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在基层医院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13赖飞翔唐华成凌燕妮徐梦琳刘远波何炎凤刘秀梅林丽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利培血药浓度精神病

赖飞翔 唐华成 凌燕妮 徐梦琳 刘远波 何炎凤 刘秀梅 林丽华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且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占精神科住院患者的50%以上,约50%的患者最终结局为精神残疾,给社会及患者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为3.8‰~8.4‰,因其高住院率与高致残率是直接造成疾病高负担、患者贫困和其家庭因病返贫的直接原因。截至2020 年5 月31 日,岑溪市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147 例,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4698 例。而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而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由于临床作用谱广、引发锥体外系反应(EPS)比率较小或不明显,在临床上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药物选择上,以奥氮平、利培酮应用广泛,不但要强调效果,更要注重安全性。精神类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包括环境、发育因素等,严重影响家庭[1]。而药物剂量的使用对于安全性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效果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岑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0 年8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接受利培酮血药浓度监的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3 例,女37 例;年龄18.0~60.0 岁,平均年龄(42.00±8.41)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检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的患者;②患者必须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或者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者;③年龄18~60 岁,性别不限;④患者家属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⑤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②既往氯氮平治疗无效者;③极度兴奋躁动,需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针剂或电休克治疗者;④患者家属未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者;⑤合并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⑥孕妇或哺乳期患者[3]。

1.3 治疗方法 利培酮始剂量:第1~2 天2 mg/d,第3~4 天4 mg/d,第5~42 天6 mg/d,治疗过程中过度兴奋者初始7 d 可合并地西泮肌内注射,最高剂量40 mg/d;睡眠障碍者可小剂量使用苯二氮类,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时可以合并使用苯海索;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及电休克治疗。分别于第8、15、43 天用总利培酮检测试剂盒测定利培酮(含利培酮及其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浓度。根据患者的血药浓度,调整口服药物剂量。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患者治疗后8、43 d的PANSS 评分、TESS 评分及利培酮血药浓度,治疗效果。①PANSS 评分[4]包括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②疗效评定根据PANSS 评分减分率(A)评价:痊愈:A≥75%;显著进步:A 为50%~74%;好转:A 为25%~49%;A<25% 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好转)/总例数×100%。③TESS 评分包含33 个条目与2 个其他项目,每项0~4 分,得分越高,副反应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后8、43 d 的PANSS 评分、TESS 评分及利培酮血药浓度比较 患者治疗后43 d 的PANSS阴性及阳性症状评分、TESS 评分低于治疗后8 d,利培酮血药浓度高于治疗后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20 例患者治疗后8、43 d 的PANSS 评分、TESS 评分及利培酮血药浓度比较()

表1 120 例患者治疗后8、43 d 的PANSS 评分、TESS 评分及利培酮血药浓度比较()

注:与治疗后8 d 比较,aP<0.05

2.2 患者治疗后8、43 d 的疗效比较 患者治疗后43 d 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后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20 例患者治疗后8、43 d 的疗效比较[n(%)]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压力随之升高。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患者精神受到损害,导致出现了相关的思维、行为、感知觉与情感等方面异常,发生严重的自理能力下降[5-7]。精神分裂症多见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行为、知觉、思维和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碍,临床表现多样[8-10]。考虑到目前精神分裂症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科疾病,在精神科疾病中,患者的阳性症状主要有妄想、幻觉和其他思维障碍或行为怪异,阴性症状主要有情感迟钝、淡漠安静、意志消退等[11,12]。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慢性病程进展,影响到日常生活,严重危害社会安全[13]。利培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减轻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有关的情感症状。利培酮是第一个继氯氮平之后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口服用药生物利用度为70%~82%,有很强的中枢5-羟色胺(5-HT),尤其是5-HT2A和D2受体的拮抗作用,在肝脏内主要经CYP2D6 代谢为9-羟利培酮,9-羟利培酮同样具有药理作用。有必要对利培酮血药浓度的监测及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如通过定量测定血清或血浆药物浓度,指导用药剂量优化,已经成为对患者进行精神药物治疗的很有价值的工具[14]。国内临床研究对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的监测及与不良反应的分析较少[15,16]。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后43 d 的PANSS 阴性及阳性症状评分、TESS 评分低于治疗后8 d,利培酮血药浓度高于治疗后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治疗后43 d 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后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可见,利用治疗药物监测手段,能有效测定利培酮血药浓度,判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疗效,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证据。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开展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可显著的改善患者治疗后43 d 的症状评分,提高利培酮血药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调整利培酮剂量,进而可以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利培血药浓度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精神病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都有精神病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