则进行原因分析,争取下一学期做得更好。
基于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的学生诊改工作,我校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诊改与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我校从学生入学开始便组织学生参加测试,让学生获得个人专属的职业倾向测评报告;同时,由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个人优劣势分析结果填写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表,引导学生制订长期计划、短期目标,并结合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与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诊改要求,帮助学生规划一条有理想、有目标、可实施、易操作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将这一路径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我校以开展中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的学生诊改工作机制,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目标明确、自我监控、自我诊改的人才培养运行及预警系统,构建“全面监控、动态反馈、持续改进、循环提升、追求卓越”的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融入中医五行特色,创新课程思政教学
中医药是治病、防病之术,也是医者以人为本、德怀天下、悬壶济世、普救众生等职业道德观的真实写照。我校依托中医药专业特色,以课程教学为载体认真梳理教材,挖掘中医药课程思政元素,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通过制定《关于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挖掘中医药课程思政元素,推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同时,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深入挖掘、共享课程思政元素,创建课程思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力促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我校大力开展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探索,聚焦中医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梳理和提炼中医药课程思政元素,将中医药领域众多鲜活的故事,用鲜明的中医五行符号进行概括,制定中医药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并渗透到育人各环节,构建了特色中医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坚持中医药特色的同时,我校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分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如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方面,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的“精”“诚”,即大医精诚的道德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结合中医运动养生思想,将具有中医特色的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纳入体育教学过程,每年定期开展传统保健运动会;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导教师精心选取课程思政资源并有机融入中医药课程教学;另外,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促进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逐步构建特色中医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总之,我校结合广西区域特点,依托中医药专业优势及特色民族医药技艺与文化,探索中医五行与五育融合实践路径,强化学生对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有效构建特色中医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德,孙雪林,陈志挺,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医药职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2(2).
[2]牛素珍,张晨,焦元清,等.论中医药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人才培养[J].光明中医,2020(23).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第四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广西职业教育中医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9〕63号-16)、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立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中医药职业教育的思政课程构建研究”(2021B3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红(1967— ),女,湖南洞口人,本科,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职业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