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2023-06-08伍海霞
伍海霞
新课改下综合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提出“需要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探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路径”,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进行结构化的整合,这也由此引导出小学数学所需要进行的大单元教学策略。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就是将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和迁移,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开展大单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良好的总结和整合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思维,灵活运用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调整和创新教学策略,整合知识点,进行大单元教学。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价值意义
数学学习是比较抽象的,利用大单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数学核心素养概念,学习到基本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整合思维,获得关键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素养。
(一)掌握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的核心素养概念,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而进行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地将知识整合起来,使学生整体掌握。而且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有一些较为核心的数学概念贯穿于大部分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大单元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查漏补缺,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着眼于核心概念,学习到数学核心素养。
(二)学习基本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单元教学法能够将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懂得运用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发挥自身的数学能力去串联新旧知识点,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发挥到各科目知识的学习中,从“学会”到“会学”转变。
(三)形成良好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有了思维意识学生才能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大单元教学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不断地运用数学意识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开展的结构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与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所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有机结合,有效地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首先,多样性。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包含了很多今后需要深入学习的基础性内容。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将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并延伸到生活和家庭中。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课业比较轻松,其接触到的学习和生活内容是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大单元教学。
其次,关联性。对于数学来说,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每个课时都具有紧密联系,每个课程都不能单独存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懂得如何将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结合课本进行有顺序、有规律的数学知识教学,使学生通过大单元教学,完善自身数学方面的知识和各项能力的探索学习,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最后,發展性。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的教学中,而是在课后的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地延伸应用,让学生不被课堂教学束缚,体验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在实践探索中提升联想和整合能力,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课堂类型
在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课堂类型的分类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方面。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图形、概率统计、综合实践四大领域,并分别按顺序整合在了各单元中。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呈现丰富多样的课堂类型,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发展规律,有效学习到数学知识技能。
(一)常规性分层,按顺序上课课堂类型
所谓的常规性分层,按顺序上课就是教师完全遵循教材的分类,在进行课时设计时,往往将一个单元的内容放在一起并分成不同的章节,层层递进,使学生从基础到深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能死板地按照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内容,而是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有效进行知识延伸,使学生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巩固深入,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一课时,基于大单元设计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线段与线段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等,层层递进。又如,学生看到了一个圆,并思考通过这个圆建立起的圆柱形建筑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在整合数学知识的同时将大单元教学在课下进行了拓展,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专题探究式课堂类型
专题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使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偏离学习初衷,有意识地向正确的学习轨道去发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整合知识内容的能力,还需要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紧扣核心素养的发展,重视数学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教育,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或数学思想,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展实践体验课,有针对性地练习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某一单元知识的同时了解此单元数学内容的发展历史和核心思想,形成自身的知识总结和学习感悟。
(三)整合联通化课堂类型
整合联通化课堂类型就是紧扣课堂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方法和思考运用到同类型知识的学习或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整合联通化课堂类型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数学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在面临同类知识时,能够举一反三,拓展运用。同时,教师要重视每个单元的复习课、练习课和巩固课,使学生巩固自身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有的学生对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相关知识已经淡忘,教师就需要通过串联、整合式的大单元教学,及时回顾复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有的思维发展快的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小实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看齐,鼓励他们的探索意识。学生有意识的探索行为和及时回顾知识的思维,可以在今后学习数学新知识的过程中继续延伸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应用于其他学科,达到联通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学习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在备课时,教师需要将相似的知识点统一整合成清晰易懂的逻辑框架,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进行知识点的有效迁移,防止记忆混乱。联系密切的知识点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核心概念,学生掌握了数学核心概念后,就可以舉一反三,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后,学生更容易区分知识点之间的不同或难度所在,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三年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面积》这两节课时,教师可以将这两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计算面积时会使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知识,从而实现两节课的有效串联。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对这两节课涉及的相似知识点有了一个大致总结,加深了对乘法内涵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对相似概念的知识点进行组合开展学习
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点的概念都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大单元教学法将多领域或跨年级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区分对比,加以理解,有利于提起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兴趣,及时复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将新旧知识串联,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将相似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组合学习,从而建立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加深对旧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和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将这两个跨年级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后再进行立体图形的学习,建立起良好的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都涉及“角”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线条和立体维度后学习内角相关知识,将相似概念进行整合,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建立系统的学习方法。
(三)构造思维导图,整合“知识块”
知识块就是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机排序整合,形成一个拥有聚合功能的知识块,以解决数学某个领域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抓结构,用联系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使学生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数学思维导图认知,在脑海中构建起知识块的思维导图,达到对数学结构认知的融会贯通。
例如,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结构,教师可以专门在课堂上开展复习,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完整组合。这种整合不是让学生跟着教师阅读或翻阅课本一页一页地进行知识整理,而是联系学过的知识点,根据记忆尽可能多地将其列举融汇,不懂的地方再翻书或寻求教师帮助,使思维导图完整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为学生进行点拨,使制作出的思维导图一目了然,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密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加重视知识整合化的大单元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规范学生数学行为习惯,突出数学本质,实现数学知识的相关联系,使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懂得利用有限的时间来进行大单元教学,最大限度地进行知识化的整合,使知识结构转变成学生脑海中清晰的认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数学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