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教促变?精准优化

2023-06-08黄晓妍

天津教育·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数学

黄晓妍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2022版)》明确提出“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合理控制课后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完善课后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更好地回归校园。基于此,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保证学习的实效性,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的。此外,教师应重视课堂评价环节,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作用

(一)检验学习效果

检验学习效果是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职能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和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收获的解题技巧以及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都是通过教学评价验证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帮助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的指引,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作用,还能促使师生双方及时反思与总结。教师需要仔细回忆整个教学流程,包括各个环节的设计,发现不足之处,并在日后的教学中加以优化,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学生也能在反思中检验学习成果,了解自己的薄弱项,在针对性的改進中切实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二)反馈教学信息

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反馈最真实的学习信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态度是否端正、课上表现是否积极等。肯定的评价能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后续的数学活动,不用教师督促也会自觉完成课后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带着浓厚的学习热情迎接全新挑战。而否定的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放大自身的缺点,更准确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以改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注意评价语言的使用,否定时尽量使用委婉的话语,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鼓励的方式陪伴学生共同成长。由此可见,教学评价不仅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学生了解自己的数学水平提供了直接反馈。

(三)控制教学进程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不得参加课外补习机构,让他们更好地回归校园,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得到了更高的重视。教师应精心设计具体流程,围绕学生的基本学情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以凸显评价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以及多种途径的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节奏,进一步控制具体流程,对课堂节奏、学习内容、班级氛围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促使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目标发展,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追求,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二、“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思考

(一)多角度精准优化教学结构

1.注重课前准备,优化预习效果。

“自主学习”的理念很早就出现在教育领域,强调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丰富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为深度学习理念的落实做好铺垫。受“双减”政策的影响,教师提高了对预习的重视程度,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课前准备环节,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生成。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部分学生处于“为了预习而预习”的状态,将预习当作一项学习任务,逐渐演变为完成导学案即可,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意义,导致预习效果得不到保障。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预习方向,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问题,让他们在探究中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形成初步了解,并标记出有问题的地方,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与负数”为例,本节课程要求学生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对正负数有初步了解,并以查阅书籍或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搜集更多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内容,将获得的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不理解的地方,回到课堂中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针对不理解的内容与教师沟通,直至问题顺利解决。为了优化预习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预习导向单”,减少课前准备中的盲目性,为其树立正确的预习方向,不仅能节省时间,还可以保证预习效率,学生在次日的课堂上积极参与思考过程,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引入新型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动参与互动,对课程内容形成深刻了解,在交流与讨论中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保证数学学习的实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教师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授知识,将原本抽象的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凸显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为例,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它的性质,并能够按照要求做出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内容涉及几何知识,若是凭借教师语言的描述,学生很难形象地理解,而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包括高速行驶的火车和汽车,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以上几种运动现象并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在进行平移运动,共同特点是只有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和大小并没有改变,以此引出本课主题。而后利用flash动画展示四边形ABCD平移至EFGH的动态过程,并提出若干问题:线段AE、BF、DH、CG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问题的驱动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数形结合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3.优化课堂结构,践行因材施教。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环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深入研究教材信息,根据教学大纲总结出本课的重难点所在,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和方向,在高效讲解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内容,同时缓解了他们的学业压力,保证了课堂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知识,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的转变。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为例,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教师在课前应组织学生预习,在自主探究中对勾股定理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并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的基本知识,针对三边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在数形结合中总结出a2+b2=c2的公式,并解决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其对勾股定理形成深刻的理解;最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一道例题:一块长约80米、宽约60米的长方形草坪,被几个不自觉的人沿着对角线踩出一条“路”,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他们走斜“路”比正常路少走多少米?这样做值得吗?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动加入讨论中,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精密计算,在交流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勾股定理,熟练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

4.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习习惯。

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起到查缺补漏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部分家长只关注作业数量,认为只有大量练习才能提高成绩,并不关心作业内容是否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征;教师也采用题海战术,根据课程内容布置机械性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关注。传统的作业形式给学生带来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业余时间都在完成作业中度过,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第二天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陷入恶性循环。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作业模式,减少整体数量的同时提高习题质量,真正意义上发挥出作业的功效,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此外,教师应注意作业的分层设计,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基础,将作业划分为三个等级,任务难度有所差异,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合理设计课后作业,激发学习主动性,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实践中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为例,本节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设计作业时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部分,基础性作业是用函数表达式表达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一棵小树现在高度为70cm,以后每年长高20cm,x年后小树的高度与生长年数x的关系;(2)计划修一条长为600km的高速公路,完成该项目的天数y(天)随日完成量x(km)的变化而变化;(3)某银行为社会福利长提供了15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平均年还款额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4)正方形的周长y(m)随边长x(m)的变化而变化;提高性作业是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是多少?(1)y=4/x;(2)y=1–x;(3)xy=1。通过分层设计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解题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模型

1.评价体系的确定。

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和授课方式,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应明确评价的考核标准和具体内容,从整体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改进意见,同时发现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以便日后针对性调整。若要保证评价体系的确定,需要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判断:第一,目标层。这是评价结构中的最高层次,通常用于阐述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优化后的课堂结构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有一定的权威性。第二,准则层。是指用统称来概括不同层次的学生,是用数据说明问题的中间环节。例如,对初中生数学能力的评价不应局限于考试成绩,而是根据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判断。课上认真听讲、积极与教师互动、高质量完成课后练习且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是“优秀”;对数学兴趣较高、能主动配合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保持注意力集中且在考试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的学生是“良好”;不喜欢在课上发言,但是能够自觉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考试成绩不太稳定的学生是“合格”;对数学兴趣不高、课后作业准确率不太理想、考试成绩游走在及格线边缘的学生是“基本合格”;对数学学科有排斥情绪、课上睡觉或不认真听讲、不配合教师下达的指令且成绩垫底的学生是“不合格”。利用综合性数据生成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第三,指标层。为最终的评价结果制定详细指标,并设立不同等级,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2.评价体系的设计。

学校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双减”工作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判,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首要任务是建立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方式收集相关数据,经过多方面对比形成数据指标,根据不同目标级的数值对数学教学工作做出评价,共包括两个级别的指标:一级指标包括课堂结构、作业情况、检测数据和效果反馈四个方面;二级指标则是将一级指标细化,课堂结构分为数学教学内容、手段、方式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作业情况分为习题的难易、花费的时间、整体完成度、高频失误点以及最终的准确率;检测数据分为基础知识得分和失分分布;效果反馈分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本校评价、外校评价。在“双减”背景下,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由教师合理设计具体内容,从学生完成度等各方面进行考察,不将目光集中在最后的成果,而是研究作业中反馈出来的信息,总结学生的薄弱项,及时调整后续的授课内容,体现出评价的重要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跟随政策的变化调整授课方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呈现高质量的数学课堂,这也是每一名教师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不仅体现在优化预习效果、借助信息技术、优化作业形式以及完善教学结构等方面,还有更多方法有待研究,切实提高数學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数学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快来写作业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