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视角与标识性概念*
2023-06-07宋林飞
宋林飞
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达到了空前团结与凝聚,经过浴血奋战打倒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打倒了蓄意挑起内战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军事集团,结束了中国人民受奴役与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立了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创造了新的历史。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初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开启了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化之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现以“民族复兴、和平发展、自立自强、共同富裕、智慧治理”为视角,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阐述其理论创新内涵、标识性概念及其释义,从而为正确理解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持。
民族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实践
近代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农业文明积累的成果被严重掠夺,工业化进程被打断,积贫积弱、一穷二白。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与现代化理论实践探索,始终满怀信心地主动规划与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逻辑起点: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土、资源、财富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掠夺。近代中国的穷根,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现提出“剥夺型贫困指数”进行观察:(1)国家贫困。主权剥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早在1904年就著文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1)《陈独秀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12页。诉说列强抢占中国“土地、利权、主权”的亡国恨;(2)《陈独秀文集》第1卷,第48页。财富剥夺,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达白银1000亿两”;(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发展剥夺,战争、财政枯竭、向列强巨额借贷,导致经济严重衰退。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一文中指出,英国人保留了他们自己“祖先所特有的古老的海盗式掠夺精神”。(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86页。这是正义的批判。(2)民众贫困。生存剥夺,近代中国大多数民众缺乏生活必需品,陷入普遍贫困之中;知识剥夺,旧中国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20%左右,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寿命剥夺,战争、饥饿、缺医少药与鸦片毒害导致高死亡率,民国时期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第6、19页。(3)贫困程度。贫困发生率,根据毛泽东1930年在湖南开展的寻乌调查,“不够食的”贫农占70%。(6)《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223页。加上农村无业游民、雇农以及城市贫困人口,“不够食的”贫困人口可能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
受尽侵略的苦难民族,对民族复兴具有深切的渴望。孙中山率先呼吁“振兴中华”。(7)《孙中山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页。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机整体,民族有着盛衰起伏的规律,“旧民族复活之问题”,“乃其民族中青年之责任”。(8)《李大钊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有光复旧物的决心”。(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3页。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振兴中华”的话语体系,其中“统一大业”是民族复兴的核心内涵。1931年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共通电全国呼吁全民族抗战。经过全民族英勇的十四年抗战,“中国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1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才获得抗战胜利,包括台湾在内的沦陷国土回归祖国。但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蓄意挑起内战,在三大战役失败以后试图“划江而治”、分裂国土。(11)中共中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667页。194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根据毛泽东的有关论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国策。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建立了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美国的庇护与支持下,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裂状态。毛泽东指出:“台湾是我们的,那是无论如何不能让步的,是内政问题。”(1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4页。邓小平指出:“需要大家努力,推动台湾走向统一。”(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2页。习近平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1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8页。坚决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人民幸福
1912年初腐朽的清政府垮台,中华民国成立,但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同年6月,李大钊揭露了边患、兵忧、财困、食艰、业敝、才难“六大难”,以及党私、省私、匪氛“三端”,感叹“百思恐不获免”。第二年他又发文指出:“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吾惟哀吾民而已矣”。(15)《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页。救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根源。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主要诉求,是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实现国家富强,为人民幸福提供坚实的保障。毛泽东向全党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1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等政治要求。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依据。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7)《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07页。的理念,始终将实现人民幸福贯穿高水平经济社会建设之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当前,民生保障水平与群众愿望还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补短板上下功夫,要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百姓最为关心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文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选择: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历史选择。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李大钊于1918年7月1日撰文指出,一战“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洲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18)《李大钊文集》(上),第565页。李大钊还指出:“社会主义之来临,乃如夜之继日,地球绕日之一样确实。”(19)《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6页。陈独秀于1919年4月撰文指出:“欧洲各国社会主义的学说,已经大大地流行了”,“恐怕马上来到东方”。(20)《陈独秀文集》第1卷,第436页。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2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页。瞿秋白指出,俄国实行社会主义之后,“各国资本家都害怕,想着种种方法,行经济的封锁绝他的粮,施政治的阴谋,暗助旧党”,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不相容”。(22)《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90—191页。这种现象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仍然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兴国之路。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3)《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针;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欧主流媒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时有报道,遗憾的是负面看法过多,批评所谓“威权政治”“中国威胁”,尚未改变傲慢与偏见的意识形态陋习。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组织保证:万众一心
20世纪初,孙中山指出:“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24)《八年国殇涅槃——中国靠全民之战击败凶悍日本法西斯》,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06/c_1115832311.htm。他迫切希望中国人团结起来建设强大的国家。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毛泽东提出,要进行“普遍与深入的政治动员”,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就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2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1页。结果是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抗日,显示了中华民族高度的凝聚力。文艺动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义勇军进行曲》传遍全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歌词表达了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伟大民族精神。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吉尔伯特·罗兹曼(Glibert Rozman)在《中国的现代化》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之处,应归功于共产党和国家为特定目标而对技能和资源所进行的审慎而有计划的动员”,“假如说有一个特征使今日中国现代化的格局特别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话,那就是它的组织能力”。(26)[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1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必须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万众一心应对世界大变局。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初级目标与实践:小康社会
小康、大同,是中国古代的两种理想社会形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2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页。并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低目标”(2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表述为“小康社会”。(2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4页。小康社会的标准是“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3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7页。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解决了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通过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5年全国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2020年全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第429—446页。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
根据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的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二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3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6页。第三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第20页。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可以将之界定为达到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
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在和平发展中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和平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3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7页。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3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第47页。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3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第613页。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法依据:基本人权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拥有的发展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取平等和公平的发展机会,提出了发展权的概念,之后发展权成为国际法中的一项基本人权。1979年,第34届联合国大会第34/46号决议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人权,平等发展的机会是各个国家的天赋权利,也是个人的天赋权利。1986年联合国发布《发展权利宣言》,成为发展权被纳入人权体系的政治标志与国际法依据。
发展权,是其他人权的前提。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面临饥饿,3.5亿人需要人道主义救援。(37)《中国式人权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路径》,《中国青年报》2023年6月21日。对这些人及其国家来说,生存权、发展权无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只有把发展权放在首位,才能保障生存权,才能促进其他各项人权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从世情出发,提出“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38)《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第597页。的创造性概念与观点。发展权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与全体中国人民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的发展权神圣不可侵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决不能再次被外部列强打断。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力:合作共赢
西方先发国家现代化的推动力是对外发动战争,战争是其主要的“经济活动”。牛津大学研究员罗杰(N. A. M. Rodger)在研究英国皇家海军历史时指出:“应该将战争视为英国前工业化时期的经济活动之一,其重要性至少与农业和对外贸易相当。”(39)转引自[荷]皮尔·弗里斯:《国家、经济与大分流: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中国》,郭金兴译,中信出版社2018年版,第20页。约翰·布鲁尔(John Brewer)在《国力之筋》一书中指出,18世纪每年英国政府开支的75%—85%用于陆军和海军,以及偿还先前战争的债务。(40)转引自[荷]皮尔·弗里斯:《国家、经济与大分流: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中国》,第173页。西方学者的历史研究表明,战争获得了战利品、军备订货则促进了工业生产与技术突破。美国也把战争作为一项最大的“经济活动”。以阿富汗战争为例,2001年10月至2021年8月五大美国军工巨头获得的国会拨款达2.02万亿美元。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1.5万亿美元的2022财年联邦预算案,其中国防开支达7820亿美元,占预算总额的52.13%。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最早从“权力精英”的角度研究军工复合体,认为美国由企业富豪与政界、军界领袖作为统治阶层权力精英进行国家决策,组成了一个“伪民主社会”。(41)参见《军工复合体:一头嗜好“烹制”战争的“怪兽”》,《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4月16日。现在,美国军工复合体继续在制造“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与英国、美国不同,其推动力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42)《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4页。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活力,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是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中国正确应对了国际市场的挑战,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43)宋林飞:《“中国经济奇迹”未来与政策选择——国际市场的挑战》,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中国正继续发展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一步畅通中欧班列大通道,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开展国际贸易合作。
(三)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起飞:和平崛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以巨大的“人口红利”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1977年8月,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与教育入手”;“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4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8、55页。恢复高考制度当年招生27.3万人,10年后高考招生增加到100万人,2007年达567万人、2017年达760万人、2020年达967.45万人。(45)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历年高考录取人数汇总》数据整理。同时,招收硕士研究生从1978年约1.1万人,扩大到2020年近100万人;招收博士研究生从1981年的900人,扩大到2021年的12.58万人。(46)根据教育部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红利”与人才支撑。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从经济规模来看,2000年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7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产业来看,2012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从国际贸易来看,2013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位列第一的国家;从外汇储备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930亿美元,已经连续18年居世界第一。依靠勤劳、诚信与智慧发展市场经济,坚持和平崛起,中华民族再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拥有14亿以上人口的中国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全世界现代化国家的人口将增加一倍以上,世界将呈现新的景象。近期,美国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eham Allison)教授在讨论中国的短片中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崛起到如此高度、如此快速”,并提出“中国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从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找到明确答案,那就是“以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情怀:世界贡献
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领先世界。李大钊指出,中国“古代文明……影响于人类者甚大”,民族复兴“可以于世界文明为第二次之大贡献”。(47)《李大钊文集》(上),第561、562页。毛泽东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48)《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23页。马克思指出,中国人发明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49)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转引自日知:《马克思论三大发明》,《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1期。历史事实表明,16世纪之前世界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3项是中国人发明的,(50)赵静荣:《〈中国科学技术史〉书写辉煌的中华文明》,《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1日。占总数的57%以上,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是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了。新中国诞生以后,积极推进科技现代化,通过独立自主研制,掌握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领域的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移动通信、激光、量子、无人机、航天、建桥、轻轨、造船、绿色能源等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科技发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质量提高与国防现代化,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与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2013—202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6%,超过世界各国2.6%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五)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新兴周期
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显著上升,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得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仍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心,但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明显下降。美国周期是否会像荷兰周期、英国周期一样最终走向衰落?未来的世界经济中心是否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美国周期是否会被中国周期所替代?这些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讨论。
无论是“英国周期”还是“美国周期”,都是旧世界秩序中国家之间“弱肉强食”的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进程中,丛林法则受到了越来越强的制约。世界经济中心转移、新旧周期交替,是历史演化的逻辑。(51)宋林飞:《全球社会学理论的新视角——兼评中国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思考》,《社会学研究》2022年第6期。即便将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不会称霸,将一如既往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和平共处。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52)[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第325页。“21世纪新周期”,不是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其他国家领土与财富的周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独霸的周期,也不是在大国冷战威胁下的周期,而是多边合作共赢的新兴周期。
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竞争策略
中国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美国及其盟友国家对中国科技创新及其推动的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打压、封锁,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长,目的是维护他们的金融、科技、军事霸权。只有自立自强,才是中国正确的应对之策。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遏制及其应对:抗压韧性
中美关系滑坡的症结,是美国对中国崛起产生了日趋严重的美国霸权焦虑。本文提出“政治焦虑指数”并进行评估:(1)资本利益焦虑。为了保护美国军工、科技集团的利益,美国政府不断将中国科技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列入“实体清单”。(2)世界领导权焦虑。美国政客们担心中国崛起会与之争夺世界领导权,从而宣扬莫须有的“中国威胁论”,在科技、贸易等领域频繁对华实施单边制裁。(3)区域霸权焦虑。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企图填补苏联在亚洲留下的所谓“真空地带”,不断派出舰机与航母编队到台湾海峡、南海挑衅中国。(4)政治模式焦虑。美国先后出台涉疆、涉港、涉台法案,将中国视为其“制度性对手”,将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差异设置成合作的障碍,而忽视双方日益增强的共同利益。(5)科技竞争政治化焦虑。在5G等领域中国企业获得领先优势,美国就与某些发达国家一起对华实施芯片、光刻机以及一些工业软件的“断供”。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现总统拜登均公开宣称:“不允许中国超过美国”。美国政府官员也提出,“必须叫停中国制造2025”“不准中方发展与美方同样产业、不准超越美国”“中国必须停止研发先进武器”等。为此,美国对华实施全政府全社会全方位的遏制战略,这是世界文明倒退的表现。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支撑:扬长补短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层次的根源,乃新一轮科技革命。因此,要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现构建“世界科技现代化指标体系”观察全球科技实力格局。首先是人才资源:(1)科学与工程技术学位人数。2004年中国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人数超过美国,也超过欧盟。(53)方陵生、梁偲编译:《美国〈2018科学与工程指标〉:全球发展趋势》,《世界科学》2018年第3期。2007年中国理工科博士人数超过美国。(54)《未来五年中国培养的理工科博士数量将大大超越美国》,《中国工程报》2021年8月13日。(2)研发人数。2013年中国科技研发人员总数为353.3万人,比欧盟国家研发人员总数多出50%以上,居世界第一。(55)陈钰、玄兆辉:《从〈科学与工程指标〉看中美科技创新实力》,《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年第5期。其次是研发投入:(1)研发支出。2017年美国占全球25%,中国占全球23%。(56)《从〈2020科学与工程指标〉看中美两国的科技实力对比》,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27519&s=fwzxhfbt。(2)企业研发投入。2020年全球研发投入前2500强企业中,美国775家、中国624家。(57)《2020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报告》,https://www.163.com/dy/article/FVBBAPSF0545SCZ5.html。(3)研发强度。2019年美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3.1%,中国为2.2%。(58)《从〈2020科学与工程指标〉看中美两国的科技实力对比》,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27519&s=fwzxhfbt。再次是科技创新:(1)科学与工程技术论文数量。2020年中国占23%、美国占16%。(2)高被引自然科学论文。全球引用次数排名前1%的自然科学论文数,2019年中国占27.2%、美国占24.9%。(59)《日本文部科学省报告:中国科学类论文三大关键指标均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08_10_653223.shtml。(3)国内授予的发明专利数量。2014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超过美国与日本的总和。(60)OECD, Wor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s,http://www.wipo.int/edocs/pubdocs/en/wipopub_941_2015pdf。(4)国际专利申请数量。2021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7.2万件,占全球总量的25.1%,美国占21.5%。第四是科技产出:(1)高科技制造业产值。2016年美国高科技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1%,中国占24%;中高技术产业产值,中国占全球总量的32%,领先世界。(2)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业附加值。2016年美国占全球总额的31%,欧盟占21%,中国占17%。最后是科技贸易:(1)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全球份额。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球24%,美国占12%。(2)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例。2011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例为25.81%,美国为18.09%。
目前,美国科技还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中国科教资源与研发实力显著增强,全球科技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但中国科技原创能力还相对落后,芯片等行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完全转变,正确的应对之策是实施自立自强、扬长补短的攻坚战略。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驱动:赶超引领
世界经济新格局逐步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是科技现代化。邓小平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自立自强的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百年之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6年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各地纷纷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部署,国家持续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创新型县(市)试点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习近平在2016年5月全国创新大会上要求,“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6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第492页。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党的二十大则作出新的定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近年来,中国“官产学研一体化”聚焦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努力在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锻造“杀手锏”技术。“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未来通信、虚拟现实等高科技领域争取取得突破。中国科技发展模式将从跟随为主引领为辅向引领为主跟随为辅转变。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实践路径:四化同步
中国现代化的主动追求开始于工业化,1945年毛泽东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6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81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64)《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50页。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上,“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被写入党章。后来,“四个现代化”的内容几经调整。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全党工作重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要求“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即推进“三化同步”。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即“四化同步”。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需要“并联式”发展、叠加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的“串联式”发展缩短了时间,并且要避免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弊病。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目标:现代强国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6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第63页。只有国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保障。毛泽东指出,“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66)《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56页。“完全改变过去的落后状况,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67)《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89页。习近平要求,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68)《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第20页。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农业强国。(69)《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第25页。同时,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70)《今年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学了什么》,《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8月10日。强军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必须重视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强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武器作战体系建设。强国必须实现国家统一,“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各族人民必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奋斗目标。
中国古人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国际上也流行“民富国强”的政治主张,认为民富了国家就有丰富深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同时,只有国强了民众才能享受到国家的福利待遇与安全保障。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实践。青年强,则国家强,要在青少年中积极传递“强国复兴有我”的价值导向。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71)《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1页。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页。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理论,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共同富裕的初级形态,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第一要务:富民为先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从为人民谋利益出发,首次提出“共同富裕”概念。他要求“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74)《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37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以富民为先、以民生为重,并且提出了共同富裕的路径:少数人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7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s://www.gov.cn/xinwen/2021-11/16/content_5651271.htm。“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7)《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1日。
目前,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先富正在激励、带动后富。改革发展成果得到一定程度的分享,但得益多的与得益少的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现阶段的共同富裕是低水平的、不充分的。随着后小康社会的来临,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党和政府的工作任务,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全民共享发展,建立相对贫困缓解机制,切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浙江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到2025年、2035年将先后取得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苏南也正率先推进区域现代化进程,共同富裕实践进入新阶段。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财富创造之路:市场繁荣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改革步伐。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这是正确的战略选择”。(78)《习近平的达沃斯时间:以“大海”妙喻经济全球化》,https://www.chinanews.com.cn/gn/z/davos/index.shtml。近几年来,国际国内市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进“制造业回流”“去全球化”,破坏了国际产业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经济版图,谁占先机、赢得优势,谁就掌握了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应开拓对内对外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与动能转变升级的关键期,需要增强市场经济活力,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焕发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经济的市场活力。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内需不足的压力。应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清理废除各地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与做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行政区经济向全国大市场经济转变,进一步集聚资源、激励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繁荣市场,做大蛋糕。同时,分好蛋糕,增强居民、企业、政府“三个口袋”分配结构的合理性,促进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推进共同富裕。
(三)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区域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显著,呈现东中西发展梯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央转移支付的公共财政,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扭转了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发挥“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中央转移支付金额逐年攀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从1994年的460.75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8.34万亿元,(79)《202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7/content_5633647.htm。增长了180倍之多。当前地方40%左右的财力来自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能获得更多的中央财政补贴。2023年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达10.06万亿元,其中区域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3%,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5000亿元。(80)《财政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正按规定抓紧下达,整体来看我国财政状况健康、安全》,https://news.cctv.com/2023/06/05/ARTI8Fxlwjsun69oKd79CJ7b230605.shtml。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为中央财政作出了“正贡献”,其他省区市得到中央对地方的财力补助,促进了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国发展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区域发展梯度仍然显著。在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应更好地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与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同时防止不切实际的“福利主义”倾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是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重要原则。
(四)推进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城乡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程度通常使用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来度量。2008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达到峰值0.491。近六年来,回落至0.46—0.47区间,趋于平缓。影响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降低城乡收入比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3以上降低到2.56,江苏为2.19,浙江为1.96。
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显著转变,但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变。2022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乡村人口还占相当大的比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8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第25页。应鼓励人才、科技、资本下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加快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让全体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重点是促进农民工、失地农民、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对接。目前,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实施城乡低保同一标准;江苏苏南地区实行城乡低保并轨、同标;其他省份均实行城乡差别低保标准,多数在1.5倍至2倍之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8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第443页。
(五)社会结构优化的主要路径:中层扩容
在现代社会中,理想的社会结构是中等收入者占最大比重、富有者和贫穷者占极少数的橄榄型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优化社会结构的重要途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先后被纳入“十三五”和“十四五”
规划纲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
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目前国际上流行两种标准。一是绝对标准,以世界银行贫困线(日人均收入1.9美元)为参照系,提出日人均收入10至50美元或10至100美元的人为中等收入者。二是相对标准,以收入分布的中位值或平均收入为基线,下限设定为50%至75%之间的一个点,上限设定为1.5倍至2.5倍之间的一个点。2019年经合组织(OECD)发布报告,将收入中位值75%至200%的社会群体定义为中产阶层,占OECD国家总人口的61%左右。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的中位数是32189元,中位数的75%至200%即24142元至64378元,为中等收入标准区间。2020年全国居民按五等份收入分组,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8.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1.7元,20%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3.8元。(83)《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版,第179页。估计中等收入者占40%左右(中间收入组5%左右、中间偏上收入组20%、高收入组15%左右)。应关注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等重要群体,(8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第503—504页。支持他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坚力量。
智慧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的联动效应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指的是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与运用国家制度治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从四个现代化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效率化、多元化、协调性。治理现代化的领域,是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和从严治党,及其相互协调、整体联动。治理现代化的运行,是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从政府治理到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形成整体效应。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榜样:自我革命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取得了国内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大大提升了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古人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85)《论语·颜渊第十二》。领导正人先正己,帅以正事。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1945年7月,一批民主人士赴延安访问,其中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治乱兴衰之问”。毛泽东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86)毛胜:《毛泽东关于党内监督的思考》,《学习时报》2016年11月17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党对腐败问题要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因此,必须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与规制,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全面从严治党,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针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现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党永不变质、初心不改。
(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经验:文明协调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是其他文明的基础,打牢了这个基础,其他文明就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中既有物质的富裕,又有精神的富有,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片面现代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8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西方现实“国家版”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已有泛滥成灾之势。政治文明引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重点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民主监督渠道畅通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亮点。西方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污染代价,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调查时发现,空气、水污染等导致许多工人与居民过早死亡,工人斥之为“社会谋杀”。(8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05页。百年以后,1957—1962年英国伦敦仍然发生了12次严重的烟雾污染事件,直到1974年才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这是典型的“先发展后治理”。而中国则是边发展边治理,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89)宋林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安排》,《江海学刊》2020年第1期。习近平2005年就在浙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2014年对江苏发展则提出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要求。中国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90)《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人民日报》2019年12月5日。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攻坚的关键期,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2023年8月24日,日本不顾我国与众多国家反对,坚持将核污水排放入海,对全球海洋文明与安全造成严重隐患。这是对人类生命与人权的蔑视,必将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与惩处。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智能时代:人机互动
目前,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IT技术,加快进入实用化阶段。智能文明正在蓬勃兴起,形塑崭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码头、智慧城市、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政务等层出不穷,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正以人机互动的方式敞开智慧社会的大门。
人工智能的发展、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与实施的国家重大战略。数据繁冗、数据孤岛成为智慧经济社会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技术标准和体制机制等领域需要加快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的步伐。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首先是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过程,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政府监管转向社会协同治理。加强对社会治理形势的分析研判,增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与有效性,推进韧性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研究解决机器换人的职业迁移能力、网络平台信息安全、青少年新媒体沉迷、老年人数字鸿沟与适老化、虚实世界交互认同困境、人工智能伦理与规则、数据安全的刑法保护等数智化时代难题,推进智能文明、社会文明与社会现代化。
(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风险管理
世界经济正在加快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是高科技企业。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面临多重风险:高新技术产品封锁、技术贸易壁垒、投资限制、知识产权侵权、涉外合规经营等。我国正着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高科技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主要在于核心技术创新、专利商标布局、国际市场开拓与国外资产保护,还需防范越来越多的海外资产安全风险。
国内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滋生了许多“嵌入型风险”。在我国刑事犯罪数量总体下降的背景下,网络犯罪数量却居高不下。还有来自国内市场的金融风险,对于资产泡沫应采取逐步消化的应对措施,不可用激进的方法刺破泡沫,避免引发“黑天鹅”事件。对一些企业与地方政府较高的债务率,需要逐步降杠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灰犀牛”事件。在外需减弱、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实施逆周期调节,增强消费与投资的活力,以保持经济稳定与较快增长。
(五)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还要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9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9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第51页。这个世界变得陌生了,全球治理正面临世界大变局认知与治理的困惑。近几年来,西方国家流行起“乌卡(VUCA)”的概念,其特征是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这是西方国家面对现代化困惑形成的一种体验性概念,也是美国处理中美关系的霸凌性轨迹。当前中美关系正在陷入“乌卡”风险之中,中国拥有发展权,中美贸易关系密切,许多全球事务需要中美参加与合作,但美国在对华“制裁”“遏制”“断供”“干涉内政”的道路上并未停歇。当前,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存在升级的风险,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
对此,学理性的思考早已出现。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害技术的无处不在、还原主义科学研究的缺陷等尖锐问题,“社会因为技术的威胁而惶恐不安”;(93)[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0页。在《世界风险社会》中他还指出,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也是局部的、个人的。(94)[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现在我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工业生产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污染严重等生态成本过大,同时病毒基因的突变与重组导致新的致命性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与全球肆虐。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指出,“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西方的统治失去“优越地位”,现代性的组织者在寻找某种确定性去“取代从前确立的教条”,现代性还有效地“融入了制度化了的怀疑精神”。(95)[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出于相似的担忧提出了“自反性现代化”(reflexive modernization)的概念与观点。贝克指出,“现代化的自反性”是“现代化通过自身的现代化力量挖了自身的墙角”,(96)[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第223—224页。是对专家、民众、制度及其机构“自我对抗”(self-confrontation)的困惑。
目前,全球经济政治呈多极化趋势,霸权欺凌仍在横行,但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制约。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应该发扬“求同存异”的中国古老智慧,寻求中美关系协调,而非冲突,这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之舟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中国式现代化将促进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驱除丛林法则,化解乌卡风险,构建民主世界、科学世界、共赢世界、和谐世界、美丽世界、大同世界。