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干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
2023-06-08胥爱贵
胥爱贵
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版《梁家河》一书的封面上,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村的真挚情感和高度评价,深深震撼我的内心,时时激起强烈共鸣!是啊,我的家乡射阳县海河镇聚星村,于我而言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地方。
1976年10月,在举国上下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的日子里,我十分荣幸地接到了中共射阳县委组织部〔1976〕121号文件,任命我担任所在大队(现在的行政村)的党支部副书记、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成为当时全公社(现在的镇)最年轻的大队干部之一。
说起刚满20岁怎么就能当上大队干部的,还真有一段故事呢。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全国农业学大寨,强调干部带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有句口号叫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从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开始,纷纷下乡到田头和农民一起干活,还提出了一个“123”的要求:县里干部参加劳动100天、公社干部劳动200天、大队干部劳动300天。说归说、做归做,并没有谁进行过严格考核。有一次公社开各大队党支部书记会,公社书记在会上又强调这个要求。我们大队的老书记接了话茬说:“123根本做不到,大队干部劳动300天我就做不到,不用说大队干部做不到,生产队干部也做不到。但我们大队有个生产队会计,我看他天天跟劳动组里干活,说不定能有300天。”公社书记听后十分感兴趣,“生产队会计每年如果能参加劳动300天,那的确也是不容易的。”会后,公社指派了两位小学校长到我们生产队核查劳动组的记工单,统计出在最近一年时间里我参加307天的劳动,这成绩得到了公社党委的充分肯定。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各级干部青黄不接的情况下,我被列入干部考核名单。记得那一次对我个人考察是县委组织部和地委组织部联合进行的,事先也没有通知,考察组4人到了大队,让通讯员广播喊我去大队部有事。我当时正在田间锄草,穿着草鞋、短裤,脖子上搭着擦汗的毛巾,一路小跑来到大队部(就位于我家的四队)。进屋坐下后,来的人就拉开了场子问这问那,从个人简况到生产队情况,从政治学习到对有关问题的看法等等,海阔天空谈了近两个小时。考察后怎么使用并不清楚,如果认为好的就可以破格提拔。但我毕竟走上社会不久,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最后被确定先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接受组织培养和实践锻炼。
走上支部副书记岗位后,面临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学习。我自己十分清楚,只有虚心学习,才能胜任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十分注重学习政治理论。作为年轻干部,开会、学习要带头发言,没有点理论储备往往是非常难堪的。认真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虽然马列原著读得并不多,但通读了《毛泽东选集》四卷,包括每篇文末的注释都逐字逐句地仔细看了,有些重点篇目反复学习并能背诵。《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实践论》《矛盾论》等文章,要用哪一个观点,结合具体情况引用自如,真是理论联系实际。注意阅读《人民日报》上相关的理论文章。当年乡下的信息渠道十分有限,大队里有一份《人民日报》,为了方便其他同志阅读,我又自费订阅了一份,可以带回家仔细研读。从那时起就养成了剪报的习惯,一些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剪下来,分专题粘贴收藏,有些发言时需要使用的材料则贴在笔記本上。《人民日报》成了我最好的理论教员。注意各种培训班和会议上的学习。印象最深的要数1977年4月下旬在县委党校参加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专题学习班,那整十天的集中学习,对我后来的成长提高,特别是参加高校恢复招生后第一届考试起到了十分有力的作用。把每次到公社参加会议都当成学习的课堂,认真听讲、认真记录、认真思考、认真落实。我们大队地处公社的东南边缘,离公社所在地有10里左右路程,骑一辆旧自行车沿乡间小道要40多分钟,到公社大院前还要过一道约百米宽的渡河。渡口用一根铁索固定在射阳河的南北岸,船的首尾各装上个滑轮桩,天暖和时船工直接用手拉,天冷结冰时用一个专用的木把手扣在铁缆上用力拉。每次过河都像是一次冲锋,搬着自行车跳上船,过了河再跳上岸,有时人多挤来挤去,常常有人落水。如果开一天会,中午要在公社食堂订伙食,半斤米饭,两角钱菜。有时晚上加班开会到深夜,会议结束后回村,前一段有邻村的几人一起走,后一段一个人摸黑骑行,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壮胆,靠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战胜惧怕心理。
十分注重学习农业科技。粉碎“四人帮”以后,农业科技被提上了重要地位,科学种田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当时要求成立“四级农科网”,县有农科所、公社有农科站、大队有农科队、生产队有农科组,这项工作由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负责落实。我从每个生产队抽调了两名高中毕业的回村青年成立了农科队,明确团支部书记为农科队长,专门划出20多亩地作为试验田。除了经常到农科队和他们一起劳动外,还带着骨干到县农科所学习,领回了水稻、麦子、棉花等新品种试种,承担了他们的品种比较试验任务。虚心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对本地有栽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家畜家禽,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养技术要领。我专门准备了一本大笔记本,按照农时季节,有哪些农活应该干、怎么干,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样安排工作时就可以做到精准、及时、管用。还注意记录各种农谚,看天识地,顺应自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预测和准备。虚心学习劳动技能,各种农活都力求能熟练掌握技巧,成为劳动的好把式。比如除草,“窝根草”既要除干净又不能影响庄稼生长;插秧要又快又直,没有浮棵、兜根;落谷、撒肥要既匀又不留空白,等等。由于坚持参加劳动,到离开农村去上大学时,满手厚厚的老茧就是我干农活的最好回馈。
十分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尽管工作、劳动很辛苦,但我并没有放弃对文化知识的追求。花精力学习说话和文稿写作。提高说话的水平和吸引力是年轻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如果说话逻辑不严密、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那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要求。每次开会讲话前,都事先想好要说什么,在笔记本上列个提纲或在心中“打腹稿”,尽可能让听众听时有兴趣,听后能记住,做时能落实。党支部的工作计划、阶段总结、请示汇报以及其它的文字工作,因为我年轻就主动承担下来,既是工作需要,又是学习机会。花功夫记忆把握汉语字词。我的初、高中阶段所学不多,可供阅读的书籍也很少,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一读记字典。初中语文老师是一个老大学生,赠送我一本《四角号码字典》,我就把这作为教材。“横一垂二三点捺……”,我不是用这口诀去查字,而是从头至尾,逐页逐字地去读,也不是刻意地背,能记多少记多少,这一方法对后来工作的帮助很大,如何用准词语、用活词语都得益于当时“读”字典。花时间学点英语。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中期,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早晚开设了“英语广播讲座”,我专门去县城买了教材,克服困难跟着学习。学了一段时间以后,还尝试着用简单的英语知识给广播讲座的栏目老师写过信。老师们为了鼓励我这个农村青年学好英语,还专门给我回信加以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学习积极性。
十分注重学习工作方法。工作必须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谬误、事情难成。注意向先进典型学。当年大寨是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主要是学习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风格,至于工作方法上的帮助不是很直接,启发作用大的是身边的典型。本县新坍公社新潮九队,队长巴一恺是全国劳动模范,他的思想方法、人格魅力、工作经验等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那地方离我们村也就10多里地,骑车不用一小时。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带上几个生产队干部去那参观学习。有时纯粹随机去看看,不用联系、不要介绍,村里走走、田头转转,每次都能有所心得。注意向相邻大队学。公社党委将全社分为3个大片,每片8-9个大队,每个大片又分为几个小片。我们河南片9个大队,小片3个大队。小片活动十天半月组织一次,大片活动每季度一次。活动内容主要是相互观摩学习,相互交流促进,共同做好当下的各项工作。如果轮到我们牵头,则精心组织、精心准备,我们参加,则虚心学习、认真取经。我队还和邻队结成对口竞赛,各个方面的竞赛搞得轰轰烈烈。注意向老领导老同志学。党支部的老书记是老革命,做农村工作特别是动员组织群众很有经验。我把他作为学习工作方法的导师,遇到难题诚心请教。就是生产队的队长、会计们,也不乏工作能手,他们敢想敢干、善作善成,都把我当成好兄弟、好朋友,该指点的毫无保留,帮助我做好工作。注意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学习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他们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十分注重学习为人处事。要做好事先要学会做好人。现在想来,对我做人影響最大的要数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强调的“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自觉地以这几种人来要求自己,以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那时的农村基层工作实践,对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为我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坚持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坚持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行为准则,这些都成为我近半个世纪以来奋力前行的动力源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我已能做到工作安排心中有数,发言讲话言之有序,遇到问题应对有策,待人接物诚信有礼,在实干中不断成长逐步成熟。
(责任编辑: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