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革命时期张太雷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2023-06-08司元

世纪风采 2023年6期
关键词:张太雷反革命右派

司元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初,国民党内便有许多反共声音,但均因孙中山坚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而作罢。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力量日益扩张,反共和破坏革命的活动也日趋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周恩来、张太雷为首的部分共产党人主张对国民党右派坚决回击,以清除右派,纯洁革命队伍。1925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中共四大,张太雷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四大后,他被任命为鲍罗廷的助手并随其一道来到广州。此后张太雷坚定地与国民党右派作斗争,直至在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

一、中山舰事件前敏锐察觉右派的反共意图

国民党右派的反共经历了逐渐酝酿的过程。在廖仲恺遇刺,胡汉民、许崇智等人离开广州后,蒋介石的势力逐渐扩张。蒋介石与右派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反共倾向逐渐明显。此时黄埔军校出现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两个学生团体,是国民党左派和右派在黄埔军校中的代表。蒋介石一边支持右派代表孙文主义学会,一边要求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内的活动应当公开,校内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要得到国民党党部的批准。此外,蒋介石对于汪精卫日益左倾十分不满,因此他和他的支持者到处煽动仇俄、排共、倒汪的阴风。

张太雷此时担任鲍罗廷的助手兼翻译、中共广东区委主席团委员,1925年10月后还担任《人民周刊》主编等职务。他对于蒋介石日益严重的反共倾向以及全国和统一战线内部复杂的形势有较为敏锐的意识,预感到可能发生一些大事情,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看起来心情比较沉重。他从1926年2月开始,就逐渐重视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在一些文章中对当时的形势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是在统一战线中重视发展群众的力量,尤其是农民。针对一些同志忽视发动民众力量的情况,他在《统一两广之进行》一文中写道:“现在加入国民政府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给人民势力发展的机会,这是试验加入国民政府是否之诚意的最好方法。”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他指出国民革命的成功要依靠民众的力量,孙中山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毅然决定扶助农工的政策。第二是指出资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存在妥协动摇的可能。第三是党内一些同志存在右倾主义倾向,对国民党右派的行为妥协退让,同时对革命前途过于乐观。

在3月19日中山舰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广东革命的危机仍在呵》一文反映了他对形势清醒的认识。张太雷虽然没有直接批判右派日益猖獗的反共活动,但是通过分析国民政府统一财政后的诸多阻碍,来提醒革命党人。“革命同志们,广东的危险仍在呵!去年打倒刘杨后大家以为广东大害已去,可以安然了,不知道暗幕一揭开,内面不知道一重一重有多少阴谋诡计!”在《中山先生的信徒一天多似一天》中,他更是直接警告那些背弃了孙中山的人,他们反对革命和破坏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阴谋必然失败,因为群众一定会反对他们,群众都是孙中山的真正信徒。

除了通过发表文章和演讲来宣传对时事的看法,他还在向广东区委的一篇报告中对当时的局势作了较为合理的分析。他通过对广东地区大环境的观察,认为右派正在准备行动,形势与廖仲恺遇刺前较为相似。他对左派的动摇与不坚定表现出很大担忧,认为共产党与左派应提前对可能发生的事变做好准备,以便应付突然到来的危险。

张太雷在中山舰事件之前的一系列文章、演讲、报告中对形势的深入分析,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应有的敏锐眼光和对党与革命的责任感。可惜包括张太雷在内的中共部分领导人的观点在党内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党中央没有采取有力的行动避免中山舰事件的发生。

二、中山舰事件后积极回击

蒋介石为发动中山舰事件做了周密准备,但如果细心观察,他并非没有任何反常。就在事变发生前几天,蒋介石要周恩来回到广州。周恩来3月17日返回广州后,发现蒋介石与右派有密切往来,且神色看起来也不太对。周恩来把情况告诉了当时兼当苏联顾问翻译的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张太雷。但苏联顾问季山嘉仍不重视这件事,把一个大问题当作小问题,视同儿戏。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当天晚上,张太雷睡不着觉,一直在考虑如何进行斗争。他曾向陈延年提出过建立革命武装的问题,认为党应当组织相当数量的红军,要用革命的武装来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同时,张太雷也参与了在广州的部分领导人包括周恩来、陈延年、聂荣臻等人的讨论。周恩来对局势做了分析,认为蒋介石此时羽翼尚未丰满,共产党有能力反击。但是考虑到其他几名军长同样是军阀,如果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同样会进行反共,因此与蒋介石斗争要注意策略。在场的人赞同周恩来的观点,但最终要由中央决定如何应对。共产党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声音,陈独秀、苏联顾问季山嘉等人认为只有继续退让才能使得蒋介石等人留在革命阵营内,而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等人则认为应坚决斗争。张太雷的意见与毛泽东等人一致。

事件发生后,张太雷十分气愤,他在真相还未调查清楚时便对王一知说过:“李之龙不会叛变,这里面有鬼!”他主张对国民党右派积极回击,继续撰写文章,怒斥國民党右派。

3月30日,张太雷与陈延年经过大量研究修改后,在《人民周刊》上发表《三月二十日的戒严》一文。此时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最终决定对蒋介石采取退让政策,汪精卫等左派领导人也遭受打击,广州的情况扑朔迷离,故而发表对这一事件的评论需十分谨慎。张太雷并没有直接批评蒋介石,而是公布了中央通信社记者与蒋介石的谈话。他写道:“人民们不用怀疑,革命的同志们不用消极,帝国主义者与反革命派不用高兴”,“三月二十日的事件证明本刊上一期所提出‘广东革命危机存在的警告是正确的。”而他也对党提出建议:“所以我们要严密我们的团结,我们的领袖要团结一致,才能防备敌人的阴谋。”这篇文章虽然较为含蓄,但仍提出广东革命根据地存在危机,反革命势力准备乘虚而入。阅读这篇文章,不但可以明白当时广东根据地内存在危险,而且还可以联系具体形势判断危险从何而来。在当时紧张复杂的形势下能够发表这样的文章,足以看出张太雷的勇气和谋略。

《三月二十日的戒严》发表后一周,针对国民党反动派检查国民党党报《国民新闻》《民国日报》,延迟刊登共产党的《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张太雷指出:“言论自由对于人民是最重要的一种自由;要‘唤起民众就全靠人民能有言论的自由”,“如果不是一个帝国主义的走狗或是一个极糊涂的人,大家总应该认识到共产党不是洪水猛兽;所以如果说有了共产党三字就不应该登载出来,这亦不是一个正当的理由。”

同一天发表的《怎么巩固革命基础》一文中,他更是直接指出:“广东反革命势力尚未能肃清”,“广东反动军阀虽已肃清,但是军阀的基础——土匪,地主,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仍然保有庞大的势力。”他同时提出“内部的团结是战胜敌人的首要条件。广东内部固然已经团结,外部固已能一致,但是我们要更团结以免敌人乘隙而入”。简言之,革命阵营内部受到了广东省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影响,出现了不团结的现象,反动派的势力混入了革命营垒内部并准备破坏革命,要对这种形势提高警惕。可惜中央最终确定了妥协退让的路线,没有很好地解决这次事件。

三、“整理党务案”后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国民党右派

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打击,这更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继续加紧反共活动。在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案”。此事发生后,张太雷也尽自己的努力与国民党右派斗争。

与当时许多党员还蒙在鼓里不同,张太雷较为清晰地认识到了蒋介石的面目。在“整理党务案”提出后,张太雷向党内指出:“现在很危险,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勾结起来向国民党左派、向革命进攻了。”而他此时撰写的《到底要不要国民党》一文,在广东革命根据地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到底要不要国民党》于1926年6月10日发表在《人民周刊》上,署名是大雷。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个方面。一是控诉国民党右派发动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并坦诚指出共产党是为了革命的大局、为了革命阵营的团结而做出的让步;二是分析了让步的原因,既然西山会议派提出的反革命纲领能够被反对,这说明革命势力是可以反对“整理党务案”的,但之所以最后要通过,是为了保证革命阵营的团结,从而长久进行工作。如果不能够保证革命阵营的团结,不但不能够革命胜利,反而连广东根据地都要失去;三是“整理党务案”的处理结果表明,共产党并没有霸占国民党的野心,并且如果国民党内没有共产党,从历史上看,国民党又会变为1924年之前涣散毫无战斗力的状态。张太雷的这篇文章既控诉了国民党的行为,又分析了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为了革命而做出的让步和牺牲,为共产党赢得了许多同情和好评,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力。据中共党员、时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的阳翰笙回忆:“记得那是6月28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大礼堂举行的纪念周上,对全体学生训话……他语无伦次地胡说什么张太雷破坏两党关系、引起两党恶感,把国民党员说得没有一个好的。这种说法‘不应该,要‘少讲……我们见蒋一反常态,都感到诧异,听了他的胡言乱语,更无不气愤!”

对蒋介石的肆意攻击,张太雷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8月12日继续发表《关于蒋介石对“要不要国民党”误会之解释》一文,专门对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训话做出回应。文章中,他基于事实并且提供了具体证据,不卑不亢地对蒋介石的攻击逐条驳斥。文章最后他还写道:“如果一说话就加以挑拨感情之罪,那末只有大家不說话才是对的。吾恐此非正当之道也!”而在8月20日发表的纪念廖仲恺逝世一周年文章《廖仲恺——国民党的左派模范》一文中,他除了赞赏廖仲恺的革命精神与高尚的人格,还用廖仲恺的革命精神激励国民党左派党员。他提醒左派:“所以个个左派应当拥护与廖先生所扶植的革命分子的团结,竭力防止对这革命团结的破坏。这样左派才能发展,才能指挥国民党与领导中国国民运动。”

在“整理党务案”后,张太雷通过一系列文章,尽最大努力与蒋介石破坏革命战线、排挤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左派的行为作斗争,是这一时期共产党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代表之一。

四、北伐战争开始后的继续斗争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张太雷立即投身北伐战争的洪流中。战争初期形势一片大好,9月初北伐军攻下汉口,许多人有了盲目乐观的情绪。但事实并非如此,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右派积极活动、互相勾结,从内部分化革命阵营,试图攫取革命果实。张太雷此时没有被军事上的胜利冲昏头脑,依然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与日益扩张的国民党右派斗争。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间,他更是积极活动,希望挽救革命局势。

张太雷继续撰写文章提醒党要注意国民党右派的反动阴谋。在刚刚攻下武汉之后,张太雷便在人民周刊发表了《武汉攻下以后》一文,犀利地指出武汉攻下后不但革命党人特别欢喜,反动派也一样。他们之所以会高兴,是因为做官发财的机会又来了。他指出国民党的危险是目前四种危险中的一种,实际上是提醒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要注意帝国主义和右派的相互勾结。“以前党内被开除的,或失势的右派分子现在很高兴地要进来参与党务了……如果当他们是老朋友来欢迎,那就不知道党要闹成什么样子。”他警告道:这是国民党的领袖与左派党员群众所应注意的又一事。

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日益紧张的局面,6月6日他在《武汉革命基础之紧迫的问题》一文中批评了那种错误观点,即认为局势恶化是由于工农运动过火而造成的。他写道:“现在我们的厄运是反革命给我们的;现在是反革命四面八方来压迫及从内部来破坏我们的局面,因为敌人是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来进攻我们,我们自己是无组织的抵抗。”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要从巩固民众运动、提高党部地位并巩固下级党部、给农民经济政治上的正当出路几方面解决。

张太雷身体力行去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他坚决抵制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的决定。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快速扩张,希望能够迁都南京或者南昌,控制长江下游各省以形成自己独裁的局面。在北伐军攻下武汉后,张太雷与宋庆龄、鲍罗廷等人前去与蒋介石商讨迁都问题。蒋介石对于自己迁都武汉的许诺出尔反尔,认为应当迁都南京。张太雷等人与蒋介石据理力争,但最后没有结果。此外他在武汉做了许多实际工作来稳定局面。在中共五大上,他和瞿秋白、毛泽东等人一起反对陈独秀的错误主张,认为应当立即脱离与国民党的关系,独立领导中国革命。虽然最终并没有被大会接受,但仍不能掩盖他所作的努力。在此期间,张太雷先是作为鲍罗廷的助手,后来又调任湖北区委书记,事务繁多,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但总是能够将繁重的工作处理好。在包惠僧离开武汉与张太雷告别时,张太雷握着他的手说:“暴风雨来了,我们要随时准备应变。”

张太雷在大革命时期与国民党右派做了艰苦的斗争。虽然大革命最终失败,但张太雷等领导人与右派的斗争,为后来党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保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大革命失败几个月后,他便在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张太雷一生都在为革命胜利而不懈奋斗,他在大革命时期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信念。

(责任编辑:贾茹)

猜你喜欢

张太雷反革命右派
改革开放以来张太雷与青年运动研究综述
1992—2022年张太雷研究综述
张太雷研究的发展阶段与未来趋向
从“政治刑罚”到“法律刑罚”
——从“反革命罪”的存废谈起
张太雷: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
看青
鲁迅的绕口令
大学生右派林希翎的下落
从平息西藏叛乱到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的思考
“小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