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教学下初中历史深度学习理念运用探究
2023-06-08窦档录
窦档录
历史是当前初中教学体系中比较基础的一个科目,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了解,探索出社会发展规律,还能在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树立健全的人格,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此,历史教师为了真正实现上述教学目标,需要运用单元化教学思路开展授课活动,要合理渗透深度学习理念,让学生在细致探索、深度思考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探究知识背后的深层内涵,拥有正确的认知观念和较强的深度学习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历史综合素养。本文从深度学习视角出发,阐述历史教师利用目标探究、知识体系建构、事件对比、史料情境、历史事件评价等单元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高历史綜合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并整合与重构的过程。首先,历史教师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启发学生高阶思维,使其能够灵活运用逻辑思维、联想思维、整合思维等多维思维科学梳理与整合历史知识点,探索其中所蕴含的内在联系,找到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其次,深度学习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深层次探索,挖掘出其中的本质内涵,感悟不同事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领悟这些历史事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提升其深度思考能力和细致解析能力。最后,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能感悟到不同历史人物的内在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在长期思想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二、在初中历史单元教学中运用深度学习理念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结合深度学习,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历史教师在开展单元化教学活动之前,需要结合深度学习理念和历史核心素养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真正找到知识探索的方向,使其带着明确的目标分析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在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其单元化知识探究的效率。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从时光意识、历史实证、价值观念三方面视角出发。时光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用历史视角对事件内涵和意义进行剖析,研究不同事件中各历史角色之间关系的意识。学生运用时光意识探索历史知识能够得到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维历史思维的锻炼与提升。历史实证指的是学生在探索知识时需要查询可靠的历史史料,要根据历史实情进行事件分析,找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理,不能只看表面信息,也不能根据野史推断历史事件发生的意义。价值观念指的是学生在探究历史知识时,要用辩证的、客观的、公正的、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和内涵,感悟历史角色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使自身受到优秀思想观念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为例,教师要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课程知识点设计教学目标,同时合理融入深度学习理念,从而使学生能够依据课程目标实现高效的知识探索和深层次单元化学习。例如,在时光意识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绘制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时的外交路线图,结合当时唐朝皇室的社会地位分析外交政策的作用和意义。在历史实证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查询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家交流互访的史实资料,找寻唐代时期传入到其他国家的文物图片,以此来证明唐朝时期我国较高的社会地位,证实唐代开放的交流政策。在价值观念方面,学生需要结合玄奘西行或鉴真东渡等外交事件分析唐朝外交政策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同时了解中国古人开放包容的思想,感受唐朝时期社会的强盛。历史教师通过制定明确的单元深度学习目标,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找到知识探索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的,使其在细致探索、深入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历史综合素养,提高知识探究的效率。
(二)搭建知识结构,培养科学整合思维
在单元化教学思路的指导下,历史教师可以创建知识体系建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梳理各单元中的历史知识点,并依据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历史知识架构体系。而学生也能够通过制作历史单元思维导图逐渐形成正确的整合思维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认识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各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关系,找到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提高深度学习的质量。
以“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个单元为例,此单元包括秦始皇统一中国、西汉建立、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兴亡、两汉外交文明和两汉科技文化几部分知识点。对此,学生可以以“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主题绘制历史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在第一块分支中,可以分成秦朝和汉朝两个部分,秦朝这条支线可以继续分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末农民大起义两个部分,在每个部分学生需要简单概述历史事件,并分别说明两个事件的历史意义。而汉朝则可以分出西汉和东汉两条支线,在西汉这条支线中分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科技五个部分。以政治支线为例,学生需要简述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巩固王朝政权三个事件,概述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描述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学生在补充这条支线的内容时,不仅可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分析出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深入探究不同事件的历史成因和历史意义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在东汉支线中,学生需要分出政治、文化、外交、科技四个部分,并将内容补充完整。历史教师通过开展单元知识体系建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知识整合意识,提高了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分类梳理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知识网建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事件内涵的理解,找到各重要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提升深度学习的能力与质量。
(三)开展对比活动,培养历史辩证思维
历史教师为了使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可以开展历史事件对比活动,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深度解析,指导其从多视角出发对各历史事件的原因、作用和意义进行客观对比,用辩证的眼光探索背后的深刻内涵。而学生也可以在历史单元知识对比活动中提高历史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对历史事件深层次探索的水平,增强思想情感感悟的能力,进而使单元深度学习达到应有的效果。
历史教师通过创建单元对比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能够将各知识点进行合理串联,还能借此启发其辩证思维,使其从多视角出发,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件的本质内涵,提升深度学习的水平,提高单元知识解析的效果。
(四)利用历史史料,提高理性分析能力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和自主理解能力,但是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和理性分析还需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对此,为了提高单元教学的质量,改善班级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史料创建情境教学活动。在情境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情境内容解析历史史料,并将史料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与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的真实情况,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全貌概念。在提升学生理性分析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而使深度学习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
以“古代亚非文明”这个单元的知识为例,此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知识,为了锻炼学生理性分析能力,提高深度学习的质量,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史料开展历史情境分析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金字塔之谜》纪录片片段,利用真实历史建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其主动探寻历史知识的兴趣,并用金字塔引出古埃及地理、文字、科技、政治等多方面知识。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段《遗落之城巴比伦》视频片段,让其了解两河流域的文化,加深对《汉谟拉比法典》特点和历史价值的记忆。再次,教师播放《古印度》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结合真实历史史料探索孔雀王朝,了解当时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了解佛教创立时间及创始人,通过印度佛教传播路径感悟其传播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三个重要的古代亚非文明进行融合性总结,带领其从宏观视角出发理解不同地区历史文明发展的特点和作用,从而使其形成历史全貌概念,并借此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意识,提高理性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历史教师通过创建史料情境分析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班级学习氛围,还能使学生在情境探索过程中形成知识融会贯通意识,从宏观视角对历史知识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提升深度学习的质量。
(五)历史客观评价,渗透正确价值观念
历史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记忆各个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找寻其中的逻辑原理和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思考,通过客观评价探寻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并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单元知识评价活动中渗透历史价值观念教育,使学生通过深入分析历史知识、深度研究历史事件,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悟历史人物的不同思想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程为例,此单元的历史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延伸到了工业化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讲述了这些国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对此,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工业革命的作用和意义,理清工业革命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探索人口增长与人口教育之间的矛盾,找到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歷史教师可以开展历史单元客观评价活动,在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感悟此时期人们的观念意识。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难点知识,对电灯、汽车、飞机等科学发明进行客观评价,总结科学发明的优势,如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加快社会生产、优化人类日常生活等,使其在评价讨论过程中真正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含义。同时,从爱迪生、法拉第、莱特兄弟等著名科学家身上感悟到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其次,将学生的目光转到本节课知识点上,鼓励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和科技化发展进行客观评价,让其知道任何事情都存在正反两面性,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虽然改善了社会的生产生活,提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但是也会随之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随着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很多人放弃了从事农业生产,转而进入工业领域或商业领域,这导致当地妇女成为主要的农业劳动者。此种现象说明工业化发展虽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也会造成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加重了部分人的劳动负担。但此种变化也为西方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有的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城市人口迅猛增长,从而出现劳动力过剩的情况,而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财富,不断压榨底层工人,让他们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这导致广大工人对自身的处境越来越不满,因而引发了工人反抗斗争。这个事件说明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现象,引发了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造成了大面积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上述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发生为模仿者和开拓者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相关政策,从历史教训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最后,学生用辩证思维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从中感悟文明生活的内涵,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拥有积极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真正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是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生活,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学科。教师需要通过开展合理的单元化教学活动,巧妙地渗透深度学习理念,使学生真正理解历史知识背后的深层内涵,以培养其多维思维能力,使其在深度思考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拥有良好的历史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