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兴趣教学

2023-06-08陈国存

天津教育·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趣味性数学知识

陈国存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一门科目,对学生的数感、空间想象、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创新素养以及科学精神等素质的培养都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必须深度掌握的课程。但是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较为匮乏,学习状态较为低沉,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阻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稳定进步。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现状,探究妨碍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原因,制定对策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兴趣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缺失趣味性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手段略为单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略为单调,基本只依靠数学教材、板书、PPT和灌输式的教学语言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对数学知识提起探究的兴趣,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五花八门,少有学生能较之于游戏、影视动漫更喜欢纯粹的数学知识。所以,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模式压制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思路较为陈旧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较为陈旧,一方面没有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思想和表达欲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甚至紧张,处于被动式学习氛围下的学生很难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于看重教学过程的严肃性,没有认识到趣味性也是教学中的积极因素之一,缺失实施兴趣教学的意识,使兴趣教学的开展化为泡影。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兴趣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将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更加自主自愿地沉浸在数学知识里,保持专注的思维状态去探索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见解会更加独到。其次,随着学生专注度的提高,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能被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教师不再需要经常重复教学内容,而是可以持续推进教学进度,进而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布置趣味性强的课后作业,将明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处在欢声笑语和自主探索知识的热情中,其精神状态、心情和情绪都是积极的,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其课后的学习任务量。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后作业量减少,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也能保持快乐学习的状态,只花费较少的时间来完成作业,从而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休息、放松、培养兴趣爱好,有利于身心健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初中數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教学任务之一,尤其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注重这项教学任务。通过实施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并维持这份兴趣,将之上升到长久的学习热情,学生就能初步具备科学素养,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地、严谨地、积极地探究钻研,其数感、抽象思维和数据建模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也将随之取得进步,进而有助于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平衡趣味性和严肃性

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轻松氛围和专注思考的学习状态,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实施兴趣教学,但也要注重平衡趣味性和严肃性。一方面,要确保兴趣教学的实际效果,所设计的方案要能带动学生的情绪,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进入高兴愉悦的情绪中。另一方面,教师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严肃性,首先要确保兴趣教学方案的核心是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学习数学;其次要组织好课堂纪律,不能让学生太过放纵,要及时将学生拉回到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中。

(二)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实施兴趣教学的同时要注意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设计兴趣教学方案,尤其要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感受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是需要被激发出兴趣的对象,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感受到乐趣,兴趣教学才算初步成功。因此,教师在设计兴趣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必须时刻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实施兴趣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做法,僵硬地在每节课的开头或结尾开展一个课堂游戏,或者其他固化的方法,这样会使兴趣教学变得形式化,失去其应有的教学效用。教师应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当前是否适合实施某个兴趣教学方案,如果发觉没有必要或时机尚不成熟,就要暂时搁置此方案,而不必硬生生地应用之。另外,对于兴趣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灵活调整,体现该教学模式的实时性。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的有效路径探析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材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材料单调。部分教师仅利用数学课本和板书作为教学材料,虽然教材的设计已经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充分照顾了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偏好,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所接触到的信息过于丰富,对比之下教材确实显得单调生涩,大多数学生都难以在看教材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去丰富教学材料,基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引入微课、情境、交互式课件或趣味视频,从而实现兴趣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

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轴对称”这章知识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多种轴对称图形,多媒体形式可以是图像、视频、微课或动图,资源可以在抖音、B站或开眼等媒体平台上检索,轴对称图形的载体可以是建筑、艺术画、动漫插画、游戏海报、影视剧照或实物图等,形式和内容都要尽可能丰富、生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探索兴趣。再比如,给学生讲解轴对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交互式的课堂提问,与学生产生趣味互动,从而达到兴趣教学的效果。

(二)结合具体情况开展课堂趣味游戏

游戏与学习是不冲突的,游戏也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之一,在不少情况下游戏都是传递某些信息的最佳途径。而数学知識本质上也是信息,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在传递信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游戏向学生传达数学知识,开展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为了有效实施兴趣教学,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来开展课堂趣味游戏,将数学知识蕴含于游戏中,同时保证游戏的趣味性,设计游戏时要尽量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代入教师自身的年代视角,以避免游戏内容与学生兴趣脱节。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平衡趣味性与严肃性,组织好课堂纪律,发现学生的情绪过于激动后要及时将学生带向严肃的情绪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为例,为了引发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合趣味游戏。比如,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可以营造计分抢答紧张刺激的氛围,最先准确答出能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条件的学生将积一分,这个条件随之作废,其他学生需要抢答出另外的条件,比如当一个学生抢答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后,其他学生就不能再回答这个条件,积分越多的学生所获得的奖励越丰厚,从而激起学生参与抢答游戏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兴趣教学的效果。

(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对于多数初中生而言,课堂上面对严肃的教师,周围是正襟危坐的同学,其处在这种氛围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谨、局促乃至紧张,进而会被这种情绪分散注意力,即使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十分精彩,课本上的知识十分有趣,学生也难以将思维聚焦于此,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而且会感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枯燥且沉闷,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数学素养以及科学精神都是沉重打击,同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直接面对自己的同学,大胆发言,学生的紧张情绪就会渐渐消解,思想会逐渐放飞,更容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视情况积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解直角三角形》一课为例,为了达到兴趣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讨论本课的核心知识,并给学生布置探究题目。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组;其次,让学生探讨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并进行总结,使其明确两个锐角互余、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是主要依据。再次,让学生探讨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和具体解法,待讨论结束后带领学生总结该知识点。最后,给学生布置实际问题,如“小明从A地沿北偏西60°走了100米到达B地,再向正南方向走了200米到达C地,问小明此时距离A地多少米?”让学生组内探讨求解,最先回答出来的小组将获得小奖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讲述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避免学生陷入无聊、躁动或心不在焉的状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数学史。首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十分紧密,用数学史引出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可以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将课本上的部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其次,数学史具有故事的性质,初中生普遍喜欢听故事、看故事,给学生讲述数学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最后,给学生讲述数学史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上根据具体情况穿插着给学生讲述数学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兴趣教学的效果。

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圆》一课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数学知识天地,教师可以基于本课的基础知识给学生讲述数学史。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学史中化圆为方的故事,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的雅典开始,讲爱奥尼亚学派优秀数学家阿那克萨哥拉及其同代人希波克拉底的故事,引出弓月形的概念;讲雅典巧辩学派的辩士安提丰在圆内接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六边形乃至十二边形的故事;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和莫若里化圆为方的故事;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万采尔和德国数学家林德曼化圆为方的故事。利用数学史去激发学生对圆的性质的探索,使其对圆的几何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刻。

(五)设计趣味性强的课堂练习和作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设计趣味性强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一方面,课堂练习是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检验学生听讲情况和学习成果的必备方式,如果课堂练习的趣味性过低,就会使课堂氛围显得严肃沉闷,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其听讲时的专注度及学习效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在课堂练习中添加趣味元素。另一方面,课后作业是教学全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习题式的大量作业不仅功效不大,还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有必要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趣味程度,优化学生的课后学习体验,提高其做作业的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实施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快乐学习和深度思考的状态。为此,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材料、结合具体情况开展课堂趣味游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讲述、设计趣味性强的课堂练习和作业等,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趣味性数学知识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