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与思考
2023-06-14夏梦江育萍卢俊燊杨雨芊
夏梦 江育萍 卢俊燊 杨雨芊
【摘要】本文基于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调查,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考核评价、培养现状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通过对标“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构建实践共同体、强化考核评价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医药卫生 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8-0060-05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22〕2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根据教师不同能力条件分级认定,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走“双师型”发展道路;要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综合育人、企业实践、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带头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典型案例,示范教师培训、顶岗实践、研修访学等成长路径方法。《通知》明确要促进教师深入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目前,中职学校药学类专业在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存在医药人才学历低、专业人才短缺、供求结构失衡,与我国医药事业发展不相适的现象,因此,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广西中医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过程中,由于受专业特殊性等因素影响,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考核评价、培养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了客观、全面地研究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广西5所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及141名教师进行调查,并尝试为解决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调查
(一)文献调查研究
2002年1月至2022年8月,在中国知网上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关键词相关的文章达1 422篇,这些文章中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调查结果,主要表现为“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统一,教师实践与企业融合度不够、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有学者建议,应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增加激励措施,通过提高待遇和职称评定吸引教师参加培训,以提高“双师”素质;也有学者指出,应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实施医学院校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制度保证。由此可知,当前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认定、教师培养及自我能力提升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不足。
(二)问卷调查分析
在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基础上,本课题研究团队对广西5所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及14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调查分析
在“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调查中,80.00%的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并设置专项教师奖励绩效,大部分学校制度实施效果良好,但仅有70.00%的学校严格要求“双师型”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6个月以上。可见,各学校十分重视“双師型”教师培养,同时也有制度先行的保障,但制度落实更为重要,这也是各学校管理部门需要不断优化的方面(如表1所示)。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调查中,有80.00%的学校对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认可度高;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方式上,除了自治区教育厅认定,60.00%的学校没有制定校级认定方式,另外有20.00%的学校将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有职业资格证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上,90.00%以上的学校出台了相应的激励制度,如专项绩效奖励、职称评定优先等;在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上,80.00%的学校优先选择让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以及企业实践,同时也有承接课题、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与优秀教师结对等培养方式(如表2所示)。
各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充分认可,并以相应的奖励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应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充分凸显“双师型”教师的地位,使“双师型”教师培养形成良性循环;在培养途径上,各学校开展了各种培养方式,但应注重对培养过程及结果的考核,比如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机构、考核方式等,避免培养过程流于形式,同时还应让“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内化为教师自我能力提升行为,将教师被动接受培养变为自觉学习提升,这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核心要义。
2.对教师的调查分析
根据141名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认定的现状调查结果可知,有34.75%的教师尚未取得“双师型”教师认定;在“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必备条件中,有40.43%的教师认为难度相对大的条件是取得“非教师系列初级职称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如表3所示)。
可见,“双师型”教师认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启示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教师实际的“双师”素养。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的调查中,有80.85%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比较好的培养途径,有69.50%的教师认为企业实践是比较好的培养途径,另外,与优秀教师结对、辅导或参加竞赛、承接课题或项目、参与专业建设活动等途径也都获得了超过51.00%的教师认可(如表4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乐意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以提高“双师”素养能力;到企业一线实践,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培训方式之一,但也有部分教师表示由于教学任务较重,无法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践。由此看来,如何处理好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与完成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实地访谈
1.“双师型”教师认定遇瓶颈
“双师型”教师认定是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认可。在广西,目前“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方式主要以自治区教育厅发布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为主,认定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针对“双师型”教师认定存在的困难或困惑,受访教师的回答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双师型”教师认定的难度较大,特别是现行标准下要求有相关专业的非教师系列职称证书,这对文化课教师或者一些“冷门”专业的教师而言,几乎没有相关的非教师系列职称证书可供考取,这也让许多教师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望而却步。二是在高级“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必备条件中,需要具备非教师系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这对于不在医院或相关企业工作的中职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师而言,是比较难达到的,因为中职医药卫生类非教师系列的高级职称需要通过考评定结合的方式获取,如果教师没有医院或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就不具备评定条件。因此,想要认定高级“双师”,教师只能通过破格的方式,而破格认定对教师来说要求更高。三是现行标准下“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更多的是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是否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却很少关注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这对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突出,但缺乏相应资格证书的老教师而言,要想取得高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无疑困难重重。
随着国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认定,但目前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双师型”教师进行统一、科学的界定,导致“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现实脱节,很多教师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望而却步。
2.“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考核评价能针对性补足教师教学的短板,开展有效的培训提升。学校是如何考核“双师型”教师的?根据受访教师的回答可知,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学校在考核评价“双师型”教师时,主要看其业绩成果及完成教学任务情况,考核形式比较简单。二是学校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只是在年终统一考核评价一次,与普通教师考核评价基本一致,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业绩成果,如课题、论文等,是否出现过教学事故等。三是部分学校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得有些“双师型”教师名不副实,教师获得“双师”认证后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积极指导学生完成实践训练。由此可知,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要通过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成效,扬长避短、查漏补缺,促进教學相长,鼓励教师通过考核评价追求卓越、不断进步,从而使“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实现良性循环。
3.“双师型”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待加强
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将进步的成就感内化为自身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一名“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反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满足于当下只会让人不思进取、懈怠,甚至“躺平”。针对“双师型”教师是否应该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这一问题,受访教师的回答同样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因为目标是前进的灯塔,只有认清方向,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二是中职学校升学压力相对较低,教师容易降低自我要求,部分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认定或取得相应职称后,便不注重自身学习、不注重专业发展,这对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均是不利的。三是医药类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与安危。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的教师如果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意识薄弱,对专业技能提升缺乏精益求精意识,同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教师要增强专业发展规划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促进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思考与建议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促使学生实现理想的筑梦人、领航者,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以上调查研究,并结合我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际举措,笔者认为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对标认定制度,激励教师加强能力提升
依据“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教师在具备认定条件且符合相应的拓展条件要求基础上,按照一般流程正常申请认定“双师型”教师。但对医药卫生类教师而言,由于专业及工作性质等原因,教师要注册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存在较大难度,正常认定条件中的职业资格证书难以获取。对于这部分教师,中职学校要鼓励他们加强自身能力提升,引导教师积极对标认定制度,仔细研读文件精神,通过参加科研或教学能力大赛、申报教学成果奖、申请专利、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等,通过破格认定的方式获得“双师型”教师认定。如我校某教师在2022年申请认定中级“双师型”教师时,虽然满足了正常认定条件中的教师资格条件、教师职称条件及教学经历条件,同时具备1项必需的拓展条件,但仍需取得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才能申请认定。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该教师没有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在这种情况下,该教师尝试申请破格认定,即具备了初级“双师型”教师正常认定必备条件中的最低职业资格条件,同时满足中级“双师型”教师正常认定必备条件中的3项条件,且具有中级“双师型”教师正常认定拓展条件中的2项条件,这两项拓展条件分别是该教师于2020年获得全区混合式教学比赛二等奖、以指导教师的身份指导学生获得2020年广西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三等奖。基于以上破格认定条件,该教师于2022年顺利通过中级“双师型”教师认定。
由此可见,虽然中职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认定有一定难度,但中职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对标认定制度,仔细研读文件精神,通过参加科研或教学能力大赛、申报教学成果奖、申请专利、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等方式获得破格认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与提高教师“双师”素养相辅相成,既是教师通过能力提升达到相应的制度认定要求,又是促进“双师型”教师提高“双师”素养的内在要求。
(二)构建实践共同体,培养“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实践共同体是指教师以共同的愿景为导向、以集体协商为机制、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以实践中的身份参与为标志、以教书育人责任感为纽带形成的共同体。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只是教师个体的成长,而是有共同目标的人聚集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发挥实践共同体作用机制下的共同成长。在实践共同体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与优秀教师结对、成立科研小组、下企业实践、集体备课等,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薄弱、缺乏专业发展规划的问题。以我校与优秀教师结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举措为例,我校采取青年导师制度,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及学校统筹安排下,取得讲师职称3年以上的“双师型”教师,与入职1—2年的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或二对一结对。在为期1年的结对中,青年导师和新教师需要相互完成规定的听课、评课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效、在教师能力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并至少发表一篇论文才能通过考核、取得证书,否则取消相应的评优资格。在青年导师制度下,青年导师和新教师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进,有效促进了“双师”素养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又如,以我校成立科研小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举措为例,在药学专业部科研小组中,资历和能力更强的教师作为科研小组共同体的领航人,在“十三五”规划课题征集立项项目时组织共同体成员召开会议研讨,确定立项方向为“基于区块链思维的药学类微课应用模式研究”,以探讨当下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前期工作及深入研讨,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难点等方面进行任务分配,并于下一次会议进行合稿、研讨调整。在共同体成员互相协作研究下,“区块链思维下中职药学类专业群Miniquest微课应用模式研究”课题成功申报“十三五”规划课题并获得立项。在该共同体中,各成员相互协作,使项目实现良性发展。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目标明确、共同进步,有效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强化考核评价,凸显“双师”技能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部分“双师型”教师没有外在考核压力,逐渐忽视自身专业发展,导致“名不副实”,不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既要注重业绩能力考核,又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考核结果不仅要与“双师型”教师认定结果挂钩,更要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挂钩。笔者认为,对已经通过自治区“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教师,学校可以每三年重新进行校内考核认定,如在具体业绩能力考核上,三年内至少发表1篇论文、主持1项校级以上课题立项或者参与1项市级以上课题立项、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等。教师参加的比赛不限参赛等级,需要在学校教务科登记记录;其他如编写著作、获得成果奖等,则由考核组统一认定考核结果。在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上,每学期由学生及教学质控科对“双师型”教师的授课表现进行评分,总分不得低于90分,并且每学年进行一次公开课,由考核组现场评分,得分不低于80分。考核通过的“双师型”教师可以优先推荐职称評定,并获得本年度0.2系数的绩效考核分值;考核不通过的“双师型”教师,则扣除当年“双师型”教师考核绩效,取消近两年评优资格。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张弛有度、难度适中,跨度时长合理,既注重教师业绩能力的考核,又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既重视教师外在的绩效奖惩结合,又重视推动教师提升自我专业意识,突出“双师”技能评价,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双师”素养。
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基于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考核评价、培养现状等问题进行探析,并结合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举措,提出对标“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强化考核、以实践共同体理论为指导的建议,以促进中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由于调查样本存在一定局限性,没有涵盖其他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调查研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笔者将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由此及彼,透过“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本质,继续进行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强化教师科研能力的探索,致力提升教师“双师”素养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应小芳,刘洋,周枫,等.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
[2]王碗,马建富.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5(23).
[3]余凤英,衡艳林.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
[4]王屹,李天航.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J].现代教育管理,2018(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中医药‘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创新研究”(2021A082,主持人:江育萍)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梦(1988— ),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学职业教育;江育萍(1964— ),通讯作者,广西玉林人,研究生,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产教融合;杨雨芊(1994— ),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卢俊燊(1994— ),广西贵港人,本科,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学职业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