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茶园实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3-06-11郑淑琳石玉涛

高教学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新农科茶学课程思政

郑淑琳 石玉涛

摘  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该文以武夷学院茶园实习课程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况,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思政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思路与措施,以期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今后该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学;茶园实习;教学改革;新农科;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7-0143-04

Abstract: The new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l reform has rais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Practice in Tea Garden in Wuy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and reform ideas and measures i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way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in tea garde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ea science; Practice in Tea Garden; teaching reform;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當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18年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农科建设、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一系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政策,引导涉农高校对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1];要求高校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将思政教育融入所有课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明确提出高校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结合学科专业和创新创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3]。“新农科”“课程思政”“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被赋予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将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融入课程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武夷学院茶园实习课程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内涵深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  茶园实习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茶园实习是茶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集中性实践课程,是茶树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加深对茶树栽培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巩固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技术,提高茶园生产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茶叶生产实际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茶叶品质,创新茶叶栽培技术,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茶学专业课和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等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茶园实习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影响“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新时代茶产业人才的培养。

二  茶园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不足

实习区域小,实习材料较为单一。目前,茶园实习的地点安排在校内茶树种质资源圃,占地面积约四十亩(1亩约等于667 m2),茶树树龄约七年生。在茶树修剪、茶园施肥等实习项目中,针对不同树龄的茶树,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管理,但由于实习基地的茶树都是同一树龄的茶树,使学生在掌握与区分修剪技术和施肥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学生难以看到不同树龄茶树的形态特征,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导致实习内容相对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也没有把各个树龄茶树的状况相互联系起来,学生难以通过这些“点”的观察形成“面”的印象,达到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习工具较为陈旧,更新速度慢。目前茶园实习主要使用的工具以修剪刀、枝剪、锄头和喷雾器等传统的茶园生产工具为主。一方面实习工具的使用率不高,导致一部分工具生锈、损坏,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损伤茶树等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实习经费的限制,茶园实习教学辅助工具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工具换代的速度。茶园实习教学辅助工具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传统的实习工具已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教学安排与考核方式不合理

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武夷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茶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茶园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的十月份进行,实习内容主要包含茶园杂草识别、锄草及覆盖,茶园施肥,茶树修剪,茶树短穗扦插技术和茶树病虫害防治等。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发现,由于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制茶学等茶学专业骨干课程也在同一学期开设,学生对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等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尚不够深入,对茶叶生产环节的总体认识不够,导致在实习中不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应用和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实习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模式单一,考核体系不健全。目前茶园实习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操作练习的形式为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习成绩的有效评定是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茶园实习作为一门单独的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形式較为单一,目前实习总评成绩以出勤和实习报告成绩为主,过程性的评价占比不高,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形成评价方式也尚未纳入考核,因此实习考核内容结构需进行优化。

(三)  教学团队建设薄弱

实习指导教师少,师生配比低。由于实习课程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实习又在田间进行,日晒雨淋,致使部分教师不愿意参与到茶园实习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实习指导教师人数少,经常出现一名教师指导几十名学生实习的情况,导致教师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此外,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弱也是课程建设中的一大难题。目前,我校茶学专业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大多是从学生直接到教师身份,茶园生产实践经验较为欠缺。加上理论课教学任务重和职称评聘的压力,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的时间少、愿望不强。造成实习指导教师对茶园生产中土壤耕作、茶树修剪、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的指导偏重理论,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  课程思政建设滞后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两周的实习过程中,从前期的新鲜好奇逐渐演变为后期的消极被动,参与实习项目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自我意识强,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薄弱。有必要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水平,锻炼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进而树立“知茶爱茶,强茶兴茶”的情怀和责任担当[4]。目前,课程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能力不足,对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未能将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劳动教育等元素和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和专业情怀。

(五)  教学内容与科技前沿和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学科科研水平的进步,茶树栽培、育种、植保等茶园生产环节发展出许多新理念、新技术。如低碳生态茶园建设、茶园减肥减药与提质增效、茶园绿肥轮作、茶园病虫害生物防治[5]和数字化智能化茶园建设等已成为当前我国茶园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此外,武夷山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和特殊的丹霞地貌特征,造就了武夷岩茶独特的栽培管理方法——武夷耕作法,是武夷岩茶岩骨花香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由于实习场所的限制和实习指导教师的经验不足,实践教学过程中未能将茶园生产科技前沿和当地特色茶园栽培管理方法列入主要实习内容,也未能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实地学习和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与时俱进的专业思想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三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的背景下,为培养新时代应用型茶学专业人才,课程团队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培养“用得上”的专业人才。

(一)  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资源

拓展实习场所,多渠道丰富教学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企合作,紧密联系当地茶叶生产企业,不断改善和扩大茶园实习的区域,丰富学生对不同树龄、不同种植区域、不同茶树品种管理方法的认知。引入见习模式,安排学生到茶叶企业的茶园见习,与茶园生产管理人员当面交流,增加学生对茶园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更新实习工具设备。茶园实习需要大量的实习器材,而且在实习过程中,器材的损坏率较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已有器材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另一方面在合理节约资金的前提下及时更新实习器材,补充购置国内外茶园生产管理中广泛运用的新设备和新工具,充分保障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二)  优化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改进实习考核方式

优化教学安排,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茶园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在学生系统学习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制茶学等专业课程,对茶园生产环节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后,开展茶园实习集中性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实习效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尝试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6]。如:在实习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设置“不同施肥方法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不同修剪方法对茶树树冠形成和产量的影响”“不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等课题,由小组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和预实习期所查阅的文献资料,采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为实习后期实习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积累素材。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性地参与实习,可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指导教师可以广泛收集和积累茶园管理方面的视频、照片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在每个实习项目开展前,向学生介绍该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在考核环节,改变以往以实习报告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增加田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分数比重,规范考核标准,杜绝雷同实习报告的出现,从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成果的汇报与展示,总结实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向指导教师和学院提出建议和意见。教师在聆听学生心声后,不断改进课程,有利于规范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此外,也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茶园生产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或开展茶园实习的相关研究课题,通过综合型的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多渠道增加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引入课程组教学模式。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参与茶园实习指导的积极性。引入课程组教学模式,由讲授相关学科的多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建立协作和责任机制,每位教师发挥自身学科特长,实现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深化学生对茶学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同时,课程组模式还有利于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有利于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7]。依托茶学专业“双导师”团队[8],聘请行业企业在茶园生产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指导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茶园实习教学环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茶树育种学、茶树栽培学等理论知识,还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可通过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国家茶园管理師培训班、进入企业顶岗实践、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拓展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视野,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将“立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树人”过程,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创新育人手段[9]。加强茶园实习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课程负责教师要树立思政教育意识和责任,积极参加相关的课程思政建设培训,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邀请思政课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梳理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将立德树人、科技兴农、“一懂两爱三过硬”和“劳动成就精彩人生”等思政元素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培养一支“懂茶业、爱茶业、爱茶农”和“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茶业人才[10]。最后,教师团队注重言传身教,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作中做到踏实肯干、努力钻研、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通过自身言行影响学生。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实际,适时开展思政教育。如在茶树修剪实习项目中,将不同发育期的茶树修剪的不同技术这一知识点联系到人的成长成才过程。茶树在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的修剪技术各不相同,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应树立相应的目标,为成长成才积累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树人”的目标;在茶园施肥实习项目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双减”政策,采用有机肥替代、种植绿肥等手段减少茶园化肥的施用,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实现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茶树病虫害防治实习项目中,培养学生要用长远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减少茶园农药投入,综合运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手段防治茶园病虫害,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体系建设观念[10]。

(五)  紧跟茶园生产科技前沿,创新实践教学

依托武夷山丰富的茶产业资源,发挥武夷茶学院产业学院、大武夷茶产业技术研究院、武夷岩茶绿色创新中心等平台的优质企业、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科研和生产一线,开展参观调研和现场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茶园生产领域的科技前沿,切实提高实习教学实效。带领学生走进学校武夷岩茶绿色创新中心建立的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学习茶园有机肥替代、绿肥轮作等生态种植模式,向学生讲解茶园通过套种大豆、油菜等绿肥平衡茶园土壤养分,提高茶叶品质的科学原理与应用方法,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组织学生走进“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了解以原生草种防治茶园水土流失的措施和“一花一草一木”茶园土壤修复与景观营造新模式;在国家茶叶产业体系试验站试验基地开展茶园虫害绿色科学防治模式现场教学,安排学生观察调研LED杀虫灯、粘虫色板、信息素诱捕器等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在茶园的应用方案;和学生一起走进武夷岩茶正岩产区茶园,参观和体验“盆景式”茶园景观,了解独特的“武夷耕作法”茶园栽培管理方式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耕作技术要领。

四  结束语

面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茶园实习实践课程在教学工作中应结合茶产业发展、专业建设、学生实际,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多渠道拓宽实践教学场所和资源,大力加强实习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持续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高实习教学效果,为“知茶爱茶兴茶”的应用型茶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代莉,冯建灿,胡选振,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农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1(21):54-56.

[2] 楚国清,王勇.“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四重逻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1):18-23,40.

[3] 刘玉方,曲霞,田守雷.为劳动教育赋能,开创高校劳动教育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12-14.

[4] 张显晨,周子文,沈周高,等.茶树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2):153-155.

[5] 李飞,杨丹,郑姣莉,等.中国茶园主要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0):5-9,22.

[6] 李红侠.基于探究性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转型高校的应用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3):63-64,60.

[7] 高岳芳,周天山,鲍露,等.课程组教学模式在《茶树育种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52):41-42.

[8] 张渤,石玉涛,冯花.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思考——以武夷学院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9,38(7):99-103.

[9] 张玲丽,李靖靖,李圆圆,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广东化工,2020,47(22):170-171.

[10] 金珊,李孟园,叶乃兴,等.茶树栽培学践行课程思政——培养茶学专业学生爱农、惠农、助农意识[J].大学教育,2021(5):88-91.

猜你喜欢

新农科茶学课程思政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