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中的新型称谓语研究

2023-06-09李敏

今古文创 2023年19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新时期互联网

【摘要】 称谓语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语言与社会紧密结合的产物,某一个时期的称谓语能够反映出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通过对比传统称谓语与网络流行的新型称谓语的异同,可以梳理称谓语的变化情况,以便深入了解网络以及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总结归纳出新型称谓语的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加了解称谓语的时代特征,进而了解网络中的语言创造力,为人们正确认识新时代的网络流行语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流行语;新时期;称谓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9-012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9.040

一、引言

人们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交际中都离不开称谓语,“称谓”体现在亲属和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它是血缘关系、社会关系、职业、文化、身份等各方面的映照。因此,称谓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现象。我们按照称谓语的所使用的环境进行分类,可以将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关系称谓语。如父亲、母亲、哥哥等直系亲属或者旁系血亲叔叔、伯伯等的称呼为亲属称谓语,而老板、同志、大夫、书记、老师等则为社会关系称谓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交际中涌现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特征和网民心理的新型交际语言以及网络新词,比如说缩略语、谐音词、新型称谓语等。其中,称谓语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各种新词层出不穷,让人直呼网络时代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

通过对比古今称谓语的异同,可以归纳出近几年网络新型称谓语的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总结出新型称谓语所反映的社会和时代特点,希望能为新型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希望能够为当代人们正确对待新型称谓语及网络流行语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传统称谓语的特点及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汉民族的历史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歷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汉字就是其中之一。同时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文化交际中也产生了称谓语。虽然我们已经不能听到古语了,但是通过记载在历史典籍中的各种文献及其他相关的材料仍然可以发现古代人民日常所使用的称谓语种类十分丰富。

汉民族的传统称谓语与中国的传统观念及文化思维特点密不可分,传统称谓语也有着汉民族文化深深的烙印,并时刻影响着当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及交际行为。根据称谓语的一般特点分,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

(一)传统亲属称谓语的特点

传统亲属称谓语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现了双方之间亲疏的血缘关系,还能反映长幼、内外、远近、男女的特点。例如在现在的同辈亲属称谓语中最常见的“兄弟姐妹”,在古代中就有着严格的界定。在《尔雅》中有“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的记载。同时通过《论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见古代对“伯仲叔季”的划分,所谓“伯者,长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少也。适长称伯,伯禽是也。”如今人们将比自己父亲年长的称为“伯伯”,而把年幼于父的称为“叔叔”,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亲属中的长幼划分。对于同属旁系亲属的“兄弟姐妹”,我们有“堂姐”和“表姐”的分别,“堂”与“表”在《说文》中的解释分别是,“堂,殿也。”从土,尚声,“尚”有“高”义,堂亲是指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而“表”上衣也。从衣,从毛。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表亲则是父亲或母亲的兄弟姊妹的子女,对同样是“孙子孙女”的家人来说,却有“外孙”的分别,这种对堂亲和表亲的不同划分则反映了人们对血缘关系亲疏的界定。而这是由于受到传统宗法制和父系男权社会的影响,有宗亲、外亲、内亲的区别,其中这又以宗亲为大,即父亲的血缘脉系。此外,从亲属称谓语对夫妻双方称谓语的对比中,可以看见中国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如“丈夫”一词,在古代氏族社会的变化中,由于男性体格较女性更为健壮,男性可以承担更多的劳动,男人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主导,女性则是从属地位,在婚配中健壮的男子会招致更多的青睐,这体现了男女地位的差距。

(二)传统社会称谓语的特点

传统的社会称谓语与人们的社会身份、地位尊卑直接挂钩。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礼法”制度在我国古代占据了主导地位。“克己复礼”不仅体现在国家政治层面,还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交往。古代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人们之间的等级关系不能逾越,由此又有着强烈的尊卑观念。这在君臣关系中十分明显。如“朕“在先秦时是作为第一人称的,每个平民都有使用的权利,到秦朝时则变成了皇帝自称的专有名词。从秦开始,古代皇室对各个方面都设立了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如后宫的管理,设立了皇后、皇贵妃、贵妃等不同的嫔妃等级,分领不同的俸禄,享受不同的伺候待遇,这甚至牵涉到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又如人们对“陛下”“万岁”和“下官”“小人”等的称谓,就连对贵妇人的称谓也有三六九等的分别,“夫人、淑人、硕人”等各不相同。在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称谓语也作了详细划分,如垂髫、豆蔻、总角、束发、弱冠、而立、不惑、知命分指不同年龄的人,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的老人对应着不同的年龄称谓。对不同的职业也有着不同的称谓语,在他称、自称、敬称、谦称之中又有不同的称谓语。

可见,我国古代传统的称谓语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在亲属称谓语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对称谓语的划分有着男尊女卑、长幼亲疏的观念特点。而社会关系称谓语中则可以看到森严的等级关系和尊卑观念,这些都与古代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宗法制度离不开,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特点。那么,作为新社会时期的称谓语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网络时代的新型称谓语又折射出怎么样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观念?下面将作详细地讨论。

三、网络流行中的称谓语的来源及特点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开始源源不断地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开始慢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行为,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对语言使用的一种创造和约定的表达。网络与语言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网络的运用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土壤,新型网络词语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语言文字在网络中的缺位现象,语言内部的规律又影响着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网络流行语以其快速传播和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影响着这一时代的言语交际,反映了这一时期大众的文化心理特点。其中,新时期的称谓语具有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充分了解新时期称谓语的来源和其构造形式,有利于人们深层次地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时代特点。

(一)新型称谓语的来源

称谓语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来源有新时期创造、旧词生新意、借鉴方言、谐音创造和外来词影响几种方式。

1.新时期创造

随着新时期互联网对社会产业的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社会因不同分工的需要产生了新的职业,这一时期的新型社会关系称谓语有程序猿、研究生、网红、微商、月嫂、农民工等。也有单身狗、吃瓜群众、妈宝男、潮男、宅男、型男、经济适用男、凤凰男白富美、高富帅等新词,也有新时期因社会特点产生的房奴、猫奴、车奴等具有调侃、自嘲意义的新型称谓语。

2.旧词生新意

这一时期,一些原本有的称谓语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进而新的意思被固定下来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如土豪、老干部、老司机、女神、仙女、同志、老板、宝宝等。如宝宝原本是对刚出生的婴幼儿的称谓,有着疼爱的意思,现在不仅可以用作自称,还能对使用在自己熟悉或喜爱的人的身上,成为人们卖萌、撒娇、表达爱意的一个称谓语。“土豪”一词旧时社会是指在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或地方上的恶霸豪绅,这是有着时代烙印的旧词,在这一时期则是指那些有很多钱的人,特别是指暴发户,一般来说,这些人有着“土”和“豪”的双重特点,即拥有大量的财富,但素质不高,行为粗俗。

3.借鉴方言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方言词和方音,一些方言词汇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进入到流行词中,一方面成为人们放松和戏谑的一种方式,可以产生幽默的效果,另一方面创造出新的流行语。如菇凉、大大、老铁、妹纸等。“大”原是“爹”的俗字,在河南方言中“大大”是对本组直系父辈的称呼,在陕西方言中是指父亲的弟弟或者比自己父亲年龄小的叔叔辈,在网络用语中表示用户对作者的尊敬。

4.谐音创造

谐音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式,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对同音现象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产生谐音双关等效果。谐音也是网络语言中常用的一种创造新词的方式。新时期由谐音所产生的称谓语有大虾、粉丝、蜀黍、砖(专)家、海(归)龟、程序(员)猿等。

5.外来词的影响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网络中产生了有如爱豆、欧巴、粉丝、爸比、妈咪等称谓语,欧巴一词来自韩语,是“哥哥”的尊称意思,后来在中国网络用语中逐渐变成女性对喜欢的男性的称谓,有着喜爱、暧昧的意思。这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在创造的过程中不仅吸收本土特色还有融合外来文化的一面。展现了互联网交流的广泛和多元的特点。

(二)新型称谓语的特点

新型称谓语的来源方式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汉语称谓系统的缺失,如新造的称谓语网红、微商等是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反应。大量新型称谓语的使用,容易造成了词汇的泛化现象,很多词义及其使用范围都有模糊的特点。如传统亲属称谓语中的“爷爷”“伯伯”“叔叔”等词的词义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逐渐扩大,原是对有亲缘关系的称谓语,变成了日常使用的一种“社会”称谓语,如李叔,张伯这样的称呼不仅有表示尊敬、恭顺的意思,在人与人交际中还有拉近双方距离的作用。又如人们习惯于用带有“哥、姐”的词与他人交流,“小姐姐”是当下的一个热词,它不仅可以用在熟识的朋友身上,还可以称呼刚认识的陌生人,在使用上并没有特定的人群限制,同时能够营造活泼、轻松的交际氛围,更能为人们所接受,这些都是新型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之一,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称谓语原本亲疏、长幼、尊卑和特定的阶层限制。

在各种称谓语的构词形式中,人们可以发现其构词有着缩略化、拟物化的特点,如“白富美”是“肤白、富有、貌美”三者的缩写,其词义的形象色彩十分强烈,人们能够快速反应并在心中树立“白富美”的形象。这是在网络交际中时常能够见到的缩略化的形式之一,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即人们更加倾向于在最短时间内传递最完整有效的信息,这也是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小奶狗”“小狼狗”等是将男性的某些特点与“奶狗”“狼狗”进行对应之后才有的。同时称谓语在构词形态中有着大量的前后缀,前缀如“大”“女”,后缀如“男”“奴”“族”“党”等。

此外,在网络流行的称谓语中人们时常能够直观地看到人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会倾向于经济实力、社会地位,而不是学识、道德素质等方面,如“富二代”“官二代”“高富帅”“房姐”“表哥”等。这同时也反映出青年一代的人们对于追求财富、金钱利益至上的拜金主义的讽刺和调侃。

从传统称谓语与新型称谓语的对比中人们可以发现原本以血缘关系、身份地位为依据的称谓语和体现着男尊女卑等观念的称谓语在新时期逐渐被替代,男女的社会关系及社会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男女平等在这一时期有着显著的体现。这与外来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传播分不开,同时也是新媒体力量推动的结果。同时新词热词的出现往往与娱乐化市场的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称谓语都是在明星或者娱乐节目中出现的,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人们对新颖的词语更加容易捕捉,这也是人们追求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一种体现。

四、结语

网络称谓语是在新媒体、互联网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影響下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变化的过程,还是时代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语言上的遗留,通过上述对传统和新时期的称谓语的特点和变化的梳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地相互关系,这不仅能熟悉语言内部的变化规律,还能够推测语言在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网络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语言纷繁复杂,有的十分粗俗,不堪入目,有的过于个性化,有的折射大众心理,有的使用得恰到好处。有的能促长网络的粗鄙恶俗之风,有的则可营造轻松愉悦的网络环境。因此,面对不同的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我们应当加以甄别,对粗俗不规范的称谓语要批评摈弃,对得体准确的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吸收和利用,做到既不盲目跟风也不消极抵触。这样才能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1]王梦莹.从符号学角度看新兴网络性别称谓语——以部分男性称谓语为例[J].汉字文化,2020,(01):94-96.

[2]向金阳,韦梦岚,李芯蕊.从称谓文化看网络流行语[J].文学教育(下),2019,(06):36-37.

[3]程悦,崔璨,陆夏怡然,帅道欣.当代汉语新型称谓语调查分析[J].职大学报,2018,(02):111-116.

[4]刘焙塬,张晓传.新媒体环境下流行称谓语的产生与传播机制[J].新媒体研究,2017,3(10):4-6+61.

[5]杨锦芬.汉语职业称谓语中的新词语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6]王娜.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

[7]张晓传,邢媛媛.网络环境中的流行称谓语探析[J].孝感学院学报,2011,31(06):64-66.

[8]李贞.浅析中国传统观念在汉语称谓语上的体现[D].黑龙江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敏,女,汉族,湖南宁远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新时期互联网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