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办法研究
2023-06-11刘海燕
刘海燕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纸质管理模式,转变成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以弥补不动产传统登记模式的不足,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对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现实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阐述了其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优化策略,其中涵盖了强化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以及完善档案安全管理系统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
数字化是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整合不动产登记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关信息,既能够保障不动产登记的时效性,还能够强化档案管理的效果。但是,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發展和进步。因此,相关人员要针对不动产登记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增强档案管理的精准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一、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的意义
不动产登记共包括三个阶段的内容,分别是申请、提交材料以及受理。在办理不动产登记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传统的登记模式缺少统一的信息登记流程,加之需要登记的内容较多,需要登记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的记录上,这种僵化的工作形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还无法起到良好的工作效果。此外,由于登记信息众多,性质不一,在实施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归纳处理海量的信息,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工作量繁重,信息处理效率低下。
然而,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数字化不动产登记和档案管理,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处理质量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还能够减少人为失误,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其一,保障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将信息化技术与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有机结合,能够促使档案更加细致化、数据化以及准确化,以此为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坚实的保障。从不动产登记的实际出发,做好产权人的确有权登记工作后,还需要严格审核其不明不动产权,并加以明确,进而保证其明确的产权可以走向市场化,盘活不动产权。当明确产权进入市场后,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经营和运作,在这种条件下,产权人的权益能够得到真实、可靠的保障。
其二,提升工作效率。传统的不动产登记业务,要经过层层审批,所有权人才能够获得产权证书。这种办理模式,既浪费了所有权人的时间,还弱化了服务效果。并且,一些审批部门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私收费用的行为。因此,将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可以使各项工作的效率逐步升高。相关人员将所有权人的各项信息录入系统中,信息就会自动储存到数据库,在办理后续业务时,检索权利人的关键信息,就能够调出其档案,从而快速、准确地为权利人办理相关业务,促使不动产登记业务更加高效、便捷。
其三,实现资源共享。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各部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的综合利用效益。传统的登记流程十分烦琐且复杂,产权人的关键信息若出现变动,就需要本人到不动产登记部门,将新的信息提供给相关人员实行更新。但在互联网时代,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具备自动储存和更新的功能,其可以根据产权人的信息变化情况,加以更新和完善。在资源共享大环境下,产权人想要维权,不必受信息未更新的限制。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产权人的信息可以更加完善,利用指纹以及面部识别等技术,采集产权人的生理信息,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发生假冒产权人获取不正当利益等不良情况。
二、在互联网时代,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但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档案管理工作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日益加深,这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管理人员同时具备专业能力以及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但从档案管理工作目前的落实情况来看,大多数人员都能够使用计算机系统著录或者挂接纸质档案,但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要掌握传统的管理技能,还需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多数管理人员都存在信息化能力不足,无法快速将电子文件归档,对档案管理系统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
2.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推动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有关部门的责任机制、监管机制以及管理标准还存在不完善、不统一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流程混乱、人员责任意识薄弱以及执行效力不足等方面。
3.管理系统缺少安全维护
在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受内外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信息化管理平台配套的安全维护机制还不够完善,缺少完备的安全维护系统,权利人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有效保证。现阶段,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维护机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缺少安全维护系统,在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过程中,未设有报警程序,无法拦截非法操作。
二是安全软件应用不到位。为提升硬件端的操作效率,管理人员经常手动将防火墙等安全维护软件关闭,加之部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将安全维护软件关闭后还使用外界硬件,随意登录各种网址,给病毒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导致信息外泄。
三是在使用维护机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少周期性维护,对软硬件设备设施维护力度不足等。
4.基础设备设施落后
为满足信息化技术对硬件设备设施的需求,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硬件设备设施的更新和引进。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不动产登记产生的数据日益增多,对软硬件设备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但因经费有限,很难及时更新老化、落后的软硬件设备设施,若硬件设备设施老化情况严重,软件无法快速运行,就会给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造成限制。
三、在互联网时代,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优化策略
1.强化人员综合素养
人员是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有关部门要做好人员的开发、培训以及引进工作。
首先,可给予相关人员更好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加入管理团队,为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要对其从业资质展开严格审核,获得计算机资格证书的人员,可优先录用。
其次,要建立常态化的主题培训机制。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常态化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实施期间,要结合人员的具体情况,规划培训的内容,大部分管理人员都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但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重点培训其技术能力,确保其能够将理论和实际有效衔接,为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最后,要完善考核机制。将绩效考核与薪资待遇、职位晋升相挂钩,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力。
2.完善信息管理体系
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工作想要有序实行,就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流程,细化管理内容,实施精细化管理。在建设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建立责任机制。个别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互相推诿,不作为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通过岗位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详细划分档案管理人员、数据库工作人员以及系统运维人员等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避免出现岗位交叉或空缺的情况,推动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落到实处。
其二,建立监管机制。通过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种形式,全方位监督和全过程管理档案信息化工作。在监督管理工作中,要将重点放在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以及新工作模式的应用上。个别管理人员受传统工作理念影响较深,还在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阻碍了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为此,要加大监管力度,通过严格的监管机制,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以增强不动产登记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纪律性。此外,管理部门要做好定期的自检自查,上级部门要不定期抽查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
其三,建立奖惩机制。针对管理人员懒工、怠工的问题,可以利用奖惩机制,调动其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部分态度消极,对信息化管理模式执行不到位的人员,要给予严厉的问责和处罚。对于综合能力强、态度积极,对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精神层面的鼓励和物质层面的奖励,促使更多人员主动参与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
其四,精细化管理。有关部门要联系现实情况,持续优化和升级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在电子文档方面,可以明确规定档案的扫描格式、存储方式以及文件的分类要求等。同时,还要建立电子档案的审核、收集以及移交等制度,促使电子档案的使用更加规范化、流程化以及精细化。
3.健全安全维护机制
在建设安全系统时,要加强与第三方安全机构的合作,选择资深的安全公司,结合不动产登记工作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建设高防护能力的防火墙。在安全机构的指导下,全面系统地了解,安全系统的操作流程以及形式,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不规范的使用行为。为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制定软件升级机制以及平台的安全使用准则。在构建维护机制的过程中,一是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开展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信息化管理,避免出现信息接收滞后、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二是要升级维护机制,合理划分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管理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信息化平台的人员,要定期对硬件设备设施展开维护,如清理灰尘、更换鼠标和键盘等。水平较高的信息技术人员要对软硬件设备设施实行周期性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因系统故障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既要做好信息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还要将设备设施问题交由厂家处理。
4.加强基础设备设施建设
软硬件设备设施是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能够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力度。
第一,机房和档案库要独立存在,还要配置相应的智能门禁以及监控设施等。
第二,网络服务系统要具备独立性,可建立内部服务网络。为增强信息的利用效果,需要疏通网络渠道,可以建设上下互通结构的网络传输系统,以确保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加强权限管理,结合部门性质,设置相应的权限,未获得权限的部门,不得查阅相关资料。
第三,定期优化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若缺乏有效的升级和优化,易发生卡顿等问题。有关部门要针对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中的重难点,深层次优化软件系统的相关功能,如打印、查找以及统计等功能,这些功能是日常工作必备的。为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功能的升级,以强化部门的服务质量。
第四,建设档案信息库。为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库的建设,将不动产登记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统一录入信息库和管理系统中,以便于整理和汇总产权信息,完成汇总后,还需要组建成名册,供后续工作使用。
第五,有关部门要科学使用资金,做好资金的分配工作,尽可能为基础设备设施的完善提供资金支持,若发现设备设施老化情况严重,要及时上报、更新。
四、其他优化策略
1.更新思想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个别管理人员未能正确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模式存在抵触情绪,习惯于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为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切实贯彻新型管理办法,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使其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意识,帮助其重新定义信息化管理。当员工对信息化管理有了正确的认知后,就能够主动实施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执行效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完善法律规章制度
新时期,房地产行业得到了显著发展,但就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还有一定的漏洞,若这项工作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房屋产权的归属,进而给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当前,物权法是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的核心,房屋产权法律机制包括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家法律规章等,但这种管理模式还存在界限模糊,规定不够明确等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对不动产登记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约束较少,导致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低下,在审批文件的过程中存在谋取私利的情况。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针对现行法律规章制度存在的漏洞加以补充和完善,为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规范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化创新传统的工作模式,加大对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设备设施的引进工作。相关人员要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针对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使该项管理工作向高效、便捷与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改梅.互联网时代不动产登记及其档案管理办法刍议[J].数字与缩微影像,2022(04):34-36.
[2]陈忠尧.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探析[J].中国房地产,2022(24):69-72.
[3]何英昌.“互联网+”背景下不动产电子档案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20(10):62-65.
[4]钱玉珊.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数字化面临的问题及措施探究[J].居舍,2020(06):192.
[5]蔡钧成.依法治档加强不动产登记档案服务能力建设[J].城建档案,2021(02):92-94.
(作者單位:临沂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