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2023-06-08王晓娟

今传媒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王晓娟

摘 要:本文阐释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分析了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提出应通过抓主要课程、抓重点人群、抓关键节点等路径提升红色文化在传媒类高校的传播效果,旨在发挥好红色文化的引导、激励、感化作用,用红色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義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做全媒体时代合格的宣传战士。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5-0094-03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于VR技术下地方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依托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2021zsszsx137)。

从提出文化自信到坚定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目标,是我党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成果,是矗立于960万平方公里的沃土,吮吸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养分的成果。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将它融入传媒类高校教育意义深刻。因此,传媒类高校要积极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用红色文化滋养学生心灵,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为他们进入新闻媒体和出版行业奠定思想政治基础。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态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就红色文化内涵的阐释来看,红色象征中华民族不断赓续的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底色,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文化是人类认识并改造社会的介质,包含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的演进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文化具备色彩斑斓的特征[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的优秀思想与精神,它承载红色历史的同时也蕴藏着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意志,映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拳拳初心和使命担当。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弘扬红色文化能够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

具体来说,红色文化以非物质和物质两种形态存在。其中,非物质文化的表现形态具有隐性特点,主要由哲学、艺术、信仰、道德和政治意识形态组成,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意识形态层面的理论内容;物质文化的表现形态具有显性特点,主要以革命历史文物、红色建筑与设施、红色遗迹遗址形式展现红色文化内涵。值得关注的是,红色文艺作品是兼顾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态的文化形式,而传媒类高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也必然会接触到与文艺作品设计、制作和出版相关的工作,因此,只有在学校学习期间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内化于心,才能保证制作、出版的文艺作品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2]。

二、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传媒类高校因开设的专业、培养的人才多与新闻媒体、电影、电视、广告、出版等行业相关,直接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学生的教育中意义重大[3]。然而,目前红色文化在传媒类高校的传播效果却受到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等多重因素影响。

(一)社会层面,红色文化氛围有待提升

在社会层面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能够使人们于无形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但是,目前社会层面的红色文化传播存在以下问题:1.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以红色旅游、红色影视作品、重要节日的红色故事讲述为主,缺少多样化的渠道,未形成全方位的辐射影响。2.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较为固化。虽然已经对通过红色电影、红色书籍、红歌会、朗诵社等传播红色文化的方式较为重视,但是,在普及度较高的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中,关于红色文化的短视频较少,未全面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4]。

(二)学校层面,红色文化挖掘有待加深

传媒类高校因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1.重视程度不足,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校史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方面力度不够。2.趣味性不足,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感染力不强。根据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红色故事具有理论性、政治性强的特点,而趣味性和感染力相对不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抬头率、点头率不高。3.校园中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不多。除了课堂讲述红色文化之外,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英烈事迹展播以及思政短剧演出较少。

(三)个人层面,红色文化认同有待提升

具体表现有:1.所处时代不同,部分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革命年代物质资源匮乏,而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资源丰富的时代,所以部分大学生很难体会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世界。2.身处多元价值观的网络时代,部分大学生追求“实用主义”,缺乏对红色文化进行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存在对红色文化挖掘不深、将它束之高阁的问题。3.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朋辈影响力较小,比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未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三、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

作为传递正确价值导向、纠正错误思想的前沿阵地,教育工作要始终将党性原则和社会责任置于高位,利用新闻、广播、广告、影视作品做好文化传播工作,为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支持[5]。传媒类高校要注重传播红色文化,弘扬主旋律,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抓主要课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

1.挖掘红色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渗透价值

思政课程是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可被挖掘的红色文化资源较多。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做好教学设计,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并充分挖掘思政课的价值,与大学生的专业相联系,让他们拥有更强的体验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讲述新文化运动时,可以将《新青年》杂志的出版与大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使大学生认识到新闻出版业对社会价值观建构的影响力。

2.挖掘红色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渗透力

在电影和出版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活用红色影视资源,以“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师+学生”的模式,将红色文化渗透于学术研究、课程思政和院系文化中,在大学生心中逐步厚植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比如,在設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中国共产党红色设计》等书籍中挖掘能够展现红色文化的内容,引导大学生逐步理顺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进而设计出有文化底蕴的作品;在印刷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大学生走进能够凸显中国印刷文化的革命旧址中,开展“探寻红色印刷足迹”等主题活动,让大学生亲自操作相关设备,感悟数字科技与文明传承的联系,厚植“紧跟时代发展,做时代发言人”的使命,激发他们的创新、奋进意识[6]。

(二)抓重点人群,发挥朋辈影响力

1.树先进,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

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单元,而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班级前进的火车头,因此,抓住这一群体,也就抓住了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红色文化宣讲团”,深入班级、走出学校去宣讲红色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结合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红色文化进农村、社区、福利院、养老院等,让大学生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进一步升华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2.立品牌,倡导大学生将专业优势与红色文化社团相结合

传媒类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从专业视角去深挖、解读红色文化中的“人、物、事、魂”,成立红色文化社团并形成品牌效应,从而集结志同道合的群体,在红色文化的研究上踔厉前行。比如,播音主持专业可以发挥声音优势成立“朗艺团”,在诵读红色经典的道路上先试先行;音乐表演专业可以利用编剧、表演优势成立“红色话剧社”,将经典的英雄故事搬上舞台。

(三)抓关键节点,使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发力

1.利用重要节日,传播红色文化

首先,传媒类高校可以利用节日这个节点,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开展诵经典、唱红歌、文创展等活动。比如,可以开展“红色灯谜迎中秋”活动,鼓励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创作形式多样的彩灯,用英模、英烈的红色故事赋予彩灯文化内涵;鼓励电影、摄影专业的大学生用镜头记录彩灯背后的故事;鼓励大学生跨专业联合拍摄短视频,从而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探索红色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其次,传媒类高校可以在挖掘校史的红色文化方面发力。高校的发展见证了国家的发展进程,校史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着高校的发展沿革,挖掘此类资源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传媒类高校可以将校史中的革命英烈作为原型,擎起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帜,引导大学生向英烈学习。最后,传媒类高校可以集中展播师生在红色文化宣传方面的作品,借助规模效应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2.紧跟时政热点,传播红色文化

首先,传媒类高校不仅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解构、还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拉近大学生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距离,还可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绘画、设计比赛,并运用特定节日和热点事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使他们感受庆典设计中运用红色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升思想认识。其次,传媒类高校可以跟随时政热点,开展主题出版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出版工作者的信念和追求。比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铸文化伟业”的出版专题活动,以展览的方式呈现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传播红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实例,引导大学生通过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四、结 语

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厚重的历史,源于人民的力量,重视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媒类高校在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有天然的优势,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深植红色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肩负时代使命,做全媒体时代合格的宣传战士。

参考文献:

[1] 宋暄.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究[J].传媒论坛,2021,4(21):107-109.

[2] 刘国贞.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6):62-64.

[3] 涂雨秋,李琴.全媒体时代遵义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0):14-18.

[4] 付小颖,王志立.视觉重构:数字化传媒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破[J].新闻爱好者,2020(7):75-77.

[5] 李强.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及传播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7):153-156.

[6] 王宇龙.红色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以“广州红色文化讲习所”为例[J].传媒,2020(1):61-62.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