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2023-06-13吴连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0期
关键词:溶栓资料脑梗死

吴连宝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导致患者发生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甚至偏瘫、凝视障碍等不良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能力[1]。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能在促进血管再通和保持脑灌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如今,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介入治疗能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静脉溶栓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为理想。本文以7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7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 例。对照组患者男21 例,女17 例;年龄最大74 岁,最小42 岁,平均年龄(58.03±4.16)岁;就诊时间2~14 h,平均就诊时间(8.06±2.05)h。观察组患者男22 例,女16 例;年龄最大73 岁,最小43 岁,平均年龄(58.05±5.09)岁;就诊时间2~15 h,平均就诊时间(8.25±2.3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2]:症状表现及体征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 确诊;均为初次发病;无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器质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意识及认知良好,能有效沟通;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临床资料完善,患者及家属知情且自愿同意参与本实验。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注册证号S20160055)0.9 mg/kg,先用10%静脉推注,剩余90%与100 ml 氯化钠溶液(0.9%)混合后静脉滴注,持续1 h。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介入治疗,选取穿刺针(1~2 mm)对患者浅表动静脉进行穿刺,并在血管造影机视野下将导管置于血管栓塞位置,随后注射造影剂,以此观察患者血管栓塞情况。借助导丝将6F 动脉鞘置于栓塞血管中,并采用同轴导管技术将微导管穿过栓塞部位,于远心端推注阿替普酶注射液1 mg,之后将微导管拉入血栓中,继续推注阿替普酶18 mg;将微导管拉至近心端后,再次推注阿替普酶,1 mg;终止动脉溶栓。对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血管狭窄程度>70%的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溶栓后24 h 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13)口服,100 mg/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血管再通情况 采取脑梗死溶栓分级系统(TICI)进行评定,其中3 级患者为完全再通,2a、2b 级患者为部分再通,0、1 级患者为无再通[3]。

1.3.2 NIHSS 评分 入院时、治疗后24 h 及出院时采用NIHSS 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总分42 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佳[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NIHSS 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 及出院时,观察组NIHSS 评分分别为(15.14±0.52)、(7.04±0.6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05±0.37)、(10.01±0.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快,且容易复发,高致瘫性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此外,若患者病情呈现进行性恶化,还可能发生脑疝或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直接危及患者生命[4]。经实践证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疏通堵塞血管恢复血流,保证脑灌注[5,6]。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静脉输入溶栓药物,可促进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阻塞血管实现再通[7-9]。根据国内外指南及研究统计,静脉溶栓的时间要求高,时间窗为4.5 h,且存在消化道、泌尿道等部位出血风险,加之溶栓药物分散至全身各处,到达闭塞血管局部的药物相对较少,导致静脉溶栓开通闭塞血管的成功率相对较低,仅为30%~40%,因此,并非所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均能得到有效的血管再通[10-13]。为改善这一现状,介入治疗逐渐被应用于脑血管的治疗中。深入研究发现[14-16],介入治疗可直接取出患者颅内的血栓,在开通闭塞血管方面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极大的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表明[17-19],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明显提升血管再通率,促进神经功能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及出院时,观察组NIHSS 评分分别为(15.14±0.52)、(7.04±0.6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05±0.37)、(10.01±0.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更利于提升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值得临床重视推广。

猜你喜欢

溶栓资料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