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及其保护分析

2023-06-09杜晨嘉

南北桥 2023年1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数字时代图书馆

杜晨嘉

[摘 要]为了最大程度履行社会职能,图书馆应切实提高对我国古籍资源的重视程度,加强深度保护工作,进而促进文化传承,这也要求图书馆应明确当前数字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加强古籍数字化处理,在开发有效的古籍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完善文献检索系统,切实强化古籍编目工作,有效实现古籍整理与保护。本文从阐述古籍资源入手,进一步分析加强古籍整理、保护的重要性,明确相应的整理、保护内容及标准,希望能为有效发挥图书馆职能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古籍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志码:A

我国在古籍整理方面发展历史悠久,而通过推进数字化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古籍底本保护,有利于为古籍传播及存储提供便利。因此,图书馆应提高对古籍整理、保护的关注度,结合当前数字化发展背景,积极加强数字技术引进,从国家政策要求出发,明确古籍整理与保护方向,有效落实各项管理对策,实现对我国古籍资源的传承,确保古籍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整理与保护,进而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1 古籍文献概述

广义的古籍主要指甲骨文拓本、青铜器铭文、雕版印刷品,而狭义的古籍主要指1911年之前的写本及印刷品。古籍整理主要强调对古籍内容的整理,该项工作需要由学术界、出版界共同参与,并完成对古籍书目的编制。通过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古籍价值的发挥,使古籍得以在网络中传播,有效打破传统古籍传播的限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古籍推广。同时,古籍数字化建设还能够提高古籍的使用性,可帮助读者缩短古籍查找时间,进而提升古籍利用价值。另外,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可减少人为借阅操作对古籍的损害,确保古籍的完整性[1]。

2 古籍整理及其保护重要性

2.1 保护古籍底色

做好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实现古籍底本保护。在既往古籍整理工作中,为实现对学术信息的校对,往往需要对底本进行翻阅,而这将会增加底本的破损速度,进而对古籍保护不利。而借助数字技术,通过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能够有效减少古籍磨损情况的出现,有利于简化古籍信息整理步骤,进而提高古籍整理效果。

2.2 便于查阅

既往古籍查阅步骤相对烦琐,不仅需要获取工作人员帮助,并且在古籍信息搜集方面还伴随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而通过对古籍整理进行数字化建设,配套相应的检索系统,通过合理输入关键词,能够有效提高古籍信息获取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用户查阅效率[2]。另外,加强数据库建设,能够打破古籍查阅限制,经多端登录,用户可随时借助智能设备完成对古籍的查阅。

2.3 便于储存

在古籍管理中心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古籍存储的便利度。在对底本进行数字化转换后,可将其上传到网络空间中,对底本进行封存。日常仅通过进行电子版古籍管理即可完成工作任务,可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同时,电子版古籍占用空间相对较小,经备份后,能够有效降低丢失风险。并且用户在查阅古籍后,可直接对资料进行下载并保存到云盘中。因此,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在提升存储便利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4 促进文化传承

古籍能够为各领域研究提供依据,但是在时间延长的情况下,古籍典藏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要求图书馆应高度重视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加强数字化建设,在促进古籍保护的同时强化古籍传播,使用户能够在互联网中对古籍进行阅览,进而实现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護。另外,借助数字技术,能够提高古籍生命力的持久性,使古籍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5 便于史料研究

古籍具备良好的文化价值,通过查阅古籍,能够帮助群众、专家了解古籍承载的文化历史,因此古籍史料价值显著。但由于古籍在保护方面要求相对特殊,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其研究价值。具体而言,在对古籍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专家需要提出申请,在审批合格后才能够得到翻阅机会,不仅程序烦琐,研究时间也相对有限,不利于历史研究。同时,普通群众与古籍接触较少,也会影响古籍的传播价值。而通过加强数字化建设,能够将古籍转换为电子版格式,在便于专家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古籍在互联网中的传播也能够使古籍进一步走入群众生活,提高其文化价值。

3 数字时代古籍整理及保护内容

在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整理的同时应加强保护工作,并使更多人接触古籍,确保古籍文化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因此,应采取发掘式保护措施,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建设古籍保护平台,在保障古籍整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古籍检索能力。

3.1 数据转化

古籍数据库建设应做好数据转化工作,要求在转化过程中应至少存在三种形式,有效优化古籍的转化效果。其中,针对文字转化,可在获取古籍内容的基础上将信息上传至数据库,形成电子古籍,对古籍文化、文字价值进行记录。同时,可借助扫描技术对古籍进行扫描,以图片形式对古籍进行展示,清晰地记录古籍的印章、字体等信息。当前在古籍转化中,视频转化相对较少,多用于古籍修复保护工作[3]。总体而言,数据转化应从古籍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相应的转化方式,确保数据能够充分符合古籍原件。

3.2 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应做好古籍数据存储工作,进而实现对古籍的整理。同时,图书馆应结合古籍使用需求,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文字、图片识别系统,确保能够在登录界面后结合图片、文字,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查找,提高古籍管理规范性。

3.3 编制索引

在图书馆古籍管理工作中,索引编制将会直接对后续数据库的使用产生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完成目录编制。明确古籍名字及涉及的篇名,记录古籍作者等信息,可借助多种索引编制,提升索引搜索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大众的检索需求。

4 数字时代古籍整理及其保护措施

当前研究显示,加强古籍整理保护工作,能够在促进古籍保护的基础上推动我国文化传承。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古籍饱经岁月洗礼,相对脆弱,提升了图书馆进行古籍管理的难度。同时,一般情况下群众往往无法接触到古籍,即使是专家开展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这将对图书馆文化集散职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图书馆在数字时代应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引进,强化古籍保护工作,通过明确古籍保护内容,加强相关保护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4.1 加强古籍加工处理

由于我国古籍种类多、数量巨大,一旦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将会增加古籍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并且还会伴随数据库内容混乱的情况,为后续古籍查阅增加难度。因此,图书馆应切实完善标准化加工步骤,在保障古籍原有价值的基础上,明确建立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目标,有效提升古籍数据转化效果,这也要求工作人员应从图片解析度、数据格式两方面出发,加强管理工作[4]。其中,在图片解析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实现对古籍原本价值的有效保存,还能够为专家的细节化研究提供便利,但同时也会导致数据库运行负担加重。因此,图书馆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根据古籍研究及查阅需求,合理调整图片解析度。例如,上海图书馆的电子版古籍主要以黑白图像为主,部分古籍可进一步结合彩色图像形式完成存储。这种存储方式在保留古籍文化气质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开发失真率,确保压缩比处于平衡状态,进而满足查阅、研究需求。在数据格式方面,可以将古籍价值作为分类标准,明确数据转化方式,还可以通过联合使用相关数据转化方式,确保古籍存储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4.2 完善古籍全文数据库

结合当前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中伴随着以下几方面问题。古籍中文字较小,不仅提高了扫描难度,还降低了扫描准确率;由于古籍存储时间较长,有一定的腐蚀现象,部分古籍伴随文字残缺情况,导致资料不连贯;当古籍出现磨损情况时无法支持扫描技术的应用;针对保存良好的古籍,在经过扫描后虽然能够为读者查阅提供便利,但由于查阅存在及时性,在未经过光学字符识别的情况下,古籍检索步骤相对复杂,并且读者无法对古籍进行转换、保存,这将降低读者的查阅效率和古籍的利用率。

针对上述问题,图书馆不仅需要合理应用扫描技术,完成古籍的数字化处理,还应进一步完善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在满足读者对古籍进行下载、储存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古籍的利用率。古籍全文数据库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古籍查阅及管理效率,促进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在该项工作中,可根据古籍实际保存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管理方式。例如,针对文字相对较小且纸张残缺的古籍,可借助人工录入方式,将古籍内容上传到数据库中,而这也强调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还需要存在一定的历史知识及古籍阅读能力。另外,在上传古籍内容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同样需要做好校刊工作,并集中对残缺部分进行弥补,进而实现古籍全文数字化,提高管理效果。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管理工作主要采取手动录入方式实现对古籍内容的转换,并将其上传到全文数据库中。同时,通过完善古籍全文检索,能够有效促进古籍保护效果。针对文字大小适当、未出现明显破损情况的古籍,可借助智能化文字识别技术,在自动化识别录入基础上实现对古籍资料的上传,进而形成全文数据库。借助该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古籍保护智能化发展,并且在提升古籍管理效率方面优势显著[5]。总体而言,结合数字时代发展背景,图书馆应切实落实古籍保护工作,积极学习国内图书馆优秀经验,实现对全文数据库的有效完善。

4.3 强化检索系统研发

图书馆应切实围绕古籍管理建立相应的检索系统,为古籍查阅提供便利。具体而言,在建设古籍全文数据库后,为有效提高读者查阅效率,可配套相应的古籍检索系统,帮助读者迅速查找到想要阅览的古籍,提升数据库管理效率。由于古籍中涉及大量异体字、古今字,并伴随木刻版、手写版,当前的检索系统无法实现对别体字的有效检索,这将会增加实际工作中的漏检、多检问题。而在该系统中,经关键词、全文检索,有利于提高古籍资料查阅精确度。另外,图书馆应切实强化检索技术开发工作,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古籍检索系统加以完善,进一步强化古籍检索兼容性,进而促进古籍资源共享。

4.4 合作古籍编目

结合现代图书馆发展,针对古籍数据库建设工作,通过采取合作编目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库建设水平。在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图书馆应加强资料整合工作,明确操作规范设置,进而为数据库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图书馆应明确收录范畴,并做好对细节性问题的控制,通过借助各方力量,统一规范标准,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数据库建设效果。在联机编目数据库中通过明确编目客户端对数据格式进行统一管理,数据库建设效果良好。经合作古籍编目,有利于提升古籍编目进度,优化图书馆管理效果,具有示范作用。

4.5 制定元数据标准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而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中,古籍文献占据重要地位,在完成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图书馆对检索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馆藏古籍,元数据能够起到描述作用,并且通过建立元数据,不仅便于图书馆检索管理工作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数据库分析功能。当前古籍数字化建设要求图书馆应高度重视古籍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强调工作人员不仅应加强古籍本身管理,还要进一步完善书目信息,围绕古籍对各项信息进行优化,进而为读者检索提供便利。古籍属于传统文物,作为图书馆文献具有珍貴性。因此,为充分发挥古籍利用优势,应密切元数据、古籍之间的关联性。当前北京大学图书馆为营造更加良好的数字环境,在使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网络传输语言XML完成编目工作。基于该技术的应用,用户无需安装软件即可完成编目联机,而这也使图书馆在图文管理方面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强化古籍图像与内容之间的连接。同时,在该图书馆系统中,通过简化MARC格式,能够提高编目界面简洁度,便于编目员之间开展工作。

5 结论

以促进图书馆整体发展作为重点,加强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能够确保古籍文化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满足专家文化研究需求。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图书馆应明确古籍保护需求,在加强数字化技术引进的基础上,不仅要做好古籍保护工作,还要进一步实现对古籍文化价值的开发,通过完善古籍数据库,并强化多方面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古籍管理效率,进而保障图书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潇. 基于互联网视角简析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创新实践[J]. 文化产业,2022(16):113-115.

[2]李金玲. 供需视角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古籍资源服务优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3]张丽伟. 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古籍整理及其保护[J]. 收藏与投资,2022,13(1):121-123.

[4]宁勇. 论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J]. 办公室业务,2021(15):178-179.

[5]刘捷. 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古籍整理及其保护浅谈[J]. 兰台内外,2020(32):43-45.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数字时代图书馆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图书馆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去图书馆
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古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