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儿童立场,创设活力课堂

2023-06-10汪林静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汪林静

摘  要:儿童立场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立场,是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应持有的基本态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立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俯下身,立足儿童的已有经验挖掘解读文本;立足儿童认知发展特点,设计课堂提问;立足儿童兴趣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活力,促进课堂智慧生成,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儿童立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受到教材文本解析和固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基于自身立场整合知识、实施教学,从而忽视了儿童立场,致使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和语文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就像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台剧,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执导者固然重要,他在其中起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出演舞台剧的演员,他们是灵魂,是让剧本迸发生命活力的关键。而教师这一角色就相当于舞台剧中的导演,学生是演员,即舞台剧的主角。一堂充满活力、经久不息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基于学生本身的认知特点、兴趣加以设计,这就要求教师立足儿童立场。

“儿童立场”是指儿童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所抱的态度以及据此产生的认知与行动等。教育中的儿童立场,指教育教学应围绕儿童展开和进行,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将儿童看作具有话语权和独立生命意义的个体,在教学中重视儿童的参与度,自觉站在儿童的角度开展教育教学。只有坚持儿童立场,以儿童为中心,站在儿童视角展开解读和教学,尊重儿童的思维和天性,才能充分调动儿童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儿童思考,锻炼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其文化积累。儿童立场是基础教育应倡导的基本立场和坚持的基本态度,也是教育教学秉持的核心价值所在。

一、文本解读中的儿童立场

(一)把握文本特点,重视儿童阅读需要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从儿童立场出发曾说:“这法那法,钻不透教材就没有法。”一个教师对教材理解得有多深,他的课堂就能走多远,一个教师站在什么立场上解读教材,课堂就会体现出该立场。文本解读是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起步点,由于成人和儿童的思维、经验和理解力不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儿童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基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进行解读和挖掘,在内容的选择安排上既要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又要重视儿童的阅读需要。比如寓言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有部分学者认为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容易在教学中使教師直接把既成的成人观念和训诫性的道理强加于儿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师在对寓言类文本进行解读时,既要注重发挥寓言文本的教育性功能,又要基于儿童立场还原寓言的童真趣味,重视寓言本身的阅读趣味、想象空间和儿童的审美体验,满足儿童的阅读需要。儿童是天然的诗人和浪漫的白日梦想家,他们都具有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内心世界,在教学中要尊重儿童对文本独到的见解、对人物形象个性化的感悟。

(二)结合阶段特征,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具有特殊性,不同学段的儿童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风格上也是不同的,因此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语言教材在文本选择、内容安排上也各有侧重。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即着力培养儿童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力,并将这四方面细化到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儿童的核心素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重点关注各阶段儿童的不同特点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选择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内容,合理拓展。

如第一学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从儿童立场出发为儿童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儿童相互交流,鼓励支持儿童想说、敢说。在尊重和了解的基础上明晰有效的语言教育并没有正确或标准之分,有的只是儿童不断地尝试和创新。

到了第二学段,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儿童进入了从读到写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培养锻炼儿童的写作能力。进入第三学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这时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重点抓住文本中可以激发儿童思维的关键点加以运用,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找准儿童的兴趣点是激发儿童思维活力、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催化剂,以儿童立场营造适宜儿童的学习环境,儿童的思维才能放松并被激活,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课堂提问中的儿童立场

(一)巧妙设问,激活儿童思维

一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需要点燃儿童思维的火花,那么课堂提问就是触发火花的关键导火索。提问固然是重要的,有意义的课堂必须重视提问,但问题是否有价值、创建有活力的课堂需要提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追问。问题的本质往往决定着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有效性,物理学家海森堡强调:“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基于儿童立场的提问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儿童的现有经验,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儿童对孙膑为田忌谋划的出马顺序十分感兴趣,此时教师抓住儿童思维兴趣点设计问题,提问:“如果再赛一场,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齐威王获胜吗?”此问题一出立即点燃了儿童的热情,他们纷纷展开讨论,为齐威王楚出谋划策,有的儿童提出了让田忌先出马,齐威王后出马的应对策略;还有的儿童提出了修改规则,上等马只能和上等马比赛等建议,课堂骤然活跃了起来。

(二)鼓励表达,尊重多元理解

在我国梯田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儿童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沟渠,阻挡了教师和儿童的沟通,解决此问题就需要教师俯下身,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发问,也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聆听儿童的回答,减少课堂教学中不敢答、不敢说的现象。如在观看《司马光砸缸》一课的教学实录时,教师在教学的最后提了一个问题:“司马光为什么非要砸缸救人呢,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吗?”此时儿童踊跃举手,说了许多五花八门的答案,但有一位儿童站起来说道:“我认为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必须砸缸,因为缸里的人处境很危险,生命是高于一切的。”这位儿童说完,教室响起一片掌声。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鼓励儿童多元理解问题、大胆表达,对儿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儿童自主思考时也锻炼了自身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故事发生的原因、条件、主人公的选择、结果等的思考中,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当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发问,为儿童营造一个能自由表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童言童趣,也是珍贵的童心。

三、教学方法中的儿童立场

(一)儿童出场,提高課堂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在理论上树立儿童立场,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儿童立场,开展立足儿童立场的教育活动,要让儿童“出场”,成为教学舞台上的主体,持久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没有“儿童出场”之前提,“儿童立场”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想要让儿童在教育活动中出场,就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首先要给儿童自我表达的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让儿童以放松的状态融入课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思维才会被激活。

其次为儿童创设具体的参与机会,具体而言就是,基于儿童立场开展情景式、体验式、实践式、探究式等课堂活动,让儿童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根据不同的文体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威尼斯小艇”这一类散文时,由于散文本身对儿童的吸引力不强,如果采取单一的讲授式方法就很难让儿童有参与感,因此教师可以把儿童分为“船夫”“游客”“本地人”,让儿童结合自身的角色谈谈对威尼斯小艇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和角色演绎深入领悟课文,学习表达方法,锻炼表达能力。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要让儿童参与进来就要让儿童自己去观察和发现,面对同一内容儿童与成人的感知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为儿童创设真实的情境,使之成为“发现者”。

(二)对接生活,尊重兴趣和需要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是感性和理性的相互碰撞,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基于儿童的生活、兴趣、需要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要与儿童生活经验衔接,其次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此为内推力,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增强儿童对语文学科的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引发儿童学习的内生动力,教师要找准兴趣点,据此设计教学方法,使儿童在兴趣的驱动下投入到学习中。如在教授“有趣的形声字”一课时,由于儿童对汉字的渊源了解不足,一节课并不足以将形声字方方面面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儿童,为了帮助儿童理解和认识形声字,可以在课后让儿童去观察生活中的形声字,如广告牌、标语上的字,把你认为是形声字的收集摘抄下来,在下一节课上和儿童分享,通过这样的练习法巩固儿童对形声字的认识。

教学方法选择的关键就在于尊重理解儿童的学习需要,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把儿童立场这一态度切实体现到教学过程中,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又要弥补儿童生活经验上的空缺,使其最终能对接儿童的生活。最终在儿童立场中唤醒儿童的精神世界、激发儿童的潜力,引导儿童感受语文之美、语文之趣,在充满智慧和想象的语言课堂中,实现精神和人格的全面健康成长。

在教育中坚持儿童立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将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开展,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行为就能与儿童的学习需要和行为产生共鸣,从而激励儿童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到学习中。儿童立场能够使教育者切身地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从而考虑到儿童的学习需求,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成人角度进行的文本解读、教学设问以及方法设计会使教学内容脱离儿童的实际需求,忽视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收获。立足于儿童立场的语言教学,能看见课堂中儿童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教师努力发现每一个儿童独特的成长需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思考教学,直面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现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并给予支持和尊重,就能促进每一个儿童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成就儿童的真实自我,激发儿童的无限潜能。

参考文献:

[1]张夫伟. 课堂提问四“问”[J]. 教育科学研究,2008(10):44-47.

[2]李倩. 论课堂提问的儿童立场[J]. 教育科学论坛,2016(11):5-7.

[3]陈义. 基于儿童立场的语言区创设新思考[J]. 新课程,2022(22):106.

[4]陈玲玲. 基于儿童立场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2(14):34-35.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