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父母无意识的视角理解孩子的“慢”

2023-06-11顾向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

顾向红

关键词:無意识;觉察;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7-0079-02

“我们因为不去觉察自己的无意识而被误导的生活琐事,会如何体现出来?”带着这个问题,我回想起小夏(化名)母子的成长故事。

小夏聪明机灵,又有礼貌,但他有一个很大的苦恼,就是作业经常来不及做。对此,我曾从荣格所说的无意识立场引领小夏母亲检视自己的无意识,从而领悟“正是母亲自身的焦虑导致了儿子的焦虑,间接地催生了儿子的慢”。获得领悟后的母亲重新认识了小夏的问题,放弃完美要求,耐心等待儿子自己在正确率和速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最后母子都获得了成长。

一转眼,《人格的发展》这本书已共读至“分析心理学与教育”这一篇章。在这一章,荣格认为,在儿童趋向成熟并走向意识化的过程中,父母和教育者的心理极其重要。他说:“问题不是父母不犯错——这对于人而言是不可能的——而是要认识自己。我们要检视的不是生活,而是无意识。”针对本章内容,共读营的领读老师为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因为不去觉察自己的无意识而被误导的生活琐事,会如何体现出来?”凝视这个问题,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小身影,最后画面在小夏这个小男孩身上停住。

小夏,一个三年级男生,灵动活泼,穿着得体,语言表达清晰,喜欢阅读,热爱思考。他讲话时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仿佛无数智慧的火花在闪。他很有礼貌,告别时一个“鞠躬”让你不由自主地咧嘴一笑,心想:“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男孩!”

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苦恼,那就是二年级下学期以来,他经常来不及写作业,学业检测时总是来不及答卷。尤其是语文的“写话”作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脑子就像机器一样“轰轰轰”地转个不停,许多词语和句子你挤我我挤你地往外冒,但手却不能联动,甚至手速越来越慢。

按照小夏的心智水平,他绝对不可能来不及完成作业,也理应考出相当好的成绩,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心理临床工作者一眼就能感受到小夏明显地处在焦虑之中,那种焦虑让他不能专注于学习,理性思考无法启动,导致其在任务性学习中越来越慢。那又是什么让他如此焦虑不堪呢?“儿童的心理比较特殊,他们的心智仍然是父母心智氛围的一部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的神经症更多是父母心智情况的表现,而非自身真正的疾病。” 荣格的这段话将我的好奇心引向小夏所生活的家庭。

某一天的午后,我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邀约了小夏的母亲,这是一位妆容精致、穿着得体、谈吐有礼有节的三十多岁女性。与之交谈中我获悉,她为了解决儿子“作业慢”这个问题已经绞尽脑汁,比如讲道理、威吓、催促、奖励与惩罚、寻求育儿专家的帮助……她已经很努力了,但儿子却越来越“慢”。

听着听着,我的身体开始烦躁,一股不耐烦从胸口处渐渐蔓延至整个头部,心里有个声音在说:“你看,这不明摆着是你抱持不了自己的情绪,所以才把焦虑扔给儿子的嘛。”那个傲慢的声音就快脱口而出时,我怔了怔,随即觉察到了自己无意识中跳出来的严苛的“评价者”形象,我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此刻回想起来,这个瞬间算得上是“我们因为不去觉察自己的无意识而被误导的生活琐事”。

幸好多年的心理分析个人体验让我对自己的觉察越来越多,在那个当下得以收回了无意识中的傲慢。我调匀了自己的呼吸,重新连接自己内心的柔软,然后看着那位母亲说:“真没想到你已经尝试了那么多方法,我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尽心尽力,你辛苦了!”对面的母亲迅速抬头看了看我,眼神里闪过一丝被理解和肯定的轻松。

我继续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也注意到你对儿子似乎有一些担心。”她幽幽地说:“是呀,我就怕他来不及写作业,一看到老师发来的信息,我就紧张。”我笑着问:“儿子写不完作业,你紧张什么?”这位聪慧的母亲不好意思地说:“就感觉好像我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没有管好自己的儿子。”

母亲坦诚的回答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小夏母子的大胆假设,可以说,正是母亲未经觉察的焦虑传递给了年幼的儿子,间接地催生了儿子的“慢”。

然而,我也知道这位母亲不需要指责和被教育,她更需要的是她无意识中渴望优秀的心被理解、被看见,也许曾经的生活经验告诉她“只有优秀才会被爱”,因此在她的无意识中藏着一个深深的恐惧。

我凝视着她,以轻柔而有力的口吻对她说:“不怕!老师没有恶意,我猜老师也因为找不到方法而苦恼呢。”随后我又向她反馈了我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评估,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母亲重新认识了儿子身上的问题,她自言自语地说:“确实我不应该既要求正确率,又要求速度的。”

当母亲放下完美,能够耐心等待小夏在正确率和速度之间摸索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做法,一切开始悄然变化。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小夏写作业的速度明显快起来了。

小夏母子的故事让我再一次遇见自己无意识中的傲慢,也深深体会到,当父母不去觉察自己的无意识,通常就会在生活中制造出孩子的“慢”“拖拉”“对抗”……难怪荣格说:“我们要检视的不是生活,而是无意识。”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
请别用责骂来“帮助”孩子
父母千万别轻易“偷走”孩子的梦想
追逐理想之光
家长应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
妈妈,请不要念动你的“咒语”
为孩子的心灵打开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