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乐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与研究

2023-06-08石子依

天津教育·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民乐民族音乐小学生

石子依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祖先智慧的结晶,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民族建立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而如今屡见不鲜的是小学生对抖音网络等流行说唱信手拈来,而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寥寥无几。小学阶段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可想而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早早培养爱国主义和文化认同感是多么重要,传承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已然是时代使命。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小学音乐课堂融合民乐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合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了如何在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民乐文化,以期提供交流借鉴。

音乐是人类利用演唱或演奏等方式,表达自身心理情感的一种艺术性体现,对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操培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该时期学生好奇心较重,极易对一些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愿意主动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具有极强的音乐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的强烈碰撞和冲击,民族音乐影响不断弱化。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由于独特的旋律或曲调,不为现代人所接受,有些人甚至排斥民族音乐。即使现在的音乐教材中包含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很多学生还是对其提不起兴趣,觉得民族音乐离生活太遥远,很难理解。因此,教师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应该从小学的基础教育入手,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构建完整的民族音乐教育系统,树立民族自信心。

一、民乐文化概述

(一)定义

民族音乐即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狭义上的民族音乐指的是我国各个地区生活、繁衍的民族,涵盖竽、瑟、琴、弦等各类演奏乐器;广义上的民族音乐指的是各民族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形成的音乐、舞蹈等,其体裁丰富多样,情感内涵深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块靓丽的瑰宝,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民族音乐特点

具体而言民族音乐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一是民族性。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民族其音乐性质也不尽相同,并且在这种极具特色与感染力的音乐特征下,常人往往只要听到旋律曲调即可分辨所属民族,例如藏族的《北京的金山上》、维吾尔族的《青春舞曲》、蒙古族的《红酒》等,这些歌曲代代传唱且仍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二是地域性。不同的地理位置产生的风土人情各有迥异,所以即便是相同的民族,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式与内涵也截然不同。例如北方的二人转与南方的采茶歌,这些都是当地人民在生活劳动过程中所流传下来的民乐文化精华。三是传承性。民族音乐的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民间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情绪及感情等,并将其融入歌曲、舞蹈中,经由人们相互传诵,同时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推陈出新。

二、民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传承民族文化的客观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音乐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步减少一言堂的课堂活动,把学生当成课堂主体,力求适应新时期的音乐教育要求。若想高效进行深度教育,音乐教师必须把兴趣引领作为课堂重点,积极革新教学方法,力图使音乐课堂精益求精。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只有扎好热爱民乐的根,才能结出弘扬民族文化的果。然而在当今以西方音乐为主流的影响下,学生对流行歌曲如数家珍,却对传统戏曲文化全然不知。因此,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深远意义。

(二)拓展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文化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包含的内容也过于复杂,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和爱好。以往小学音乐教师都是以教材为基础安排教学活动,未能把握民乐文化的传授规律和要点,显然这样的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除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外,在学生的兴趣上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有利于开阔视野,提升音乐素养,而民族音乐文化正是民间智慧的产物。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经历,扩大民族音乐内涵,调动学生艺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音乐深度教学中训练音乐逻辑思维,学生的音乐理解水平将会获得全面提高,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也会更为灵活。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深刻分析课本中的音乐知识特点,使之直接、简洁地呈现于小学生眼前,从而促使其歌曲创作思想得到良性發挥。随着素质教育和课堂改革的深入,学校音乐教育的任务有了很大转变,学生音乐敏感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音乐文化,将民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涵养。

三、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教育理念上仍然落后,教学设计上“无用功”较多,教学效果较差,没有把握新课改的深刻内涵。此外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常常被视为辅助性学科,主科占用副科时间的现象也成了屡见不鲜的事情,进而导致民族音乐未能有效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教学理念的缺失容易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重数量而轻质量的教学模式将无法有效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但小学生自身认知薄弱、知识不健全的特征也必须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民族音乐教学开展效果与教师的理解度和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当前的音乐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侧重西方音乐教学,缺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因自身水平不足无法将歌曲内涵、情感全面展示出来,只是蜻蜓点水的掠过。实则民族音乐包含丰富的内涵,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和渗透,如若教师自身认知不足,势必影响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长时间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学方式单一,然而小学生正处在性格活泼和好奇心强烈的时期,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勾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缺少教学创新的意识,有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研究、拓展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各类传统音乐乐器、特色民族舞蹈的了解也变得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学生对民乐文化彻底失去兴趣。

(四)教育环境复杂多变

如今人们生活在网络时代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小学生也在互联网的视频平台或是大街小巷的音乐播放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外来音乐,这些外来音乐相比民族音乐流传得更为广泛和深入,很多小学生不明白二胡是什么却想要学优雅的小提琴。小学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是至关重要、影响一生的,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等,对这个问题都不能不重视,要保护好民族的未来。

四、民乐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融合策略

(一)重塑音乐教学理念

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分析及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纯地带着孩子听音乐、弹曲子、练合唱,而对音乐背景以及相关知识不做深入普及,导致学生不能全面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条件等,不能独立分析音乐作者的个人感情,从而不能养成独立思考与分析的习惯。民族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直到学生大概掌握音乐的音律音色,而没有分析与思考的过程,因此对音乐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要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这一点在音乐课堂应该得以体现和改善。通过对民族音乐中乐器的介绍等多渠道让学生认识民族乐器,了解乐器的特点、声音等。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为保证学生的嗓子正常发育,教师应尽量避免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练习高音。在当前教学体制改革影响下,教师应当科学融入民乐文化,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条件与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音乐的创作背景、乐器组成以及作者简介等,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音乐,促使学生在未来的音乐选择上多一条帮助自身发展且陶冶情操的音乐之路。

(二)切实感受民乐魅力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民族音乐学习,自觉传承民族音乐。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在于音乐作品的演唱和鉴赏,在演唱和鉴赏民族音乐时,教师要将具体的音乐形象和创作背景讲授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认识到民族音乐中不仅包含着曲调,也包含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例如教材中西藏的《我的家在日喀则》、四川的《放牛山歌》等音乐的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仔细感悟歌曲所传唱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民族情感以及文化,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民族音乐。

(三)精心创设情境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适合的情境,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接受音乐熏陶,不斷进行延伸和对比,这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比如在沪音版二年级下册“民族舞曲联奏”课堂学习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创设情境,先后播放新疆维吾尔族的《哇哈哈》、朝鲜族的《桔梗谣》、蒙古族的《筷子舞》等音乐,营造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对应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在优美和谐的音乐中增强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是音乐本身的体现,还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能够促进小学生展现自我魅力,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生积极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提取教材民乐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材是课程开展的重要依据,要深入剖析小学音乐教材,提取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日常教学中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真正做到以德为首,沁润童心。教师要依赖教学平台,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从教材的属性出发,挖掘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民族音乐文化的和谐美、内涵美和韵律美,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身思想,提升道德情操。例如,在沪音版三年级上册《阿细跳月》的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彝族民族风俗及歌舞特点,教师首先对彝族地理位置、重大节日——火炬节进行介绍,其次通过播放节日相关的舞曲画面,强化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根据乐曲力度、速度、音色的转变,感受彝族跳月舞的欢乐场景。

(五)开展多元民乐活动

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教育的根基,也是我国优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在新的教学目标推动下,扩大课堂的开放性,形成开放式课堂是学校艺术课程的一项重大教学要求,以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水平。民族音乐艺术来自民间,教师应该大胆地发现不同地方的民族音乐文化,扩大教学的开放性。创设一种接近小学生生活实践的开放式艺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的民族音乐内涵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基于信息化平台,学校可以组织各种音乐形式的活动,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比如可以在国庆节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通过音乐竞技比赛提高小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既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技巧,还能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小学教育内容多元化。

五、结语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承担弘扬民族音乐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利用小学音乐课堂,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非一蹴而就,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教育基础素质,创新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发扬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优势。

猜你喜欢

民乐民族音乐小学生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我是小学生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民乐有个“王大妈”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