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及其实施策略

2023-06-14郑燕穗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郑燕穗

【摘要】问题式教学以设置问题为主线,是提高学生思维活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及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将此种教学方法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基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的意义,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提出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依标而设、创新形式、因材施教、检验巩固等手段,提高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帮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思考,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问题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索、思考、总结、学习,获得数学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设计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使提问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设计适度、开放、循序渐进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在问题的指向下,探索并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意义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禀赋,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最好的引导方式[1].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使得所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能够帮助学生在交流与解答的过程中,了解本课所学重点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朝向目标方向而前进,避免由于目标不明而浪费探索时间.与此同时,有效问题的设计能够起到唤醒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力的作用,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开展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在长期训练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最后,问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授课的依赖,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由此可见,有效设问对提高学生思维活力,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自身教育理念,避免盲目地设计问题,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目标以及初中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以及优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实施策略

如何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实施策略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广大教师借鉴参考.

2.1 以情境为抓手,促发学生探究意识

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提问时通常只是将问题抛出给学生,生硬地导入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也不利于其思维的发展.在问题式教学的引导下,为切实提高设问质量,教师应采用情境创设的手段,结合生活实际、趣味图片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巧妙提出蕴含重点知识的问题,从而促发学生的探究意识[2].

例如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随机事件与概率”课题教学为例,本课重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以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等概念,掌握随机事件的特点以及概率的意义.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以情境创设为主要手段,在班级内开展“抽奖券”活动.教师在纸箱中分别放入特等奖奖券1张、一等奖奖券5张、二等奖奖券10张以及三等奖奖券20张,并随机挑选三名同学前往讲台进行抽奖.在抽奖活动开始前,依据情境教师顺势引出问题,鼓励台下同学进行有奖竞猜,提出:(1)台上同学抽到奖券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2)会有同学抽到特等奖奖券吗?(3)会同时都抽到三等奖奖券吗?问题的提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大家纷纷进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出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理论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本章重点理论内容.与此同时,为帮助学生验证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与同桌之间制作简易抽奖装置,尝试抽取奖券感受随机事件的概率.

如上,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一改传统生硬的问题导入形式,以直观、立体、可视化的模式呈现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意识,切实提高设问的有效性,使问题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有力帮手.

2.2 以目标为核心,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总领,一切活动的开展应该紧密围绕目标而进行.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首先梳理教学目标,并确定本课重点学习内容,围绕目标而设计问题,帮助学生通过探索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以有效发展.

例如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课题教学为例,如图1,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研读教材内容,并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使学生找出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体会图形的转换过程,并且能够利用平行线的判断解决相关问题.依据教学目标,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平行线,并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是否能够画出两条平行线?通过观察以及实践的方式,能够顺利引出课题,为后续检验测量直线平行奠定基础.接下来,根据学生所绘制的平行线,教师可以引导大家持續思考两条直线可能会平行的原因,进而引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重点理论.接下来,为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引入视觉错觉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平行线相关原理进行证明.在解题中,学生由于视觉错觉可能会盲目假设与猜想,这时教师应适当给予学生启发,帮助其通过推理的方式进行平行线证明,感受数学知识的无尽魅力,通过问题逐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待问题的严谨性.

如上,依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问题更加贴合课内重点知识,能够促使学生在解答中进一步深化所学,在长期训练中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2.3 以创新为契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为求设问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问题设计模式,促使学生参与到问题设计过程之中,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以及题目线索自主设计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此种方式,既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及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帮助其梳理思路,强化问题意识.

例如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题教学为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求未知数的基本方法.结合所学内容,教师向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道例题:省内某宾馆共有5个大餐厅和2个小餐厅,为迎接一年一度的视察工作,宾馆领导进行测试,假如同时开放1个大餐厅、2个小餐厅,可供1680名宾客就餐;同时开放2个大餐厅、1个小餐厅,可供2280名宾客就餐.大餐厅和小餐厅分别能够容纳多少人?根据题意,学生将小餐厅供就餐人数设置为x,则大餐厅可供就餐人数为1680-2x,最终得出小餐厅容纳360人,大餐厅容纳960人.根据问题线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索,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新问题,如:如果将餐厅同时开放,是否能够满足5500名宾客同时就餐呢?

如上,通过问题的创新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其在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潜在的规律.

2.4 以层次为保障,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受到环境因素以及智力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的整体层次差异较大[3].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注重学生个体间所存在的差异,所设计的问题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这种情况,为使问题设计更具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问题而取得收获.

例如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法”课题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面向班级内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在同底数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如何计算?”“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相乘有什么区别?”此类较为基础的问题,借此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避免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牢而出现计算失误.而针对班级内学习能力较强,且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如果将等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应如何计算等式?”这一具有发散思维的题目,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活跃思维,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如上,通过不同层次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索中有针对性地突破与调整,掌握所学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尽量减少班级内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差距.

2.5 以检验为基础,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检验是验证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发挥检验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练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顾课内所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深度思考性的问题,并促使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实践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乘法公式”课题教学为例,结合平方差公式相关知识,在基础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平方差公式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在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问题的提出能够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大家投入到学后反思的环节之中.在总结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检测问题,借此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课内所学:(2x+5)(2x-5)利用平方差应怎样进行计算?5x2与(5x)2有何不同?通過检测题目的导入,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剖析平方差公式,并揭露其本质.当检验结束后,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持续引出:如果在计算(a-b+c)(a+b+c)时,结果中出现了a+c2的形式,又该如何进行求解?借此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走入深度思考.

如上,以检验为基础设计相关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在设问练习中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促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提高设问的有效性,能够使问题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有思考意义的数学问题,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切实帮助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建洪.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之体会[J].第二课堂(D),2021(12):32-33.

[2]焦晓燕.多些韧性 少些任性——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广度与深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2):27-28.

[3]王仁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应用[J].读写算,2020(24):86+88.

[4]马志科.走在时代前沿 合理应用网络——互联网环境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J].亚太教育,2021(13):14-17.

[5]王琦,刘春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时代培智教育的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21(11):47-49.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