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探讨
2023-06-08张莉
张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途径,在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是小学生必须逐步培养和具备的能力。农村小学由于条件限制,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教师在选择书目、开展阅读指导、组织阅读活动方面不够科学,因此农村小学要重视中段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科学选择阅读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积极组织阅读活动等方法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由此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阅读。进入小学中段,对小学生的阅读要求逐渐从阅读短文和文章转向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中段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至关重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城市来说在资源、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很多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方法、习惯等都存在不足,因此研究和探讨农村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策略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存在的不足
(一)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进入中段,对学生阅读的要求逐渐提高,由低年级的阅读短文和文章逐渐变为阅读整本书,阅读量和阅读难度大大提升。很多小学生面对突然增加的阅读内容会产生厌烦和排斥心理,对阅读丧失兴趣,对于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小学生只读一部分,甚至基本不进行整本书阅读,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中较为普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难以有效提升。此外,很多小学生缺乏整本书阅读的动力,阅读主动性不足,即使开展阅读也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出于自身的求知需求或兴趣爱好,阅读目的较为功利,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这种被动的、迫于压力的阅读可能会使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抵触心理,从而进一步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选择不够科学
阅读内容是影响整本书阅读开展的核心要素,如果阅读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则会受到学生欢迎,很好地促进整本书阅读的进行,因此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选择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看来,很多农村语文教师在选择整本书阅读书目时不够科学,一方面,有的教师选择的阅读书目范围比较狭窄且缺乏思考,通常只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快乐读书吧”的书目,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有的教师也会自己选择推荐阅读书目,但是可能缺乏思考,仅看到简单介绍或推荐就要求学生阅读,影响整本书阅读的质量。另一方面,部分农村语文教师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时没有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而是全部学生阅读统一的书目,这样一来,一些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感觉阅读困难,而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则觉得过于轻松,学生的閱读能力难以得到整体提升 。
(三)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规划不够科学
整本书阅读对中年级小学生来说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且阅读难度相对低年级大幅增加,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规划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阅读质量,但是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规划方面存在欠缺。一方面,很多教师只是给学生安排整本书阅读任务,后续不再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也不会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分解阅读任务,而小学生自身缺乏规划能力,这样一来,很多小学生面对阅读任务没有计划和动力,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整本书阅读难以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很多教师没有正规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整本书,学生阅读基本都是依靠自己的认知和摸索,阅读方法不够科学,影响了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四)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组织较为匮乏
整本书阅读由于内容和篇幅较长,很多学生可能会对其中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同时长时间阅读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推动整本书阅读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农村小学很少组织阅读活动,阅读过程较为枯燥,面对一本书时,教师通常一味地要求学生机械阅读,很少针对阅读内容组织相关的表演、讨论、交流、比赛等活动,整本书阅读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阅读质量不高。此外,有的教师即使尝试组织阅读活动,通常也只是局限于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总结等方面,活动的趣味性不足,影响了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
二、农村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途径,是小学中段学生必须逐步培养和具备的能力。小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首要前提,因此农村小学要提升整本书阅读质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当前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对整本书阅读比较排斥,是因为其只将关注点放在书的篇幅和字数上,由此产生畏难心理,没有深入了解书籍的内容和意义,因此对整本书的阅读不感兴趣。基于此,教师要在学生阅读之前通过各种方式激起其对书籍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主动了解、探索和阅读书籍,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也会变得顺利、高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书中精彩故事或片段来激发小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小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听到有趣的故事或情节时通常想要了解更多,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其中一些经典故事,如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等,学生通常听完之后意犹未尽,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你们想看更多有趣的故事吗?我推荐你们阅读《安徒生通话》《格林童话》《中国古代寓言》这几本书,书里全部都是这样有趣的故事。”这样一来,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或多媒体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书籍有关的视频、电影、动画片等,如神话故事、抗日战争故事、历史故事等,通过观看学生很容易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学为学生选择整本书阅读书目
整本书阅读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书目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果,农村小学的阅读资源相对有限,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保证阅读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选择整本书阅读的书目,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大多是名家名篇或者经典文学内容,文章质量非常高,学生学习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与之相关的书籍或者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作为阅读书目,这样一来,学生已经对这些书目有了初步认知,阅读质量和效率也能够得到保证。例如,在学习了课文《小英雄雨来》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完整版的书籍,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小英雄雨来抗日战争的事迹。学习了课文《芦花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书籍《青铜葵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教师选择整本书阅读书目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语文综合水平等,每个学生的爱好不同,有的喜欢看故事类书籍、有的喜欢科普类、历史类或漫画类书籍等,语文综合能力不同的学生阅读水平也有所差异,因此除了要求统一阅读必读书目外,教师可以多推荐一些类别不同、难度各异的书籍,给学生选择阅读的空间,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整本书阅读的顺利开展。最后,基于农村学校阅读资源相对有限的现状,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优秀阅读素材,通过“交换式阅读”等方法让学生可以阅读到更多的整本书素材,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购买阅读素材的经济投入,降低家长的负担,同时学生可以阅读到更多的优秀书籍,并加强阅读学习与交流,可謂一举多得。
(三)对整本书阅读提供科学规划和指导
整本书阅读模式下,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相比低年级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阅读技能和方法,而小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有限,需要教师提供科学的阅读规划和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规划阅读进度,制定阅读计划。由于整本书字数较多,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为了保证阅读的持续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例如,一本书有150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其分解,规定每天的业余时间和阅读量,如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每次至少阅读20页,这样一来,学生每天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并不繁重,便于很好地坚持,长此以往,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完成。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规划阅读任务,例如运用阅读打卡小程序、建立阅读群等,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打卡,录制阅读视频、拍摄阅读照片等,可以很好地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再次,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案例为学生介绍泛读、精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什么时候泛读,什么时候要精读等。而由于阅读能力限制,小学生在整本阅读中会遇见各类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专题课堂,与学生就阅读问题充分交流。比如,《守株待兔》为学生讲解了一个我国古代传统的寓言故事,借助故事为学生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在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这类故事还有很多,它们被收录起来编成了《古代寓言故事》等书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这类书籍,并为其提供科学指导。就寓言故事的特点来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就以《守株待兔》来讲,它讲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撞死的兔子后,便放弃农耕,守着树等兔子,最后一无所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农夫错在哪里,是不应该放弃农耕还是不应该执着地守株待兔等,让学生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让其在整本的寓言故事阅读中更好地锻炼阅读能力,学习更多的人生道理。最后,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内容较多,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可能导致阅读质量和效率低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书本的导读内容了解故事概要,通过每个章节的导读以及注释来理解书本内容,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或者写出读后感,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
(四)积极组织丰富的整本书阅读活动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为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提升小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可供选择的阅读活动素材是非常丰富的,语文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依托,开发阅读教学素材,将整本书阅读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阅读小组,学生独自阅读时可能会产生厌烦、枯燥的感觉,而将学生划分为阅读小组,小组内成员一起阅读、讨论、交流,相互推荐阅读书目、借鉴读书记录、分享阅读感受等,除了线下一起开展阅读活动,还可以建立微信阅读群,进行线上阅读交流,从而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其次,教师可以依托阅读书目的内容开展各种活动或比赛,例如针对书中的某个观点开展辩论赛;选取书中的某个主题开展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比赛、歌唱比赛等;根据书中的知识点开展知识竞赛;组织学生根据书中故事进行戏剧表演等。这些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更有动力深入地阅读书籍内容,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质量。最后,语文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写结合活动,如阅读《拔苗助长》的故事后,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寓意,不妨让学生来到户外,以野草代替禾苗,通过“拔苗”“助长”等实践动作让学生开展体验式阅读,并将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写成日记,这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协同化培养。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应当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在充分调研农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偏好,制定更科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资源、提供阅读指导、组织阅读活动等,以便更好地增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以及探究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