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3-06-08金中毅
金中毅
全班学生整体推进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行之有效的策略。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改变,是班级数学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更能充分展现数学课堂的高效输出。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抛砖引玉,以示启迪。
一、消除学生畏难情绪,重视基础,小步子循环提升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畏难情绪较重,包括害怕心理、消极心理、对抗心理等,主要表现在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遇到难题会习惯性地放弃或随便应付、作业完成质量低、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和对知识的记忆有偏差、很难做到应用自如、数学学习目标定位不准、学习内驱力不足等,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该类学生后续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畏难情绪大。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改变一贯的数学刻板印象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需要突破的是计算和应用题理解,初步完成对简单图形的构图能力。很多学生之所以数学学习困难:一是难在计算;二是难在计算法则的理解;三是难在应用题文字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四是难在知识理解片面。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为了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初一时要求学生进行五年级或六年级的口算,一天一页,难度不大,每天完成口算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初二时要求学生训练初一时的计算,计算的知识点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两年的运算基本功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运算法则的理解,持续提升运算能力,为初三学习打下基础(如图1所示)。通过对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的反复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再运用、再理解和再消化,既能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又能进一步夯实基础。
为了定期检测学生口算效果,初一时每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1课时的综合实践进行速算比赛,既检验了学生口算训练的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坚持每天5分钟口算训练的决心;初二时利用EXCEL表格等辅助工具进行现场测试,按照每题组30秒的时间进行速算测试,从学生即时性反馈来看,学生对有理数相关计算的理解上呈现不断进步的态势,对后续学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有帮助。
二、师生课堂角色定位准,活用教材,深入浅出激趣味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突破学生学习障碍就要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准确理解数学知识,突破知识屏障,形成数学能力,养成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留意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记录学生课堂的积极表现,作为后续学科帮扶和激励的佐证材料。
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的篇章体例,布局谋篇,前后链接,在备课时充分预设知识背景,铺设知识形成通道,建设知识应用场景,创设知识延伸场域。施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班级的学情预留思考时间,既不能一味拔高学习难度,又不能总是在原地打转,机械性的重复训练,为学生布置的习题要少而精,习题设计和选择上要多层次,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只有学生在数学课堂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参与和满足感,数学的学习兴趣才会提升,数学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才会逐渐被瓦解。教师在面对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或习题解答存在明显错误时要有包容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容错态度会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打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
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表现非常吃力,首先是课堂专注度不够,容易走神;其次是课堂的参与度不够,与授课教师的交流比较少,主动要求展示学习成果的积极性低;最后是课堂新知的综合运用不够,受限于知识识记不牢,知识体系不全,对新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很难快速联结新旧知识。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全情投入课堂是学困生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想学生全情投入,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要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要有思想的碰撞,有形地联结,让学生的“学”作为主导,教师的“讲”最好是见缝插针,有问必答,顺其自然,知识的应用场景尽量自然、单一。要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在思维深处及时点评和小结。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串联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不断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学业质量低水平的学生都敢于表达自我、敢于承认暂时学习困难的大环境,学生才会在真正民主的氛围中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主动求知,学生的话语权和自我表现意识才不会被喧嚣的课堂淹没。
数学教师精准地讲授能把十分复杂的问题有步骤、有节奏地分解,层层递进,对关键步骤进行阐述或板书,给学生可复制的样板,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复盘。教师的“讲”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没有矫揉造作,在知识的不断推进中实现知识的生成。
要做到上述几点就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依据课型设计好教学流程、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在以知识为脉络的串联下紧扣现实授课背景,环环紧扣,步步为赢,让学生享受到不被知识困住的畅快。
三、精准辅导学生课后作业,及时介入,积极正面评价
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低,往往表现为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解答不完整和知识运用不正确等。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影响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预期,高质量作业会让教师的备、教、评不断优化;低质量作业会让教师低估自身教学能力,特别对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影响尤甚。记得笔者刚任教初一时,对有理数计算教學效果总是不满意,现在细细想来,主要是对计算的本质没有跟学生分析讲解透彻,现在笔者会反复渗透有理数运算一定会经历这样两步——定号和数值运算。
首先,数学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高效,争取在学生还在知识的“保鲜期”内完成作业批改,发挥作业的平时量化评价功能和师生无声对话功能,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知识理解难点要及时记录并做好后期辅导。对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学生,教师的及时辅导会像一股春风温暖学困生的心田,使其泛起认真学习的涟漪。教师批阅作业时,一定要善于甄别学生错误的类型及预判错误背后的缘由。只有对作业暴露出来的错误类型有清晰的判断和归因,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盲区和知识上的盲点,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完整体系。
其次,充分发挥评语的正面教育功能。善于利用评语引导学生自主辨错、纠错、讲错,让作业错误成为宝贵的学习资源和第一手学习资料。评语附加上相应的作业批改四件套,即分数、等级、评价和日期,帮助学生了解和明确知识掌握层级,既能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又能让学生立竿见影地看见学习变化,更不用分分必争,有试错空间和尝错可能。
最后,注意总结。通过分析弄清楚关键所在,明晰有哪几个关键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做一题有一题的体会,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解题能力, 彻底弄清楚、弄透彻,从而逐渐纠正对知识的误读和误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坚决杜绝习题样板化、解题套路化、解答无序化,因为以增加记忆内容为目的的数学知识学习,很难让学生爱上数学,更难爱上思考,不能拓展思维。
四、师徒结对破疑难,同伴互助,用合作增进友谊
班级学生层次的多样性让学生差异发展有了更多可能。让学生教学生是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困惑和疑难杂症的高效捷径。一对一的帮教不仅能促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全班不同基础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和品行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第一,关于师傅的确定。师傅除了数学学习成绩优秀外,还要有奉献精神,主动报名,教师选拔。第二,结对的形式与评价。采取双向选择,双向评价,捆绑发展,用学业质量低水平学生的进步去评价学业质量优秀生的贡献,设立数学发展贡献奖和数学学习进步奖分别表彰帮教的师徒,巩固阶段性成果,肯定师徒二人组的积极改变。第三,帮教优势。凡是师傅教会徒弟的题目,师傅可以不做,鼓励师傅舍得花时间去帮教徒弟。第四,帮教的范围。由教师结合平时的作业批改和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指定学业质量低水平学生需要完成对应练习或测试,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答题标准。对于师傅和徒弟是否能邻座而坐,考虑到班级管理和纪律要求,减少讨论和说闲话的争论,让部分遵守纪律的学业质量优秀生坐在低水平学生旁边,既能监督后者学习,又能促进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师徒结对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师徒结对二人组有2周的彼此适应时间,对合作不顺利的二人小组予以调整。为了发挥师徒结对的鲶鱼效应,将部分合作好、成绩变化大的一帮一师徒结对二人组扩展为四人组发展共同体,让学生互相支撑着、搀扶着、约束着,一起行稳致远,让积极改变发生。教师全过程关注,通过帮教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质量及时了解并反馈师徒结对的效果,并提出更高目标和下一阶段的具体要求。
师徒结对的形式,為学业质量优秀生提供了帮助别人、影响别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巩固了知识的消化吸收,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和兴趣,提高了发展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了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精神,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达到了“1+1>2”的效果。
五、单元测试立目标,进步可见,用成绩见证努力
单元检测作为数学知识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估与反馈测评工具,学生在单元检测中的分数能较好地反映该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在批阅学生作业时会详细记录学生做作业时的疑难点,并结合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度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估,在单元测试前跟学生商定其想要达到的分数。考前结合学生当天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对作业完成度比较低的学生(一般选择3—5人),笔者首先帮助其梳理知识点和释疑作业暴露的问题,其次用6分钟限时数学小测的形式进行检查,这样一批次下来大概10分钟,占用学生课后时间不多,效果还不错。笔者还设置数学作业辅导专用座席,每天下午放学后到办公室完成作业,这主要针对部分作业完成度极低的学生。平时的学生辅导关注知识点,单元测试关注学生整个知识架构,构建“指导—测评—记忆—反馈—目标—评价”的帮扶措施,分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实现一周突破2个知识点,每天学会解答3个题,每天进步一点点,通过单元测试的小目标。学生能从55分提升到65分,10分的进步就这样实现了。学困生看到自己努力后取得的成绩,势必会改变对自我的认知,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进而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笔者会将学生的进步与家长进行同步分享,重点讲述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改变,让家长通过肉眼可见的积极变化,去肯定孩子的努力,帮助学生坚持努力,坚持上进。
六、结语
学习数学本来是有趣的,学生过多地担心分数,消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当前推行成绩反馈方式以分数加等级制的形式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分数对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负面刺激,只有学生改变了“我本该数学成绩差”的想法,就一定能学好数学。随着学生学段的变化,数学教师采取多种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更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用数学眼观世界的本领,整体推进班级数学学习水平,使学生得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