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化的策略

2023-06-13闫凤英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闫凤英

【摘要】深度学习是当前新课改针对初中数学学科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理念,对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思路有着重要作用.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并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这一方法的目的与意义,并以情境创设、探究任务、实践活动、作业形式等为切入点展开探究,优化数学教学设计,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就当前初中生的学习情况而言,数学课堂的学习情况是较为机械、刻板的,整体教学效果与预设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课堂中侧重知识讲解,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同时,这也与数学学科特点相关,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且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犯错,如果犯错情况较频繁,则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应重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1 初中数学教学开展深度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对深度学习进行研究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可实施的操作路径.教师需要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设计,进而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学习.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深度学习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趋势,但在实际教学中,深度学习却并没有得到完全体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教学设计没有与时俱进,仍存在“漫灌”“一言堂”等情况,因而围绕深度学习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着积极的意义[1].

从理论上来讲,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结合理论与教学经验所凝练出的成果,更是深度教学理论与优秀教学案例的升华,合理运用能有效引导学生超越浅层次学习,进入深度学习.当前,关于深度学习的理论较多,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却相对较少,故而以深度学习及相关理论为基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数学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深度学习课堂提供范式.

从实践上来讲,深度学习的开展需要时间的支持.受到初中生思维特点影响,数学深度学习课堂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深度学习的进展.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应做充分的准备,以灵活应对课堂中所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让学生更快沉浸在深度学习中.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问促深度思考

创设情境是当前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优秀的情境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情境创设形式多样,在使用中多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而问题是引发质疑的关键,也是数学课堂中的必备因素[2].

同时,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数学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问题资源.因此,为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教师可以借助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情境中,调整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式,进而分析和探究问题的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灵活插入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进而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借助手电筒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对“线”的学习兴趣,巧借手电筒的光线来诠释射线的概念.然后再在黑板上画出线段,以成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思考这三种“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关于这三种“线”的例子,再展示生活中关于线段、直线、射线的现象,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生活现象对应的分别是哪种线,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将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并在教师的提问中深度思考,继而快速激活思维,加强对概念的认识和掌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并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并与同桌展开讨论,学生会发现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中的一部分.基于此,學生不仅在观察和实践中学会分辨线段、直线、射线,还有助于培养空间观念.

2.2 设计探究任务,以合作优化探究效果

教学任务的制定关乎最终的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新学期伊始,就会围绕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任务,但其中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为了保证教学任务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则不能掺杂过多的主观意识,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更轻松地构建深度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3].因此,教师应设计行之有效的探究任务,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在合作探究中实现思维碰撞,进而凭借自身能力圆满完成探究任务.

例如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为例,本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来设计探究任务,如篮球联赛中,每一场比赛的胜负都十分关键,每一支队伍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在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想要在22场比赛中获得40分,那么最多可以输几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探究任务,并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列方程解决问题,学生分析题意后发现有未知数,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式解决,但在实践中却遇到了困难,原因是胜负场数都是未知的.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能否根据题意直接设置未知数,使方程变得更加容易呢?继而,引导学生成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x+y=22①,2x+y=40②.随后,教师要围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计算步骤、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和讲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将满足方程①=1\*GB3\*MERGEFORMAT的结果都写下来,并填入到表格中,在逐一验证其是否符合方程②=2\*GB3\*MERGEFORMAT,再得出最终结果.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解题的过程展开探究,自行归纳和总结x、y之间的规律,并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进而构建知识框架,自行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由此,通过小组讨论和类比学习,学生可以加强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掌握,不仅符合新课改理念,还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落实深度学习.

2.3 开展实践活动,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内化情况和应用情况关乎教师能否成功开展深度教学,因此教师在深度教学中,应重视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践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先确定实践主题并创设特定的情境,整合活动的素材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进而循序渐进地完善学习行为.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为了提高活动效果,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应指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完善推理过程并构建数学模型,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投入到自主学习和创作中[4].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例如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设计轴对称图案”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轴对称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这方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美育相结合,以“剪窗花”为主题设计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含有对称元素的窗花,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对称图形结构有更直观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剪完窗花后,可以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及步骤,在交流和互动中汲取他人的优点,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应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几个优秀作品,用投影在大屏幕中展示出来,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后找出其中的对称轴,部分作品包含多条对称轴是教学中的又一个重点.基于此,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对称图形结构的认识,还能掌握剪纸技术,同时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更好地鉴赏几何图形中所蕴含的美.

2.4 优化作业形式,加强实用性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延续,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基于学生基础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而保证深度学习的开展.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控制好作业量,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作业内容要具有层次感,即作业内容的难度上要具有明显梯度,在深度学习中教师应设计好教学任务,并将作业系统地放置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强化学习水平、锻炼学习能力[5].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所布置的数学作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同时要重视作业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实施深度学习.

例如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和谐美,掌握类比的数学思想,教师应重视作业的设计.首先,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之比等于相似比”这一知识点掌握不透彻.在课堂中,教师应先借助情境引入,通过网格图来显示相似三角形中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地看到它们与相似比的关系,以此来点拨学生的思维,然后围绕“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加以证明.如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K,其中AD、A′D′是BC、B′C′上的高,那么AD、A′D′的比等于相似比K嗎?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情境转入实际问题的探究,实现知识迁移,可以更轻松地得出解题步骤,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其次,对于部分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解题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应结合其具体解题过程给予针对性指导,合理运用多媒体、建模思想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中的重难点.另外,还可以通过小组一对一帮扶的形式,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如此一来,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来巩固所学知识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是较为枯燥的,教师基于深度学习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并提供相应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初中数学的逻辑性较强且知识点较为抽象,在内化理论和概念时有一定的难度,做题时也容易出现错误,影响数学学习状态.对此,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深度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叶菊,凤斌.“几何画板”有效助力初中数学课堂深度教学[J].安徽教育科研,2021(36):83-85.

[2]厉荣飞.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A2):64-66.

[3]徐亮.从深度学习角度谈初中数学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5):36-37.

[4]孙雅敏.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路径研究[J].中学数学,2021(24):84-85.

[5]吴光杰.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对[J].新教育,2021(14):45-46.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