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磷在脓毒症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2023-06-12路潇梁璐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磷酸盐血钙脓毒症

路潇,梁璐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危及生命的临床急危重症,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虽然近年来脓毒症的定义和指南不断更新,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的ICU病死率为25.8%,住院病死率为35.3%,远高于普通ICU人群[1]。脓毒症依旧是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基于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多项研究[2-5]表明,脓毒症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循环、呼吸、血液、免疫等多系统功能紊乱,因此对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诊断、预后的判断尤为重要。此前常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乳酸等指标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进行判读[6-7],这些指标往往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缺乏特异性。而脓毒症患者常常出现电解质紊乱,针对这方面的特异标志物大家往往关注不够,本文针对脓毒症中血磷的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1 血磷的正常代谢和调节

1.1 血磷的正常代谢

正常成年人体内约有22 mol(630 g)磷酸盐,约为体质量的1%,其中有85%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剩余部分分布于其他组织,细胞外液中的磷含量则不足1%。磷酸盐在许多食品中含量很高,尤其是乳制品、肉类和蔬菜。健康成人磷酸盐的平均每日摄入量约50 mmol,但在那些食用大量肉类和乳制品的人群中,磷酸盐的摄入量可能会更高。当磷酸盐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肉类中时,其吸收量大于以不可溶形式存在于蔬菜中。磷酸盐在小肠近端主要是空肠被吸收,吸收后的磷以磷酸盐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传输。健康成人每天大约7 mmol(200 mg)的磷酸盐通过唾液、肠道和胰腺分泌物分泌到肠道,其中一些被重新吸收,剩余的则通过粪便排出,总流失量约16 mmol/d,因此净平均吸收量约34 mmol/d,占摄入量的60%~70%,而吸收的磷酸盐又有90%通过肾脏排出。故磷酸盐在肠道的吸收、与骨储备的交换、细胞内和血管间的转移以及肾脏的排泄,这些途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血清磷酸盐的正常范围[11-14]。

1.2 血磷代谢的调节

磷代谢通过其调节机制维持血磷处于最佳水平对机体至关重要。生理情况下,血磷主要通过肠道吸收,肾脏排泄,肾小管重吸收,维持血磷的自稳状态。其中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维持血磷稳态的关键调节器。甲状旁腺的主细胞和嗜酸细胞共同表达分泌PTH,其直接作用于骨骼、肾脏以及小肠,对钙、磷进行调控,从而维持钙磷稳态[15-16]。当血钙减少,刺激甲状旁腺钙敏感受体,促进机体分泌PTH,PTH会刺激破骨细胞,增强溶骨活动,促进骨吸收,加速骨基质溶解,同时释放骨钙和骨磷到细胞外液中,升高血钙和血磷浓度[17-19]。在肾脏中,PTH通过降低磷酸钠协同转运蛋白NpT2a和NpT2c的表达,抑制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磷的肾排泄,维持机体磷酸盐平衡。PTH还可以通过降低NpT2b的膜表达来减少肠道的磷酸盐吸收,从而降低机体的血磷水平[14,20-21]。PTH总的生物学效应是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

此外PTH还可以通过严格调控CYP27B1,刺激肾脏α-羟化酶的表达,从而促使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转化为其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VitD3],即钙三醇[20,22],这是参与血磷代谢的另一个核心角色。1,25-(OH)2-VitD3与靶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通过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维生素D受体主要分布于肠道、骨和肾。在肠道中,1,25-(OH)2-VitD3刺激钠-磷转运体NpT2b的表达增加,从而增强小肠黏膜细胞对磷的吸收[20]。在肾脏中,1,25-(OH)2-VitD3促进肾近曲小管重吸收磷,使磷从尿中排泄减少,升高血磷。而在骨骼中,1,25-(OH)2-VitD3对骨吸收和骨形成均有影响,一方面,当血钙降低时,1,25-(OH)2-VitD3与PTH有协同作用,增强溶骨过程,使骨钙和骨磷释放入血。另一方面,骨溶解所引起的高血钙、血磷环境又刺激钙磷的沉积和矿化,增强骨形成过程,维持钙磷在血浆中的饱和状态[23-24]。1,25-(OH)2-VitD3总的生物学效应是升高血钙和血磷。

1,25-(OH)2-VitD3、PTH又可以协同调节其他钙磷代谢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是一种作用于肾脏的磷调节因子,由成熟骨细胞表达和分泌[25]。骨细胞、成骨细胞产生FGF23后,与FGFR/klotho结合(这是一种位于肾脏的受体复合物),发挥其生物学效应,抑制肾脏近曲小管Na-P共同转运体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进一步降低机体血磷水平[26]。FGF23还可以通过抑制肾脏α-羟化酶的合成和活性,抑制25-(OH)-VitD3在肾脏的羟化,同时还可以促使1,25-(OH)2-VitD3向活性更低的24,25-(OH)-VitD3转化,从而降低活性维生素D的水平。另一方面,活性维生素D的减少又会反向增加FGF23 的合成[26-27]。FGF23的整体生物学效应是抑制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以及磷酸盐的肾小管重吸收。

综上所述,PTH、1,25-(OH)2-VitD3、FGF23分别通过对肠道、骨、肾脏等靶器官的作用,共同维持机体血钙、血磷的稳态。

2 脓毒症患者的血磷代谢紊乱

2.1 脓毒症患者的血磷代谢

脓毒症患者多存在电解质代谢紊乱,其中血磷水平的变化是脓毒症常见的代谢变化。低磷血症也被认为是脓毒症的早期表现之一。有研究显示,ICU脓毒症患者的低磷血症发生率高达80%[28]。血磷在氧的运输、能量代谢、调节酶促反应、组成缓冲系统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8,10]。因此,严重的低磷血症可影响细胞氧化磷酸化过程,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反应,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肌无力、横纹肌溶解、溶血和胰岛素抵抗等[29]。

正常情况下,磷主要由肠道吸收、肾脏排泄。低磷血症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补充不足、排泄增多以及机体内磷酸盐的再分布紊乱[30]。脓毒症发生低磷血症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的机制如下[30-31]:(1)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特征,长时间的磷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是排泄过多,都将导致机体内的磷耗竭。(2)脓毒症患者机体多处于应激状态,内源性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多,再加上给予脓毒症患者大剂量葡萄糖或是胰岛素治疗,会刺激碳水化合物代谢,在此过程中,磷酸盐与葡萄糖一起转运到细胞内。(3)脓毒症患者常发生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可抑制葡萄糖酵解途径,增加血清磷酸盐浓度,加强肾脏排泄,使尿磷增加;而呼吸性碱中毒则可刺激葡萄糖酵解途径,使血磷发生跨细胞膜转移,减少胞外血磷。血磷的跨细胞膜再分布是脓毒症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4)脓毒症患者早期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毒素释放增加与血磷水平下降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晰。有研究[30]表明,在接受白介素治疗的癌症患者中,肾磷酸盐排泄量很低,可能是因为高白介素导致磷酸盐的内部再分配。

2.2 血磷在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2.2.1 血磷和肺损伤

脓毒症中最常见的肺损伤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白细胞募集、内皮细胞损伤、表面活性剂缺失、氧化应激等。在ARDS患者血清中可见到磷脂的衍生物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减少,S1P是鞘磷脂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通过与特异性的G蛋白耦联受体即S1P受体结合,诱导各种生理功能[32]。S1P对于维持内皮屏障完整、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起着关键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在肺损伤的动物模型中,静脉给予S1P或S1P类似物,可以减轻肺血管功能障碍,增加内皮屏障的完整性,减轻肺水肿[32-33]。此外有研究[34]表明,脓毒症相关性ARDS患者的PaO2/FiO2比值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相关性ARDS患者的。他们从肺损伤中恢复的时间较长,机械通气的成功率较低,拔管速度较慢。这可能是因为低磷可使机体ATP 生成减少,使呼吸肌收缩无力,加重肺损伤,诱发呼吸衰竭。同时低磷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引起肺泡闭塞,机体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耗尽,使氧离曲线向左移动,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加,导致周围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加重呼吸衰竭,增加撤机失败的概率[29-30]。

2.2.2 血磷和脓毒症性心肌病

脓毒症性心肌病是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脓毒症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主要有能量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调节异常、氧化应激等,血磷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5]。心脏对ATP的需求量很大,超过5 kg/d,为满足这一高需求,每个心室肌细胞有1/4~1/3被线粒体占据,以产生ATP维持心脏收缩力。当心脏供能不足时,可致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影响心脏输出量,加重心力衰竭。据报道,当机体发生低磷时,心肌细胞中ATP的耗竭以及红细胞中2,3-DPG的减少,均会导致心肌病的发生[29]。O’Connor等[36]表明,低磷会引起心肌收缩力的可逆性抑制,在给予低磷血症患者磷酸盐补充后,会使平均心输出量增加,而这种改变与Frank-Starling效应无关。有文章[37]报道,1例严重低磷血症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功能不全,当给予磷酸盐补充后,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因此脓毒症患者发生低磷时,加重心肌损伤。

2.2.3 血磷和凝血功能

脓毒症患者常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3.0的诊断标准之一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60 s和(或)血小板减少症。生理情况下血小板在止血、修复受损血管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低磷血症可改变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受损,从而引起皮肤和内脏出血。其主要表现为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数量减少、直径增大、血小板衰老破坏加快、血凝块回缩减弱、血小板中ATP含量减少。如果给予血磷纠正后,这些现象均可消失[38-39]。此外低磷的发生还可以影响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红细胞膜上的ATP含量影响红细胞膜的变形,低磷血症时,细胞内的ATP合成减少,当其低于正常15%时即可发生溶血;低磷对白细胞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粒细胞的机械功能,当血磷降至0.6 mmol/L以下时,白细胞的趋化性、吞噬功能减低,抗感染能力下降[38]。

3 总结及展望

血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反映机体脏器的受损程度。血磷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严重的低磷血症还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独立死亡预测因素。早在20世纪70年代,临床上就将血磷用于脓毒症辅助诊断,特别是对于革兰染色阴性菌的感染,同时血磷的升高可能与感染治愈相关。因此需要重视血磷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早期及时给予纠正,对于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到目前为止,临床医生往往针对血钠、血钾的变化给予足够重视,对于血磷的变化在临床中的诊断、治疗仍未得到有效的关注。目前仍有观念认为,对于轻中度低磷血症患者无需积极补磷治疗,但事实上应及早积极地予以纠正。脓毒症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原因复杂多样,往往重叠存在,如何更好地认识和干预,还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

猜你喜欢

磷酸盐血钙脓毒症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A close look at Nauru’s ecosystem
AZ91D镁合金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与表征
氟斑牙患儿E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钙和尿氟的相关性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术前血钙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价值分析
骨质疏松与血钙高低有关吗
磁性Fe3O4@SiO2@ZrO2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